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区位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0课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

第60课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维护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2.结合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等海洋国土资料,说明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必备知识梳理1.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开发海洋的必要性:“能量的_”“未来的_”。
(2)我国的海洋国情①海域_,海岸线漫长,大陆架_,岛屿众多。
②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_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_。
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_资源和金属矿物、_、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④海洋_种类多,包括风暴潮、_、海水入侵等。
⑤拥有多种海洋_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⑥海洋环境状况_。
(3)规划措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_,维护_,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_,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_,提高海洋空间利用_,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维护海洋权益(1)对海洋权益诉求的变化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_、战略要地和_,发展到更广泛的_及其他相关_。
(2)海洋权益的概念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_和_。
(3)海洋权益的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_,以及大陆架海床和_等。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_。
(4)我国的海洋权益①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_和_,确立了在南海的_和相关权益。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_省设立三沙市,把_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地理课件(新教材湘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章课时56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一、海洋权益
(3)毗连区
位置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海域 范围或宽度 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 权益 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 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一、海洋权益
(4)专属经济区
位置 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范围或宽度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权益 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 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的行为必须遵守 沿岸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的贡献率。 ①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②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优先
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③建设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
舟山群岛海洋经济特区
(3)创新海洋科技
奉行科技先行战略,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 保护的技术瓶颈
深海热液探测大黄鱼自主水下机器人
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一、海洋权益
2.主要权益:主要包括在领海
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 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 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
一、海洋权益
3.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
内法、国家实践和历史证据等。
一、海洋权益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及相应的海洋权益
中 国 海洋权益
地质角度
①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 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 岭的自然延伸。 ②钓鱼岛与琉球群岛以 冲绳海槽隔开,是我国 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 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平台、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
4.3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精选练习)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基础篇】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
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④分布不集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1.C2.D【分析】1.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
①③正确。
故选C。
2.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可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①④正确。
减少对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能延长煤炭生产链。
故选D。
3.下图中左图为我国东海底地形剖面图,右图为我国钓鱼岛。
下列关于钓鱼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岛屿上地势平坦B.甲处位于大陆坡C.是我国台湾的附属岛屿D.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答案】A【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上地势起伏大,A不正确;甲处位于大陆坡,钓鱼岛是我国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BC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A。
下图为海洋权益范围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水域②是()A.内水B.毗连区C.公海D.领海5.沿海国对所属海域享有与领土同样的主权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4.D5.A【分析】4.读图分析,①位于领海基线以内,为内水;①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为领海;①位于领海以外12海里范围,为毗连区;①为专属经济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 可爱的家乡--山东 单元测试5(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可爱的家乡--山东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一位网友结合省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给各省区设计了生动形象的图形文字标志,读四省图形文字标志,这位网友设计四个省区图形文字标志的灵感来自于()A.服饰B.河流C.饮食D.民居和建筑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下列关于县级行政区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蒜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B.被称为“大蒜之乡”、“金谷之乡”C.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是全县重点建设项目D.水稻种植面积居济宁之首3.4.下列关于县级行政区B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被称为“水浒故里”,被列为中华武术四大门派发地之一B.京沪铁路经过该县C.全国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D.全国闻名的民营书业基地5.6.关于有“中国佛都”之称的县说法不正确的是()A.境内的宝相寺规模宏大B.太子灵踪塔塔内佛骨、佛舍利等佛教圣物为国家一级文物C.分水龙王庙堪称世界古代水利史上的一大范例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7.8.关于②②的说法不正确是A.②有“鱼米之乡”的美称B.②县内的大米享誉全国,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C.②县的武氏祠为汉代代石刻艺术珍品D.②县是曾子故里9.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临海陆域,半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海域资丰富。
据此结合右图完成下题。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众多,劳动力资丰富B.海陆空交通发达,运输方便C.海域广阔,开发空间大D.沿海港口较少,不利于对外贸易10.新疆地区戈壁广布的原因是()A.海拔高B.纬度低C.纬度高D.远离海洋,降水少11.关于下列所示省份的自然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
B.该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该省河流冬季都有结冰期,且航运价值低.D.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思考.半岛以发展经济林为主。
12.读山东省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山东省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济南位于京沪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C.山东省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D.山东省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13.日照市是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需要了解它的地理特点。
专题十半岛蓝色经济区

专题十:发展海洋经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背景材料】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材料二: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材料四: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为主体区和联动区。
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6市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县,拥有人口3291.8万人,生产总值达16504.3亿元。
山东省内其他地区为联动区,与主体区一同规划、协调发展。
材料五: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山东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三是提高全省对外开放水平的强大动力。
四是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材料六:据了解,山东海洋产业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但与国际海洋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
山东要达到“海洋强省”的目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应占相当比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应占举足轻重地位,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关键词】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水平【对应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城市的烟台市,正以科技为引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蓝色经济发展。
山东蓝黄经济区战略概述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解读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如海上再造一个山东

