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思路
公务员申论概括题应答技巧(精选3篇)

公务员申论概括题应答技巧(精选3篇)公务员申论概括题应答技巧【篇1】1、借用主导思想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等等。
2、字迹要清楚,字数要适当字迹清楚点,自己写字实在太难看,那么就下点功夫练练字,答题时切忌废话连篇,字数要适当,不要像老太太“裹脚布子”自己领悟吧.....3、多看申论范文一定要承认人家的优秀,多看几篇好例文、好范文,多读读,看看。
学习人家是怎么写的,别人走过的成功路,完全是可以搬过来自己运用的。
4、要冷静,要自信考试最怕紧张,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时候心态好了,分数也会顺很多!公务员申论概括题应答技巧【篇2】概括题主要类型概括类题型主要有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主要内容两种。
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就是二者都要客观的进行概括。
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概括主要问题。
区别主要是在内涵、外延、作答思路上的区别。
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
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即包括什么。
那么主要内容的内涵就是指材料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要点。
主要问题的内涵是指政府工作中的缺点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
在外延上,主要内容的范围是大于主要问题的。
在作答思路上,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原则是要有逻辑的贯穿要点。
首先要有一个主线,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又分为两个小思路:第一,提出问题—说明情况—分析原因—解决对策。
第二,缘起—现状—原因分析—结论。
另外一个主线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即:产生—发展—高潮。
比如PPA事件就可以按这种思路进行概括。
第三条主线是按照事件的构成因素进行概括。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
其构成因素包括采购—加工—生产—销售。
第四种思路就是灵活概括。
概括题答题思路概括主要问题的思路有罗列法和围绕主要问题展开法。
罗列法就是把主要问题逐条列出来。
在形式上应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或“一是,二是,三是……”等规范写法,杜绝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大写的“一,二,三……”等不规范的写法。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参考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参考解析一、“给定资料2”中的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
”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15分)要求:全面、简明。
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本题要求谈对一种说法的见解,换言之,就是阐释该说法。
题干明确说明结合“给定资料”,要求提及全面、简明,所以不要单纯着眼于从“给定资料2”中提及要点,以免遗漏要点。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这一说法涉及两个主体:一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为长城、故宫,可知长城、故宫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两个主体有关的要点。
给定资料1围绕传统结婚仪式展开,主要说明传统婚庆仪式沿袭了乡村习俗,传承着某种精神。
题目中说法的出处在给定资料2,那么重点阅读给定资料2。
给定资料2讲到文物即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流失、盗墓猖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灭更加触目惊心,资料中一系列问句均在说明一个问题,即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模糊不清,所以导致其面临危机。
资料2紧接着阐述作者之所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原因,即长城、故宫已失去其实用性。
而戏曲、剪纸等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此处同资料1都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资料2紧接着讲到民间文化消失后无法再生,这是在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资料2最后一段讲到某些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不仅没有增加文化内涵,反而伤害了文化。
这也是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此问题同之前的问题可以进行合并。
资料3主要讲述不同地区在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资料4主要讲述妈祖文化;资料5主要讲述平阳鹤溪缸窑曾经的辉煌,而今急需保护促进发展。
由这三则资料可知,特色文化只有保护到位才能不断发展、创新。
资料6讲述作家F对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看法,他提出全民保护与科学保护,这两点即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可用对策。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三段式写作模板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阅读、思考和研究,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我们按照分三步走的方式来对此进行解析。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
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
”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
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
多数时候是案例。
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
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
