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诗意齐飞,妙语共佳句迭出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13 只因为年轻啊(节选)

13只因为年轻啊(节选)杂诗八首(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本诗从生命之始开篇,生命意象由一连串比喻构成:“人生无根蒂”,把生命暗喻为无根之植物,从而生发出“飘”的意象。
“飘”又引出一个明喻“飘如陌上尘”。
“陌上尘”再生发出“分散逐风转”的意象。
“逐风转”又生发了“落地为兄弟”的意象。
“落地”暗含了生命如种子的隐喻,也暗示了生命离开胞胎之初始。
生命本非己有,何必骨肉才算至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何必骨肉亲”是由生命初始之偶然而对生命意义的大觉悟。
这偶然的生命一旦开始,时间便与她产生了永恒的矛盾对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时间在生命面前匆匆驰过,它不可逆转,不可重复,永恒地向前方奔去,通向无限长;而生命的计量单位却由“年”(盛年)到“日”(一日)到“晨”(再晨)到“时”(及时)……愈来愈有限、短暂。
生命的偶然、无常、有限与时间行进的必然、永恒和无限构成尖锐的对立。
保持这对立双方平衡的力量是“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抓住有限,得欢当乐,勉励发奋,增加生命的密度和质量,以抗衡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
【思考】本诗前半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浪掷.(zhì) 深邃.(suì) 愣.(lènɡ)明眸.(móu) 惊讶.(yà) 崭.新(zhǎn)香馥.(fù) 珠坠.(zhuì) 跺.脚(duò) 2.多音字倒颠倒.dǎo 骨骨.骼ɡǔ 倒.退dào 花骨.朵ɡū 埋 埋.藏mái 择选择.zé 埋.怨mán 择.菜zhái 偻佝偻.lóu 瘪空瘪.biě 伛偻.lǚ瘪.三biē ⎩⎪⎨⎪⎧ɡān (尴)尬làn(滥)情门kǎn (槛) ⎩⎪⎨⎪⎧张huán ɡ(皇)失措恐huānɡ(慌)huán ɡ(惶)恐 ⎩⎪⎨⎪⎧wéi(桅)杆zhī(栀)子花ɡuǐ(诡)计 ⎩⎪⎨⎪⎧昏mào(眊)折hào(耗) máo(牦)牛 三、词语辨析 1.年轻·年青年轻: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
2022届英华学校初中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诗论范畴的“诗心”,从传统文化看,可以概括为一种融会了中国儒、道、禅的“道德心” 、“智慧心”的,以审美情感为特质,以自然无为、超脱自由为特征的审美胸怀。
“诗心”在诗歌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优秀诗歌创作的心理条件,是创构艺术意境所必备的心灵境界。
可以说,没有“诗心”就没有艺术意境。
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艺术境界主于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意境,而“诗心”是发现和产生美感的心灵境界,因为美的发现和容纳必须凭借于艺术家禀赋的“审美胸怀”,所以有“诗心”才干创构艺术意境。
当艺术家带着某种欲望及功利态度去看世界时,他们就既看不到美、不能判断美,也不能产生美感,如桑塔耶纳所说:“一旦失掉审美的真诚而代之以势利的野心,坏趣味也就浮现了。
”而当艺术家“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以一种无私的、不旁及实用功利和欲望的心态,如同“童心”般的“诗心”去看待世界时,他就不仅能看到美,而且能把握住美、容纳美,进而才干创造出超越平庸的艺术境界。
第二,艺术意境须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创构出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世界。
而“诗心”,能下究万物之情状,上推天人之理,达到情与景、物与理、实与虚的统一,从而完成艺术意境的生成。
诗不囿于“写实”,要超越现实,表达理想追求,就是既要合乎自然的“写境”,又要有超越现实的“造境” ,有实有虚,虚实统一。
就是说,艺术对于自然的描写,惟独通过“诗心”的映射才干构成一个“渊然而深的灵境”即艺术意境来。
如陶潜《饮酒诗》第五首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忘言”,那菊花、山气、飞鸟,都成为了诗人淡泊人生、远离俗尘的心灵映射的对象,此中真意,不复在客观的自然景象本身,而是在凭胸臆创构的虛境中。
第三,艺术意境的创造必须凭借感情去体验、把握宇宙自然、人生世相,化景语为情语。
2020年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水间金仁顺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
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
“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
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
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
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
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
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
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
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
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败符坚的15万大军。
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
”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
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
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
闻王昌龄诗意 欣赏

