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护理人性化服务措施

护理人性化服务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人性化服务是现代护理工作的核心,它以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实践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尊重患者个体差异护理工作中,尊重患者个体差异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
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耐心、细致的关爱;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提供更多专业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二、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
首先,要保持病室的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其次,要合理安排病室布局,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最后,要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三、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人性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情感支持;其次,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要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提供家庭支持,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人员是人性化服务的实施者,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首先,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护理功底;其次,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倾听、同理心等素质;最后,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使护理人员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
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10-30T02:51:24.16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7期作者:汤佩妮[导读] 分析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的作用。
汤佩妮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内科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目的分析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的作用。
方法本次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为对象,并进行1至60编号,取其中的30例,在护理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
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
结论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重症医学护理重症患者病症多较为严重,且部分患者甚至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在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促使该部分患者病症可以尽快得到改善,在持续完善对应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更需要做好做好对应的护理工作[1-2]。
将人性化护理干预运用到重症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
本次研究就对该护理模式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为对象,并进行1至60编号,取其中的30例,在护理的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存在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在44—78岁间,均值为(56.23±1.83)。
而观察组中则存在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在43—77岁间,均值为(55.82±1.73)。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支气管镜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支气管镜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发布时间:2022-12-26T09:14:51.68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王雪珺[导读] 目的:对在临床无痛支气管镜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作用做出分析,为人性化护理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方王雪珺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 321099摘要:目的:对在临床无痛支气管镜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作用做出分析,为人性化护理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分析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之内接待并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计160例,将其划分成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采取不同干预策略,对比结果。
术后舒适度调查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无痛支气管镜护理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的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及舒适度,所以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无痛支气管镜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无痛支气管镜;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隐私,为患者创建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者感受到无痛支气管镜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表达交流水平、综合素养、医院管理质量,有效改善病人对护理工作、医院的看法,提高对于无痛气管镜检查的认识度及配合度,提升患者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认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分析了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接受的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共计160例,将其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80例,在此之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40例,患者年龄为26~76岁,平均年龄是(44.76±2.67)岁;观察组患者为80例,在此之中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是(44.25±2.41)岁。
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本信息并不具备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针对两组患者采取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护理。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分析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重视人的因素,护士长应成为支持领导型和沟通型专家,强调团队精神以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具体管理措施。
结果:通过对全院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后,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差错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结论: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赋予了每个员工价值感,归属感和进步感,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19-02随着我国居民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正在同步发展和提高,从而对我国传统的护理模式产生了挑战,促使各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改革其护理模式,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成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努力在护理实践中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管理,积极倡导“尊重人的自由、思想和价值”的管理理念,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1]。
1 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1.1临床护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并以特殊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具有轮流值班的特点,长期的生物钟紊乱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造成心理压力。
1.2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而且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多重的角色行为及角色要求常常使护理人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职业压力感增加[2]。
1.3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负荷过重,护理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劳动强度较高,护士易产生精神紧张情绪,害怕差错事故发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手术室作为医疗操作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护理模式注重技术和程序的执行,往往缺乏对患者的个性化关怀,使患者在手术中感受到较大的焦虑和恐惧。
为了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主要关注医疗技术和程序的执行,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化关怀。
而人性化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通过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在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率,同时也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疗团队的信任感和治疗合作性。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定义、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问题提出手术室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治疗环境,护理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很容易感受到医疗环境的冰冷和陌生,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以程序化和任务化为主,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的关注,难以真正满足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如何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性化护理模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以期为手术室护理提供更加贴心和有效的护理方式。
通过引入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和手术效果,更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和专业形象,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更好沟通和信任。
如何有效地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中,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对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和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

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炎症、黏液过多和支气管收缩。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能够预防疾病的恶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慢性支气管炎护理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尽量避免潮湿和封闭的环境。
其次,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如烟雾、工业废气等。
