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用的人-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小故事

合集下载

有哪些无用的人的事例作文

有哪些无用的人的事例作文

有哪些无用的人的事例作文《莫让“无用”遮望眼》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往往以功利的眼光去评判一个人的价值,那些看似“无用”之人,常常被忽视甚至鄙夷。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所谓的“无用”,有时只是被世俗的标准所误解。

就拿梵高来说,他一生穷困潦倒,画作在生前无人问津。

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他无疑是个“无用之人”,无法通过绘画获得财富和名声。

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色彩和线条独特的理解,在他离世后,其作品大放异彩,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瑰宝。

如今,他的画作被世人推崇,价值连城。

梵高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能仅凭一时的功利得失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还有孔子,在他所处的时代,他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却四处碰壁,不被各国君主所采纳。

很多人认为他的学说“无用”,无法带来实际的利益。

然而,孔子的思想却在后世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有些价值的体现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检验。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被视为“无用”的人。

比如那些默默坚守在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他们的收入微薄,生活条件艰苦,从物质层面来看,他们似乎没有为自己创造出丰厚的回报。

但他们用知识的火种点燃了无数孩子的梦想,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他们的付出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到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功利所迷惑,轻易地给一个人贴上“无用”的标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或许在当下无法显现,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可能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让我们保持一颗宽容和敏锐的心,去发现那些被隐藏在“无用”表象下的真正价值。

往后余生,做一个“无用”的人

往后余生,做一个“无用”的人

往后余生,做一个“无用”的人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就是说,人们只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确实如此。

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你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去读有用的书,交有用的朋友。

追求有用成了我们人生的目标。

然而,生命中很多馈赠,却是无用带给我们的。

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无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趣而充盈。

读无用之书,裨益一生虽然表面上,阅读所谓的无用之书,似乎并不能让我们在金钱、升职、应聘等方面有直接获益。

但这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却从内到外地改变了我们,影响一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曾在一场读书会上这样说道:“即便有些书被看作是'杂书’也无妨,因为读书造就的修养与底蕴,是在潜移默化间自然而然形成的。

”除了专业书籍,宁光院士特别推崇泛读,也就是什么书都读,而不是只限于“有用”的书。

一次,他在飞机上读完《陌上花开》——一本有关《诗经》的书,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

虽然文字很远,但情感很近。

因此,他也呼吁“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

莫言曾在诺贝尔晚宴中说道:“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也许看一本《西游记》,并不能帮你升职加薪,却能潜移默化地让你明白,想要成功,总是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

也许读一篇诗歌,并不能帮你把日子过成诗一般的意境,却能让你切身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感受诗人时下的心境,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

这种情感上的体验和联系,才是真正的“大用”。

交无用之友,风雨同舟前段时间,朋友小陈因为和公司主管顶了几句嘴,结果他被主管调到了一个边缘部门。

小陈心中有怨气,便联系几个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打算请他们吃个饭,吐槽吐槽。

没想到,这几个被他视为朋友的同事,却一个个都借故拒绝,无人肯参加这个饭局。

哲理小故事短篇【精选6篇】

哲理小故事短篇【精选6篇】

哲理小故事短篇【精选6篇】1.哲理小故事短篇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

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

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感悟:人们常说沉默是金。

老天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学会倾听,是修养,更是智慧。

2.哲理小故事短篇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狮子决一雌雄。

狮子果断地拒绝了。

“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动物都会耻笑我竟然和鼬鼠打架。

”美国有一位年轻作家,早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销量不错,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

有一天,作家和当地一位市侩因生活琐事发生了矛盾,两人谁也不让谁——较上劲了。

朋友劝作家不要和市侩理论,因为作家的时间宝贵,劝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写作上。

但是作家却是难以释怀,他认为那位市侩破坏了他的声誉,污辱了他的人格,他要战胜他,要让他心悦诚服。

从此,作家与这位“敌人”针锋相对,两人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和摩擦。

作家从此再没心思去创作,也没有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多年之后,许多人已记不得曾经有这样一位作家了。

