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抒怀

合集下载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①横笛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③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④。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女人的手指。

②横笛:箫笛一类的乐器。

③冰壶:比喻清澈世界。

④看承别:别样看待。

1、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中“快”、“怕”、“连”、“问”四个字的表达效果。

(5分)2、简要概括一下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快”字写出了急切之情。

(1分)“怕”字写出了担心的意思。

(1分)“怜”字表示爱月之心。

(1分)“问”字一语双关,明里关心嫦娥的空冷寂寞,实则是感慨自己的孤独无助。

(2分)2、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2分)后写赏月之人之叹之想。

(2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月圆人团圆的思想感情。

(2分)二1、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①浮云遮月。

作者用“快”“怕”两个动词写出对月亮被浮云遮住的担忧,唤来笛声吹破浮云。

②明亮清凉。

用冰壶比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③中秋月圆。

“玉斧修时节”运用典故,表明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给分重点在月亮意象的特点,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1点2分,能答出2点并做简要分析得5分)2、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辛弃疾的诗词《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辛弃疾的诗词《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原文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怀人词。

它并不注重对月夜美景的具体描写,而只借月亮的圆缺和宴会的气氛来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

其内容略同于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风格与手法各别。

苏词充满浪漫气息和奇特想象,此词则快言快语,直道眼前事,直抒心中情,写实特征比较明显上片写赏月。

当头一个“快”字,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借月怀远的迫切心情。

以下写月而寄情。

最可注意的是“问嫦娥”二句。

嫦娥独居广寒宫,凄凉孤寂,这神仙日子怕不好过吧,想必你早已愁得头发花白了!这里暗用李商隐《嫦娥》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句意。

这实际上是明写月中仙子,暗指自己的怀念对象。

从自己对对方的怀念,设想对方也在千万里之外孤零零地怀想自己,也许头发都急白了吧?语意双关,含蓄隽永。

下片直接宣写离情,盼望早日团圆。

过片四句,由夜宴饮酒和歌舞引出人各一方的哀愁。

“叹十常八九”二句,以月之难圆而常缺,喻人之离多而会少。

“但愿”以下至结尾,则转为乐观旷达之调,深信离别的日子定会过去,有情人终有团聚之日。

这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同一胸怀,表达的都是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作者毕竟是英雄壮士一流人物,虽写人人难免的离愁别恨,却不堕入低沉琐屑之中,更不作无病呻吟,这正是辛派豪放词的本色。

扩展阅读:辛弃疾词的成就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中秋节的诗句】《满江红 中秋寄远》译文注释_《满江红 中秋寄远》点评_辛弃疾的

【中秋节的诗句】《满江红 中秋寄远》译文注释_《满江红 中秋寄远》点评_辛弃疾的

【中秋节的诗句】《满江红中秋寄远》译文注释_《满江红中秋寄远》点评_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宋] 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

寄远:寄语远人。

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作者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借月抒怀,颇类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词。

然苏词重哲理而抒手足之情,辛词重情致而发男女相思。

上片待月唤月,正面赋月。

歇拍问月,语意双关;由月而人,由物而情,为承转过渡之笔。

下片起忆往昔情事,以下责月,祈月,叹缺盼圆,均承东坡中秋词意。

结拍想象归时共诉衷肠,化恨为欢,于开朗洒脱处,益见其缠绵深细情怀。

②“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按:此暗用晏殊中秋赏月事。

据叶梦得《石林诗话》载:晏殊留守南郡时,适遇中秋阴晦,不欢而寝。

部属王君玉呈诗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

”晏殊枕上得此诗篇,大喜即起。

召客会饮,大奏乐。

至夜分,月果出,于是欢饮达旦。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

横管:笛子。

③冰壶:盛冰的玉壶。

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据唐人《酉阳杂俎》载:传说月亮由七种宝石合成,表面凸凹不平,常有八万二千名匠人执玉斧修磨。

④“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也应愁生白发。

此暗用李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令:即孤零。

有愁无:有没有愁?⑤“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

云液满:斟满美满。

琼杯:玉杯。

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⑥“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欲圆还缺。

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

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⑦“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