闻王昌龄②左迁③龙标遥有此寄①【唐】李白杨花④落尽子规⑤啼,闻道龙标⑥过五溪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⑧直到夜郎⑨西。
【注】“随风直到夜郎西”,有的地区将“风”写为“君”,即“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歌注释①选自《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低,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③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又称布谷鸟。
⑥龙标:今贵州隆里,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⑦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⑧随风:亦作“随君”。
⑨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译文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标题解析上面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零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联想与诗意齐飞 妙语共佳句迭出——从一道诗句仿写题说起

联想与诗意齐飞妙语共佳句迭出——从一道诗句仿写题说起陈辉
【期刊名称】《中学语数外:高中版》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1有这样一道诗句仿写题:“雨滴到底有多轻/落到桃花上/轻轻地为桃树抹上了一点口红”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陈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从一道数学题的变题说起——例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题的变式 [J], 吴焱焱
2.奇恩共妙语齐飞--推断和鉴赏能力训练 [J], 刘碧玉
3.代数与几何齐飞,技能共素养一色——一道向量题的探究 [J], 吴承瑜
4.构造中位线巧解几何题——从一道网络研讨题说起 [J], 杨虎
5.一道“大梦杯”竞赛题的解法探索--从一道网络研讨题说起 [J], 杨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届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
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
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
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句子的连贯(含解析)

句子的连贯一、选择题1.(2分)(2023·江西上饶·校联考一模)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所看到的“真相”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真相则藏在深海里。
②而且,多个或换个角度看事物,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
③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乐趣。
④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才能看清事物的全部面貌,才算得上“眼见为实”。
⑤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A.⑤④①②③B.③④⑤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③⑤①④②2.(2分)(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最近有研究发现,经常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人会产生错觉,误以为互联网上的知识是自己的知识。
②依赖智能手机可能会让人变得不愿意思考。
③还有研究表明,长时间依赖信息搜索,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④在智能手机上花时间较多的人,会更加依赖直觉思维,更少进行分析思维。
⑤网络检索如此发达,我们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背东西吗?⑥因此,核心知识技能必须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
A.⑤①③②④⑥B.②⑥⑤①③④C.⑤②①③④⑥D.②③⑤①④⑥3.(2分)(2023·甘肃武威·统考二模)在下列文段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
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片青色苍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扬。
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①山色不寒②绿意犹存③树头枝梢④仿佛五彩着色⑤层林尽染A.①⑤④③②B.①④②③⑤C.③④②⑤①D.③①④⑤②4.(2分)(2023·上海普陀·统考一模)以下图书借阅流程,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等待工作人员办理完借阅手续后,读者方可取书离开图书馆。
山东诗营市2019年中考状元培优基础提升语文限时练习题十二

