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引领蓝色经济崛起
2021届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山东将引领蓝色经济崛起

2011届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山东将引领蓝色经济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背景材料】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考点链接】1、我国华北旱涝、盐碱、风沙的原因及治理。
原因: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春季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稀少,华北地区大部分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极易积水成涝灾,而蒸发旺盛使得其地下盐类物质容易出露地表形成盐碱化。
人类的不合理开垦、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选育耐寒作物品种、用淡水洗盐压盐、修建水利设施等。
2、黄河三角州近几年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
①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②黄河中游地区建设了一批水利枢纽(最重要的原因);③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地形坡度陡、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新兴临港产业:引领蓝色经济的新增长极——从日照实践看“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日照 工 业 化 的 强 大 平 台 、跨 越 发
展 的 强 大 引 擎 , 还 是 日照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战略
据 地 ” 。
“ 后方 ” 大 、发 展 “ 根
山东 半 岛 蓝 色 经 济 区 ,全 力 争 取 将 其 纳 入 国家 “ 二 五 ”规 划 , 十
上 升 为 国 家 战 略 , 把 以 日照 钢 铁 精 品 基 地 为 重 点 的 鲁 南 临 港 产 业 带 列为 重点打 造 的 “ 区三带 ” 一 之 一 ,将 日 照 作 为 鲁 南 经 济 带 的
冶 金 工 业 、石 化 工 业 、木 材 加 工 、 粮 食 加 工 等 产 业 的 重 要 资 源 , 是
纳 入 省 蓝 色 经 济 区 规 划 。制 定 并
启 动 了 钢 铁 、汽 车 、 石 化 、轻 工 、 纺 织 、 装 备 制 造 、 船 舶 、 电 子 信 息 八 大 工 业 调 整 振 兴 规 划 。 特 别 是 , 山 东 省 委 、 省 政 府 倾 力 打 造
上 促 进 传 统 产 业 升 级 、 带 动 区 域
者 以 更 快 的速 度 、更 大 的 力度 进
驻 日照 、 投 资 日照 。 这 一 系 列 要
其 储 运 设 施 ,是 发 展临 港 产 业 的
黄 金宝地 。
结 构 调 整 。大 力 发 展 新 兴 临 港 工 业是 “ 造 山东 半岛 蓝色 经 济 区” 打
一
经 济 区 发 展 总 体 规 划 和 鲁 南 临 港 产 业 区 规 划 , 立 足 于 建 设 “ 国 我 东 部 沿海 重要 的I 海产 业基 地 、 】 区 域 性 国 际 航 运 物 流 中 心 、 滨 海 文 化 和 旅 游 名 城 、海 洋 科 技 教 育 创 新 区 ” 的 战 略 定 位 , 确 立 了
九大核心_八大产业_六大体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雏形显现

◆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 建立和完善现代海洋运 输体系,积极发展近海和远洋运输。
◆海洋文化旅游业: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 文化博 览 、动 漫 游 戏 、数 字 出 版 、数 字 传 输 、新 型 文 化 装 备 制 造 等新兴文化产业。
◆海洋工程建筑业: 引导扶持发展工程设计和建 设 业 ,着 力 提 高 水 平 、打 造 品 牌 ,培 育 形 成 新 的 产 业 增 长点。
◆海 洋 生 态 环 保 产 业 :积 极 培 育 发 展 岸 线 整 治 、近 海 生 态 修 复 、河 口 资 源 保 护 、沿 海 防 护 林 建 设 、滩 涂 生 态涵养等相关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业。
领导决策信息
九大核心+八大产业+六大体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雏形显现
中国公共决策案例库评选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联合推荐
北京领导决策信息中心
案例背景
案例内容
今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山东视 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 开发海洋资源, 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 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随后,山东上 下迅速掀起一场蓝色经济热潮。按照山 东省的设想, 蓝色经济区要着力打造 “一区三带”发展格局,到 2020 年,基本 建成海洋经济发达, 产业优势突出,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8 月 17 日,山 东省政府召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 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规划编制 工作。 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机上报国 务院,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 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新引擎新载体新增长极齐鲁发力蓝色经济区

大众日报:新引擎新载体新增长极齐鲁发力蓝色经济区[字号:小中大]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十二五”开局打开了全新发展空间。
园区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为骨干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发展的主要载体。
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十二五”开局打开了全新发展空间。
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从科学谋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框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核心区和28个联动区互动发展等方面,热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前景,探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路径和方法。
