新闻采访学(第一讲)
新闻学讲课讲义

第一节 新闻记者
记者是“杂家”
心理学 社会学
哲学
传播学
情报学
符号学
第一节 新闻记者
记者的分类 按媒体工作属性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 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按专业范围分:时政记者、财经记者、体育记 者、娱乐记者、工业记者等。 按地区分:本埠记者、驻站记者、驻外记者、 特派记者,此外根据实际需求,还有机动记者 和特约记者。 内参记者:揭露型、情况反映型、批评建议型 企业记者:反应行业动态、报道公司内部新闻 、反应员工情况
第一节 新闻记者
记者的职责与任务 采写新闻报道 调查、核实情况,揭示并反映事实真相 做公众的联系工作 担当社会责任
建立与维护通讯员网络 了解公众对新闻报道的反应 与要求 做好组稿与约稿工作
第一节 新闻记者
普利策新闻奖 Pulitzer Prize, 是1917年根据美国报 业巨头、匈牙利裔美国人约瑟夫·普利 策的遗愿设立的奖项。它是美国一种多 项的新闻、文化奖金,被视为美国新闻 界最高奖项。已举办了近百届,2013年 是第97届。
第二节 新闻采访
前言 新闻报道“七分靠采,三分靠写”。就 一篇新闻稿的产生来说,它要经历记者 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选题→联系采访→ 提炼主题→写出稿件→编辑刊发→反馈 的步骤。因此,采访是进行新闻活动的 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工作对记者的要求 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 闻 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 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第一节 新闻记者
白维德
第一节 新闻记者
前言 新闻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 访报道人员,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如 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讯员 等,是一种以及时、真实、有效、客观 、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的一种职 业。
新闻采访学第一章

• 随着时代的进步,记者队伍性别成分也在发生变化,女性的比例日益 增大。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第一批记者的杰出代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 们一生的辉煌业绩,包括了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伟大贡献。他们的战斗岁 月,同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参加革命斗争,就是从办报和为报刊撰稿 开始的;他们的报刊活动,又直接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第七,他们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 他们除熟练地掌握了本国语言外,还勤奋学习外语,懂得多门外语。这对于 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和新闻工作都带来莫大好处。他们借助外语这个工具,阅 读各国书刊,了解各国舆论动向和科学研究成果,为他们的写作服务。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他们所 处的时代虽然和我们不同,但上述方面无疑应该是今天我们 的记者应具备的素质。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留下的许多独 具风格的第一流新闻作品,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马克 思和恩格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记者学习的光辉榜样。
中国新闻大军基 本特点
一支有觉悟的能战 斗的队伍
一支受到革命的进 步的影响的队伍
我们的记者不像资产阶级 记者那样受雇于资本家
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先辈曾 经做过新闻工作
我们的记者队伍经历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与建设的锻炼
新闻采访课

第一章记者和新闻记者的职责:捍卫公共利益。
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历史时刻的见证者,社会问题的发现者,时代进步的观察者。
好记者:坚持正义、报道真相、专业水准、职业操守。
悲天悯人,人文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坏记者:歪曲事实、胡编乱造、敲诈勒索、丧失底线……记者笔下是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是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是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是毁誉忠奸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叙事能力、哲人的思辨能力、法家的公平正义以及婴儿一样的心灵。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对社会正常节奏的破坏。
新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
新闻是社会的大脑。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新闻者,乃大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发生之事也”(徐宝璜)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是否值得加以报道的一种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点:或是受众最感兴趣之处,或是材料中最有报道价值之处,或是新闻事实中最特别之处,或是最重要之处的事实。
新闻点:就是新闻的亮点、卖点。
一、判断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1、时效性2、新鲜性(反常性)3、接近性(1)地域接近性,关注身边的事;(2)心理接近性,如职业、年龄、利益等等。
“外地新闻本地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利益性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尤其需要注意报道与受众心理的距离,比如报道一项重要政策,就要考虑与老百姓工作、生活的关系,以增加报道的贴近性,否则就会淹没或损害新闻的重要性,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显著性:明星、名人、著名企业、胜地、国家5、重要性:政治(政策)、经济、军事、外交、重大灾害。
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6、趣味性7、人性化: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越有新闻价值。
越是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主题、坏蛋主题、大团圆等),越有新闻价值。
8、冲突性:事件冲突越大,越有新闻价值1.竞技。
新闻采访1