【启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是一个真理。

3.哲理小故事短篇有一次,一头狗熊与一只老虎争斗,它被老虎打得头破血流。

狗熊逃到一棵大树下,它躺在地上喃喃细语。

一只蜻蜓看见了这情景,它便询问狗熊在做什么。

高一议论文世界没有没有用的人

高一议论文世界没有没有用的人

世界没有没有用的人
现在,我越来越相信:人各有才这句话了。

至少在我相处过的人中,他们身上都散发出某些优点,而且,我想只要加以利用,是可以造就较大的成就的。

没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才能它们来自各方面。

而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对社会有用或者有直接重大作用的才能才是有用的、值得尊重的人才。

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声具来的。

每个人的精力也正象他的生命一样,不管你是否愿意,它都在流逝。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生命和精力将会让你完成生活所遇到的事情。

而且它们会不约而同的得青睐于某一处事物,因为你对这见事有着微妙的兴趣!可能你尚未发觉,但这确实是你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得把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在了这件事上了。

因此便造就了你这方面的才能,只是这份才能对社会的用处不大时,你才没有发现和关注它。

但是,它既然能称之为“才能”就必定有用,其大小不在于起本身,而是运用这项才能的人。

所以,请你大胆一点,把你的优点尽情表现出来。

世界没有没有用的人,这有没有用有用的人!。

人生哲理小故事大全

人生哲理小故事大全

人生哲理小故事大全篇一: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_人生哲理小故事大道理1(150字):就业方式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米洛佛热情快乐,来的人很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忘记了,也没有管理好账目,所以他仍然入不敷出。

虽然韦陀是个好会计,但他整天阴郁不安。

他太严肃了,赚的人越来越少。

最后,香被切断了。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小故事:真相】:事实上,在雇佣大师的眼中,没有无用的人。

就像武术大师一样,他们可以在没有宝剑的情况下采摘花朵和飞叶来伤害他人。

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们。

励志小故事2(50字):所长无用鲁国的一个男人擅长织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色丝绸。

他想搬到越南去。

朋友对他说:“如果你去越南,你会很穷。

”“为什么?”“草鞋是用来走路的,但越南人习惯赤脚走路;白丝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南人习惯头发。

用你的力量,去你用不到的地方。

有可能让自己不贫穷吗?”【50字励志故事感悟】: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

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

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哲学故事3(100字):袋鼠和笼子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跑出了笼子,于是他召开了一次会议,同意笼子的高度太低。

所以他们决定把笼子的高度从10米提高到20米。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在外面跑,所以他们决定把高度提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聊天,“你认为这些人会继续把你的笼子抬起来吗?”长颈鹿问道很难说。

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庄子给领导者的管理谏言

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庄子给领导者的管理谏言

没有无用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庄子给领导者的管理谏言对一家来企业说,人有多重要?谷歌创办人拉里.佩吉曾说,员工是企业命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可以促企业成长。

但要做好这点,其实没那么简单。

关键在于,企业需要的员工,往往和员工认为的工作内容,不见得吻合。

例如,某职位原本只需要擅长A能力的人,但因市场、产业变动之下,B能力的人才反而更适用。

甚至,许多人进入企业后,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或这在这个职位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感觉被抑制了。

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还是和领导用人有关!想解决此困扰,可以先探讨更根本的观念──何谓有用的人?而这个问题,可从《庄子.逍遥游》的大瓠之种故事找到解答。

葫芦不能装水却可当浮具,用错地方就成“无用之物”战国时期,宋国政治家惠施(以下称惠子)向庄子说,他拿到一颗葫芦种子,没想到播种后,长成一颗大葫芦,能够装下5000碗水;然而,用它装满水后,实在太重,没有人能举起,且葫芦质地脆弱,很容易破裂,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干脆丢弃。