大框架下的新机遇继威亚发动机、华能电厂二期、森博浆纸二期、青啤日照公司等数十亿元大项目建成投产后,中储粮油、中纺粮油等大项目,正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之机抢滩日照临港产业区。
日照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介绍,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一极,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日照临港产业区建设,发展层次与空间,招商力度与强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规划主体区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6市及滨州的无棣县、沾化县所辖陆域,共51个县市区。
处于“深蓝区”的荣成市三面环海,蓝色经济特征尤为明显。
省人大代表、荣成市长侯世超说,按照“大企业创牌、小企业贴牌”思路,荣成市投资40亿元搞大型食品加工和生物提取项目,食品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同时,培植远洋渔业基地、造船等五大海洋产业,荣成正壮大为“中国海洋渔业硅谷”和中国海洋食品名城。
蓝色国土如聚宝盆,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开发潜力巨大。
山东半岛全部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山东全部1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
在空间布局上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打造、建设好山东半岛,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如同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发展新空间。
新空间承载新产业。
中国寻求“蓝色崛起”“海洋经济”的亢奋与焦虑——国家布局“蓝色经济区”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家 已 密集 批 复 北 起 辽 宁沿 海经 济 国 区 、 至 广西 北 部湾 等一 系 列 国家级 沿 海 区域发 展 规划 , 南
总计 占到全国海洋产值的 5%以上。 3 第二 , 海洋开发仍 以利用 自 然资源为主 , 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不合理 。 09 20年海洋交通 运输业 、 滨海旅游业 、 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 占 全部海洋产
打 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国家布局“ 蓝色经济区’ ’
山东 、广 东 、浙江 三省将 用 1 年 左右 时 间 ,为全 国海洋 经济 发展 探索 路 0
径 、提供 经验示范
★ 记者 /贾瑞涛 许未来
蓝色 经济 发展 国际高峰论 坛 1 月 2 日在青 岛召开 , 0 8 蓝 色经济 、 洋经济再次 成为各界关注 焦点 , 海 国家从 战略高度 分别在 山东 、 江 、 浙 广东 多地 布局 蓝色经济发 展 , 论坛 则从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蓝 色经济发展 国际高峰论坛上讲话
21 1下 MTELN 011 OH AD R
1 3
搭 建起 东部 沿海 区域经 济发 展的 战略新 格局 。 试点工 作将 在 国 家战略 层面 上深度 推进 涉海 先进生 产 力优化布 局 , 推 进 海洋 经济 发展方 式转 变和 产业结 构调 整 , 洋经 济 已然 海 成 为国家推 动东部沿 海 省份 新一轮 率先发 展的重 要经济增
保护 , 洋服 务能力体 系建 设 , 海 有海洋特色 的政 策体制与法
规体 系等。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介绍 , 对于三个试点省来说 , 尚需
两区一圈一带

两区一圈一带‚蓝黄两区‛引领山东东部经济升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简称‚蓝黄两区‛)。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合并简称‚蓝黄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8月份,山东省、省政府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也正式启动,这样山东省17地市最终被分成4个区域经济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以及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大举措,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
‚蓝黄两区‛地理环境有交叉重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实现一体化发展对于形成山东发展新的战略优势十分必要。
山东省实施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本质是海洋经济战略,以海洋发展、海陆统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特别强调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动纲领(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

发展 目标 。近期 目标是 : 2 1 , 到 0 5年 现代
海洋 产业体 系基本建立 , 发展方式转变和
经济结构调整迈 实质性步伐 , 综合经济 实力显著增强 ; 海洋科技创 新体系基本形 成, 自主创新 能 力大 幅提升 ; 单位地 区生 产总值能 耗和 主要 污染物排 放总量 持续 降低 , 海陆生态建 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
须突 出发展海洋经济 、 构建现代海洋 产业 体系这一主题 , 推动海洋 战略性新 兴产 在 业规模化发展 、 动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化 推
优势 , 科学开发 利用海洋 资源 , 推进海 洋 环境保护 由污染 防治型 向污染 防治 与生 态建 设并 重型转变 , 打造 富裕安定 、 海 人 和谐 的宜 居示范 区和知名 的国际滨 海旅
科教力量集 中、科研实力居全 国首位 、 海 洋科技人员 占全 国一半以上等优势 , 着力 建设 全 国海 洋科技 、教育和人 才三个 中 心, 构筑具有国际影 响力 的海 洋科 技教育 人才高地 , 为我 国参与世界海洋 科技 竞 成
争 的主导力量 。 所谓 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
洋 生态 文明建设 , 着力提高海洋科教支撑
在指导思想方面 ,规划》 《 明确要求 这
一
海洋产业集聚 区、 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海
要 发挥好该 地 区近岸海 域生态 环境质 量
总体 良好 、 洋 生 态环 境 承 载 能 力 较 强 的 海
地 区的发展模式要有别于其他 区域 , 必
洋科技教育核心 区、 国家海洋 经济改革开
放 先行 区和全 国重要 的海洋生 态文 明示
际物 流中心的地位显著提升 , 海洋经济对
E I