《新闻采访学》讲义
二、新闻采访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采访学方法论的根本原 则 ①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考察。
②从新闻采访学的个性层次上考察。
③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新闻采访学》讲义
2.引进系统科学方法,从整体上、立体上进行 学习与研究 ①系统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之关系。
②引进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与意义。 ③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采访学》讲义
3 .既要联系实际,又要同实际“保持一定 距离” 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 ②理论的学习研究要“超前”现实的实践。 ③理论的学习研究“超前”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采访学》讲义
导论
学习新闻采访学的意义与方法
学习研究新闻采访学的意义
新闻采访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新闻采访学》讲义
一、学习研究新闻采访学的意义
1 .对新闻实践的指导意义
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②当前新闻采访实践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③新闻采访学学习之实用目的:掌握采访活动
规律,规范采访行为,指导采访实践 。
《新闻采访学》讲义
2 .对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
①学科建设的规范与要求 ②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进程表层研究→ 里层研究→立体研究 ③新闻采访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对我国新闻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①世界新闻业发展概况。 ②我国新闻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③学习新闻采访学与我国新闻业发展之关系。
新闻采访讲义-第一讲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参”起的作用不亚于 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 可代替的。因为有关领导特别重视“内参” 反映的情况,往往看了之后马上会作出批示, 这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很有好 处。 有些“内参”经领导机关批示后,还可以 转为公开报道,走的是先“内参”后“公开” 报道的路子。
最早访问苏俄的瞿秋白`,最早向中国人介 绍布尔什维克胜利的李大钊都牺牲在敌人 的屠刀下。传播革命的一批早期共产党的 领导,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肖楚 女、邓中夏、李求实、陆定一,也都曾做 过记者或通讯员工作。他们一手拿枪一手 握笔,宣传革命,引导中国走向解放。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报还涌现出一大批 优秀的战地记者,像范长江作为共产党的 记者,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伟大壮举。党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 众路线,邹韬奋、穆青等记者,都曾不畏 劳苦深入基层采访,写出一个个感人的普 通干部、群众形象,鼓舞教育了几代人。 这些记者坚持真理,不怕牺牲,以人民利 益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有 志于记者工作的人们应该具备的品格。
3、责任心。 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倘 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 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 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 发出警报。”萧乾在《老报人随笔》一书中写道: 新闻记者就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他不停 地跑,不停地收集信息,主动积极地写作,还要 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看到的不良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记者的特殊使命决定了采访报道范围的广阔, 他们要以整个人类社会为舞台,真实地记录历史, 记录影响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的一切重大事件。 因此,记者的责任重大,使命是神圣而光荣的。
记者承担了使命,就承担了人民的重托。他必 须及时、准确、没有遗漏地采访报道重大事件, 无论采访环境多么险恶,记者都要争取到新闻发 生的现场去,哪怕是战场,哪怕会有牺牲。正如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口号所说:“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即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 出现在第一现场,满足受众的第一需要,要求记 者做到“大事发生时,我在”。我们看到,每逢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刻,同逃难者逆流而上者,除 了消防队和警察外,就是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了。
新闻采访教程