若有必要,可以安装适当的空气净化器。
2. 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并减少摄入糖分和高脂食物。
同时,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鱼类、瘦肉、蔬菜和水果等。
合理饮食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
3. 定期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改善呼吸道通畅,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坚持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呼吸肌力。
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症状加重。
4. 避免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免疫力一般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从而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同时,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 合理使用药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使用。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心悸、失眠等,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6.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慢性支气管炎护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
定期检查肺功能、胸部X光、预防接种等,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7. 心理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
因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优质护理。
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支气管炎患者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97.50%)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5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支气管炎患者,既可让患者称心,又能使得患者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支气管炎;应用效果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病症,其患病人群大多都是老年人,冬季是其高发季节,空气污染、感染病菌等因素都与该病的诱因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联,患者若是没有及时就医诊治的话,就会使得哮喘、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飙升[1-2]。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的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对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运用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共40例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62~82岁,平均(69.70±1.43)岁;对照组共40例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60~85岁,平均(79.05±1.75)岁。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反复折磨,难免会有较多的抑郁、消极等负性情绪郁结于心,因而,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言行举止中细致的察觉到患者的情绪走向,并选其心态较为稳定的时候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开导,让患者能慢慢的对自己敞开心扉诉说长期以来的各种不快;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以简洁易懂的话语告诉患者疾病的病因、危害以及相应的医治手段等,先让患者能对疾病有个大概的了解,进而与医护人员做好配合。
个性化护理加人性化细节照护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加人性化细节照护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目的: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群体素质,改变护理工作流程,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个体差别,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护理指导措施,做好人性化细节照护。
结果:患者住院过程中不适感逐渐减轻,舒适度不断提高,护患距离缩短,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3.6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加人性化细节照护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人性化;个性化;细节照护;满意度随着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患者医疗需求也不断提升,患者已经不能满足于疾病的治疗,更加关注自己服务需求的满足情况,希望自己在获得治疗性护理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到舒适的人性化服务。
患者的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所患疾病等不同,决定了患者对服务需求的差别。
本院自2008年以来,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个体差异,做好人性化细节照护,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需求得到较大程度满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未出现护患纠纷事故。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12月在本科住院患者920例为实验组,以2007年1~12月住院患者840例作为回顾性对照组。
实验组固定高年资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担任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护理指导,做好专业护理、健康教育,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细微感觉变化及需求,主动提供细节照护,实施人性化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做好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1.2 护理方法1.2.1 配置足够护理人员于2007年12月将“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加人性化细节照护提高患者满意度”计划上报护理部及院领导,在院领导与护理部支持下按1∶0.65配置护理人员数,并配置康复护理及心理咨询师1名。
1.2.2 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人性化、个性化护理理念、照护理论、舒适的概念;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和沟通技巧,具有敏感的观察力及良好的医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48期207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临床监护·
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张红梅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 呼吸内分泌科,吉林 敦化 133700)
0 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近几年来,该类疾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若未给予及时治疗和救治,将会发展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等恶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1]。
通过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试验均为患者自愿参与,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组和常规组,各42例。
其中,人性化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为32-72岁,平均年龄(48.2±6.7)岁;病程1-8.5年,平均病程(5.3±
2.3)年;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34-76岁,平均年龄(49.4±7.1)岁;病程1.5-9年,平均病程(5.8±2.7)年。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人性化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
①健康教育指导。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认知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对于严重缺乏相关疾病常识的患者而言,则需要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观念和操作行为,详细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机制、治疗药物以及相关常识等,并通过宣传海报、手册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为更多的相关常识,进而提高患者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率,利于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疾病的致病原因和严重性,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利于疾病的快速恢复;②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于在发病初期并未接受系统化治疗进而合并支气管肺炎、扩张以及肺气肿等疾病,则需要积极做好病情的监测护理,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肺、心、肾等重要器官等病变。
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强化患者的咳嗽训练活动,避免患者由于剧烈疼痛出现不断喘息的情况。
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均使用SPSS 21.0软件包,分析和整理相关数据,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40例(95.24%)
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6.19%),卡方值=6.222,P =0.01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人性化组焦虑和抑郁评3 讨论
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原因十分复杂和繁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环境污染、寒冷以及吸氧等,伴随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积极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支持[3]。
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较而言,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手段,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积极给予全面而又完善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为患者提供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切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肉、豆制品等。
与此同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4]。
经过研究和讨论所得,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6.19%),两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人性化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总而言之,通过行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徐亚萍.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6):34+37.
[2] 袁立荣.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06):90+86.[3] 冯鸣,王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74-175.[4] 蔡欢,鹿志军,孙艳红.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
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181-182.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组和常规组,各42例。
人性化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
结果 人性化组护理满意度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6.19%),两组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人性化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7.48.180
本文引用格式:张红梅.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