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秆菌病的诊断治疗

合集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产生牛巴杆菌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间传染病,其特征是表现为以下3个病理过程的其中之一或两个或三个:瘤性结核、淋巴结核和皮肤结核。

在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诊断1. 临床检查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皮肤结节。

初期结节多为浅表性,较小,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扩散到周围组织,逐渐增大,直至形成硬的、不易压痛的结节。

如果未及时治疗,结节会大量增生,皮表面破溃、渗出、化脓,形成具有典型外观的溃疡,病变明显。

同时,淋巴结核可以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胀、压痛和蜘蛛网状血管。

2. 细菌学检查通过皮试、淋巴结活检,以及携带病原菌的组织、分泌物等样本的细菌培养,可确立牛巴氏杆菌的病理诊断。

二、防治1. 去除源头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病原体来源密切相关,因此,除掉病原体来源及其病原体是防治该病的首要任务。

从人际传播来说,已感染者应立即被隔离,并开始抗结核治疗,尽可能减少病原菌的散布。

从动物传播来说,应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完善动物检疫和防疫体系,减少动物传播,从而达到有效的防疫效果。

2. 卫生教育在防治牛巴氏杆菌病的过程中,卫生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隐藏传染病,很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甚至没有主动就医。

因此,对于易感人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危害,及时发现病情,积极就医治疗。

3. 治疗针对已经确诊的牛巴氏杆菌病患者,需进行坚持的抗结核治疗,可以采用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6-9个月,有时必须持续一年以上才能根治。

总之,对于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处理好疾病源头,实行全面防治,注意卫生教育,以及积极、规范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是关键措施。

只要这些措施得当,可以有效防止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牛巴氏杆菌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由牛巴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感染源的环境和水源传播。

病菌可通过皮肤、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引起发热、黄疸、肝肾功能损害等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方面介绍本病。

一、流行病学1. 主要传播途径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经过感染了的动物体液,如尿、唾液、血液等。

(3)受感染的动物。

2. 感染人群全球牛巴氏杆菌病病例数量每年约有一百万。

在中国,由于农业养殖和游泳、漂流等活动的普遍化,牛巴氏杆菌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居多,男性高于女性。

3. 流行季节牛巴氏杆菌病一般在夏秋季节易发流行。

二、临床症状牛巴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在5-14天左右,临床症状因病原体毒力和宿主个体抗病力的差异而表现不一,其典型表现是类似其他病毒感染的急性体征,如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寒战、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此外,牛巴氏杆菌病还会引起肝脏、肾脏、心脏、肺、眼、脑等多系统多器官受损,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肺出血、视力下降、脑膜刺激征等严重并发症。

特别是肝肾功能受损,常表现为黄疸和血尿。

三、诊断及治疗1. 诊断标准临床上,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相应的流行病学史或是疫区地区居民,或是从事过与该病有关的职业;②出现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符合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荧光抗体法(FA)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细菌培养和血清培养等。

2. 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主要以抗生素为主,有效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多西环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等。

对严重者可以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

四、防控措施防控措施主要包括:①从源头控制病原的传播,如加强畜牧业的卫生、防疫管理和饲养动物的环境卫生管理;②强调公众的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③减少人畜接触,避免在地层水污染区游泳、洗澡等活动;④加强社区卫生防疫宣传以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养牛技术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有些地方称“地方性肺炎”。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1、活体症状败血型。

病牛先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之后表现出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结膜潮红,鼻镜干裂,有时发出呻吟或者咳嗽,拱背低头,肌肉震颤,逐渐衰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母牛还伴有泌乳减少或者彻底停止。

初期会发生便秘,后期变成腹泻,排出混杂黏液、血液、黏膜片的液状粪便,并散发恶臭味。

然后病牛体温快速降低,往往在12-24h内由于严重虚弱而发生死亡。

浮肿型。

该类型病牛主要是胸前、咽喉部以及头颈部的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扩张性炎性水肿,用手触摸存在热痛感。

