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达标训练4(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业水平检测题4 含答案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业水平检测题4 含答案

第四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静谧.(mì)觊.觎(jì)豁.达(huò) 毁家纾.难(shū) 拈.轻怕重(niān)B.油渍.(jì) 羞赧.(nǎn) 采撷.(xié) 敷衍塞.责(sè) 纵横捭.阖(bǎi)C.龋.齿(qǔ) 窥.探(kuī) 凄怆.(chànɡ)讳.疾忌医(huì) 日臻.完善(zhēn)D.毗.邻(pí) 戏谑.(nüè) 蜷.伏(quán)一蹶.不振(jué) 泾.渭分明(jīnɡ)解析:B.油渍.—zì;C.凄怆.—chuànɡ;D.戏谑.—xuè。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勾画佛像出气桶平心而论揠苗助长B.诀窍气慨破天荒莞尔一笑强弩之末C.缄默变卦挖墙脚斑驳陆离忝列门墙D.般配哀惋栽跟头独占鳌头气冲霄汉解析:A.出气筒;B.气概;D.哀婉。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报道,友邦保险代理人不得私自设置网页对保险产品进行说明,凡有关保险的说明,必需..链接到该公司官方网站。

B.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是远远不会满足于合法收入的,他们总是要挖空心思,利用一切机会大搞特权,以捞取..更多财富。

C.在这次绘画大赛中,残疾青年晨阳的一幅名为《天籁》的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构思和清新隽永的意蕴获得一等奖。

D.面对反方破绽百出的辩词,作为正方主辩手,你却拿不出充分有力的理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

解析:B.“捞取”是指通过歪门邪道获取,多用于贬义。

A.“必需”多指物质上的必要,既可作谓语,又可作定语,应改为“必须”。

“必须”指事理、情理上的必要,副词,作状语。

C.“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不能用于绘画或构思方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达标训练4 春江花月夜.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达标训练4 春江花月夜.doc

课时达标训练4 春江花月夜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潋滟.( yàn ) 芳甸.( diàn ) 青枫浦.( bǔ ) 潸.然泪下( shān ) B.皎.洁( jiǎo ) 沙汀.( dīng ) 扁.舟子( piān ) 白头偕.老( xié ) C.雪霰.( xiàn ) 江畔.( pàn ) 捣衣砧.( zhēn ) 倜傥.( tǎnɡ ) D.拂.拭( fó ) 碣.石( jié )不胜.愁( shēnɡ ) 鱼龙潜跃.( yuè ) 解析:A 项,“浦”应读“pǔ”;B 项,“汀”应读“tīng”;D 项,“拂”应读“fú”。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扼腕 委宛 惋惜 宛转悠扬B.竭诚 遏制 渴望 怒不可遏C.交付 符合 师傅 复水难收D.决策 秘诀 决别 绝处逢生解析:A 项,“委宛”应为“委婉”;C 项,“复水难收”应为“覆水难收”;D 项,“决别”应为“诀别”。

答案:B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色彩鲜明的样子。

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C.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微细的灰尘。

D.鱼龙潜跃水成文.文:波纹。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月:趁着月光。

解析:A 项,“滟滟”意为“波光荡漾的样子”。

答案:A4.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解析:A 项,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 Word版含答案

格言: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 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 擢升(zhuó)女红(ɡōnɡ) 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 诠释(quán)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 鞭挞(tà)唱喏(rě) 自给自足(jǐ)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下列对《登岳阳楼》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登岳阳楼》是杜甫中年时期的作品。

B.《登岳阳楼》意境宏大,炼字炼句准确。

C.《登岳阳楼》中,“昔、今”二字有深刻的含意。

D.《登岳阳楼》颔联形象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5~9题。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写景,既是________写,又寓________,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2024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4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宗教艺术与宗教相识、驾驭世界的方式有不少共同之处。

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诸多心理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审美感情与宗教感情一样,往往都是超越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

马克思认为艺术的、宗教的方式都同属于一个领域,它们在驾驭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艺术与宗教的亲密联系,更重要的缘由就是宗教对艺术的利用。

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遍及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艺术几乎取代了世俗的艺术,干脆影响着各种艺术的发展。