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 民生活质量进一 人 步提高 , 率先达 到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的总 体 要求 。具体 目标是 : 海洋 生产总值年均 增 长 1%以上 , 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5 区 占地区生产 总值 的 比重达 到 25 . %,海洋 科技进 步贡献率提高到 6 %左 右 , 5 人均地 区生产 总值 超过 8万元 , 城镇 居民人均可 支 配 收 入 和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最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规划概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2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开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开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开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开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开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开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
范围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标到2021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根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到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1年,建成海洋经济兴旺、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开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平安;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开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详解陆海空间布局全面优化调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规划?摘登·布局篇提示: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地理热点专:山东将引领蓝色经济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背景材料】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考点链接】1、我国华北旱涝、盐碱、风沙的原因及治理。
原因: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春季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稀少,华北地区大部分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极易积水成涝灾,而蒸发旺盛使得其地下盐类物质容易出露地表形成盐碱化。
人类的不合理开垦、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选育耐寒作物品种、用淡水洗盐压盐、修建水利设施等。
2、黄河三角州近几年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
①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②黄河中游地区建设了一批水利枢纽(最重要的原因);③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地形坡度陡、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水的污染,浪费现象严重;河流径流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措施: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实施污水达标排放;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及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4、山东沿海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
陆域条件:沿海具有宽阔平坦的地表面积,便于修建码头、仓库、港区铁路和道路及工厂。
水域条件:有适当宽度、水深和方位的进港航道;有适当面积、深度的港池、锚地;有天然防波堤或便于修建防波堤(海底泥沙量、海面风力、浪高等)。
②经济条件。
腹地:腹地工业发展快、前景广阔。
城市:沿海城市与港口互为依存,以相应的城市作依托。
5、山东沿海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1)海洋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
①海洋有机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②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
③石油污染:油船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
危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某些藻类异常繁殖,消耗溶解氧,使鱼虾和贝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威胁人类健康。
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树立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责任的意识;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海洋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6、山东半岛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开放条件优越,在促进黄海和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跟踪演练】近二十年来,山东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东部一个耀眼的亮点。
但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
渤海、黄海肌体日益脆弱,无疑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泼了一瓢冷水。
有关专家呼吁: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遏制污染,十年后,渤海、黄海部分将变成“死海”。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4题。