同时,舌部以及周围组织呈暗红色,并发生明显肿胀,呼吸严重困难。

此外,还伴有急性结膜炎,大量流泪,眼睛红肿,皮肤及黏膜发绀,部分病牛还会发生下痢。

病程通常可持续2-36h,最终由于呼吸障碍而发生死亡。

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呼吸严重困难,伴有痛性干咳,先有泡沫样鼻液流出,后期变成脓性。

叩诊胸部会产生明显疼痛,并存在实音区;听诊胸部可听到水泡性杂音,有时能够听到清晰的胸部摩擦音。

发病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展成下痢,并排出混杂血液和黏膜的粪便,且散发恶臭味。

病程一般可持续3-6天。

2、宰后剖检剖检变化。

病死牛胸腔存在较多黄色液体,气管内存在泡沫和茶色液体。

黏膜发生充血、出血,尤其是喉黏膜呈暗紫色。

肺脏呈胶样,表面光滑,间质明显扩张,切面比较湿润。

肝脏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切面湿润,并流出黄褐色液体。

胆囊发生肿大,内膜存在出血。

肾黏膜容易被剥脱,切面湿润,可流出茶色液体。

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及治疗

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及治疗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8,2019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及治疗李福康(马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大理671306)摘 要:我国是牛养殖大国,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疾病,这会影响到牛的饲料转化率,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需要得到养殖户的高度关注,及时诊断出疫病。

对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概述,讨论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分析如何对巴氏杆菌病预防和治疗,希望对牛养殖业具有帮助。

关键词:巴氏杆菌病;牛养殖;诊断;治疗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9.08.075 引言巴氏杆菌病学名“出血性败血症”,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不仅在牛养殖中常见,在其他家畜和家禽中也会见到。

牛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牛的体温升高,同时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的情况,出现慢性病状会导致内脏有化脓性炎症。

 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这种病症主要是对容易被感染的个体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传播,病原体会随着牛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影响到自然环境,其他牛只在食草、饮水期间都容易感染。

同时,牛只的长途转移和过于拥挤,会造成空气流通不佳,引发感染。

此外,如果患病牛只被蚊虫叮咬,也容易造成病原体携带到健康的个体中。

从季节上看,巴氏杆菌病主要在春秋两个季节多见,原因在于早晚温差大、气温不稳定,使得牛只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成为易感染体质。

在传播的路径上看,多见于地方性流行,湿热的环境下更加容易发生该疾病。

 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1 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最为显著的表现是牛只的体温会升高到40℃~4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病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眼部流泪,口鼻部位有黏液,同时会出现食欲减退和反刍停止的情况。

患病牛只还会有腹痛症状,排便会有粥样,并且黏液较多,部分情况会带有恶臭。

巴氏杆菌病会有2~7d的潜伏期,发病在1~2d,主要类型包括肺炎病、败血病和水肿病。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作布鲁氏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由布鲁氏菌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流行在牛羊等反刍动物身上,也可传播给人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1. 临床症状观察牛巴氏杆菌病在牛羊身上主要引起泌乳减少、乳房肿胀疼痛、流泌物增多、产犊难产等症状。

患牛巴氏杆菌病的动物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抽搐、关节疼痛以及流产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方法(1)布鲁氏菌分离培养:通过从可疑病例的血液、尿液或其他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布鲁氏菌,可以确诊牛巴氏杆菌病。

(2)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液中的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不溶血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PCR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布鲁氏菌的DNA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

1. 动物隔离与治疗发现患有牛巴氏杆菌病的动物需要立即与其他动物隔离,避免病菌传播。

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四环素类、链霉素类等。

2. 疫苗接种可对动物实施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常用的疫苗包括弱毒生活菌苗、灭活菌苗等。

3. 做好动物及环境卫生定期清洁牛羊圈、饮水设施等,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并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4. 定期检测牛巴氏杆菌病的定期监测对于控制和防止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抗体检测或PCR检测等方法,对反刍动物进行定期筛查,如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隔离治疗。