所以庄子提醒:意思是说,惠子拥有五石容量的葫芦,或许可以考虑把它系着,作为腰舟,浮游在江湖之上,就不必担心它太庞大,无处可容。

庄子再用另一个故事暗喻惠子的想法不够聪明,他说,宋国有户人家擅长做防止双手皮肤龟裂的药,因此世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

后来,外地人得知此消息,愿意用百金购买药的秘方。

该户人家心想,他们每天洗衣服,赚不了多少钱,只要贩售技术,就能得到一大笔钱,便欣然接受。

这名外地人得到制药秘方后,投靠吴王门下。

某个寒冬,越国攻打吴国,吴王使用该药方,使士兵双手不会龟裂;相较之下,越国军队的士兵们因天寒导致双手裂开,连兵器都拿不稳,战况一面倒。

最后,这名献上秘方的将领得到一块地作为奖赏。

明明是一样的药品,有人用在洗衣服之后保养,有人打仗时运用,不同的使用方式,换来的效益也不一样。

以多元面向评估员工,发掘更多可造之材庄子与惠子的对谈,说明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就是说,评断一个人、一件事情,不能只凭单一的角度检视。

“无用”之人

“无用”之人

“无用”之人最“无用”的人无用方为大用,无为方为有为《人世间》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行走在山林间,看见一棵硕大的栎树,其树阴就可以卧牛数千头。

弟子们蜂拥过去观看,但一些伐木工人却坐在树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树。

庄子就问:“眼前就有—棵大树,你们为什么不砍呢?”“大是大,却一点用也没有。

”伐木工人说,“此树造船很快就会沉,作为工具很快就毁坏,作为门户很快就会流出液汁,作为柱子很快会被蛀虫蚀坏啊。

”庄子感叹道:“有用的树,都因为有用而被砍伐了。

这棵树恰恰是因为无用,才得以享尽天年呀!”何为有用?何为无用?道德经里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有形的东西起着方便的作用,无形的东西真正发挥作用。

毫无疑问,在木匠眼中一无是处的大树,却是行人遮阳避雨的落脚点,是鸟兽筑巢捕食的栖息地,是可以给附近的居民祈福避灾的神祗。

对大树来说,这或许就是它最大的用处。

无用之用,恰为大用;各有其理,各有其用。

物是如此,人也一样。

这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找到自我的人。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妄自菲薄,你读过的书,遇见的人,经历过的事,都能促使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会享受“无用”的人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人生才会越来越好。

无用方得从容,初心方得始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而然。

以平常心看世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把生活活出绚丽多彩。

64岁的陈道明,因出演《庆余年》中庆帝一角又火了。

剧里,他颠覆一代帝王的形象,“衣冠不整”却不怒自威,演技爆表。

而抛开荧屏,陈道明喜欢从“沸腾”的世界挣脱出来,做一些“无用”之事: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妻子缝制皮包,为女儿穿针引线裁剪衣裳......冯小刚取笑他“奇淫巧技以悦妇孺”,陈道明却淡淡回应:“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在喧嚣混沌的名利场,陈道明就像一股清流,活得清醒又节制,不迷恋声色,只追求本心,实属难得。

正如他所说:“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细细读来,愈发让人醍醐灌顶。

做“无用”之事,做“有用”之人

做“无用”之事,做“有用”之人

班级:高二六班姓名:卢恩惠指导教师:孙娜做“无用”之事,做“有用”之人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城市化的飞快发展,我们正踏入一个凡事讲求效率的年代。

正如材料中所说的:书店中最畅销的往往是一些可直接助人达到目标的考试、营销类书籍,人们认为能够直达目的、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利益才是真正的“有用”,唐诗、宋词一类即被归为“无用”之类。

除少数爱好者外便无人问津。

【开门见山,联系实际,联系材料,引出中心论点】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有句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

各种中外文学典籍,可以使人明理立志,不断地在读书过程中完善自我,成为一个真正志存高远的人。

这远远比一次优秀的考试成绩,一份看似光鲜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不只是读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有用”、“无用的迷惑。

但是,有时花一些貌似“无用”的时间”,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些机会,人生中一些重大改变也许就来源于这样一些机会。

