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晋江季延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
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
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五帝地方千里,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列侯武城隗林、卿李斯、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
曰:“古侯王离、丞相..,以自为纪。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之帝者,地不过千里,犹刻金石..县,天下和平。
昭明宗庙,休道行德,尊号大成。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B.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C.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D.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B.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文,上面有字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给予(ɡěī)租赁(lìn)喋血(dié)百舸争流(ɡě)B.青荇(xìnɡ)阙秦(quē)菲薄(fēi)毛骨悚然(sǒng)C.创伤(chuànɡ)婆娑(suō)颓圮(pí)迥乎不同(jiǒnɡ)D.雏菊(chú)瞋视(chēn)浸渍(zì)叱咤风云(zhà)【答案解析】D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漫朔峥嵘岁月黯然神伤惆怅B.寥落痛心疾首五彩斑斓慰藉C.步履陨身不恤沧海桑田屠戮D.吮吸追逐嬉戏鞠躬尽悴笙箫【答案解析】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C.云南一民警酒后斗殴开枪杀人,影响恶劣,公安机关应从此案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痛定思痛,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队伍建设。
D.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活画出一代儒将悲壮而飘逸的胸怀,令后世文人墨客望其项背,羡慕得死去活来。
【答案解析】D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B.《小狗包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称为”史学双璧”。
D.《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答案解析】D5对下面句子的主干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名篇名句默写(10分)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3)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4)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5) 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言文阅读(24分)(一)课内阅读(12分)2.下列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烛之武退.秦师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朝.济而夕设版焉籍.吏民,封府库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侣.鱼虾而友麋鹿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客何为者③大王来何操④具告以事⑤长于臣⑥吾属今为之虏矣⑦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⑧此天子气也⑨沛公安在A.①⑦⑧/②③④⑤/⑨/⑥B.①⑦⑧/③⑨/④⑤/②⑥C.①⑦⑧/②③⑨/④⑤/⑥D.①⑦/②③④⑤/⑨/⑥⑧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单元复习卷语文试题

2017.5季延中学高一年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刘明华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
标志之一,就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功能达到极致。
上层社会,墨客文人和三教九流各有其日常生活。
但不管何种人群,其日常生活均能在唐诗中有所表现,题材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政治外交,小至起居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举其大者,应有四个方面。
纪事遣兴,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功能。
这本是文人生活的常态。
唐人用诗歌来表达思想,纪录生活并自我抒情。
如果一个诗人的传世作品较多,后人便可以从其作品入手,复原其生活轨迹之大概。
原因就在于唐人写诗,类同后人的日记,是日常生活的诗歌呈现。
这在唐前不多,而唐代则十分普遍了。
记事写景中,少不了言志抒情。
杜甫感叹“遣兴莫过诗”,道出的是古代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写作常态。
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主要通过诗歌得以表现,是后世读者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可靠的途径。
这些诗篇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都不外纪事加遣兴,综合而成其自传性特质,成为研究诗人思想的重要资料。
以诗代简,是唐诗的另一重要功能。
唐人科考,宦游,从军,常年奔走在外,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只有鸿雁传书。
唐代的书简中不乏散文名篇,但更多的时候是以诗代简,用以表达亲情友谊和展示才华。
诗简的量和质都大大超过文。
唐诗中题为“寄某某”“呈某某”的,多是以诗代简之作。
写给家人的会更多一些温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以诗代简抒写恩爱夫妻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
唐诗的社交应酬功能在唐代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官场上的才能展示,朋友间的送往迎来,复杂政治中的巧妙应对,科举场中的自我推销,把诗歌的社交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社交中最隆重的场合,无过于君臣唱和。
唐朝帝王时有雅兴,或朝堂御制,或赐宴赋得,百官就得唱和。
福建省季延中学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语文).doc

福建省季延中学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10月一、古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1)歌曰:桂棹兮兰桨,。
(苏轼《赤壁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2)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琵琶行》)高余冠之岌岌兮,(屈原《离骚》)(4),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二)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
夜航船序明·张岱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
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
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余曰:“不然。
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
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
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
”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共72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共4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B.以故.,事得已故:缘故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军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封于.项长于.臣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C.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或有勇力的一组是( )(3分)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亲爱的同学,你们迎来了在季延中学的第一次大型的检测考试。
期中考试之重,不在于分数几何,而在于:老师可以借此了解在这一阶段中你的付出与你的态度,从而引导你们并调整教学;而你们自己则借此反思自我,清楚定位,确立后期目标。
希望大家认真答题,独立分析,即使碰到问题,也不气馁,始终记得: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注意: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一、名篇名句默写(6分)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6),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二、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0分)按要求完成下面单选题(共5题,每题2分)2.下列句子中,均存在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组是()(2分)A.皆白衣冠送之常以身翼蔽沛公B.朝济而夕设版焉函封之C.又前而为歌吾得兄事之D.发尽上指冠道芷阳间行3.下列句子中,均不含...的一组是 ( ) (2分)...通假字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距关,毋内诸侯D.是寡人之过也秦兵旦暮渡易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来归丹..樊将军以穷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力不及此...微夫人C.秦王目眩..不敢有所进”..良久毫毛D.越国..以鄙远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定语后置句:群臣侍殿上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夫晋,何厌之有?D.被动句:窃为大王不取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籍.吏民,封府库(造户籍册或登记)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祭路神,饯行)B.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大夫,医生)C.持千金之资币.物(买,购买)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D.失其所与,不知..(不知道,不明白)若入前为寿..(祝寿,敬酒)三、课外文言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一、名篇名句默写(10分)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3)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4)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5) 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二、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6分)按要求完成下面单选题(共8题,每题2分)2.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失其所与,不知。