满江红 中秋

满江红 中秋
下片援理遣情。“弦与望”四句挽回一笔,言“月有阴晴圆缺”自古而然,并非今天才有,故可任凭它圆缺, 不必太在意,以超旷的态度消释无月可赏的憾恨,使心情重新振作起来。接下去两句写昨日天气很好,月光明亮, 桂月堪赏,令人羡慕。把欢快的情绪又推进一层。“安得”二句写词人的幻想。这两句用赵知微雨夕登天柱峰同 诸生共同玩月的典故,幻想冲出云幕,登高赏月,与客从容陪伴,共酬佳节,以浪漫主义手法,把节日的欢快推 向高潮。“安得”二字中既有期望,又含失望,表明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
满江红 中秋
南宋辛弃疾词作
01 作品原文
03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注释译文 04 作品鉴赏
基本信息
《满江红·中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起笔泛言中秋美景良辰,素月扬辉,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接写有心赏月而不得的惋惜、无奈之情。过片四句逆挽,以超旷的态度消解无月可赏的憾恨。再由昨夜桂月堪赏, 而幻想冲出云幕,登高赏月,与客从容陪伴,共酬佳节。末二句由不能赏月联想到主和派清谈误国,寄寓壮志难 酬的悲苦。全词在艺术上借题发挥,因景写情,情景交融,描写议论合为一体,笔致婉曲,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白话译文
中秋佳节乃美景良辰,本应该让人称心如意。况且秋令时节,天朗气清,月光应该非常明亮。我特意登楼望 月,但今晚却乌云蔽空,仿佛有人用一张大幕把月亮遮住。想请风神把乌云吹散,但向谁去诉说呢?
任凭月亮从圆到不圆,今天与昨天又有什么不同呢?中秋之际,正是桂花盛开堪折之时。怎么能像赵知微那 样登上天柱峰,在明月之下与家人欢度中秋节呢?当今那些主和派清谈误国,比中秋无月更让人忧愁。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词句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等。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 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满江红·中秋寄远的诗意与解释

满江红·中秋寄远的诗意与解释

满江红·中秋寄远的诗意与解释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满江红·中秋寄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

词中女子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辛弃疾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即情人,一说是辛弃疾的妻子。

原文:《满江红·中秋寄远》宋代: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释:寄远:寄语远人。

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

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

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

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

云液满:斟满美酒。

琼杯:玉杯。

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津人心意,欲圆还缺。

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

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

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承别:别样看待。

诗意: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

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①横笛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③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④。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女人的手指。

②横笛:箫笛一类的乐器。

③冰壶:比喻清澈世界。

④看承别:别样看待。

1.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中“快”、“怕”、“连”、“问”四个字的表达效果。

(5分)2.简要概括一下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快”字写出了急切之情。

(1分)“怕”字写出了担心的意思。

(1分)“怜”字表示爱月之心。

(1分)“问”字一语双关,明里关心嫦娥的空冷寂寞,实则是感慨自己的孤独无助。

(2分)2.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2分)后写赏月之人之叹之想。

(2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月圆人团圆的思想感情。

(2分)二1.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1.①浮云遮月。

作者用“快”“怕”两个动词写出对月亮被浮云遮住的'担忧,唤来笛声吹破浮云。

②明亮清凉。

用冰壶比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③中秋月圆。

“玉斧修时节” 运用典故,表明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给分重点在月亮意象的特点,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1点2分,能答出2点并做简要分析得5分)2.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分)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

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相思之情。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中秋寄远翻译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前言】《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

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注释】寄远:寄语远人。

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

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

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

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

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

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

云液满:斟满美酒。

琼杯:玉杯。

咽:指歌声OrG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

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

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

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承别:别样看待。

【翻译】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

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

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原文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国际,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白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情面未必看承别。

把早年、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怀人词。

它并不注重对月夜美景的详细描绘,而只借月亮的圆缺和宴会的气氛来体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内容略同于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但风格与方法各异。

苏词充溢浪漫气息和独特幻想,此词则快言快语,直道眼前事,直抒心中情,写实特征比较显着上片写赏月。

当头一个“快”字,生动的体现了作者借月怀远的火急心境。

以下写月而寄情。

最可留意的是“问嫦娥”二句。

嫦娥茕居广寒宫,苍凉孤寂,这神仙日子怕不好过吧,想必你早已愁得头发斑白了!这儿暗用李商隐《嫦娥》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句意。

这实际上是明写月中仙子,暗指自己的思念目标。

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想象对方也在千万里之外孤零零地怀想自己,或许头发都急白了吧?语意双关,宛转隽永。

下片直接宣写离情,期望提前团圆。

过片四句,由夜宴喝酒和歌舞引出人各一方的哀愁。

“叹十常八九”二句,以月之难圆而常缺,喻人之离多而会少。

“希望”以下至结束,则转为达观奔放之调,坚信离别的日子定会曩昔,有情人终有聚会之日。

这与苏轼“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同一胸襟,表达的都是对人生的达观情绪。

作者毕竟是英豪勇士一流人物,虽写人人不免的离愁别恨,却不堕入消沉琐屑之中,更不作无病呻吟,这正是辛派豪宕词的本性。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生,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

出世时家园已被金所占据,二十一岁参与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

下一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慰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慰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慰使等,任职期间,都采纳活跃办法招集逃亡,练习戎行,奖赏耕战,冲击豪强以利国便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