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心血管危险-胆固醇管理新概念和高危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临床他汀类药物使用原则用法用量及安全性

临床他汀类药物使用原则用法用量及安全性

临床他汀类药物使用原则、用法用量及安全性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血脂异常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简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泛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延缓ASCVD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药物治疗原则老年ASCVD患者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存在心血管病风险的老年人,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制定血脂管理目标。

老年ASCVD患者及《75岁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

对于年龄>75岁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预期寿命、虚弱状态、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经济因素等综合评估,权衡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使用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

老年人使用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1D1-C未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TG升高时,首先应排除或纠正继发因素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ASCVD 患者或极高危老年人,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HD1-C未达标或TG持续升高(2.3-5.6mmo1∕1)时,可联用贝特类药物或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EPA)。

空腹TGN5.6mmo1∕1,应首先降低TG,首选贝特类、鱼油制剂治疗。

他汀疗效6%效应:他汀剂量倍增时,1D1-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

对他汀不耐受或1D1-C水平不达标者应考虑与非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启用调脂药物治疗或调整剂量后的4-12周,应对患者依从性以及对降脂药物的反应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评估,并检测血脂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治疗策略,之后每3T2个月重复1次。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年)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年)解读

阿托伐他汀40~80 mg 瑞舒伐他汀20 mg 辛伐他汀20~40 mg+依折麦布 普伐他汀40 mg+依折麦布 洛伐他汀40 mg+依折麦布 氟伐他汀80 mg+依折麦布 匹伐他汀2~4 mg+依折麦布 阿托伐他汀10~20 mg+依折麦布 瑞舒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 PCSK9单克隆抗体
限制过多钠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推荐
Ⅰ IIa IIa III IIa
证据
B B B B B
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55%,有助于降低ASCVD风 险
IIa
B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2):1000-1038.
合理膳食
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 50%~60%)
超高强度(LDL‐C降低幅度 >60%)
辛伐他汀10 mg 普伐他汀10~20 mg 洛伐他汀10~20 mg 氟伐他汀40 mg 匹伐他汀1 mg 血脂康1.2 g 依折麦布10 mg
阿托伐他汀10~20 mg 瑞舒伐他汀5~10 mg 辛伐他汀20~40 mg 普伐他汀40 mg 洛伐他汀40 mg 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 匹伐他汀2~4 mg 辛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 普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 洛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 氟伐他汀40 mg+依折麦布 匹伐他汀1 mg+依折麦布 血脂康1.2 g+依折麦布

C
非糖尿病的 ASCVD 高危患者 LDL‐C 目标为< 2.6 mmol/L(100 mg/dl);非 HDL‐C目标为<3.4 mmol/L(130 mg/dl)

药物治疗对高胆固醇的影响与机制

药物治疗对高胆固醇的影响与机制

药物治疗对高胆固醇的影响与机制在当今社会,高胆固醇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高胆固醇的困扰。

药物治疗作为控制高胆固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和机制备受关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药物治疗对高胆固醇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机制。

首先,我们要明白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

胆固醇并非完全是“坏东西”,它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某些激素和维生素 D 的前体物质。

然而,当胆固醇水平过高时,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高胆固醇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常见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之一。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增加肝细胞表面 LDL 受体的数量和活性,促进 LDL 的摄取和代谢,进一步降低血液中 LDLC 的水平。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还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LDLC 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从而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并增加 HDL 的合成和分泌。

烟酸类药物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酶的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从而降低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 VLDL 的速度。

同时,烟酸还能减少 LDL 的生成和增加 HDL 的水平。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它作用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胆固醇转运蛋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

除了上述主要的降脂药物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降脂药物正在不断研发和应用。

例如,PCSK9 抑制剂通过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的活性,增加肝细胞表面 LDL 受体的数量,从而显著降低LDLC 水平。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病无可替代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病无可替代

研究人员在寻找他汀类药物的继承药物:既能降低LDL-胆固醇(LDL-C)又可升高HDL-C的药物。

由此,开发出一些新类别的降LDL-C药物,比如:胆固醇肠吸收抑制剂。

约有25%的循环胆固醇来自肠吸收,竞争性抑制吸收即可降低胆固醇血浆水平。

脂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剂。

降LDL-C的另一个靶点的是ACAT酶,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关键步骤有关,即催化游离胆固醇转换成胆固醇酯,然后被巨噬细胞吸收。

动物模型实验显示,抑制ACAT酶能减少泡沫细胞生成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角鲨烯合成酶抑制剂。