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
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
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大致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1、环节分析法。
就是对事件发展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简要叙述,以概括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
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如记者以采访先后顺序所写的报道,事件类案例等都可以用环节分析法。
2、参与方分析法。
就是对事件的参与各方依次进行表述的方法。
一件事情的参与方可能是两方,也可能是三方或多方,当然多方实际上归类后是可以概括为两方或三方的。
因为事件中,参与方的立场只有两种对立的两种或者是对立加居中三种。
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如下面这则模拟试题给定资料。
如:(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
)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
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赢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
申论归纳概括题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申论归纳概括题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写作论文时,首先应该明确主题和目标。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的主题是“申论归纳概括题的写作要求和方法”,目标是向读者介绍如何写好申论归纳概括题。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申论归纳概括题。
申论归纳概括题是一种评判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论述能力的考试题型,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并对其进行论述。
这种题型通常出现在公务员考试或大学考试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申论归纳概括题的写作要求。
首先,申论归纳概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也就是说,考生需要把材料中的信息提炼出来,概括成一个主题。
其次,申论归纳概括题还要求考生对所归纳出的主题进行论述,也就是说,考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论证,使用逻辑推理和事实证明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申论归纳概括题呢?我们可
在写作申论归纳概括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题意:在开始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
求的内容,确保理解题意。
2.分析材料: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分析材料的主题、结构和要点,
并归纳出主题。
3.论述观点:根据所给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使用逻辑推理
和事实证明来支持观点。
4.注意书写规范:论文应该遵循一定的书写规范,包括字体、字
号、段落、缩进等。
5.注意排版:论文应该整洁、美观,注意排版,使文章更加易读。
总之,写好申论归纳概括题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论述能力,并注意遵循规范。
通过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优秀的申论归纳概括题。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 论》真题完整版及参考解析(市地以下)

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臵。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臵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1.退休职工满师傅是回民,家住北城。
他每周都要去一次改建后的牛街,先是转着古老而年轻的清真寺漫步一遭,然后再到牛街清真食品超市采购,“那儿的牛羊肉都是按穆斯林规矩宰杀出来的。
”满师傅赞不绝口,“牛肉炖着吃可以挑‘肋条’、‘腰窝’,酱着吃有‘腱子’。
切好片的‘小肥牛’小包装,红里透白勾人馋虫;涮羊肉讲究‘三叉’、‘黄瓜条’,那儿的货又多又新鲜。
”牛街给满师傅家节假日三代人聚餐带来了方便和欢愉。
有千年历史的北京市南城牛街地区是北京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目前,这里仅回族居民就有1万多人。
改建前,街巷狭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低矮破旧的危房连街成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
1997年牛街地区危改工程启动,这是北京市政府在全市最先实施的危改面积最大、拆迁户数量最多,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危改小区。
2004年两期工程胜利完成。
迁入新居的老住户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穆斯林们最满意的是新房里有了浴室,每天进寺礼拜前可在家中沐浴,改建后的牛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住宅无论高矮均采用穆斯林习用的黄色加绿边装饰。
始建于公元996年的辽代千年古寺──牛街清真寺周围环境也焕然一新。
寺院周围出现了万米绿地,原来门前8米宽的道路拓宽到40多米,门前那座历史悠久的“大影壁”,整修后巧妙地横亘在主干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既保持了清真寺建筑布局的完整性,更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全长670多米的街道两侧分布着商住房,经营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多家回民老字号餐馆和小吃店里的正宗清真菜肴,各种地道的牛街小吃令人怀旧,吸引着京城、外埠乃至海外的穆斯林食客。
贵州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

贵州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篇一:2013年贵州公务员面试试题积累】分面试1、抽签:上午签,回答问题要尽量详细;下午签,首先表示客套,对考官辛苦了一天表示感谢,回答问题应简洁(据说是因为思维惯性,你没说而别人说得多的,考官也会认为你已经说了),最好有创新亮点。