5. 健康教育对养殖户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总结: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在防治方面,需要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接种疫苗,做好动物及环境卫生,定期检测和进行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摘要: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具有极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容易引起高烧、急性肺炎以及内部器官出血等情况,具有发病频率高、传播速度快并伴随着死亡率高的特点。

牛巴氏杆菌病致病菌是一种牛呼吸道领域的常见病菌,在牛群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受到此病菌的侵入,该病的发病率高,在牦牛养殖地区逐年上升,不仅危害当地的牦牛群体的健康,还造成了养殖产业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将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文章在查阅牦牛巴氏杆菌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此病进行论述,介绍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并借鉴,希望对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给予有效帮助。

关键词: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养殖业尤其在西藏地区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人民都会将牦牛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或者为副业收入。

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牛群的健康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的收入,其中巴氏杆菌病所携带的同血型巴氏杆菌是具有威胁性的病毒,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时常呈现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的特点,此类病基本上爆发于每年的5~9月,主要由于这个阶段多潮湿下雨,多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引起牛体的抵抗力下降,这就给病毒提供了可趁之机。

牦牛巴氏杆菌病起初为小范围的出现,牛体患病常呈现出急性败血症、肺部炎症等症状,如若没有及时的发现以及预防,就会传染造成大规模的散发,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南木林县芒热乡江欧村某牧民共养殖牦牛200头,于2021年12月27日发现有3头牛出现食欲下降、呼吸困难、高烧、腹泻、流鼻涕、口水、一头牦牛流鼻血等甚至1头牛一病不起的现象,第二天多数牛出现这种现象。

饲养人员观察到异样时,马上将患病的牛进行隔离,并向有关医生求助。

在对牛舍进行消毒处理后,观察饲料的情况、发病特点以及高原地区环境因素等影响最终确诊为慢性型牛巴氏杆菌病为主的急性腹泻、呼吸道感染的综合性疾病。

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与治疗

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与治疗

巴氏杆菌病在牛养殖过程中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威胁牛生长发育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播性、传染性疾病,当牛感染巴氏杆菌以后,会出现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等症状。

牛巴氏杆菌主要以发病急、发病过程短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

如果没有进行及时防控,就会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因此对于牛巴氏杆菌我们必须加强重视程度,掌握疾病发病特点,建立完整的防护措施,确保牛健壮生长。

该文主要探讨牛巴氏杆菌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牛;特点;措施;巴氏杆菌畜牧业是西藏地区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当地的传统产业。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牛感染传染病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牛类动物的饲养过程中,因为环境和设备条件过于低下,导致牛类动物出现传染病的数量开始有所增加。

我区的大部分牲畜饲养属于散养模式,养殖户对动物防疫的意识欠缺,导致传染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从而不利于养殖业的发展。

一、流程特点巴氏杆菌氏除了对牛产生危害外,还会对其他多种牲畜产生危害。

巴氏杆菌在一年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不受季节的影响。

其中在冬季、春季发病率最高。

由于冬春外界环境忽冷忽热,发病率较高。

其中主要来源是患病牛以及隐性感染牛。

病原可以经接触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周围环境实现间接感染。

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牛的上呼吸系统中广泛存在,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致病性,大多呈现隐性感染。

当养牛过度劳累,营养不良,闷热拥挤,长途运输、饥饿造成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会给巴氏杆菌的繁殖生长、产生毒素提供条件。

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牛都可以受到病原侵染,不同年龄的牛感染巴氏杆菌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对犊牛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

二、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巴氏杆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主要划分为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3种。

2.1败血型患病牛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最高升高到42 ℃,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产采食,并表现为腹痛症状,随后出现腹泻,排出恶臭混杂有大量黏膜和血液的粪便。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S i y a n g t i a n d e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给牛的养殖造成影响。

1.症状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死后肛门和鼻口有少量出血。

病程稍长的一般在数小时至2d内死亡,主要表现为高热,反刍停止,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后死亡。

牛巴氏杆菌病潜伏期限1~7d,多数2~5d,病牛早期体温高达40~42℃,离群垂头站立或卧地不起,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减退。

1.1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伴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黏液脓性鼻液流出,严重病牛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较长,常拖至1周以上。

