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混沌摆实验报告

混沌摆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手持轴柄给系统施一力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间难于预言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重新启动,由于起始冲量矩总有所不同,雇系统的运动情况差别很大、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初始状态
运动中篇二:混沌摆实验讲义
混沌摆实验
【实验目的】
⒈了解非线性系统混沌现象的形成过程;
⒉通过振荡周期的分岔与混沌现象的观察,加深对混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⒊理解“蝴蝶效应”。
考虑一条单位长度的线段,线段上的一点用0和1之间的数x表示。逻辑斯蒂映射是x?kx(1?x)
其中k是0和4之间的常数。迭代这映射,我们得离散动力学系统
xn?1?kxn(1?xn),n?0,1,2?
我们发现:①当k小于3时,无论初值是多少经过多次迭代,总能趋于一个稳定的不动点;②当k大于3时,随着k的增大出现分岔,迭代结果在两个不同数值之间交替出现,称之为周期2循环;k继续增大会出现4,8,16,32?周期倍化级联;③很快k在3.58左右就结束了周期倍增,迭代结果出现混沌,从而无周期可言。④在混沌状态下迭代结果对初值高度敏感,细微的初值差异会导致结果巨大区别,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⑤迭代结果不会超出0~1的范围称为奇怪吸引子。
3.用两根竖直杆和一根水平杆交叉连接以增加稳定行。请见figure 3。4.安装第二个转动传感器到水平杆上。
5.系一小段绳子(几厘米)到底座的校平平螺杆上,再把第二根弹簧的一段系在这个绳子上。
6.切下一段长大约1.5m的绳子,在第二个转动传感器的中间的滑轮上绕两圈。见figure
4.将圆盘用螺丝固定在这个转动传感器上。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苯的演示实验报告

苯的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苯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沸点等。

2. 通过实验,加深对苯这一有机化合物的认识。

3.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苯(C6H6)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苯的密度小于水,沸点为80.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本实验通过观察苯的颜色、气味、密度和沸点等物理性质,验证苯的这些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天平、量筒、滴管、水槽等。

2. 试剂:苯(C6H6)、蒸馏水、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苯的颜色和气味将少量苯倒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和气味。

2. 测定苯的密度(1)用滴管将苯滴入量筒中,记录苯的体积V1。

(2)将量筒中的苯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用滴管将苯从烧杯中滴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记录苯的体积V2。

(4)计算苯的密度ρ:ρ = (V1 - V2) / V2。

3. 测定苯的沸点(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酒精灯加热。

(2)将装有苯的试管放入烧杯中,观察苯的沸腾现象。

(3)记录苯的沸点。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观察结果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

2. 密度测定结果苯的密度ρ = 0.879 g/mL。

3. 沸点测定结果苯的沸点为80.1℃。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苯的颜色、气味、密度和沸点等物理性质,验证了苯的一些特性。

2. 实验结果表明,苯的密度小于水,沸点为80.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苯的挥发和火灾事故。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苯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和沸点等。

实验结果表明,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80.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这些特性使得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物理的实验报告

物理的实验报告

篇一: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地点试验日期实验一:昆特管预习部分【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实验原理】: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实验内容】: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鱼洗实验【实验目的:演示共振现象】【实验仪器:鱼洗盆】【注意事项】【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

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

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

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

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

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

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

随着双手同步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

物理实验报告10篇

物理实验报告10篇

物理实验报告10篇物理实验报告10篇物理实验报告1 ⾃然界中,有⼀种很有趣的现象叫共振。

俄罗斯横跨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市的⼤桥全长154⽶,20xx年5⽉22⽇,⼤桥路⾯突然开始蠕动,类似于波浪形,并发出震⽿欲聋的声⾳,正在⼤桥上⾏驶的车辆在滚动中跳动。

这个有趣⽽⼜有点危险的现象就是由于共振引起的。

共振是指⼀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以最⼤振幅做振动的情形。

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

我们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耦合摆球”的实验来演⽰这个现象及研究影响它的因素。

操作步骤:选中右侧第⼀个单摆,使其摆动起来,经过⼏个周期后,看到与其摆长相等的⼀单摆在它的影响下振幅达到最⼤,⽽其他单摆⼏乎不摆动;让摆动停⽌,在选中右侧第⼆个单摆,使其摆动起来,经过⼏个周期后,也看到与其摆长相等的另⼀单摆在它的影响下振幅达到最⼤,⽽其它单摆⼏乎不动。

这个结果表明:单摆的共振与其摆长有关。

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是否共振与单摆的频率有关,当频率相同时,会产⽣共振现象;因为其它条件⼀定时,单摆的频率与其摆长有关,所以摆长相同的单摆会产⽣共振。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可观察到当产⽣共振时,刚开始振动的单摆振幅逐渐减⼩,共振的单摆振幅逐渐增⼤。

