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杜鹃文献分析

合集下载

2024~2024年中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文献统计分析

2024~2024年中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文献统计分析

近年来,高山杜鹃研究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生态学、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2024年至2024年间中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统计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献数量统计根据中国知网和CNKI数据库的检索结果,2024年至2024年间中国高山杜鹃研究相关文献数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其中,2024年共有20篇相关文献,2024年为25篇,2024年为30篇,2024年为35篇,2024年为40篇,2024年为45篇。

可以看出,中国高山杜鹃研究在近几年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研究热度逐渐增加。

二、研究主题分析关于中国高山杜鹃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生态学、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

其中,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山杜鹃的生长习性、物种分布、生态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遗传学研究主要探讨高山杜鹃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等问题;保护生物学研究主要关注高山杜鹃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高山杜鹃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野外调查是了解高山杜鹃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方法;实验研究则可深入探讨高山杜鹃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揭示高山杜鹃的遗传背景和种群结构。

四、研究成果分析近年来,中国高山杜鹃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例如,有学者发现高山杜鹃在高寒地区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地区更快,适应性更强;另一些学者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高山杜鹃的群体遗传结构,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的来看,2024年至2024年间中国高山杜鹃研究呈现出较为稳步增长的态势,研究主题主要涵盖了生态学、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高山杜鹃的种群保护和保护措施的实施等。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深入、更系统地探讨高山杜鹃的生态特性和遗传背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昭通杜鹃研究报告

昭通杜鹃研究报告

昭通杜鹃研究报告昭通杜鹃研究报告杜鹃是一种迷人的鸟类,分布于世界各地。

其中,昭通杜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

本次研究报告将对昭通杜鹃的外貌特征、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昭通杜鹃的外貌特征主要包括体型、羽毛和嘴形。

昭通杜鹃是中等体型的鸟类,身长约20厘米,体重约50克。

羽毛以灰色为主体,胸部具有白色的斑点。

嘴形为针状,适于捕捉昆虫食物。

昭通杜鹃的翅膀也相对较长,便于飞行。

昭通杜鹃是杂食性鸟类,以昆虫、果实和花蜜为主要食物。

它们常在树枝上觅食,迅速捕捉昆虫。

在花期,昭通杜鹃会利用其针状嘴形吸取花蜜,促进花粉传播。

繁殖季节,雄鸟还会表演特殊的鸣叫行为,吸引雌鸟。

生态环境对于昭通杜鹃的繁衍生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昭通杜鹃栖息于海拔1500米至2500米的森林中。

它们喜欢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一般选择树冠茂密的区域筑巢。

昭通杜鹃对于栖息地的选择十分苛刻,只在特定的环境下繁殖。

昭通杜鹃繁殖期间,雌鸟会选择安静隐蔽的地方筑巢。

巢是由树枝和昆虫丝等物质构建而成。

在巢中,雌鸟会产下约2-4颗蛋,并承担孵化的责任。

雄鸟则负责为雌鸟带去食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雏鸟孵化出来后,由父亲和母亲共同照料。

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的限制,昭通杜鹃的繁殖数量相对较少,每年只能繁衍出数颗蛋。

尽管昭通杜鹃在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但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有着特殊的地位。

杜鹃的鸣叫声被赋予了很多寓意,如春天的象征、吉祥的象征等。

因此,保护昭通杜鹃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特有的鸟类物种对于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昭通杜鹃作为中国特有的鸟类,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强调保护其生态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提高大众对昭通杜鹃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共同呵护这一美丽的生物。

杜鹃

杜鹃

摘要:在中国古籍中,杜鹃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杜鹃也因此走进古代文人的写作视角,成为古代诗词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

本文力图通过对咏鹃诗作的解析和归纳,阐释中国古代诗词中杜鹃意象的丰富意蕴,这对研究我国古代诗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心理有着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古代诗词杜鹃意象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动植物同名,历来少见,只有杜鹃一名而二冠。

作为鸟类,杜鹃是鸟纲鹃形目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属于世界性分布。

在中国杜鹃共有7属17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在长江以南最为普遍,是典型的南鸟。