2、进场前不要再看复习资料,用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与身边的人交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语音语调,同时这么做也有助于放松,激活自己的反应力,面试的功夫积累在平时,但临场发挥很重要。
3、穿着(现在这个天气):男生:推荐毛衣加呢子或羊绒短外套(纯属我观察后的个人意见,而且这也是考官的穿着选择),瘦的男生尤其不要穿白色衬衣加西服,显得弱不禁风,自己也会因为冷而更加紧张。
女生:稳重简洁、不能超过膝盖的呢子或羊绒中长或短外套,颜色可以选择深色,也可以选择暖色,但不能跳眼,更不能穿毛的或者皮外套(居然还真有人这么穿,象牛仔姑娘),也不能穿棉衣,建议瘦小的女生选择短外套。
4、进入考场:走路迈步不要太大,保持正常速度,走到桌前主动与考官打招呼“各位考官好,我是*号考生”,考官请坐后说“谢谢”,坐下后两腿平放,女生两腿要并拢,演讲要起立。
5、回答问题:之前要思考,以表示慎重,但不能太长,在30秒内想好大概的思路,主要是看清题意,以免答非所问,有时候题中的细节也很重要。
最坏的情况,既使遇到不会回答的也不要慌,表示自己在目前所学的知识中没有接触过,感觉有难度,如果有幸成为公务员,今后一定努力加以研究,充实自己。
6、各种题型:政策理论问题:理论加实际,对待的态度(肯定、否定、辨证)。
组织计划协调问题:大步骤加细节。
矛盾关系处理问题:良好的意识加巧妙的办法。
说服能力问题:教育或演讲,先确定自己的身份,与语言口气相结合。
详细内容,再分专题整理。
第一部分组织能力:1、三个阶段: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进行中的控制、活动后的总结。
2、一般活动 5个步骤:第一,制度工作方案(活动的主题、方式、时间、地点、对象、人员配备、费用预算、程序安排等等)第二,对方案的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向领导汇报,由领导定夺)第三,按计划的实施(人员分组分工,任务的分配等)第四,注意计划执行过程中各方关系的协调(三个及时:及时沟通各方情况进行协调,及时向领导汇报,发现原方案的内容或方法不妥要及时纠正)第五,计划后的总结(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经验)这五个步骤十分有用,屡试不爽3、组织培训:第四步同上,第五步,别忘了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组织考核 )4、组织调查:前四步同上,第五步,之前要加上对资料进行汇总、核实、分类汇编、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公务员申论对策题作答技巧

公务员申论计策题作答技能近年来,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供考生们挑选的申论复习资料越来越多,许多年前无申论资料可用的窘境得以突破。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申论考试计策题作答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申论计策题作答技能一、思维方法——辩证思维1、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2、特别性分析3、多向求异分析4、因果关系分析(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2)分析产生的原因(3)分析异因同果、同音异果和互为因果二、提出计策的应试方法(一)提出计策的思路——因果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例:某印刷厂为提高经济效益引进的新技术设备,产生严重早已污染,由此引发与邻近居民的纠纷,诉诸司法程序。
(2000年中央)(二)分析方法1、利益分析法(1)肯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2)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3)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公道、可行、有效的计策例:将利益分析法结合因果分析法来对污染反弹现象做分析。
2、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梗塞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多种社会现象。
例:将供需分析法结合因果分析法来对交通拥堵问题作分析。
3、内外因分析法例:将内外因分析法结合因果分析法来对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作分析。
(三)提出计策的写作步骤1、写作步骤(1)分析原因,标本兼治(2)对症下药,具体成文①人——奖惩措施,职能部门决策、实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②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实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③经济利益——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④科学技术——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形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等⑤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2、表述方法(1)根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长期、中期、短时间(2)根据解决问题的目标:最优目标、中意目标(3)分清计策实行的轻重缓急三、计策的有效性分析通过分析计策指向的目标、方法、职能机构、计策是否合情、公道、合法来验证1、计策有效性的分析方法(1)目标具有针对性:备选计策必须是针对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提出的解决方案。
2013年国考申论真题之文章题目解析与范文(副省级)

2013年国考申论真题之文章题目解析与范文(副省级)“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题干解析】中公教育专家薛香凝认为,“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考生作文首先要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句子中有三个关键词语“慢下来”、“自在有为”“急不得”,结合对材料6的阅读与理解,这里的“慢下来” 是指“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是命题者所提倡的人们应该回归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在有味”包含两个方面:“自在”是指人们要摒弃过去压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追求一种淡然与平和的心境,“有为”是指要摆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梦想,有所追求;“急不得”则是与“慢下来”相应,要达到“自在有为”就必须“慢”。