宗教对艺术的利用,不仅在西方存在,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尤其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各门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仅仅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这四大石窟,就可以看到佛教对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的巨大影响。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扬宗教,为艺术供应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对后世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斗争的英雄传闻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从建筑艺术来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到中世纪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从佛教的庙宇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响。

敦煌、云岗等石窟中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雕塑,更是干脆以造型艺术的方式,讲解并描述了“舍身饲虎”“割肉救鹰”等佛经故事,塑造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宗教人物形象。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由于宗教经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扬教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很多艺术家供应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宗教又在肯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如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文学,其基本主题是宣扬基督教教义,产生了大量艺术低劣的福音故事、赞美诗、宗教剧,使这个时期的艺术沦落为替宗教服务的“神学婢女”,受到严峻的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中世纪欧洲文艺的发展。

高中语文 能力水平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能力水平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力量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消灭。

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头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定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才智,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惊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育的人性情感。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才智的象征。

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定性、不行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

对必定性的生疏、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进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需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绚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憧憬、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宏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气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育抱负人格、安家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进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乐观的作用。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课时作业20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课时作业20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庖丁解牛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肩之所倚.(yǐ)莫不中.音(zhònɡ)B.砉然向.然(xiǎnɡ) 技经肯綮.(qìnɡ)C.批大郤.(xǐ) 岁更.刀(ɡēnɡ)D.导大窾.(kuǎn) 发于硎.(xínɡ)解析:C.“郤”读xì。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解析:B.导:顺着。

答案: B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B.而刀刃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D.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

A.介词,替/介词,被;B.介词,从/介词,比;C.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奏刀然B.技盖至此乎C.技经肯綮之未尝D.善刀而藏之解析:A.向—响;B.盖—盍;D.善—缮。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每至于族..迟B.虽然C.依乎天理..见全牛也..,批大郤,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解析:A.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B.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C.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答案: D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单元知识梳理与评估4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单元知识梳理与评估4及答案

单元知识梳理与评估(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5分)1.屏.风( ) 2.上干.云霄( )3.惠济.( ) 4.载.其事( )5.泊.湓浦( ) 6.徙倚.久之( )7.烽火矶.( ) 8.肩之所倚.( )9.砉然向.然( ) 10.导大窾.( )11.发于硎.( ) 12.垓.下( )13.乌骓.马( ) 14.五千骑.( )15.田父.( ) 16.自度.( )17.能属.者( ) 18.舣.船( ) _______ 19.十余创.( ) 20.怜而王.我( )21.妃嫔.媵嫱( ) 22.鼎铛.玉石( )23.呕.哑( ) 24.直栏横槛.( )25.驰骋.( ) 26.当.世( )27.矍.然( ) 28.勋.阀( )29.省.亲( ) 30.言讫.( )31.两骑.( ) 32.精悍.( )答案:1.pínɡ 2.gān 3.jì 4.zǎi 5.bó 6.yǐ7.jī8.yǐ9.xiǎnɡ10.kuǎn11.xínɡ12.ɡāi 13.zhuī14.jì15.fǔ16.duó17.zhǔ18.yǐ19.chuānɡ20.wànɡ21.pín22.chēnɡ23.ǒu24.jiàn25.chěnɡ26.dānɡ27.jué28.xūn29.xǐnɡ30.qì31.jì32.hàn二、根据下面拼音写出汉字。