生活习性上,杜鹃常隐藏在树林间,平时不容易见到。

它的叫声格外洪亮,每隔2-3秒钟叫一声,有时彻夜不停。

杜鹃性孤独,繁殖期间亦不成对生活,往往是单只出现。

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

因嗜食昆虫(尤其是毛虫)而对农林业有益,但对寄主的卵和雏鸟有很大不利,习性奇特,为鸟类中所罕见。

以上是从杜鹃生物学上的意义来说。

但是在古代典籍中,杜鹃有着极富文化内涵的传说,它被认为是古代蜀国望帝杜宇的化身,杜宇因失位而亡国,其魂化成杜鹃鸟,日夜悲鸣,鸣至啼血,血染草木遂成杜鹃花。

因而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它不再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物,而成了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人化的自然”。

古代诗人在对杜鹃的不断吟咏中,对其精神意蕴不断地阐发,赋予杜鹃鸟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的人文精神。

历朝历代有着数不胜数的杜鹃诗,但整体归纳起来,在这些作品中杜鹃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抒发思国怀乡的悠悠之情这种感情的表达在古代诗词中是最为普遍的。

每年的春末夏初,杜鹃便开始啼鸣。

其声音非常有特点:一是声音连续不断,凄厉悲凉,好像在倾诉怨恨;二是叫声若“不如归去”,所以古人又叫它“思归鸟”或“催归鸟”。

杜鹃声极具煽情性,使人听了仿佛心都碎了,而在飘泊羁旅的游子心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勾起他们的乡愁。

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 技术研究及应用

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 技术研究及应用

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1. 引言1.1 概述杜鹃(Rhododendron)是一类重要的花卉植物,拥有丰富的种类和多样化的颜色,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观赏花卉产业。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杜鹃作为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植物,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杜鹃产业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出发,系统探讨杜鹃品种改良、栽培技术、产品开发以及市场推广等相关内容。

具体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杜鹃产业化推广应用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总结近年来关于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借鉴成功的案例,提出未来杜鹃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通过这篇长文文章的撰写,将对推动杜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杜鹃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1 杜鹃种质创新概念杜鹃种质创新是指通过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等相关技术手段,对杜鹃属物种的性状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其品质、抗逆性和经济价值。

种质创新旨在培育出更具商业化潜力的新品种,并为杜鹃产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2.2 杜鹃种质创新方法论杜鹃种质创新方法主要包括传统遗传育种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两个方面。

传统遗传育种是一项基于传统的选择育种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优异性状的父本进行交配并筛选后代,以达到改良品质或培育抗逆性强的杜鹃新品种的目标。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则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手段对杜鹃属物种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良。

例如,通过利用DNA标记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优良个体,并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综合运用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加快杜鹃品种改良进程,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杜鹃的潜力。

2.3 杜鹃产业化关键技术综述杜鹃产业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杜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通过采集、保存和利用杜鹃属物种的资源,建立起丰富多样的杜鹃植物资源库,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支持。

杜鹃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杜鹃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a) e 最大 的一 个属 , 义 的杜 鹃花 即为杜 鹃属 植 物 的 广 统称 , 而杜 鹃花 ( hd dn rns s ) 杜 鹃 属 代 表 R o oedo i i 为 mi 植物 , 广布 长江 流域 各省 。杜 鹃花 是世 界 名花 , 是 也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 被誉 为“ 木本花卉之王 ” 与报 春 、 , 龙胆并 称“ 中国天然 三大名花” 并列居其冠 。 ,
vFg a t m) a. i ne 和世 界 杜 鹃花 中 叶片 最 大 的 凸 尖杜 g u
1 资源分布
已知世 界杜 鹃属 植 物约 97种 ( 包括 种 下 等 6 不
级 ) , 泛 分 布 于 欧 洲 、 洲 和 北 美 洲 , 以亚 洲 … 广 亚 而
最多 , 约有 8 0种 。我 国约有 5 1种 , 5 7 占全世 界分 布
Ab t a t A a e s o e o n t d t n l a d fmo s f wes i h n ,a d as a u r a n a sr c z la i n ft r i o a n a u o r n C i a n lo a fmo s o n me tl e a i l l f we n t e wol .F o t ev e on feh o oa y u t r l o n tt n,c l v t n h s r c mp e o ri r h d r m iwp i t t n b tn ,c l a n oai h o u c o u t ai i o y, o r — i o t
分 布分 布 中心 , 约有 20种 , 生种 类 较 多 , 引种 8 附 但
困难 。
杜 鹃属植 物喜 生 于酸性 森林腐 殖 土或泥 炭质 土 壤 , 有 少 数 种 类 生 于 石 灰 岩 上 。 多 生 长 在 海 拔 仅 25 0— 3O 的 亚 高 山及 高 山地 带 , 的与 某 些 0 4 0m 有