比如:在一次外企的招标会上,最后中标的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的经理。

在大家疑惑之时,总经理解释道:正是因为他在开会结束之后,带走了自己的废纸,这样严谨有道德的合作伙伴让他们很放心。

是的,在这之前又有谁会预料到一段大好的前程竟是由几张小小的废纸决定的呢?所以,不要忽略生活中看似“无用’的细枝末节,也许哪一天,你的举手之劳也会为你带来惊喜的机遇。

【举例议论证明,平时的积累会成为成功的机遇,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生活态度过着淡漠的生活,绝不做“无用”之事,对于他人的困难冷眼相待,他们与古今的一些人相比,人格似乎就渺小了许多。

李时珍,立志要替天下苍生解除病痛,在深山老林中渡过了数十年清苦的日子,于是震惊中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抗战时期的先烈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安定与幸福,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当做赌注……他们不为自己、不为名利、但又有谁能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全是“无用”之事呢?反而有些人,一生庸碌无为,自认为做的全是为自己的“有用”之事,回首却发现,自己的一辈子竟是一个大大的“零”,没有成就,也没有真心的知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无用的人-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
哲理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跟美国巨富梅考科干了20年的老工人,突然性情大变,在公司里酗酒闹事,与工头大吵了一场。

这在梅考科公司所订的规章制度中,是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只要违反了这一条,不管是谁,都会被毫无例外地坚决开除。

当工头把这位老工人闹事的材料上报后,梅考科犹豫了片刻,但仍旧批写了“立即开除”四个字,并通报表扬了工头。

梅考科毕竟与这个老工人有患难之交的深厚感情,正在准备下班后到老工人家里去了解情况的时候,这位老工人却拿着“立即开除”的指令找到了梅考科。

他一见梅考科的面,就气呼呼地骂开了:“梅考科,你他妈的真不是东西!当年你负债累累,工厂濒临倒闭的时候,3个月没发给我工资,老子照样替你卖命。

可现在,你的公司办好了,为了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竟把老子开除了,你梅考科还有没有良
心?!”
等这位老工人骂完了,火气消了些,梅考科才平静地说:“我怎么没良心?!我要是没良心,不等你把这些脏话讲完,早就叫人把你揪出去了。


接着,梅考科又开导他说:“作为一个老工人,公司里的规章制度你不是不知道,更应该带头遵守,可你为什么还要违反?我只是按规章制度办事,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接着,梅考科又仔细地询问了老工人闹事的前因后果。

原来这位老工人结婚很晚,老婆刚刚去世,留下两个孩子。

一个孩子摔断了腿,住进了医院;另一个孩子没有母乳,成天在家里饿得直哭。

他一个人心急如焚,毫无办法,只好喝酒解愁,待醒来时,被工头抓住,不问青红皂白,把他狠狠地训了一顿。

他又急又气,便和工头大吵起来……
“你真糊涂呀!”当梅考科了解了事情真相后,十分惋惜地责备这位老工人,“既然事情已经弄到了这种地步,你现在就什么都不要再想了,赶紧回家料理夫人的后事和照顾孩子。

你放心,我梅考科不
会让帮助过我的老朋友走上绝路的。

”说着,便抽出一沓钱塞在这位老工人的手里,并嘱咐他以后不许再胡来。

老工人十分感激地握着梅考科的手,疑惑地问:“那你收回开除我的命令了?”
梅考科坚决地说:“不,不是那回事,我还是决定开除你,因为你违反了制度,在制度面前必须人人平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见难不帮、见死不救。


赏罚分明是有效管理的基本法宝。

赏之不公,赏多赏少皆生怨;罚之有度,罚轻罚重总相宜。

后来,梅考科把这位老工人安排到了自己家里的一个牧场去当管家。

对此,无论是工头和员工,还是这位老工人,都心服口服,十分满意。

小故事大道理:梅考科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做到了赏罚公正、分明,而且灵活、适度,充满了人情味。

看来,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