角鲨烯合成酶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一步,即催化法尼焦磷酸二聚成角鲨烯。

曾有研究提示抑制这一步可能避免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病等不良反应。

胆固醇调节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配体。

这些相关蛋白对肝细胞LDL-C受体上调负责,它导致LDL-C受体表达增加,从而增加循环LDL-C颗粒吸收和降低血清LDL-C水平。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抑制剂。

MTP将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转运至新合成的载脂蛋白B (apoB),它必须经过脂化生成VLDL和LDL并进入循环。

抑制MTP是减少肝产生VLDL和LDL十分强有力的方法。

一种小分子药物implitapide的动物模型实验显示,它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达83%。

合成载脂蛋白E肽。

当给予剔除apoB小鼠时,可见数小时内胆固醇水平大幅度降低。

反义寡核苷酸。

靶向肝载脂蛋白BmRNA的可注射反义寡核苷酸,是靶向肝制造的apoB 异种型的第二代反义抑制剂。

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表明,用小于或等于40毫克稳定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胆固醇值仍高的病人,在用200毫克/周反义寡核苷酸治疗13周后,与单独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相比,可使apoB和LDL-C分别额外降低42%和48%。

除以上的药物外,还有一些升高HDL-C方面的药物,比如反向胆固醇转运靶。

HDL-C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胆固醇流出,然后转移至肝通过胆汁排泄。

他汀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他汀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他汀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他汀药物是一类用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药物,广泛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他汀药物的应用指南也逐渐得到了更新和完善。

他汀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使得血液中的LDL-C水平下降。

此外,他汀药物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三酰甘油的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和美国国家心胸外科学会(NSA)的指南,他汀药物的临床应用适用于以下人群:1.冠心病患者:他汀药物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于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否有高胆固醇血症,均应给予他汀药物治疗。

2.高血脂症患者:他汀药物是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首选药物。

对于高LDL-C水平的患者,无论是否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都应考虑给予他汀药物治疗。

3.糖尿病患者:他汀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无论是否有高胆固醇血症。

特别是对于有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他汀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

4.高血压患者:他汀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

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他汀药物治疗。

此外,他汀药物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其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在临床应用他汀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胆固醇水平、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肾功能、肝功能等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根据指南推荐,选择合适的他汀药物剂型、剂量以及使用期限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他汀药物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在使用他汀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酶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血脂管理、他汀类药物使用、 他汀药物目标及其他调脂药物预防心血管病指南

临床血脂管理、他汀类药物使用、 他汀药物目标及其他调脂药物预防心血管病指南

临床血脂管理、他汀类药物使用、他汀药物目标及其他调脂药物预防心血管病指南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低估某些人群的风险,比如严重精神疾病,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系统性严重疾病,服用诸如免疫抑制药物等引起血脂异常等;不建议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建议饮食中脂肪摄入量供能占比总能量≤30%,饱和脂肪≤7%,尽可能用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取代饱和脂肪,比如使用橄榄油、菜籽油烹饪食物。

建议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和肌肉强化运动。

鼓励因疾病或个人情况而无法进行中等强度活动者,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锻炼。

为超重或肥胖的者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及限酒戒烟等。

对于在接受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治疗、慢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服用植物甾醇或甾醇来预防心血管病。

血脂管理基于临床表现、血脂水平和家族史来判断家族性血脂异常的可能性,而非仅仅凭借严格的血脂界值。

注意排除导致血脂异常的常见继发原因,如过量饮酒、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病以及肾病综合征。

对总胆固醇超过9.0 mmol/L或非HDL-C浓度超过7.5 mmol/L的人应进行专业评估,即使无早发冠心病的一级家族史。

甘油三酯超过20 mmol/L,而且非饮酒过多或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则应请专家紧急处理。

甘油三酯水平在10—20mmol/L者:重复检测空腹甘油三酯;考虑潜在继发病因;如甘油三酯浓度仍然超过10 mmol/L,寻求建议。

甘油三酯水平为4.5—9.9 mmol/L者:注意风险评估工具可能低估心血管病风险;优化其他风险因素的管理。

他汀类药物使用在启动他汀前,应评估吸烟、饮酒、血压、体重指数和其他肥胖指标、总胆固醇、非HDL-C、HDL-C和甘油三酯、糖尿病、肾功能、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尽可能优化其他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