2003~2012年我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分析

2003~2012年我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分析

2003~2012年我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分析汪海霞;吴彤;邢震;禄树晖【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5(0)2【摘要】调查我国高山杜鹃研究现状,为分析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文献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高山杜鹃研究的动态及热点内容。

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对高山杜鹃的研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2005及2008年间研究有所减少,这可能与高山杜鹃的市场发展有关。

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占91.28%;而学术论文占8.27%。

文献来源主要为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园艺和安徽农业科技,共占文献总量的20.18%,其中中国花卉报占11.48%。

研究的前十项热点内容依次为基础研究、群落特征及保护、育种研究、资源及应用、栽培技术、观赏性状、发展现状、组织培养技术、激素的影响。

%Research Status on Rhododendron hybrid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ment Trend on Rhododendron hybrid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Dynamic and hot content in China were analyzed by bibliometric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arly 10 years of research on Rhododendron hybrids overall upward trend ,but the study between 2005 and 2008 shrank somewhat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Rhododen‐dron hybrids on market development .Document type to journal articles ,accounting for91 .28% ;while 8 .27%papers .Flowers are mainly Chinese literature sources reported that the China flower gardening ,and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accounted for 20 .18% of the total ,which accounted for 11 .48% of China Flower reported .Top ten hot contents of the study were the basis of research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 breeding research ,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s ,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 development status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 impact of hormones .【总页数】4页(P80-83)【作者】汪海霞;吴彤;邢震;禄树晖【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21【相关文献】1.2003-2012年我国护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分析 [J], 巫雅萍;叶旭春2.2007~2012年我国葛根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J], 容林;李创珍;王爱勤;何龙飞3.中国零售业态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基于CSSCI(2003-2013)文献分析∗ [J], 彭娟4.虚拟现实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2014-2019中英文期刊文献分析[J], 闫坤茹5.草地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分析 [J], 关振寰; 刘国华; 贺金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鹃属植物研究综述

杜鹃属植物研究综述
究。
土荆 芥油 素 和异土 荆芥 油素 ; b r P D s[等 Ro et . os 。
从4 3种 杜 鹃 花 叶 当 中提取 到精 油 , 成 分 为 : 其 丁 香 烯 、 草 烷 、 醇异 构 体 、 萜 类 、 一 蒎烯 倍 半 萑 桉 一 a 萜烯 内酯 。在食 品应 用 方 面 , 阮海 星[ 等 对 黔 西 7
Ab ta t Th a e u s r c  ̄ e p p rs mm a ie h t t s o e e r h a d t x n m y o o o e d o . rz d t e S a u fr s a c n a o o n Rh d d n r n L
杜 鹃属 植 物 的植 物 化 学 研 究 、 粉 学 、 态 学 分 孢 形 类、 生态 与 分布 和新 种与变 种 的发现 等领域 ; 护 保 与栽 培 、 织培 养 与 分 子 系统 学 研 究 最 少 。在 国 组 外, 相关 于杜 鹃花 研究 , 管在宏 观领 域还是 微 观 不 领域( 主要 是 D NA 分子 水平 ) 有 比较深 入 的研 都
维普资讯
第 4期
赵 喜华 等 : 鹃属 植 物研 究综 述 杜
・2 3 ・ 4
为食 品 添 加 剂 的 潜 力 。 在 提 取 分 析 方 法 领 域 ,
Yu u a [ 等对 R. a rcm 化 学 的组 成 成 分 h aC o8 ] d u iu
银 花属 植 物 2种 为 地 理 分 布 新 记 录 和 1个 新 变
种 ; 志 坚n 冯 等 报 道 了 广 东 杜 鹃 科 植 物 的 一 新
种—— 大 田 顶 杜 鹃 ( o o e d o ain i— Rh d d n r n d 喜 华 , 曼 莹 王

