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24老王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老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老王》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

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一)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

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

对于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他不能预知,也不能设计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路人的希望支配着他他的希望被掷在赂旁一个失去目的者为他人的目的生活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奔跑,一条与生命同始终的漫长道路寒冷的风,饥饿的雨,死亡的雷电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说课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说课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教案+说课稿)《老王》教案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底层人物在特定时代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研读有感染力的细节,在相关语段理解人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洪流下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以及“愧怍”隐藏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物寄予的凝重深厚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

图片展示:吴京、姚明、特朗普等一些学生熟知的人物。

(学生讨论)教师讲述:我们平时都很关注这些耀眼的公众人物,那么我们身边那些普普通通通的的人,我们是否关注过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随着杨绛先生一起走进一位车夫----老王的生活。

二、文本研读。

(一)阅读第1-4自然段,思考: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可以看出老王怎样的生活境遇?(自由发言)明确:从老王的职业、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居住条件进行分析。

总结:老王的生活境遇—不幸、苦(二)快速阅读5-16段思考:老王的一生是不幸的,那他的为人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结合文本发言)明确: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收钱;临死前送鸡蛋总结:老王为人善良老王不幸善良(板书)(三)杨绛不敢坐三轮车的原因?明确:文化大革命,并引入文化大革命的写作背景总结:老王对杨绛一家的情感是发自内心。

(四)思考:杨绛一家如何对待老王?明确:送鱼肝油;付给老王应得的报酬;询问其能否维持生计总结:杨绛一家对老王同情、关心杨绛同情关心(板书)(五)探究作者对老王愧怍的原因?明确:阅读相关语段进行讲解,分析老王及作者的心理活动。

总结:作者为自己没有读懂老王的心思,为自己没有付出同等的情感而愧怍三、总结老王走了,但是他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老王的存在,他们兢兢业业,自力更生。

比如白方礼老人。

他无私奉献,蹬三轮车二十年圆贫困孩子上学梦。

苏教版语文高一《老王》教案(3)

苏教版语文高一《老王》教案(3)

《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用逻辑顺序组织材料展现人物形象,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仿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感受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善良体察善良,理解本文的主旨。

2、品读语言,领悟到杨绛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完此文,在写作上,了解写人的作文可用逻辑顺序,和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身边,你家买过板车拖的煤,你吃过路边摊的小吃,你回家坐过三轮车吗?的确,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普普通通的人,不过,你是否细心观察过,认真交谈过,或用心交往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人《老王》。

二,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

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四,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老王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善、苦。

苦和善,具体表现在哪里?2.苦和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

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

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

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写人文章一般常见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时为了创新,可以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可以使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意识流顺序,使叙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材料连成有机的整体。

《老王》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看图片,“底层的光芒”,学生谈观后感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苦难,贫穷,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但是他们善良朴实,对待生活坚强乐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呢?是给予怜悯关心还是鄙视唾弃。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杨绛先生写的《老王》这篇文章,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二、杨绛简介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钱钟书字默存,《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大家有没读过?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同学们,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书。

三、朗读课文下面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老王的故事。

其他同学用心倾听,用情体悟。

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愧怍何意?(惭愧)四、分析课文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1、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职业——蹬三轮(谋生手段)身体——残疾(生理缺陷,谋生苦难)生活——塌败小屋(居住条件)精神凄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生活和精神的双重不幸者,特别是精神上,那个时代真正同情关心甚至能够怜悯他的人很少。

(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

)2、研读老王之“善”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3、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为什么这件事最让人感动?有这么多的邻居,老王为什么唯独送礼物给我?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知恩图报。

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绛的感谢关心之意。

杨绛所接受的礼物也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

也让杨绛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课件2.4 老 王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课件2.4 老 王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识字注音 (1) 重点字 骷髅 (kū lóu) .. 取缔 (dì ) . 愧怍 (zuò ) .
镶嵌 ..(xiānɡ qiàn) 攥 (zuàn) 伛 偻(yǔ) . .
翳 (y ì ) .
(2) 多音字 压根儿(������à) 压 压轴(������ ā) 2 .字形辨认 肓(病入膏肓) 盲(盲人)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 .探寻背景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和她的丈夫钱钟书都是学识渊博的学 者,“文化大革命” 期间, 被打成“ 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先 后去河南的“五七” 干校接受劳动锻炼。在当时 ,人们是不敢跟他们交往 的,躲避唯恐不及,但作为人力车夫的老王 ,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还是照样 尊重作者夫妇。由此, 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蹬三轮(������ ē ������ɡ) 蹭蹬(������ è ������������) 伛(伛偻) 妪(老妪)
谛(谛听) 缔(取缔)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 .词义辨析 (1)取缔 · 取消 · 撤销 同:都是动词 ,都有“ 废除、去掉某种组织” 的意思。 异:“取缔”指强行除掉 ,用权力、 法令禁止和限制 ,一般用于政府对不 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进行处理;“取消”泛指废除、去掉 ,色彩不如 “撤销”郑重 ,多用于一般场合, 对象较广,可以是办法、 建议、 资格、 权力、 限制等;“撤销” 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撤回、取消, 对象常是机构、 单 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在极 少的情况下也可例外, 如“他撤销了自己的意见”。 判断正误 :①记者昨日从市卫生监督所获悉,在近期卫生和公安部 门的联合行动中 ,蓬江区荷塘镇的 3 个非法行医窝点被撤销 。(× ) .. ②意见指出,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积极探索管办 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 逐步取消 行政级别。(√ ) .. ③传媒大亨梅铎的新闻集团, 宣布取缔 收购天空广播余下 61%股权 .. 的建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老王》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老王》精品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2 天学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重难点探究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语文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3 天学
语文
学习目标
1.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 露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 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语文
第二专题 老王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1 天学
语文
课文导入
以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课文 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 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 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 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 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 由此看来,老王是 不幸、凄苦
的人。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1每3 天学
探究二 【提问】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语文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1每4 天学
语文
【点拨】
第一件事: 愿意给我们带送 “冰块”,车费减半。 第二件事:“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第三件事: 临终前送香油,送鸡蛋。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1每1 天学
? 问题探究
重难点解析
探究一 【提问】 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文
精选教育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1每2 天学
语文
【点拨】
从老王的职业看:蹬三轮的单干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讲:老王(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讲:老王(教师版)

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3.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4.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5.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走近作者杨绛(1911~ ),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钱钟书夫人。

祖籍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惟一的女儿已于此前(1997)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惟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探寻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老王》练习题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老王》练习题

文本11老王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辨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①塌.败()②取缔.()③镶嵌.()④伛.()⑤翳.() ⑥骷髅..()⑦攥.() ⑧滞.笨()⑨愧怍.()(2)给多音字注音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错误!⑥错误!2、辨形组词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错误!⑥错误!⑦错误!⑧错误!⑨错误!⑩错误!错误!错误!3、词语释义①塌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扶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愧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荒僻·荒芜都有“荒凉”的意思.“荒僻"侧重指自然环境荒凉偏僻;“荒芜”侧重指田地等因无人管理而荒废。

例句:①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报名去了________的山区。

②战争使田地________,百姓流离失所.(2)熟识·熟习“熟识"指对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习”着重指掌握得熟练。

例句:①我们俩早就很__________。

②她对这门技术非常__________.(3)撤销·取缔·取消同为动词,都含有废除、去掉的意思。

“撤销"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撤回、取消。

对象常就是机构、单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

“取缔”就是强行除掉,用权力、法令禁止与限制.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取消"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就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就是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色彩不如“撤销”郑重,多用于一般场合,对象较广,可以就是办法、建议、资格、权力、限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