年龄>40岁,或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或患有肾病,或有其他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可用他汀一级预防。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且与其他的降脂药物相比较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对LDL-C的治疗有较好的预期疗效,被作为了临床上的一线药物。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人群逐渐扩大,其使用的安全性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其与新发糖尿病风险轻微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应保证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使用,并权衡利弊,以充分发挥出他汀类药物的应有作用,同时减少患者不良风险的发生。

标签:他汀类药物;降脂药;糖尿病风险目前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众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人们对他汀认知也逐渐从降胆固醇药物转变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活性药物,随着他汀类药物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其安全性也受到关注。

他汀与新发糖尿病风险轻微增加相关,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風险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到他汀类药物带来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获益高于其增加的新发糖尿病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应在患者知情权衡利弊的前提下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中外患者中出现肝酶升高的风险。

其中中国患者的增加轻微明显,因此今后的研究中研制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1]。

目前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上制定中效的小剂量他汀维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冠脉事件的风险,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和复发,并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且不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说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明显,使用时权衡利弊他汀类药物强效合剂。

丹麦学者研究发现,在诊断为糖尿病前应用他汀类药物与微血管风险增加无明显相关,他汀类药物对微血管病变是否有保护作用不需要其它类似的研究证实[2]。

研究者确认在一项研究一年的随访中与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他汀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足踝组立即发生率更低,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目前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在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害更加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人种(>94 cm 男;>80 cm 女); 南亚 & 中国人 (>90 cm 男; >80 cm 女)
IDF 2006
代谢综合症(IDF标准)在 中国的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
60 50 40
发病率 (%)
30 20 10 0 133 1455
60-69 岁
≥70 岁
943
60-69 岁
≥70 岁
安慰剂 辛伐他汀 40mg/天 辛伐他汀 80mg/天
HDL-C,LDL-C和TG的变化 每天用安慰剂、40mg或80mg辛伐他汀进行治疗,6周后HDL-C,LDL-C和TG由基线的百分比变化修正值
Miller.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7):1087-1094
糖尿病与心血管危险 胆固醇管理新概念和高危患者他汀 类药物治疗
Richard O’Brien
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和降低风险的策略
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在中国非常普遍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是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低HDL在糖尿病的CVD风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型糖尿病处于一种炎症反应增强的状态 强化降脂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锁定高危(二级预防)患者
Forengo P, et al. Diabetic Med 23; 2006
糖尿病和微量蛋白尿预示了2或3支 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情况
100
DM+ MA+ (n=101)
80
患者(%)
92
DM+ MA- (n=101)
DM- MA+ (n=64)
60 40
75
69
72
DM- MA- (n=64)
42
辛伐他汀在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中对 CRP的效果:SILHOUETTE研究
40mg
CRP的变化(%)
0 -5 -10 -15 -20 -25 -16% -21%
80mg
辛伐他汀 剂量
Miller.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7):1087-1094
§ 1或2型糖尿病 || 血管影像学研究
¶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前瞻性研究; 其他为亚组分析
CARDS研究设计:阿托伐他汀与安慰剂对 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安慰剂