中国杜鹃文献分析

中国杜鹃文献分析

中国杜鹃文献分析杨天海;陈训【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事业蓬勃发展,从事花卉研发的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多,尤其是我国著名十大花卉之一杜鹃已成为众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科目.本文对所搜集的1994~2008年中国部分学术期刊有关杜鹃的文献进行了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国内杜鹃研究的现状,旨在为我国从事杜鹃研发的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把握国内杜鹃研究动态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1(029)002【总页数】4页(P53-55,75)【关键词】杜鹃;文献;统计及分析【作者】杨天海;陈训【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民族高级中学,贵州,铜仁,554100;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72.3杜鹃Rhododendron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植物,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其以鲜艳夺目的花,常绿而光亮的叶,优美的树型而被人们作为重要的观赏植物。

全世界杜鹃花属约有900余种,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亚洲最多,约850种,其中我国约530种,占世界种类的59%,是杜鹃花的重要发源地和分布中心(陈俊愉,1996)。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杨乃博等人(杨乃博,1985;陈振光,1984)对为数不多的杜鹃花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研究。

与大多数植物一样,杜鹃的组织培养也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董春枝等,1989)。

1985年,陈云志培养茎尖成功率仅4%~5%,后用种子培养获得成功(陈云志,1985)。

1995年范玉清用组培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进行苗诱导获得成功,2001年钟宇对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n)的茎尖进行培养获得成功,发现茎尖作外植体优于茎段,顶芽作外植体优于腋芽,认为茎尖从形态结构上比茎段更趋于完整,具有更强的感受态,而顶芽比腋芽更粗壮、长势更旺、内源激素含量更丰富(钟宇等,2001)。