1.下图中,与山东半岛气候特征相符合的是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工矿业、城市众多,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①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④充分利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⑤缓解城市中心衰落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3.如果渤海、黄海成为“死海”,到那时,即便不再向渤海、黄海排进一滴污水,单靠其自然与外界交换恢复生态,至少要用200年时间,这说明A.海洋环境的更新周期是200年 B.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C.海洋中的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 D.海洋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弱4.制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是A.人口压力大 B.水源紧缺 C.海盐资源少 D.石油资源紧缺山东滨州光华生物能源集团公司利用甜高梁茎秆中所含的高糖分经发酵制取燃料乙醇,优势非常明显,生产无水乙醇的这种甜高梁是一种耐旱、耐涝、耐盐碱的植物,可以不占耕地,在盐碱地上种植。
据此回答5—7 题。
5.制约 A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A.旱涝、盐碱、风沙 B.高寒、冻土、缺氧C.多山、红壤、大风 D.台风、寒潮、伏旱6.下列治理当地盐碱地的措施中,合理的是①采用工程措施,控制土壤中的水盐运动;②增施熟石灰,改良土壤肥力;③培育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等④大量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7.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是种植生物能源所需植物的理想之地,选择这种类型的土地来发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A.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B.改善难利用土地的土壤质量C.增加欠发达地区经济收入 D.缓解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矛盾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
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
读右图,完成8—9题。
8.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①沿海的地理位置②胜利油田的天然气资源③靠近黄河水源地④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
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C.石油勘探和开采 D.滥垦滥牧、建筑占地山东省即将从青岛到荣成修建轻轨,读图回答 10—11题。
10.在青岛落户的外资企业中,韩国的比欧美一些大国的都多,其主要原因是A.区位因素造成的 B.中韩有众多的相同或类似的企业C.市场广大 D.投资政策不同11.修建从青岛到荣成的轻轨最主要是为了A.加快青岛的发展 B.加快山东半岛的发展C.减少青岛的人口压力 D.改善山东半岛能源运输紧张的状况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材料二:胶莱人工运河是从渤海的莱州湾至黄海的胶州湾之间开通一条宽200米,深10米的人工辽河,可以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投资约1000亿元。
可以有两个备选方案;两湾直线开通,开成长110多千米的人工运河;另一种利用发源于青岛的胶莱河,将其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千米的人工运河。
开凿胶莱人工运河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
材料三:胶莱运河示意图(1)渤海是我国海水污染严重的海域之一,分析其污染严重的原因。
(2)分析修建胶莱人工运河沿线有利的自然条件。
(3)胶莱人工运河的修建具有哪些经济与环境方面的意义?(4)试分析山东半岛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答案与解析】1.B 环渤海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只有B选项符合。
2.C 企业、城市集聚效应的好处是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3.B更新周期长,说明海洋自净能力有限。
4.B 山东省位于黄海海平原,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短缺。
5.A A 地位于黄淮海平原,受气候和地形等影响,旱涝、盐碱、风沙成为制约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6.C 熟石灰属于碱性物质,不能用来改良盐碱地;大量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但对治理盐碱地没有影响。
7.D 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对发展粮食生产来说,土地条件不足,但可以种植生物能源所需植物,因此缓解了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土地矛盾。
8.A 其区位优势靠近沿海,便于运输;靠近原料产地和水源地。
9.B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黄河经常断流,石油开采破坏,不合理的垦殖和乱占湿地。
10. A 韩国比欧美距离青岛更近,区位条件更优越。
11. B 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具有加快该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12.(1)自然原因:海湾封闭,海水流动性较弱,内海与外海海水交换量小,自净能力较弱。
人为原因:环渤海地区城市集中、人口稠密、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工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沿岸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海水养殖使海水营养物质超标;为我国主要石油开采、运输、加工区域,石油污染严重(2)沟通莱州湾与胶州湾之间陆地较狭窄地段,线路较短: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3)经济意义:缩短渤海沿岸港口船只出入渤海航程,降低运费;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及沿线的经济发展。
环境意义: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加快渤海的净化速度,缓解渤海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促进黄海和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