安慰剂
2838例 糖尿病患者 无既往CVD
阿托伐他汀 10mg
CARDS:10mg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患者中能 够降低任何CVD终点的发生率
20
累积风险 (%)
冠状动脉 事件
脑血管 事件
(致死性卒中 103%*
P = 0.04)
Wanner C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3:238-48.
MRC/BHF心脏保护研究
一项关于糖尿病患者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所有早先的他汀类临床试验: HPS: 2006例糖尿病患者 5963例糖尿病患者
辛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标志物
炎症反应标志物
CRP
0
LpPLA2
从基线的下降幅度%
-10
-16.0
-20
基线 <2mg/L
-24.8
N=100 2型糖尿病患者 辛伐他汀20mg 治疗12周
-34.5
-30
基线 ≥2mg/L
-40
基线 <320ng/ml
-47.5
-50
基线 ≥320ng/ml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04; 27: 259-264
4D研究:心血管事件
20 10
12%*
0
%变化
-10 -20 -30 -40 -50
基线 LDL-C 121 mg/dL
8%* 18%*
NS P = 0.03 NS
LDL-C
*相对风险降低
非致死性MI CHD死亡 卒中
糖尿病CHD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
糖尿病例数, n
202† 483‡ 586† 1,077‡ 202† 3,051† 1,255† 505 † 769‡ 418† 2,131
临床试验
4S 再分析 CARE LIPID LIPS § HPS § 4D ¶ ASPEN ¶ VA-HIT DAIS ¶ || FIELD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HDL-C的机理
在高剂量时缺少HDL升高机制 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剂量ApoA1(动力学测定)的狗
阿托伐他汀
肝脏ApoA1产生 增加2倍 肝脏ApoA1降解 增加3倍
HDL-C ApoA1
Briand et al.Europ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6,36,224-230
研究总人 数
4,444 4,444 4,159 9,014 1,677 13,386 1,255 2,410 2,351 418 9795
降脂药物, mg/d
辛伐他汀 20–40 辛伐他汀 20–40 普伐他汀 40 普伐他汀 40 氟伐他汀 80 辛伐他汀 40 阿托伐他汀 20 阿托伐他汀 10 吉非贝齐 1,200 非诺贝特 200 非诺贝特 200
研究总人数
2,838 2,410 9,795 6,605 7,150 10,305 5,804 4,081
降脂药物, mg/d
阿托伐他汀 10 阿托伐他汀 10 非诺贝特 200 洛伐他汀 20–40 ‡ 辛伐他汀 40 阿托伐他汀 10 普伐他汀 40 吉非贝齐 1200
对比安慰剂,事件发生率的 变化%
既往MI: – – LDL-C <3.6 mmol/L and 在所有的调查中TG <6.8 mmol/L
ASPEN研究:其他终点
主要复合终点 (主要) (次要) CV死亡率 (主要) (次要) 致死/非致死性MI (主要) (次要) 致死/非致死性卒中 (主要) (次要) 非CV死亡率 (主要) (次要) 介入治疗 (主要) (次要) 心绞痛住院 (主要) (次要)
IDF代谢综合症的定义
腹部肥胖+2或更多其他指标:
TG升高> 1.7 mmol/L (150 mg/dL) 和/或
低水平HDL-C < 1.03 mmol/L (40 mg/dL) [男];
< 1.3 mmol/L (50mg/dL) [女] 高血压 (>130/85 mmHg) 或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 高血糖 (FPG> 5.6 mmol/L (100 mg/dL) 或IGT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
男性
He Y et al, JACC 37; 2006
女性
1,391
总体
2,334
代谢综合症(IDF)预示了在中国人群中 CVD的流行趋势
70 60
代谢综合症 的症状组成 0 1 2 3 4 5
50
发病率 (%)
40 30 20 10
0
CHD
He Y et al, JACC 37; 2006
卒中
PAD
(± SE)
在升高HDL水平方面,辛伐他汀比 阿托伐他汀更有效
12
10
由基线的平均变化%
8 6
6.0 6.8
5.2
4 2
4.8
4.4
2.1
n=154 n=156 n=165 n=162 n=158 n=163
0
20 40 80 20 40 80
剂量 (mg)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Jones PH et al Am J Cardiol 92; 2003
Muhlestein JB, et al. JACC 48; 2006
降脂治疗能够预防糖尿病患者的
CVD风险
降脂治疗(包括糖尿病患者)一级预防的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
CARDS † ASPEN † FIELD † AFCAPS HPS § ASCOT PROSPER HHS
糖尿病例,* n
2,838 1,905 7,664 155 2,912 2,532 623 135
阿托伐他汀10 mg
患者人群
2型糖尿病 男性和女性 年龄40–75岁
无既往MI: – – LDL-C <4.1 mmol/L 在所有的调查中TG <6.8 mmol/L
(n=1211)
2410 例患者
4年随访
双盲安慰剂 (n=1199)
主要终点事件: 首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时间 (CHD死 亡, 非致死性MI, 不稳定心绞痛, 心脏复苏, 冠脉血运 重建, 卒中) 次要终点事件: 总死亡率, 任何心血管终点, 脂质水平, 和脂蛋白水平
事件发生率 安慰剂 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较好
风险比
安慰剂较好
4D研究:NIDDM中透析患者心血管 终点的测定 研究设计
阿托伐他汀 20 mg
安慰剂
1255例 患者 安慰剂
2型糖尿病患者 正在血透 年龄 18-80 LDL-C >80 mg/dL (2.1 mmol/L) 190 mg/dL (4.9 mmol/L) 甘油三酯 1000 mg/dL (11.8 mmol/L)
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
是炎症反应增强的状态
根据ATP III指南的定义,CRP可以在所 有的LDL水平改善风险预测
3
2
1 >3.0 0 >4.1 (>160) 3.4–4.1 (130–160) <3.4 (<130) 1.0–3.0 <1.0
高敏C反应蛋白 (mg/L)
LDL-C mmol/L (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