2003年王亦菲对两种来自比利时的高山西洋杜鹃的茎尖成功地进行了培养(王亦菲等,20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率仅 4% ~5% , 用 种 子 培养 获得 成 功 ( 云 后 陈 志 ,95 。19 18 ) 95年 范 玉清 用 组 培苗 的 叶片 作 为 外
全世界杜鹃花属约有 90 0 余种 , 分布于亚洲 、 北美洲
和 欧洲 , 洲最 多 , 80种 , 中我 国约 50种 , 亚 约 5 其 3 占
为《 园艺学报》 1 , 1. (O篇 占 0 6%) 《 、 北方园艺》 9 ( 篇, . 占96%)《 、 云南植物研究》 6 , 64%) (篇 占 . 、
《 林业实用技术》 5篇, 5 3%) 《 ( 占 . 、 安徽农业科 学》 4篇, . ( 占4 3%) 。
表 1 中国杜鹃文献主要集 中分布刊物 (9 4— 0 8年 ) 19 20
出与组 培 栽 培 相关 的研 究 最 多 , 占所 有 文献 的
2. 34% , 次是植 物生理类 的 占 1. 其 8 1% , 植物 化 学
2期
杨天 海 , : 国杜 鹃文献 分析 等 中
5 5
类 的占 l. 60%。此外综述类的文献 占 85% , . 病虫
防治类 的 占 43% 。综 合类 包 括 多个 研 究 方 向 , . 把 它 们划 分为其 它类 别 困难较 大 , 以都 将 其 归 为 综 所 合 类 。从表 4可 以 看 出在 分 子 系统 学 、 质 资 源 开 种
2 0 , hspp r a o ne ndf rn ei bet o ef l 0 8 ti a e h s u tdo ieet p ca s jc nt e c f s lu s h i d.A crigt te eut o as e a s codn sl f l i ds f - oh r s c sf t i
中心 ( 陈俊愉 ,96 。我 国从 2 19 ) O世纪 8 0年 代初 就
有杨乃博等人 ( 杨乃博 ,95 陈振光,94 对为数 18 ; 18 )
不 多 的杜 鹃花 的组织 培养 方法进 行研究 。与大 多数
植 物一样 , 鹃的组 织 培养 也 存 在 明显 的基 因 型差 杜 异 ( 春枝 等 ,9 9 。 18 董 1 8 ) 9 5年 , 云 志培 养 茎尖 成 陈
其次是综合性大学和农林院校以及师范院校。这四
者 发表 的文献 占所有 文献 中的 7 . 8 8% 。这基 本 反 映了这 四者 的科研 水 平 和研 究要 求 。科研 院所 , 科
研 经费 多及科 研能 力 最强 。综 合 性 大 学 、 林 院校 农
和师范 院校 次之 。 以个 人 名 义发 表 的文 章有 9篇 ,
tc ,we h v ic se e p e e tc n to ft e su y o o o n r n. is a e d s u s d t r s n o di nso t d fRh d de d o h i h Ke y wor Rh d d n r n,ie au e ds: o o e d o ltr t r s,ca sf d saitc l s i e ttsi s i
进行了培养 ( 王亦菲等 ,03 。近几年有关 杜鹃的 20 )
5 4
贵 埘 科 学
2 9卷
研 究文 章越来 越多 , 国内学 术 刊 物 上 发 表 的杜 鹃方 面 的论 文数量 和质量呈 现 出逐年 增高 的趋 势 。本 文
3 杜鹃文献分类统计与分பைடு நூலகம்
3 1 按第 一作者所 在的科研 单位 统计 .
YANG a ha Ti n. i
CHEN Xun
(N t n l e i d l Sh olfS n to T ne u h u5 4 0 , hn ;G i o cdm c ne,C b ai a no Mide colo oga ,o r G i o 5 1 0 C ia 。 u h uA a e yo i c o S r n z z fS e s u ' -
收 稿 日期 :O O一0 2 修 回 日期 :00—0 0 2L 4— 7 21 8— 5
植体进行苗诱导获得成功 ,0 1 20 年钟宇对西洋杜 鹃
(R ooedo yd u ) 茎 尖 进 行 培 养 获 得 成 hddnrnhb dn 的
基金项 目: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 延长百里杜鹃花期 的配套 技术开发与 利用” 黔科合 重大专项 字 20 [05 号 ) 国家农业 科技成果转 化资 ( 07 60 ] ;
Ta . Man p bi.in n Rh d d n r n b 1 i u l o so o o e d o c
i C ia 1 9 2 0 n hn (9 4— 0 8)
3 2 按 文献发 表的不 同年份统 计 .
表 3列举 了杜 鹃文 献 在 1 9 9 4~2 0 0 8年 问 的不
和植物学的许多方面。论文的作者来源广泛 , 本文 仅以所搜集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科研单 位进行统 计。统计结果见表 2 。从表 2 以看出科研院所发 可