新闻采访教程● 1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 2新闻选题新闻的选题就是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想报道什么样的内容,取决于媒体人想达到什么样的传播效果,表达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媒体选题的内容纷繁复杂,整个社会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可能是它的报道对象。
传媒选择提供什么信息,决定着受众瞩目的焦点和范围。
选题就是把关。
● 3新闻策划采访的策划指的是记者对采访活动和报道文体的谋划和设计。
策划和准备是采访前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访机会是难得的,甚至是一次性的,采访不是可以反复进行的表演活动● 4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指的是给对方以充分的回答空间,让对方自由地选择回答的范围、层次和取向。
开放式问题比较适合于那些文化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采访对象,因为他们比较善于对一个大题目进行梳理和层次分类。
● 5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苗头或信号。
高质量的线索是高质量选题的前提,而高质量的线索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1)线索丰富:高质量的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丰富的线索来源,即新闻线索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有来自高层的、决策层的新闻线索,也有来自基层老百姓的新闻线索。
(2)线索可靠:高质量的新闻线索,要求新闻线索高度的可靠性,因为要根据新闻线索作出选题决策,那么就要对线索的可靠性把关,进行甄别。
(3)线索及时● 6采访准备访前准备:1.对事实的相关背景的了解。
2.对事实的相关政策的了解。
3.对采访对象的了解。
采访准备包括以下方面:(1)提问准备:a问题的准备b提问方式的准备.(2)观察性取材的准备:在现场观察的准备中,记者要考虑观察的时间、观察的位置、观察的程序,以及相关的背景材料的收集,才能在观察以后,迅速地写成稿件。
(3)物质准备● 7如何解决拒访的问题(1)处理好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2)研究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3)了解受访者的顾虑和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比如面对以下几种人的应对方法:A. 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他们害怕记者过早的透露了相关的信息,害怕记者没有准确理解相关信息而形成了误传、误报;在提供信息时,怕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承担责任。
新闻采访学 第一章.

• 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定期出版的报纸 《通讯及报道》周刊在德国的施特拉斯堡 问世,这标志着近代化报纸的诞生。 • 所谓近代化报纸,“是指定期印刷出版、 拥有一定发行量的报纸” 。(叶子,赵淑
萍.电视采访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4 )
(三)成熟时期 : • 1704年,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波士顿新闻 通讯》在北美问世。日报使报纸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新闻纸”,同时带动了专职记 者的进一步分工。
7.赵淑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6
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学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考核以出勤情况(10%)、课后作业
(10%)和课堂表现(10%)为依据,这三
项共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
成绩的70%。
第一部分 新闻采访活动概说
• 第一章 绪论——新闻采访学概述
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局长黄卫灵对此接受了 记者的采访。
记者:我们这个规定跟教育部的规定吻合 么?
黄卫灵:没什么不吻合的,因为不符合的 就不让他运,符合的就运到规定的时间。 记者:您指的不符合是指不符合新国标么? 黄卫灵:对对对。
二、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一)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要素:
1、作为采访活动主体存在的采访者。
新闻采访学
主讲教师:马丽 Tel:13849437453
• 课程简介:
新闻采访,是新闻学和新闻业务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新闻事业中一切新闻活动的起点 和基础,是一系列新闻业务活动的先导,是 最能体现记者职业特点的工作,也是记者最 基本最日常的职业性工作。
•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 门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它立足于采访 与新闻传播活动之间的联系并重视新闻采访 的实践特征,是研究新闻采访的基本原理、 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及采访艺术的应用学科。
新闻采访学01