解读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如海上再造一个山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每一个投身富民强省建设的齐鲁儿女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意味着什么?能给山东带来什么?老百姓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改变?蓝色国土是聚宝盆记者: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同时也意味着推进的力度会更大,建设的层次会更高,可调动的资源会更多,发展的成效会更好,给山东带来的机会也会更珍贵。
最直接地,将给山东带来什么?费云良:一个是发展机遇,一个是发展空间。
机遇,千载难逢,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层,“规划”获批于全省奋力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满怀信心迈入“十二五”的重要时刻,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
在空间布局上,。
如何理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6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山东半岛全部海域面积为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山东全部1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并且,还同时将其他10市作为联动开发区。
蓝色国土是聚宝盆,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开发潜力无限巨大。
因此说,在空间布局上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打造、建设好山东半岛,如同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这是不得了的。
核心是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记者:再造一个海上山东,势必带来生产力布局的再调整。
在陆海空间上,我们如何优化布局?费云良:在海陆空间布局上,我们将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框架展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问题研究摘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应以半岛地区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等新型产业为基础,依托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快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区的建设工作要秉承统筹规划,全面发展,重点开发,带动发展的原则,实现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经济社会效应。
关键词:蓝色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非均衡发展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体现了山东省发展理念的转变。
本文论述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定位、建设优势、劣势及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使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果。
一、区域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共包含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威海、日照、青岛7个地级市。
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成为以蓝色经济为标志,以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为支撑,以新兴海洋产业为特点,北连京津冀,南结长三角,形成海洋资源互补、产业互动的独具特色的蓝色经济区[1]。
二、发展优势1、资源基础。
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海洋资源。
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建立相关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其他部门发展;山东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海洋科研人员,将近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汇集山东,国家级别的海洋科研机构15个,海洋科研领域院士16人。
对比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因此海洋人才等社会资源的聚集度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2、产业基础。
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上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产业基础。
随着现代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许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逐步涌现,并取得良好发展,辐射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海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合理,为蓝色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区位:孕育广阔发展空间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砂矿等六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山东位居第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2010年12月21日11时,4辆满载蔬菜和电子元件的集装箱货车驶入停靠在威海口岸的中韩货轮,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正式开通,这是我国首次尝试通过渡轮将两国间
的道路运输衔接起来,相当于把高速公路架设在海上。
近年来,借助绝佳的地理区位优势,山东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去年1至11月份,山东省进出口总值达1705亿美元,较前年同期增长36.6%,超过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值300多亿美元。
特别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食品加工、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国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山东半岛与多个经济圈、都市圈联系密切,本身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圈层中心,是中国北部延伸至太平洋进而通向各大洲的重要门户。
南接长三角地区,
北临京津冀都市圈,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根据最新统计,山东省海岸线长约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沿岸分布200多个海湾,以半封闭型居多,其中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海湾约49处,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优质沙滩资源居全国前列。
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约320个,其岛陆面积约111平方公里,岛岸线长约561公里,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
山东省海洋空间资源类型齐全,海域总面积约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基本相当,辽阔的蓝色国土必将为山东经济
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山东半岛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台风登陆概率低。
近岸海域以清洁、较清洁海区为主,水动力条件较好,自净能力较强。
全省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能够为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
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全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砂矿等六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山东位居第一。
其中山东半岛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青岛港码头岸线全长3420米,拥有码头15座,泊位72个,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港湾口小腹大,是我国著名的优良港口;日照可供建港的海域达20多海里,湾阔
水深,不冻不淤,地质条件良好,特别适宜开发建设深水泊位;烟台、威海等地的深水良港也较多。
山东近海海洋生物、能源矿产资源富集。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海洋渔业产量长期居全国首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达400多种。
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海洋油气已探明储量23.8亿吨,我国第一座滨海煤田——龙口煤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04亿吨,海底金矿资源潜力在100吨以上,地下卤水资源已查明储量1.4亿吨。
海上风能、地热资源开发价值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海阳、荣成核电项目建设有条不紊,供电潜力巨大。
资料显示,山东半岛海岸带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500处,拥有包括刘公岛、长岛、芝罘岛、石岛、灵山岛、田横岛、庙岛群岛等著名岛屿在内的岛屿301处,规模较大的滨海沙滩1000余处,形成了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旅游区。
全省境内共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景点约800处,拥有A级旅游区(点)213家,古建筑、古遗址1.3万多处。
此外,山东半岛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海、岛、岸、山、城融为一体的自然风貌,
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融汇齐文化、蓬莱仙话、秦汉东巡文化、宗教文化、胶东民俗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山东海洋文化,近年来,举办的青岛奥帆赛、中国水上运动会、国际海洋节、中国海军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山东海洋文化内涵。
完善的基础设施
铺就发展快车道
去年年底,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传来消息,山东青岛港吞吐量突破3.5亿吨,日照港、烟台港相继突破
2亿吨,预计山东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9.3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36亿吨,是“十五”期间的2.3倍。
其中外贸吞吐量将完成4.5亿吨,由全国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并成为全国惟一拥有3个亿吨海港的省份。
随着港口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海港综合功能和集疏能力也将显著增强。
除港口运输外,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快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水利、能源和通信等设
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山东省公路网发达。
目前,山东省公路密度超过每百平方公里4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省会济南为中
心,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基础,干支相连、遍布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其中全省“五纵四横一
环”高速公路网已建成使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285公里,在建里程600多公里,建设密度基本达到发
达国家水平。
去年3月17日开工的青荣城际铁路,将结束山东半岛没有城际铁路的历史,把青岛、烟台、威海三
个中心城市联系得更为紧密,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目前全省“四纵四横”铁路网正在建设,未来将打通
环海、省际铁路大通道,构筑沿海快速铁路、港口集疏运和集装箱便捷货物铁路运输、大宗物资铁路运
输和省际间客货铁路运输体系,形成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网络。
变输煤为输电,2010年11月28日,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极Ⅰ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
行。
今年3月双极投运后,送电能力将达到400万千瓦。
山东着力构筑“T”字形调水大动脉,其中引黄济青
工程运行20多年来,累计从黄河引水近30亿立方米,向青岛市供水近15亿立方米,创造了巨大经济和社
会效益。
充分利用东亚环球光缆和中美国际直达海缆两条国际海底光缆从青岛登陆优势,山东还在加快构筑
智能化、宽带化、高速化的现代信息网络。
规划建设青岛至现有互联网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的专用通
信通道,开展面向全球的数据处理、托管和存储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