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跳水拓展积累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跳水拓展积累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跳水拓展积累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拓展积累
形容害怕的词语: 心惊胆战 战战兢兢 毛骨悚然 惶恐不安 描写大海的词语: 风平浪静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大浪滔天
提心吊胆 魂飞魄散
波澜壮阔 无边无际
描写船长急中生智救孩子的句子: 1.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 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2.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扑通一声,孩子 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3.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 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 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huá (哗笑)
哗 huā (哗啦)
读哗. (一h读uá:)窗笑外声大。雨哗. (huā)啦啦地下着,屋里传来阵阵
(1)一阵微风拂过,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 (2)博物馆内禁止大声喧哗。 (3)他突然宣布退出比赛,现场一片哗然。 (4)我独自走在密林中,隐约听见远处有溪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哗哗地流动。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8课 威尼斯的小艇 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统编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去领略 世界各地的风光。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个单元 的第一篇课文:
船的一种
马克·吐温: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 作家、幽默大师、小说家、演说家。他当过印 刷所学徒、送报人、排字工人,后来又当过水 手和舵手、领港、记者等。他的一生著作颇丰, 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 恩历险记》以及中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百万英镑》等,更是闻名于世。

布谷鸟教案合集

布谷鸟教案合集

布谷鸟教案合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布谷鸟》。

本文是一篇描写布谷鸟的优美文章,通过描绘布谷鸟的外形、习性和叫声,让学生了解布谷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布谷鸟的喜爱。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布谷鸟”这个词造句。

3. 了解布谷鸟的外形、习性和叫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布谷鸟的喜爱。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布谷鸟”这个词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卡片、作业本。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布谷鸟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鸟的叫声。

进而引出本课《布谷鸟》。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查阅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布谷鸟的外形、习性和叫声,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布谷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布谷鸟的叫声。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布谷鸟”这个词造句。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布谷鸟外形:_______习性:_______叫声:_______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 用“布谷鸟”这个词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画出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讲解环节,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布谷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例题讲解环节,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用“布谷鸟”这个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落水天-完整版教学设计

落水天-完整版教学设计

落水天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落水天》。

本课是一篇描述孩子在天上掉到地上的神话故事,主要内容有孩子掉到地上的原因、地上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人们对孩子的思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孩子掉到地上的原因、地上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人们对孩子的思念。

3.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神话故事的特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落水天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景吗?请大家发挥想象,猜猜会发生什么故事?”2. 初读课文(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在天上掉到地上的原因是什么?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3. 精讲细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孩子掉到地上的原因、地上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人们对孩子的思念。

4. 合作探讨(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神话故事的认识和感悟。

5. 朗读感悟(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课文落水天孩子掉到地上原因:天上喝水,地上下雨地上变化:河流、山川、花草、树木、人类人们思念孩子:传说、习俗、民间故事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落水天的神话故事。

答案示例: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照耀大地。

有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升起,大地变得炽热。

为了拯救人类,一位英雄勇敢地射下了九个太阳,但一个太阳却逃到了地上。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愉悦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新课标的要求是了解windows画图软件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同时感受电脑美术便捷有趣的特点。

设计对称图形并探索电脑美术多样的表现形式。

学情分析:人教版小学美术从一年级上册开始每学期都有一节电脑美术课,学生对windows画图软件的使用已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在三年级下期的数学课上已学过轴对称图形,因此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欣赏对称美,初步掌握windows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进行的综合使用。

2.通过引导观察与实践操练,运用windows画图软件设计轴对称图形。

3.感受电脑绘图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有关对称的图片资料、课件、微课、影像及相关电脑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欣赏对称美,学习用windows画图软件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综合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设计一副由轴对称图形组成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发现对称1.出示动画的轴对称图形,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找一找身边的对称图形。

4.播放视频,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本环节以动态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对称美,体验“发现——欣赏——创造”的美术学习过程。

)二、自主分析:探究对称1.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对称图形,感受电脑绘图便捷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第17课

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第17课

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第17课
同甘苦共患难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译文:谁说我们没有衣裳?与你同穿那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革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有衣裳?与你同穿那汗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载,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有衣裳?与你同穿那衣裳。

君王发兵去交战。

修整我甲与刀兵。

杀敌与你共前进。

战士们从穿衣到作战始终患难与共的关键。

正如国语所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这种携手并肩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是成就自身取得成功。

