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试卷及答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试卷及答案(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2345678 9101112答案1.相对论的创立者是A . 爱因斯坦B . 牛顿C .哥白尼D .杨振宁 2. 一支未使用过的2B 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A .10cmB .20cmC .30cmD .40cm3.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镜花水月B .坐井观天C .海市蜃楼D .立竿见影 4.利用平面镜可以A .成缩小的像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 .成倒立的虚像D .成正立的实像 5.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7.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8. 如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9. 在公交车上坐着一位中学生,他的手上拿着一杯饮料,当公交车急转弯时,杯内饮料晃了出来.中学生对司机很有意见,于是说:“师傅,你怎么开车的,我杯里饮料都晃出来了。

”司机说:“我的车在转弯呢。

”中学生说:“那你转弯为什么转得那么大?转小点,杯里饮料就不会晃出来了。

”在这段对话中.这位中学生对下面哪个概念缺乏理解? A.惯性 B.速度 C.力 D.重力图210.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11.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下列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A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B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C .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D .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1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5中小明和小华的观点A .小明正确B .小华正确C .都正确D .都不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第八章《力与运动》检测题(2)

第八章《力与运动》检测题(2)

第八章《力与运动》检测题(2)命题人:张远根 审题人: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答案1.关于水平面上的小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B .只要有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就一定运动C .没有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就慢慢停下来D .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2.双手端着的洗脸盆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A .加速下落B .匀速下落C .保持静止D .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 .水B .桥C .人D .地面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5.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沿水平方向,小明拉小红推(如图1所示),拉力和推力分别是200N 和150N 。

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方向是A .350N ,方向向右B .200N ,方向向右C .150N ,方向向右D .50N ,方向向左6.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的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A.人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C.电梯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D.电梯的重力与电梯对地球的吸引力7.一个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 物体将A .立即停止运动B .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 .速度减慢,最后停止D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8.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滑动。

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 .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9.某人用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原因是因为A .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B .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C .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的重力D .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的重力 10.一个重20N 的物体,受到20N 竖直向上的拉力时,该物体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C 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 一位乘客,乘坐在一辆由南向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他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去,苹果下落后将A 正落在手中B 落在手南面C 落在手北面D 都有可能12.如图3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分别用4N 的水平拉力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它受合力是4NB.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N, 它受合力是0NC.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N, 它受合力是0ND.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 它受合力是0N图313、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 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A .40N ,方向竖直向上B .40N ,方向竖直向下C .0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4、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均为10N 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突然同时减小到5N ,则物体( )。

初一科学期中试卷带答案

初一科学期中试卷带答案

初一科学期中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植绿豆,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下列对他实验设计所提意见中,正确的是( )A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B .两个花盆都应故在暗室中C .两个花盆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D .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2.读图,青岛房屋内的光照面积S 最大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大致位于( )A .aB .bC .cD .d3.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 ) A .音调升高 B .响度增大 C .音色改变 D .音调降低4.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A.37.3℃和38.4℃B.37.1℃和38.4℃C.37.1℃和37.4℃D.37.3℃和37.4℃5.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6.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B.在拔河比赛中,用力握紧绳子C.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和水面之间形成高压空气层D.皮带打滑时,可以把皮带拉紧一点7.在闷热的夏季,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菌,而脏衣服、脏鞋容易发霉。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闷热的夏季湿度大,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B.闷热的夏季温度高,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C.与洗净的衣服相比,脏衣服上霉菌的数量多D.衣服上有机物的多少与是否容易发霉无关8.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

202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第三次联合测评试卷附解析

202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第三次联合测评试卷附解析

202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第三次联合测评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2.一只鸡蛋沉没在杯中水底,添加下列哪种物质并搅拌,能使鸡蛋浮起来 ............... ()A.食盐B.水C.酒精D.食用油3.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4.以下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1.7×103cm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70C.人体密度约1.0×103kg/m3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500g5.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6.为了使一只电阻为10Ω、额定电压为6V的电铃接在18V的电源上能正常工作,那么电路中必须 .................................................................................................................................... ()A.串联一只30Ω的电阻B.串联一只20Ω的电阻C.并联一只30Ω的电阻D.并联一只10Ω的电阻7.小明同学安装了下面的实验电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A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A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A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分子在不停运动B、乌云遮住月亮C、树木在不断生长D、气温上升2、水中游动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5km。