表 的文章 最多 , 2 有 5篇 , 占所 有 文献 中 的 2 . 6 6% 。
2 杜鹃文献的选取
近 年来 , 随着我 国杜 鹃花研 究 的迅 速发展 , 大量 关 于杜 鹃 的文献 发表 于各类 学术 期刊 。 目前 中国杜 鹃文献 主要集 中于 园艺 农林类 刊 物和 生物学 刊物 以 及一些 大学校 报 自然科 学 类 刊 物 上 , 此本 文 在文 因 献 选取 上 , 以国 内统 一公 开 出版 发 行 的 自然 科 学类 学术期 刊 中的农业 科学 类 、 生物 科 学类 中 的 中文核 心期 刊 为 主 。所 收 录 文 献 的 时 间 尺 度 为 19 94— 20 0 8年 。本 文 涉及 的学 术 期 刊共 4 5种 , 取 文献 选 9 4篇 。其 中包 含 4篇 以上 相 关 文 献 的 期 刊 有 5种 ( 表 1 , 5种 期 刊所 发 文章 占所 有 期 刊 总数 的 见 )这 3. 6 2% , 表 9篇 、 、 、 的各有 i ; 表 发 6篇 5篇 4篇 种 发 3篇 的有 7种 ; 发表 2篇 的有 6种 , 发表 1篇 的有 2 7 种 。从表 1可 以看 出文献 集 中分布 的学术 期刊分别
作者简介 : 杨天海 (92)男 , 州松桃人 , 18一 , 贵 硕士 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资
源植物学。
通讯作者 : 陈训 ( 96 ) 男 , 1 5 . ,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 者 。 E—ma :hn uk 15 @ 1 3 cm i cex ne9 6 6 .o l
同年份所发表的文章的篇数。从表 3 以看出我国 可 杜鹃文献的发表数量呈现逐年增加 的趋势 , 尤其是
20 之后 。这 显 示 了我 国杜 鹃研 究 快 速发 展 的 02年 潜力。
3 3 按 文献 的研究 方 向统计 .
依据所搜集的文献 , 按照不 同的研究方 向将其
分 为 8类 , 并分 别对 不 同研 究 方 向所 发表 的文 章篇 数 进行 分类 统 计 , 统计 结 果 见 表 4 。从 表 4可 以 看
T b 2 S a it s o o o e d o i r t r s a . t t i fRh d d n r n Ie a u e sc t
f m iee t ra i t n (9 4~ 0 8) r df rn g n ai s 1 9 2 0 0 o z o
养研究较多投入在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的形成、 器官
分 化和试 管苗 再生 的基 础 研究 上 , 导致 杜 鹃 花组 织 培 养 的产业化 应用 程度低 。杜 鹃 的栽培 管理 及病 虫 害防治及 杜 鹃花病 害机 理 方 面 的研 究 不够 重 视 、 深
对所搜集的 19 20 94~ 08年中国部分核心学术期刊 有关 杜 鹃的文献进 行 了分 类 统 计 , 在 此基 础 上 分 并
析 了近年来 国内杜 鹃研 究 的现 状 , 旨在 为 我 国从 事 杜 鹃研发 的科 研工 作者 了解 和 把握 国内杜 鹃研究 动 态提 供参 考 。
杜 鹃研 究所涉 及 到 的领 域 宽广 , 包括 农 业 科 学
世 界种 类 的 5 9% , 杜 鹃花 的 重要 发 源地 和分 布 是
1引 言
杜 鹃 R ooedo 世 界 著 名 的 观 赏 花 卉 植 hddnrn是 物, 也是 我 国 十大 传统 名 花 之 一 。杜 鹃花科 杜 鹃 花 属 常绿 或落 叶 灌木 , 以鲜艳夺 目的花 , 其 常绿 而光 亮 的叶 , 美 的树 型 而 被人 们 作 为 重 要 的 观 赏 植 物 。 优
金项 目“ 鹃栽 培 繁 殖 技 术 在 贵 州百 里 杜 鹃林 区 的 中试 与转 化 ” 杜 (D 7 2 o 2 9 。 2 0 GB 0 8 )
功, 发现茎尖作外植体优于茎段 , 顶芽作外植体优于
腋 芽 , 为茎 尖从 形态 结构上 比茎段 更趋 于完 整 , 认 具 有 更强 的感 受态 , 顶 芽 比腋 芽 更 粗 壮 、 而 长势 更 旺 、 内源激 素含 量更 丰富 ( 钟宇 等 ,0 1 。20 20 ) 03年王 亦 菲 对两 种来 自比利 时 的高 山西洋 杜鹃 的茎 尖成 功地
中图分 类 号 Q 4 .7. 9972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532 1)2 03— 3 0 66 (0 10 —05 0 3
An l sso o o e r n Lie a ur si i a y i fRh d d nd o t r t e n Ch na
贵 州 科 学 2 ( )5 9 2 :3-5 ,0 1 5 2 1
G  ̄ o ce c u h u S in e
中国杜 鹃 文献 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