表现了当时秦国军民们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共抗外辱的豪迈气概。

吟诵这首诗,眼前仿佛浮现出在几千年前,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一声令下,军民同心,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一呼百应,全国上下一致对外,意气风发,铿锵有力的呼号,震耳欲聋的鼓声,奔腾呼啸的铁骑,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种出征之前的仪式感,秦人尚武之风气,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无畏无惧,展露无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8、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钩贴边。
9、古代兵器: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
10、镰刀。
11、古代称圆规。


齿
14
竖、横、竖、横、撇、点、竖折/竖弯、竖、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左右结构
龇组词
龇的基本解释
(牙齿)暴露在外边:龇牙咧嘴。

liē,liě,lie,lié

9
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点、竖、竖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生字
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结构
组词
基本解释

sōu

15
撇、撇、横折钩、点、横、点、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横钩、捺
左右结构
艘组词
艘的基本解释
量词。用于船只:航空母舰一艘。



13
横、竖、横、横、横、撇折、点、横折、横、横、横、横、竖
左右结构
肆组词
肆任
肆略
肆长
肆迹
肆惰
肆虐横行



15
横、竖钩、提、横、竖、竖、横、横、横、撇、点、撇、撇、横、竖
左中右结构
撕组词
撕攞
撕扯
撕剥
撕裂
撕罗
撕掳
撕咬
撕票
撕破脸皮
撕开
撕抓
撕捋
撕搏
撕毁
撕挦
撕打
撕的基本解释
用手使东西(多为薄片状的)裂开或离开附着处:把布撕成两块。把书页撕破了。把墙上的标语撕下来。

hǔ,xià

11
竖、横折、横、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7《跳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7《跳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7《跳水》在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水的存在不仅滋养着万物,也象征着生命的变迁。

在古代,人们对水有着深刻的尊崇,同时,水上活动也是当时社会的重要一部分。

跳水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观赏性的运动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课一练,题目为《跳水》。

一、文本拆析1. 总起《跳水》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7课,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关于跳水艺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跳水这项传统文化活动,并通过跳水运动员的努力和勇气,激励学生面对困难要勇敢直面,勇攀高峰。

2. 精彩片段教材中列举了跳水运动员为了追求梦想,克服困难所展示出的拼搏精神、意志力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这些片段旨在引导学生要有梦想,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跳水》,学生可以了解到关于传统文化活动的一些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

同时,学生还可以从跳水运动员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提高自己对梦想追求的积极性和勇气。

三、教学目标1.了解跳水这项传统文化活动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期许。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跳水这项传统文化活动展开,通过跳水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梦想”、“努力”、“拼搏”等主题并加以实践。

五、教学方法1.听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跳水的历史渊源和跳水运动员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跳水这项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2.朗读训练: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感。

3.分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讨论跳水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并通过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跳水这项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同时,评价学生对跳水运动员的努力、拼搏精神是否有所领悟并能付诸实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电子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电子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电子教案集安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杨义娟教学理念:首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第三,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四,“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内容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不停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

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选择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策略,全息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试图借助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在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根据上述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课《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募捐、水泵、颠簸、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3.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交流各自的梦想1.(板书:梦想)说说什么是梦想。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2.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梦想有关的文章,感受梦想的力量。

(完成课题板书)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梳理归纳:(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二、走进瑞恩的梦想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读完后,找出文中有关瑞恩梦想的句子,划出来。

交流,出示,齐读。

(在交流时,随机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

”……“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理解梦想产生的原因(1)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梦想呢?特别是老师的话中的哪一句深深地触动了瑞恩的心?(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2)出示非洲孩子缺水的资料。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

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

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

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

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

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读了这段话,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你有什么话想说?在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环境里生活,非洲的孩子最渴望--(设计理念和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和补充,使学生了解到非洲缺水的严重和受污染的水对非洲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深入理解瑞恩的梦想作好情感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知道非洲的孩子处境是这样的艰难,水对他们是这样的重要,6岁的瑞恩才会有这样有一个梦想--(回读梦想的句子)于是刚一放学,他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对妈妈说--在学校里,他下定决心对自己说--当一位工程师告诉他:“如果有一台钻井机,凿井的速度就快多”时,他声音很小,但很坚定地说--因为他对非洲的孩子充满了--(爱心、同情心)(板书:爱心)三、探究“实现梦想之路”1.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还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谈何容易?要想把梦想变为现实,必须--(要有行动,付出巨大的努力)。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3.交流,讨论。