这三者的速度大小是()A、猎豹最快B、旗鱼最快C、褐海燕最快D、三者一样快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4、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5、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岸B.船C.河D.岸上的树6、某同学骑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A.40m/s B.20m/s C.10m/s D.5m/s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8、机动车、驾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A.突然启动B.车速太快C.紧急刹车D.车速太慢9、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水平拉力是240N,则这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240N B.500N C.260N D.740N10、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B.12 m/sC.1.2 cm/sD.1.2 km/s11、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12、当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在这两种情况中()A.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B.后者有惯性,前者没有惯性C.两者都有惯性D.两者都没有惯性13、如图11—13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14、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A、一定改变B、一定不变C、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15、地球要自转,又要公转,因此,在地面上的物体,都是带有很大速度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下列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给3分,选错或不选的给0分)1、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 、体重大约是450 NB 、身体的平均密度大约是1.0×103kg/m 3C 、脉搏跳动约60次/minD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 mm 2、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3、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A .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 B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 .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 .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4、如图2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 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甲,在乙杯 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乙。

可以肯定的是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F 甲<F 乙 D .F 甲>F 乙5、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B .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C .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D .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6、下图4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7、许多物理实验要求在水平面上进行,下列判断某直轨道是否水平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把盛满水的烧杯放在直轨道上,看是否有水溢出 B.把一光滑的小球放在直轨道上,看小球是否滚动 C.把一个连通器放在直轨道上,看水面是否相平D.在轨道上方悬挂一重垂线,看重垂线是否与直轨道垂直8、现实当中,人们的许多活动、做法都跟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有( )A.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B.拦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用高压锅煮食物快熟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D.石头扔进河里会沉进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A .将包提起来B .站在水平匀速C .乘升降电梯D .提着包上楼图1图2 图3 图4图6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小数的,保留一位小数) 9、右图5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 部分。

专题2-中考实验题

专题2-中考实验题

专题二——中考实验题【复习目标】1.了解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2.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规程;3.会利用图表、图象、函数等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4.了解常见的实验误差;5.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直击考点】一、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也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二、实验题解答过程中的问题与方法: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用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2、实验数据分析法对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对比,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记录数据是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实验探究题都给出了数据,所以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及规律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用熟悉简单的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来替代,得出同样结论的思维方法。

在解答实验题时,我们把有关此问题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等信息相互自由地等价替代,有助于联想。

4.实验故障排除实验故障分析与排除是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该方法是以我们平时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比较过程等一系列辨别途径,找出实验故障所在,并进行排除改正,来解决问题,顺利进行实验。

【名题点拔】题类一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例1】(2008连云港)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

力与运动 二力平衡 摩擦力 练习二详解

力与运动 二力平衡 摩擦力 练习二详解

初中物理同步复习课程专题:力与运动 二力平衡 摩擦力题一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 .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B .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C .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D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题二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行驶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图所示)。

其目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防止驾驶员身体由于A .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摘击车体B .受到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C .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D .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题三某兴趣小组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

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 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 ,记录如下表:(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 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 的关系式为s =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序数 水平板面高度h /m 水平距离s /m1 木 板 0.20 1.002 木 板 0.40 2.003 木 板 0.60 3.004 铺上棉布的板 0.20 0.505 铺上棉布的板 0.40 1.006 铺上棉布的板 0.60 1.50h shs ′ 木板铺上棉布的板题四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根据现有知识,你认为原因是: 。

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 .与压力大小有关B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 .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 .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1)小杨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他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小杨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

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______________;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1、2、3次实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水平板面的材料都是木板,这就保证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所受的摩擦力是一样的,在水平面上木块滑行的水平
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有关,h越大,s越远,每一次都有,即
s=5h;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知木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
(3)从表中的三组数据对比得到的结论是:①在相同材料的水平面上滑行时,木块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越大,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1)5h;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
(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高度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其他合理解释均可得分)
点评本题是考查同学们通过阅读图表,对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比较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解答时,先仔细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所
对应的物理量,再比较并分析数据间存在的量值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