(10分)1.楼(ɡuàn)____亭榭 2.渺(mí)____3. (sù)____流4.鸥鹭灭(mò)____5.莫不(z hònɡ)____音 6.技经肯(qìnɡ)____7.批大(xì)____8.岁(ɡēnɡ)____刀9.数(què)____10.美人(hè)____之11.(huī)____下12.斩将(yì)____旗13.(kuì)____围14.(chēn)____目叱之15.披(mǐ)____16.贿(lù)____17.(piāo)____掠18.逦(yǐ)____19.雨(jì)____20.(yǎo)____然21.架梁之(chuán)____22.(zhuó)____帽23.(zhé)____居24.(ɡòu)____污25.奴(bì)____ 26.(xiāo)____然27.(xié)____行28.(pū)____倒答案:1.观 2.弥 3.溯 4.没 5.中 6.綮7.郤8.更9.阕10.和11.麾12.刈13.溃14.瞋15.靡16.赂17.剽18.迤19.霁20.杳21.椽22.著23.谪24.垢25.婢26.萧27.偕28.仆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中估客莫漫狂..漫狂:纵情、放荡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身.七十余战 身:身体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 答案 C解析 身:亲身(参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过夕乃.可饮平明,汉军乃.觉之 B.⎩⎪⎨⎪⎧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击破沛公军 C.⎩⎪⎨⎪⎧ 官知止而.神欲行善刀而.藏之 D.⎩⎪⎨⎪⎧若稍饰以.楼观亭榭复以.小艇游庙中 答案 C解析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愿为诸君快战.. C.信造化..之尤物 D.与江山相发挥..答案 C解析 A 项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B 项快战:古义,痛快地打一仗;今义,迅速作战。

D 项发挥:古义,互相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直夜溃围南出”中“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答案 D解析 名词作状语。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2)《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罪魁祸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廊腰缦回钩心斗角(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训练4 春江花月夜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潋滟.( yàn )芳甸.( diàn )
青枫浦.( bǔ )潸.然泪下( shān )
B.皎.洁( jiǎo )沙汀.( dīng )
扁.舟子( piān )白头偕.老( xié )
C.雪霰.( xiàn ) 江畔.( pàn )
捣衣砧.( zhēn )倜傥.( tǎnɡ )
D.拂.拭( fó ) 碣.石( jié )
不胜.愁( shēnɡ )鱼龙潜跃.( yuè )
解析:A项,“浦”应读“pǔ”;B项,“汀”应读“tīng”;D项,“拂”应读“f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扼腕委宛惋惜宛转悠扬
B.竭诚遏制渴望怒不可遏
C.交付符合师傅复水难收
D.决策秘诀决别绝处逢生
解析:A项,“委宛”应为“委婉”;C项,“复水难收”应为“覆水难收”;D项,“决别”应为“诀别”。

答案:B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追随。

滟滟
..随波千万里滟滟:色彩鲜明的样子。

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

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C.汀.上白沙看不见汀: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尘:微细的灰尘。

D.鱼龙潜跃水成文.文:波纹。

不知乘月
..几人归乘月:趁着月光。

解析:A项,“滟滟”意为“波光荡漾的样子”。

答案: A
4.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解析:A项,应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A
二、延伸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 )~( 2 )题。

代答闺梦还
[唐]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 1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解析:该题具有很强的指示性,“诗的前两句”即“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通过“关塞”二字可知,与戍守边疆有关,以此来说因为戍守边疆,年轻的丈夫要与妻子分离,而妻子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场景凄清动人。

答案: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场面。

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

( 2 )诗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表达这一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析:诗人的情感是诗歌考查的重点,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总是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诗句借对外物的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

同时,该诗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是别具一格,句句写心境。

答案: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

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
手法。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1 )~( 2 )题。

梦入关
[五代]韦庄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吴门梦故山
[唐]赵嘏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 今苏州)灵岩山上。

( 1 )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解析:韦诗写诗人梦中走近家乡,喜不自禁,满心欢喜酿成一腔诗情,但恰在此时,忽然从梦中醒来,追思梦境,惘然若失。

赵诗的梦略显凄清:孤峰耸立,寒溪绕流。

答案: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

( 2 )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解析:此题可先概括景物特点,再分析其作用。

答案: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已堕落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诗人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梦醒后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思乡之情。

三、语言运用
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以此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答案: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人们把月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

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
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8.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

解析:此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秋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

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具有人格的魅力,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得“中秋之月”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

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能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

因此,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由“中秋之月”联想到团圆、幸福、美满,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同时,“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

答案示例: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想起了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

它把一片片皎洁的银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着令人心醉的芳香,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

想念吧,在月圆的时候,我们有权利思念,月的圆,月的美,月的柔,都给远方的亲人带去思念。

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是近的,是相连的。

月圆之夜,思念和团圆是紧紧相连的。

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