这表明:在产⽣共振时,会有能量的吸收与转移。

在⼈们的⽇常⽣活中,共振也充当着重要的⾓⾊,如常⽤的微波炉。

共振在医学上也有应⽤。

任何事物都有两⾯性,共振有时还会给⼈类造成巨⼤危害。

这其中最为⼈们所知晓的便是桥梁垮塌。

近⼏⼗年来,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还发⽣了许多起⾼楼因⼤风造成的共振⽽剧烈摇摆的事件。

在这次物理实验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很⼤。

物理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 1.简要原理 2.注意事项 ⼆.实验⽬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内容、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得 ⼋.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页) 把实验的⽬的、⽅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静电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静电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静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静电感应起电器2. 静电演示仪3. 橡皮棒、塑料棒、玻璃棒、丝绸、羊毛等材料4. 纸张、剪刀、胶带等辅助材料三、实验原理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或靠近时,由于电荷的转移,物体表面会产生静电。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

四、实验步骤1. 摩擦起电实验:将橡皮棒和丝绸摩擦,使橡皮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

用静电感应起电器分别接触橡皮棒和丝绸,观察静电感应现象。

2. 静电演示实验:将静电演示仪中的金属球接地,使金属球不带电。

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金属球,观察金属球表面电荷的积累和放电现象。

3. 静电吸附实验:将丝绸和塑料棒摩擦,使丝绸带正电,塑料棒带负电。

将摩擦过的丝绸和塑料棒分别靠近小纸屑,观察静电吸附现象。

4. 静电感应实验:将静电感应起电器中的金属球接地,使金属球不带电。

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金属球,观察金属球表面电荷的积累和放电现象。

5. 静电植绒实验:将静电植绒材料放置在静电植绒仪中,用静电植绒仪对材料进行植绒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摩擦起电实验:通过摩擦,橡皮棒和丝绸分别带上了相反的电荷。

静电感应起电器能够检测到静电感应现象,说明电荷的转移确实发生了。

2. 静电演示实验: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金属球后,金属球表面电荷积累,产生静电。

放电时,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释放,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3. 静电吸附实验:摩擦过的丝绸和塑料棒分别靠近小纸屑时,由于静电吸附现象,纸屑被吸附在丝绸和塑料棒上。

4. 静电感应实验: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金属球后,金属球表面电荷积累,产生静电。

放电时,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释放,产生静电放电现象。

5. 静电植绒实验:静电植绒材料经过静电植绒仪处理后,绒头被粘合剂粘住,形成绒面状外观。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3页)实验名称: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振动线圈、直流电源、磁体、电子显微镜、带电粒子束管、宏观物体、光学仪器等。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振动线圈演示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振动线圈的电极,可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线圈振动的幅度变化。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振动线圈在不同电压下的振动情况,同时可让学生根据振动的幅度变化来研究产生振动的原理。

2.磁体演示
将磁体通过直流电源与接触器连接起来,将磁铁放置在接触器上,当接触器断开时,磁体的磁力线方向改变,从而使磁体的磁力线相互作用,产生撞击声。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磁体的撞击声,并进一步研究磁体的磁效应以及磁力线的性质。

3.光学演示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宏观物体的结构,并使用带电粒子束管来实现“手写”字。

实验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一」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经历过这次物理实验课后,我感到收获很多。

走进实验教室,我们都被天花板
上一闪一闪的灯光吸引,仿佛置身于
星空之下。

在这节物理实验课上我们
做了很多演示实验,给我留下最深刻
印象的是视觉暂留实验。

视觉暂留的
演示仪器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结合频
闪灯的特殊作用,演示了电影成像的
原理。

在没有打开频闪灯之前,实验
器材中的台阶和弯杆的运动随转盘转动,看不出有什么规律。

打开频闪灯之后,调节频率使频闪灯闪亮的时间间隔与两相邻台阶经过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或成整数倍,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会让人感觉台阶已经静止,但是弯杆却在不断变换,于是便出现了弯杆爬台阶的动画场面。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实验是使用透射光学显微镜的实验。

实验时,我们在透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根头发丝,观察到的像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头发的形态和表面的纹理。

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现代科技的神奇。

在演示实验的课堂上,我们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美观的演示
实验仪器,领略到光电带给当今社会的
美。

当然还有很多既有趣,又包含许多
物理知识的演示实验。

比如晶体的光电
效应实验、眩光色散实验、光栅视镜实
验等等。

这些实验把课本上的物理理论
形象生动的诠释出来,让人增长了知识,
也印象深刻。

我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上这种物理实验课,让我学会更多的物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