正常差价是多少
药品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都有差价,通俗理解就是 加价部分。据安群介绍,一般情况下,厂家按不同的 剂型给批发商20%左,对企业按作价办法定价的药品, 可以有5%的工商让利。这些都是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允 许的正常经济行为。 如果按厂家报的实际价格进行推算,每支环丙沙星滴 眼液的批发价大体上应为4.75元,零售价应为5.46元。 若如此,作为这种眼药水在北京的规定价格,已按市 场规律充分照顾到了各个环节的利益。但事实并非如 此。
2.1.4 基本形式: 公开式访问 要明确告知采访对象记者的身份,包括记者所服务的 媒体、记者的职务和姓名等。 要明确告知对象采访的目的以及准备进行哪些报道, 在什么时候刊出或播出。 隐蔽式访问——暗访 作为旁观者或者与采访对象相关的角色出现
2.2 现场观察
定义:指的是记者依靠感官爱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 访的活动,通常称为“用眼睛采访”。 基本要求: 记者必须要到新闻现场去采访。 记者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来收集材料的。
1.2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大众传播
1.2.1 采访得到的素材是为了广泛传播 广泛传播与窄播有何不同? 1.2.2 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2.3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 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又不断变化 1.2.4 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现场材料-背景材料
1.3 新闻采访活动的任务
出厂价最多每支3.8元
按照环丙沙星滴眼液中的使用说明书,记者按图索骥 拨通了江西萍乡制药厂的电话。接通电话后,记者问: 如果想经销这种眼药水,按什么价格拿到货?这个厂 的销售科彭科长报出了出厂价:“一次进货一箱以上, 每支价格3.8元。” 记者问:“如果多进货,这个价格还有商量的余地 吗?” 彭科长回答:“可以,但是优惠不了多少,顶多也就 几角钱。” 记者几经辗转与这个厂负责在北京市场推销产品的业 务员取得了联系。这位业务员说,如果从他那里进货, 每支滴眼液的价格可以降到3.5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电视新闻写作中,你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不是 考虑什么内容可以写进去,而是判断什么内容可以 舍弃。
□不能理解那些老觉得报道警事新闻事最没意思的工 作的年轻记者们。警事新闻都与人相关,什么原因 使他们这样做,什么使他们变成英雄或者残忍的凶 杀犯。警事新闻包含这一切:贪婪、性、暴力、喜 剧和悲剧。
□你要记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作业
1.寻找并推荐一个优秀的新闻文本; 2.短篇习作:采写一个事件或者一个
故事,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两周后上交)
案例:中国第一财经记者:胡舒立
3.“新式记者”进驻“新式编辑部”
《南方日报》编辑部组织结构图
总编辑
副总编、社委 或部门主任
要闻 编辑 中心
时政 新闻 中心
经济 新闻 中心
报网互动中心
文体 新闻 中心
视觉 新闻 中心
珠三角 新闻中 心
地方 新闻 中心
机动
流动编辑部
记者
部
案例
• 南方报业传媒报网互动的战略实施; • 融合记者:胡键 • 广州日报滚动新闻部
2.“新闻民工” 说表明记者职业 在中国回归本位
课堂互动:
你赞成不赞成“记者是新闻 民工”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
表面上指记者职业地位下降,实 质上是中国传媒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尤 其是公司化运作中的职业转型及本位 回归。在过去,记者是带有特权地位 的政府传声筒,未来的记者,将是专 业主义新闻工作者。
一. 新式编辑部,新式记者:
新
职业记者在中国
聞
採
訪
學
一、变化中的记者地位: 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
工” 二、调查与分析:
中国记者职业状态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当“新式记者” 四、职业记者的成名法则
一、变化中的记者地位: 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
工”
“兵马未动,记者先行”
1.“无冕之王” 时期记者:
自由表达, 独立监督
毛泽东、周恩来:先做报人,后当革命家
延安:毛泽东与斯诺
《我三十萬大軍順利南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英勇 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 渡過長江。渡江戰鬥於二十日午夜開始, 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 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 軍好似摧古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 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 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 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 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鬥,堅 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 5)过度竞争导致记者在职业中的失常行 为。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当“新式记者”
《虎胆龙威4-虚
拟危机》中透视出 传媒的未来可能景 观。
电影片段 赏析
1.记者职业缘何依然吸引很多人?
2.传统记者的类别及其工作方式
•“以专家的名义出现”:专业记者 • “与可恶的闹钟一起入睡”:机动记者 •“新闻纸的空降兵”:特派记者 •“伸入基层的触须”:地方记者 •“新闻地球村的村长”:驻外记者
二、调查与分析:中国记者职业状态
1.2007记者职 业状态 调查与分析
“众多记者遭遇暴力、诉讼事件对你有何影响”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发有偿新闻” “你怎样评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比较分析 中外记者职业 状态
3.信息时报首席记者报道失实的暨大民意
请您评价这则民意报道及记 者的职业行为。
课堂思考
分
析 • 1)民意调查报道必须有充分的、具体的 民意调查项目来源。
• 2)数据来源必须是科学的民意调查。网 络调查在西方被认为是不科学的调查
• 3)民调报道应客观公正、表述严谨,避 免评价及其他负面效应。
• 4)记者应有基本的判断力。新闻发现力 基础上的新闻发现力,然后是更高的专业 主义精神。
四、职业记者成名法则
1.锻造 记者专 业素质
2.敢于 接受挑 战,打 破局限
3.名记 者二法 则:让 读者看 见,另 读者在 乎
第一时间封锁消息
“真 不 容 易 啊”
采访归途遇超车
□不要怕冒险。尝试新风格。
□记者需要的是细节,细节,细。
□无论什么背景什么个性的优秀记者都共有一种至上 的动力,那就是进入故事的中心然后把读者带到现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