限时小卷(十二)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①绯________ ②jiàn________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________清脆的喉咙。
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领了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
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的经济乘数效应却________,而且不分国界。
③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
________你要求公道,我________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A.卖弄不置可否即使/就B.卖弄毋庸置疑既然/就C.夸耀毋庸置疑既然/就D.炫耀不置可否假如/就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去年夏天,某市突发洪水,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某市,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B.北大老师的肖像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或于萍水相逢....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C.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
D.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
4.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②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5.古诗文默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与诗意齐飞,妙语共佳句迭出
——从一道诗句仿写题说起
有这样一道诗句仿写题:“雨滴到底有多轻/落到桃花上/轻轻地为桃树抹上了一点口红”
我们在让学生练习这道试题时,发现有不少人在看到题目后出现了思维的真空状态,茫然不知所措,当然更谈不上去仿写出高质量的语句。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跟他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心浮气躁、遇到问题缺乏冷静思考这一不够稳定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这道题目,就会发现:尽管它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具体的解答要求,但是由于它本身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因而对它的解答从本质上说,应该与旧时对对子的要求大致相近。
据此,我们认为要想快捷准确地解答这道题目,在答题时应遵循以下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明确其隐含的具体答题要求。
由于这道题目的语言表达特点是:先是点明雨滴“轻”的特点,接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进行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然后再据此写出清新可人的妙语佳句。
因此我们在答题时也要一定做到两点:一是要把握准自己所选事物的有关特点,二是要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对自己所选事物的特点进行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大体符合题目解答要求的语句。
其次,要联系有关对对子的基本要求,迅速地拓展解题思路。
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栽花对种竹”、“桃红对柳绿”等一些有关对对子要求的常识内容,很快地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一些常见的词语组合(如花草树木、天地山水、春夏秋冬、木火土金水等)当中找出解答本题的思维感触点,然后再对其进行全面地思考,迅速地拓展思维的深广度。
再次,要密切联系自己熟悉的具有相关语言特点的妙语佳句,直接获得解题的灵感。
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通过联想“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肥不过春雨,瘦不过秋霜”、“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皱面”、“车窗似镜屏,摄进千片诗情画意;公路如玉带,牵来万里绿水青山”、“雪落缸口,天赐一根玉带;月照井底,地献一颗明珠”等好多带有拟人表现手法特点的妙语佳句,从中迸发出解答题目的灵感,从而写出许多基本符合题目解答要求的语句。
最后,对写出的答题语句进行“深加工”,使之完全切合题目的解答要求。
结合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轻松而又自信地写出以下这些完全符合解答要求的语句:
春风到底有多柔/吹到柳树上/慢慢地为柳树拂开了一双睡眼
南风到底有多暖/来到麦田上/悄悄地为麦子披上了一件金装
秋风到底有多爽/走到果园里/悠悠地为苹果涂上了一脸醉意
北风到底有多寒/吹到云层上/渐渐地让雪花跳起了一阵舞蹈
大雪到底有多冷/落到树林里/慢慢地让青山愁出了一头白发
风儿到底有多凉/吹到水面上/缓缓地让小河长出了一脸皱纹
阳光到底有多热/射到冰面上/慢慢地为小溪送去了一路欢歌
溪水到底有多清/绕在山脚下/轻轻地为青山摄下了一幅倩影
海浪到底有多猛/冲到海岸边/狠狠地给礁石咬出了一对酒窝
雾气到底有多薄/飘到山腰上/轻轻地为高山系上了一根腰带
春雨到底有多肥/落到稻田里/慢慢地让禾苗长壮了一副身体
秋霜到底有多瘦/降到树林里/暗暗地为树木脱去了一身翠装
种子到底有多奇/落到田野里/悄悄地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锦缎
云霞到底有多奇/浮在半空中/慢慢地为蓝天织成了一件花衣
火苗到底有多旺/舔到锅底下/渐渐地让锅里的水绽开了一脸笑意
从上述这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答好这类题目,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积累,这样才有可能在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以下是2003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卷上的一道试题——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了自己”。
请同学们答答看。
附参考答案:
火把/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别人照亮前程/却燃烧了自己
铺路石/你注定一生与泥土为伴/时时为别人托起前程/却埋没了自己
蜜蜂/你注定一生与勤劳为伴/时时为人类酿造甜蜜/却奉献了自己
犁铧/你注定一生与开拓为伴/时时为人类送来沃土/却损耗了自己
黄牛/你注定一生与辛劳为伴/时时为人类播种耕耘/却牺牲了自己
暴雨/你注定一生与灾难为伴/时时为人类带来厄运/却张狂了自己
(文/陈辉《中学语数外活页文选》2004年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