⑦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⑧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⑧ C.①⑤⑥⑦ D.②③⑥⑧3.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若属皆且为所虏4. 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欲呼张良与俱去④以其无礼于晋⑤毋从俱死也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⑧沛公安在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
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
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
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
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列侯武城侯王离、丞相..隗林、卿李斯、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
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犹刻金石..,以自为纪。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昭明宗庙,休道行德,尊号大成。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B.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C.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D.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文,上面有字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
C.丞相即宰相,是中国古代官名,协助皇帝管理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D.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继绝与秦国的使臣来往,秦国官兵前去讨伐,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
B.秦始皇认为自己能够平定天下,有赖祖先的庇佑,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咎由自取。
C.秦始皇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自认始皇帝,希望子孙沿袭帝王万世基业。
D.列侯武城侯王离、丞相隗林、卿李斯、五大夫杨樛从等人建议始皇将三皇五帝的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每小题5分)(1)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2)昔者五帝地方千里,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答案】1.C2.C3.D4.(1)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倒装句1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扬我的功业(无以1分,称1分),并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
(1分,全句语句通顺1分)(2)从前五帝的土地方圆纵横千里(地方1分),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或1分,朝1分),天子不能控制。
(语句通顺2分)(3)依靠别人的力量(因1分),又反过来损害他(敝1分),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知1分);用混乱相攻来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整1分);我们还是回去吧。
(语句通顺1分)【解析】1.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以点断的句子,并运用一些断句的方法,如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等。
从前韩王交出土地献上印玺,请求做守卫边境的臣子,不久又背弃誓约,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虏了韩国的国王。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省丞相则为地方官,亦非宰相。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试题分析:将秦始皇自己的功德刻于金石之上而非三皇五帝功德。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4.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秦国刚统一天下,命令丞相、御史说:“从前韩王交出土地献上印玺,请求做守卫边境的臣子,不久又背弃誓约,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虏了韩国的国王。
我认为这很好,因为这样或许就可以停止战争了。
赵王派他的相国李牧来订立盟约,所以归还了他们抵押在这里的质子。
不久他们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我们,所以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获了赵国的国王。
赵公子嘉竟然自立为代王,所以就派兵去灭了赵国。
魏王起初已约定归服于秦,不久却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秦国官兵前去讨伐,终于打败了他们。
楚王献出青阳以西的地盘,不久也背弃誓约,袭击我南郡,所以派兵去讨伐,俘获了楚国的国王,终于平定了楚地。
燕王昏乱糊涂,他的太子丹竟然暗中派荆轲来做刺客,秦国官兵前去讨伐,灭掉了他的国家。
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继绝了与秦国的使臣来往,想要作乱,秦国官兵前去讨伐,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
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
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
请商议帝号。
”丞相王绾(wǎn,碗)、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
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
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
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
”于是下令说:“可以”。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
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取这种做法。
从今以后,废除谥法。
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秦王兼有天下,建立名号称做皇帝,亲临东土安抚百姓,到达琅邪。
列侯武成侯王离、丞相隗(kuí,逵)林、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杨樛(jiū,究)随从着在海上一起议论皇帝的功德。
都说:“古代的帝王,土地不超过千里,还要刻金镂石,立碑夸耀自己。
当今皇帝统一海内,全国设立郡县,天下安定太平。
显明祖先宗庙,施行公道德政,皇帝尊号大成。
群臣齐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树作典范永恒。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10分,每小题5分)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①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
5.“稚子就花拈蛱蝶”一句写得精妙传神,请结合“就”字和“拈”字简要赏析。
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5.此句描写的是小孩子慢慢靠近花朵轻拈蝴蝶的景象(1分)。
其中的“就”字写小孩子为捉蝴蝶而慢慢靠近的动作(1分),“拈”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捉蝴蝶时动作的轻、慢(1分)。
诗人通过动作描写尽显儿童的天真之态。
(2分)6.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里风光的喜爱,暗含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惆怅,同时也能洒脱看待的感情。
(1分)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小孩子捉蝴蝶,人家系秋千,雨后郊原新绿,巷陌春阴禁火等画面,透露出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2分);尾联写自己官位清闲,劝解自己不要惆怅,还可用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换取酒钱的洒脱之情。
(2分)【解析】5.试题分析:此题属于鉴赏语言之“炼字”题,解题思路为:(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时要注意最后一联抒情的内容,本诗中,首联叙事,二、三两联写景,最后一联抒发感慨,是卒章显志。
抓住尾联的“惆怅”“酒钱犹有”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概括的时候要从全诗考虑,不要遗漏要点。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个空格1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一句,绘就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以“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 , 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__________。
(《纪念刘和珍君》)(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__________。
(《雨巷》)【答案】(1)、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
(2)、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尤使我耳不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