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和法治上册 1-6课期中核心小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期中小知识点1、强国富民成为百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3、改革开放开始时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招)。
7、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9、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15、共同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16、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1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全面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
1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9、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民本思想;2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1、我国人民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2、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2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道法九年级期中必考知识点

道法九年级期中必考知识点道法九年级期中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本文将重点介绍道法九年级期中必考的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古代道家学派1. 道家学派的起源和发展:道家学派源于古代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他们强调“无为而治”、“返璞归真”,提出“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
2. 道家的核心思想: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道”作为宇宙的存在和原则。
他们主张追求自我修养,发挥无为而治的力量,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3. 道家的主要著作:《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总结了道家思想的重要原则。
《庄子》是庄子的著作,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传递了道家的智慧。
二、古代法家学派1. 法家学派的起源和发展:法家学派是秦国统一中国后兴起的一种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为商鞅和李斯。
他们追求以法治国,主张依法治理社会。
2. 法家的核心思想:法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他们主张严密的法律制度,并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3. 法家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论述了法家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方法。
三、道法的结合与互补1. 道法的相互关系:道家和法家虽然有不同的思想倾向,但二者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一定的结合和互补性。
道家注重人的修养和内心的平静,法家则强调法律的制约和治理。
2. 道法的应用:古代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可以借鉴法家的治理方法,同时也需要遵循道家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当代的价值:在现代社会,道法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古代道家的修身养性之道,同时也需要尊重和遵守法律,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四、道家和法家的影响1. 对政治的影响:道家和法家的思想都在古代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了统治者的决策和治理方式。
2. 对文化的影响: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初中九年级政治期中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常考

初中九年级政治期中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常考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根据巴黎公社和苏维埃制度的原那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的经验而建立和开展起来的。
它保证了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那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表达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还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人民把国家的、民族的和自己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
宪法,宪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保障人权为目的,对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根本形式,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制度安排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比照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开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开展趋势有所影响。
宪法是每一个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
中国宪法是由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九年级上册思品期中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思品期中知识点回顾九年级上册的思品课程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思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与人相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下面回顾一下九年级上册思品期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自信与自尊自信和自尊是人们思想与心理状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个人成长的基石。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自信与自尊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充满自信和自尊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他们会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会激励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
2. 同理心与包容心同理心和包容心是人际交往中的必备素质。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同理心和包容心的力量,懂得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友善的态度,同时也能够与他人更加和谐地相处。
3. 知识、技能与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关系是思品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是学生们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而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则是长期发展的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明白知识、技能和品德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促进,懂得良好的品德素养对整个人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4. 格斗技巧与冲突解决格斗技巧与冲突解决是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内容,也是学生们在与他人相处中必备的技能。
通过学习格斗技巧,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而学习冲突解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处理冲突和矛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5. 社会问题与责任意识社会问题与责任意识是九年级上册思品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问题,学生们可以了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觉察与关注;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责任。
总的来说,九年级上册思品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期中备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期中备考知识点汇总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政治期中备考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一、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九年级上册道德期中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期中知识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标准。
九年级上册道德课程的期中考试将会涵盖以下知识点:1. 道德的定义与意义(100字)道德是一种解决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问题的行为规范,它引导人们实现美好的人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道德的基本特征(100字)道德具有普遍性、相对性、规范性和自觉性等基本特征。
它适用于所有人,但也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3. 道德评价(100字)在道德行为中,我们应该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关注行为的后果,而过程评价则强调行为的道德性和正确性。
4. 道德价值观(150字)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在道德活动中追求和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它包括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诸多价值观念。
5. 道德的培养与塑造(150字)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正确引导和榜样示范,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6.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50字)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道德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而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7. 道德疑难问题与解决方法(150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一些道德疑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可以遵循道德准则,咨询专家意见,或借助伦理思考来解决问题。
8. 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0字)道德不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应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做一个遵循道德规范的好公民,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通过以上几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积极的道德品质,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道德教育中,将道德观念付诸行动,成为真正的道德行为的践行者。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知识点

初三政治上学期知识点1.当代中国最根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处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原因:1〕.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低.根底薄弱的状况决定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3.社会主义不兴盛的主要表现: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地区开展不平衡2〕.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文化素养还不高3〕.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高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性质上讲〕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开展程度上看〕5.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6.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各项工作的处发点和推断全部问题的标准——三个有利于:1〕.是否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根本路线的制度依据:制定党的初级阶段的国情〔依据〕根本路线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9.根本路线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坚持改革放开;自力更生,困难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奋斗目标富强.民主经济.政治四位的文明.和谐文化.社会一体基完成方法自力更生.困难创业本核心内容一个中心经济建设路两个根本点四项根本内容〔立国之本〕线改革放开〔强国之路〕10.根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坚持改革放开,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在整个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效劳于建设,就是要集中力量开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时我们国家兴盛兴盛和X久安的根本要求13.四项根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核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X思想——指导思想14.四项根本原则的重要地位:四项根本原则时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开展的政治基石15.改革放开的地位:改革放开式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开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开展的重要动力,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16.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17.改革放开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绩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的保障;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知识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国之路,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它是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加强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源泉。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是由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的保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所决定的。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目标前提。
中国的经济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与中国实行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所有共同的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上学期知识点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处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原因:
1).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
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低.基础薄弱的状况决定
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
3.社会主义不发达的主要表现: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2).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文化素质还不高
3).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高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性质上讲)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发展程度上看)
5.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6.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各项工作的处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标准——三个有利于: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基本路线的制度依据:
制定党的初级阶段的国情(依据)
基本路线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
9.基本路线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奋斗目标富强.民主经济.政治四位
的文明.和谐文化.社会一体
基实现方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本核心内容一个中心经济建设
路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内容(立国之本)
线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0.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在整个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建设,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时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3.四项基本原则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核心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
14.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地位:
四项基本原则时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5.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式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16.改革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就的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的保障;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2).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正确处理好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动力目标前提
20.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1).获得的成就
2).获得的成就的原因:
这一切与我国实行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21.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国有经济(国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2.什么是国有经济?
1).定义: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所有共同的公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的作用.地位: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3.混合所有经济
24.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1).地位: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对待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5.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经经济和外资经济等
2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政策
1).地位:个体.私营等各个种形成的非公有制经济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3).政策:国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30.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制度
31.我国分配制度建立的依据: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分配制度
32.我国分配制度的作用:
可以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要素:劳动. 技术. 管理. 资本
3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