1.2败血型。

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就死亡。

1.3水肿型。

除有体温升高、不吃食、不反刍等症状外,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发生炎性水肿,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

2.流行病学牛巴氏杆菌病除侵害野生反刍动物外,主要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水牛易感性更高;病畜和带菌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带菌动物,包括健康带菌和病愈后带菌。

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如水牛往往因饮用病牛饮过的水洼及抛弃病畜尸体河川的水而感染,外源性传染多经消化道,其次是呼吸道,偶尔可经皮肤黏膜的损伤或吸血虫的叮咬而传播。

该病常见于春、秋放牧的牛,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热带比温带地区多发,天气变化、受凉、赶运、运输后,常见散发病例,也可见较大范围的流行;病毒和霉形体的原发感染也可成为巴氏杆菌继发感染的诱因。

3.剖检变化病牛尸体剖检时以呼吸道损害较明显,鼻窦和副鼻窦里充满黏脓性渗出物,鼻、喉、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炎症;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出血,附有纤维素团块;肺内有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囊包围,界限明显,肺小叶间浆液浸润,纵膈和支气管淋巴结肿胀,出血;真胃黏膜出血;肠道黏膜肿胀,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适 当推 迟 配种 时 间 ;过 肥 母兔 ,主要 以 青干 草 为 主 , 在管 理 上要 适 当 增加 运 动 ,
2适 当土 配 .
对于 产仔 数 较 少 ,体况
较 好 的 母 兔 ,实 行 血 配 , 般 在 产 后 l 一 2

使 体 质恢 复 到 种 用体 况 。
环 境 条件 而 定 。家 兔 一 般 每 年 可 繁 殖 4

5 ,因 用 途 不 同 而 略 有 差 异 ,不要 胎

味追 求繁 殖胎 次 ,否则影 响母 兔踺 康 ,
繁殖 力下 降 。
五 合 理 用 药
不论是种公兔或种母兔 , 于药物 对 母 兔 为6 7 - 月龄 ,体
三 .适 时 配 种
1初 配年 龄 . 重 35 公斤 ;公 兔为 7 月龄 ,体重 . ~4 ~8
的 使 用 剂 量 都 要 严 格 控 制 。特 别 是 配
种 前 尽 量 不 用 药 或 少 用 药 , 以 免 影 响
4 .公 斤 。青 年和 老 年 公 兔每 周 配种 ~4 5
续 期3 天 。母 兔排 卵 发生 于 公 兔 交配 ~5
牛 巴氏 秆茵 病 的 诊|i lg疗 i
台 安 县动 物 检 疫站 林 悦 杨 晓 辉
刺 激后 l ~1/ 时 ,未 经 交配 等 刺 激 则 0 2. I , 不 会 排 卵 。母 兔发 情表 现 :性 情 活 跃 , 采 食量 减 少 ,在笼 内躁 动 不 安 。发 情 旺 期 ,主 动 向公 兔调 生 至断 奶 的 小 藏 獒 犬 称 为 仔 藏 獒 ,此 阶段 是 仔 藏 獒 能 否 生长 健 壮 和 提 高成 活 率 的 关 键 时 期 。
1注 意 防寒 避 暑 . 新 生仔 獒 对 体温
肝 脏 、脾 脏 接种 培 养 基 ,3 "2 t 时恒 7 ] C 4 ̄ 温 下 观 察 ,均 出现 轻 微 混 浊 。 3 取培 养 物 进行 革 兰 氏 染 色 ,瑞 氏 .
以 不 超 过 4 次 为 宜 。公 母 比例 l: 0 ~5 1

受 胎 率 。-
l。 公 、母 兔 使 用年 限 为 3 年 。 2 ~4
2做 好 发情 鉴定 . 掌 握 合适 的 配 种
火候 是 提 高母 兔 受胎 率 的重 要 措 施 。母
兔 的 发 情 周 期 一 般 为 8 5 ,发 情 持 ~l天
发 抖 、震 颤 、流 口水 、呻吟 、 ̄ n , 1 tt 0 Lt

2 钟 死亡 。 吩
四 .配 种 方法
1复 配和双 重 配 .