(1)瑞恩为攒够70元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

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

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美金。

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美金。

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奖励……瑞恩把所有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①这些额外的家务活对只有6岁的小瑞恩来说太不容易了!仔细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心,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或者使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②创设情境:读着,我非常感动,因为--读着这个词(句)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随机采访:假如你就是小瑞恩,你费力地拖着笨重的吸尘器,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累吗?你想过放弃吗?你是怎么想的?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了,你一个人留下来,难道你不想去吗?你心里想--北风凛冽,天寒地冻,难道你不想呆在屋子里暖和暖和?因为--(板书:不懈努力)③老师从课外了解到,为了筹集这70元钱,瑞恩是从1月份开始做额外的家务活的,课文告诉我们他一直坚持到--(4月下旬),也就是说,瑞恩整整坚持了4个月。

在这4个月里,他放弃了玩的时间,放弃了玩的机会,遇到困难,瑞恩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回读梦想的句子)他坚持不懈地做着每一件事,就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回读梦想的句子)(设计理念和意图:阅读教学要求注重朗读的指导,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对瑞恩梦想的句子,我采用了复沓回环的处理方法。

第一次找出句子,初读感知;第二次在了解非洲严重缺水的情况后再读,感受瑞恩梦想的强烈;第三次在想象瑞恩干家务活的情景后又读,体会瑞恩对梦想的执着和坚定。

三次朗读,三次回环,既培养了语感,又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螺旋式上升。

)④做了4个月的额外家务活,终于攒了70元钱,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板书:水泵)他还在继续努力吗?从哪里知道的?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来挣更多的钱吧!”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 板书:筹集2000元(打一口井)筹集买钻井机的钱]从板书上,你有什么发现?他需要筹集的钱越来越多,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就--(越来越大)。

瑞恩动摇了吗?读出瑞恩的坚定。

(试读。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读出瑞恩的心声(齐读)。

(设计理念和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想象瑞恩干额外家务活的情景,入情入境地体会和感悟瑞恩的内心想法,有感情地朗读等途径,促使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逐渐丰满脑海中瑞恩的形象,理解瑞恩对梦想的坚定和执着,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

)(2)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的支持①2000元,是个不小的数目。

如果让瑞恩通过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难了。

可是后来,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瑞恩居然就筹齐了打一口水井的钱。

这是因为--(他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很快,瑞恩的故事传遍了加拿大。

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引读:大家都被瑞恩的梦想所感动,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于是--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

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

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收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有想到,一个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决心。

她号召班上的同学加入捐钱打井的行列,还通过有关部门,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3)小结:帮助瑞恩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心与心相连,爱与爱汇聚,于是,瑞恩的梦想变成了大家共同的梦想,瑞恩的爱心感染和带动了大家的爱心。

最后,瑞恩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板书:共同梦想爱心汇聚)四、感悟“梦想的力量”1.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功的喜悦。

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建成了。

2000年7月,瑞恩和爸爸妈妈坐着卡车,一路颠簸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我们一起读读他们和非洲孩子们相见的情景吧!(学生齐读15-16自然段)2.写话练习。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井旁,看着清澈见底的井水,你会说些什么呢?(自由选择一个人物写)如果我是瑞恩,我会说--如果我是瑞恩的父母,我会对瑞恩说--如果我是非洲安格鲁的孩子,我会对瑞恩说--如果我们是非洲人民,我们会真诚地对加拿大人民说--(设计理念和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利用角色体验和想象写话,引导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写中抒情,读中蕴情,说中表情,激励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将感受到“瑞恩的井”在安格鲁村民的生活中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喝洁净的水”给非洲的孩子带来的变化。

下一环节--突破难点“感悟梦想的力量”,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了。

)3.感悟梦想的力量(1)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上这位老人说的话。

是啊,水就是生命。

水井,给非洲的人民带来了福音。

他们能喝上洁净的水,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归功于--(瑞恩的梦想)。

(2)补充介绍: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

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水井。

(3)课件出示: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男女生读。

齐读。

(4)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体现在哪里?4. 读了瑞恩的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设计理念和意图:新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5.广告说得好:心有多宽,天空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精彩!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同学们,为实现我们的梦想不懈努力吧!让我们记住--(齐读两句广告语结束)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