“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感受”是指考生要在文章中有自己对材料所述内容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想,“社会实际”是指考生在文章中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体现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自己的思考。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此要求非常开放,题目自拟且不限制文体。
【要求解析】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自选角度”考生可根据材料选择自己理解深刻、感触较多的角度写作。
“见解深刻”要有自己对材料和主题的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有深度,并且要有对自己观点的分析与论述。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文章的主旨立意来源于“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围绕“给定资料”并联系实际,文章除要有考生对材料的分析与思考外也要能够对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引述与分析。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章要有清晰的逻辑与结构,体现出观点与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思路
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
2013年4月13日进行了春季公务员联考,贵州公务员考试加入到这一考试大军中。
其申论考察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与制造业发展专题。
这一专题,是两个内容的综合,一者,关注了现在社会上议论比较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比如广东3年助近3万新生代产业工人圆“大学梦”等事件;二者,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逐渐走出“世界代工厂”的国家来说,如何更好发展制造业,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重中之重。
考试以四道题的形式出现。
第一题的题目与简析如下:
题目: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5分)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300字
简析:本题是一道复合型试题。
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两问,一是归纳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而是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综合材料得知,问题的现象可在材料1、2去找;对策则体现在材料6-7。
具体内容的话,则可从产业转移造成的裁员问题、工人缺乏关注和认同以及工人缺乏责任感与认同感这三个角度概括,而对策方面的话,则可从政府理念、社会福利与保障、社会宣传、工人自身意识。
在主体上,则可从政府、企业、工人自身以及社会群众的角度去把握。
而在形式上,对策与问题之间要呈现前后对应。
第二题的题目与简析如下:
题目:请结合“给定资料3-4”,对“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20分)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简析:本题是一道分析性试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3-4来解释“人口诅咒”这一词语。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名词解释题,就感觉很为难,总是找不到方向。
我想说的是,其实不难。
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类型的题目,其答题思路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那么,这里的内容怎么找?去材料3-4,找出那里有“人口诅咒”这个词语。
同时,在这一则材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相类似的词语,即“石油诅咒”,材料也告诉我们“石油诅咒”是什么,需要怎么理解,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告诉我们“人口诅咒”是什么,需要怎么去理解。
当然,最后需要结合另一则材料来充实答案的内容。
同时,在作答时,需要注意逻辑呈现的清晰,学会用衔接词语。
第三题的题目与简析如下:
题目:“给定资料5”中有学者指出“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
请结合“给定资料5”,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0分)要求:内容全面,认识透彻,表述准确,不超过400字。
简析:本题是一道语句理解分析题,结合题干要求,可以知道这一句话是在材料5的第三段,但作答要求来看,提取答案要点时,将包括但不仅限于给定资料5,因此,我们必须在把握整篇材料主题的基础上作答。
在内容上,则要在理解这一观点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具体来说,要明确主体与客体,着重来说就是论述从经济繁荣发展的角度论述分析制造业的重要性。
首先可从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出口能力、就业发展等角度把握。
其次是通过美国、日本、德国的先进事例加以论证,以此来论证分析制造业对于繁荣未来经济的重要性。
在阐释型试题分析中,一定要明确把握要分析的主体。
第四题的题目与简析如下:
题目:以“新时代工人的力量”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简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写作题,在阅读材料后可以得知,我国制造业发展建设中,人才建设与新时代工人培养是关键任务,所以可以说在行文时,就可从如何提高新时代工人力量的角度写策论文。
在内容上可以知道,首先我们可去指出当前产业发展转型这一形式下制造业发展存有诸多的问题,比如人才缺失、工人社会关爱度低等。
然后再论述分析新时代工人的社会意义,这部分可联系经济发展转型、可持续发展、社会民生建设等社会主旋律加以论证分析。
前两步所呈现出来的是总结与分析问题,在这之后那就要重点去论述分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来说则可从户籍建设、政策支持、教育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国外经验借鉴、社会教育等角度来提出具体的对策。
在行文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比喻论证、理论论证等,以此来丰富你的文章内容。
更多申论真题和答题技巧,可登陆中政申论/?ag=2195获取专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