2急性 型 ,精 神 沉郁 、食 欲丧 失 、 .
复 配是 1 母兔 在 只
反 刍停 止 、鼻 干 燥 、眼 结膜潮 红 、咳 嗽 不 止 ,有 时 鼻 流泡 沫鼻 液 ,流 口水 、呻 吟 、腹式 呼 吸 、肌 肉 发抖 ,粪便 初 为褐 色 粥 样 ,后 期 为水 样 含 有黏 液 ,气 泡和
染 色 镜检 ,发现 与 心 脏 、肝 脏 、脾 脏 病 料 染 色镜 相 同 的两 极 钝 圆 、两极 浓 染 的 短杆菌。 4取 培养 物0 2 . .毫升 ,接种 于 小 白鼠 腹腔 ,2小 时 小 鼠死 亡 。剖 检 小 白 鼠可 0 见心 外 膜点 状 出血 ,病 理 图 片镜 检发 现 与病 死 牛 相 同的 细 菌 。根据 临床 症状 、 剖 检变 化 、 实验 室检 验 和 动物 实 验 ,可
烟 台 美 吉尔 兔 业 有 限公 司 南 山种 犬 场
孔凡树
三 实 验 室检 验
1取 急性 死 亡 病 牛 的心 血 、肝脏 、 .
脾脏 用 革 兰 氏染 色 ,瑞 氏染 色镜 检 ,革 、 兰 氏染 色 片 中呈 现 多量 两 端钝 圆 、两极
浓 染 、蓝 色 短 杆 菌 。 2无菌 条件 下 , . 急性 病死 牛的 心血 、
血有恶臭味。
个发 情 期 内 同 1 公 兔 交 配 2 或 多 只 次
次 ,一 般 间隔 4J 左 右 。双 重 配是 1 ,时 、 只
母 兔 在一 个 发情 期 同 2 公 兔交 配 , 般 只 一 间隔 l~ l分 钟 。复 配和 双 重 配均 可 提 O 5
高母 兔 受 胎率 和 产仔 数 。

配种 受胎 率最 高 。如果 外阴部 呈粉 红 色 , 则 为发 情 期 ;呈 紫 红色 为 发情 后 期 ,苍 白色 为不 发 情 , 故有 “ 红早 ,紫红 迟 , 粉
大 红 正 当时 ”的 说 法 。

-床 症 状 缶
1最 急性 型 ,突 然 抽 搐 ,全 身 肌 肉 .
空怀 期 的 长短 要 根 据 体况 、季 节及
l小 时 交 配效 果 较好 。但 对于 大 型 品 4
种 或 产仔 数 较 多和 膘 情较 差 的母 兔 ,血
配 受 胎率 不 高 ,效 果 也 不好 ,可 采 用半 频 密繁 殖 ,即产 后 8 2 配种 , 有 一 ~l天 仍 定受 胎 率 。
的调 节能 力较 差 ,要 特 别注 意控 制 犬舍 温 度 。仔 獒 舍 要用 粗 铁筋 制 成 的半 圆形
爬 跨 小 兔或 同笼 的母 兔 。外 阴症状 :外 阴红 肿 、湿 润 、分泌 的 黏液 较 多 ,此 时
牛 巴 氏杆 菌 病 又 称 牛 出血 性 败 血症 , 由杀性 巴氏杆 菌 引起的 —种 败 血性 传 染病 , 发 高热 、 炎 或急 性 以 肺 胃肠炎和 内脏广泛 出血为l 主要特征 。
: ,翻 检
3 / o・ 8  ̄,8 o

维普资讯
病 死 牛 皮 下 出 血 ,胸 前 部 炎 性 水
肿 ,有黄液流出,肺部气管内有泡沫 ,
心 外 膜 、 肺 外 膜 点 状 出血 ,脾 点 状 出
血 ,髓 质软 化呈 泥 状 。
仔 藏 獒 犬 的 管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