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天文入门资料、教程、知识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导语: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拍摄天文照片。
拍摄到美丽的星空和星轨,但是照片往往需要后期调整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天文照片后期处理的技巧和步骤。
步骤一:引入照片到Photoshop1. 打开Photoshop软件,点击“文件”-“打开”选项,选择你想要编辑的天文照片,然后点击“打开”。
步骤二:调整曝光度和对比度1. 在Photoshop界面上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曝光”选项。
2. 通过调整曝光度、亮度和对比度值,来增强照片的明暗对比度。
步骤三:增强色彩饱和度1. 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色阶”选项。
2. 调整色阶的输入和输出滑块,以增强照片的色彩饱和度。
3. 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调整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饱和度,来突出照片中特定颜色的效果。
步骤四:修复噪点和伪像1. 在Photoshop界面上找到“滤镜”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降噪”选项。
2. 通过调整降噪选项的强度、细节、对比度等参数,来减少照片中的噪点和伪像。
步骤五:调整图像尺寸和剪裁1. 如果你想调整照片的尺寸,可以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像大小”选项。
2. 根据需要,调整图像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值。
3. 如果你希望裁剪照片,可以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裁剪”选项。
步骤六:增加星轨效果1. 找到“图层”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图层”选项。
2. 选择画笔工具,选择白色颜色,在新建的图层上,通过鼠标点击和拖动的方式,模拟星轨效果。
3. 调整图层的透明度和混合模式,以获得逼真的星轨效果。
步骤七:修复杂乱的星空1. 选择修复工具,修复星空中的杂乱纹理和瑕疵。
2. 可以使用修复工具中的“修复画笔工具”、“修复图案工具”等来进行修复。
步骤八:增加颜色校正1. 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色彩平衡”选项。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天文摄影,作为摄影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将天文物体如星星、行星、星云等拍摄下来并展示给观众的艺术。
捕捉星空的技巧是天文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巧,才能拍摄出令人震撼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捕捉星空的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进行天文摄影创作。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天文摄影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最基本的设备包括相机、三脚架、遥控器、头灯等。
确保相机设置正确,充足的电量和存储空间,以及清洁的镜头。
2. 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选择一个远离光污染的地点非常重要。
远离城市,到郊外或乡村,可以让你拍摄到更清晰的星空。
此外,考虑天气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晴朗无云的夜晚是进行天文摄影的最佳时机。
3. 设置相机参数在捕捉星空时,设置正确的相机参数至关重要。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和ISO值。
一般来说,快门速度不宜过长,以免出现星轨。
ISO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确保画面明亮但又不至于过曝。
另外,设置合适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也是必要的。
4. 捕捉星轨捕捉星轨是天文摄影中比较经典的创作方式之一。
通过延长快门时间,在照片中留下星星移动的痕迹,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要捕捉清晰的星轨,需要使用稳定的三脚架和合适的快门速度。
5. 拍摄星云和星团除了捕捉星轨外,拍摄星云和星团也是天文摄影的重要内容。
星云和星团拥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展现出宇宙的神奇之美。
在拍摄星云和星团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曝光参数,以突出它们的细节和质感。
结语天文摄影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
掌握捕捉星空的技巧,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宇宙的壮丽,也可以提升摄影技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更好地进行天文摄影创作,捕捉到令人惊叹的星空之美。
以上就是关于天文摄影中捕捉星空的技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愿您在拍摄星空的过程中能够尽情享受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天文摄影基础知识

点,这样就能扣掉天文照片上带入的相机自身的噪点了。
Flat Files/平场/亮平场——可以在其他时间如对着黄昏或黎明或白天(晴天)拍摄,相机与望远镜之间的接口位置不变,焦距也无需改变,ISO相同,曝光时间可以比相机提示的高一级,需要对不同天空拍摄多张。
这些照片记录了望远镜-相机系统拍摄的照片从中心区到四周亮度的变化过程,这样就能将天体照片中四周的暗角亮度适当提高,获得一张亮度均匀的天文照片了,所以叫平场。
Dark Flat File/暗平场——可以在其他时间拍摄,盖上镜盖,用拍平场的参数拍摄的暗场,用来扣除平场中相机固有的杂讯。
Offset/Bias Files/偏压场——可以在其他时间拍摄,盖上镜盖,用相同的ISO和最快的速度拍摄数张,用来扣除相机固有的电路干扰信号。
弄到几十张这样的照片后,拿到DSS里面与多张天体照片一起叠加,就能将杂讯去除的更干净,获得一张亮度均匀的漂亮的天文照片。
浅谈星空摄影背后的天文知识

浅谈星空摄影背后的天文知识“与其他风景照不同,星空有他自己的规律,如果乱安很可能会闹笑话。
比如之前把南半球银河安到北半球,把夏天的银河ps到冬天的天空都是常犯的错误。
所以下面我就从比较基础的知识来和大家讲述天文摄影的一些知识和技巧。
我将天文摄影主要分为三大类星野摄影。
我们最常见的星轨,银河,带地面景色的统称为星野摄影。
特殊天象摄影。
流星雨,日月食,凌日,合月,内行星东大距西大距天体摄影。
其中包括月亮,太阳,行星,深空天体摄影天球的概念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颗不发光的渺小行星。
月亮围绕着我们公转,我们围绕着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系公转。
而整个宇宙中有成千上万个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按照引力的驱使有规律的运动着。
从地球望向宇宙,除了卫星和行星,每一个星点都是一颗恒星或恒星群。
这样的星点我们肉眼可见到的大约有6000颗。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设了天球这个概念,把这些星星的亮光投影在这上面。
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的球,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与地球同心。
天空中所有的物体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
简单来说,天球就是在地球上看来所有星星都放在一个二维球面上。
这些星点只是投影,因为距离地球有百万甚至数亿光年,所以也许早已经毁灭,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之前的样子。
而看上去相邻很近的星,有可能在三维距离上相差甚远。
我们在地球上的一切观测都是以这个天球为基准,也就是以我们人类的视野看上去宇宙的样子。
太阳在天球上走的轨迹叫做黄道,月亮在天球上走过的轨迹叫白道。
天赤道与黄道的交角叫做黄赤交角……而群星为了更好的观测,西方天文学家将他们划分成88个星座。
所以,星座并不真实存在,和国界一样,是我们人为定义为方便观测而划分的“天空上的国界”。
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我们看到太阳群星都有规律多东升西落。
我们称之为周日视运动。
地球的地轴指向北极星,所以在我们看来只有北极星不会落下,而其他星都绕着北极星旋转。
实际上如果你在一个纬度站一整宿,是可以看到那个纬度能看到的所有星星的。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四)星点的分离与处理@NEPTUNE上的鱼骨头星点和深空天体的分离是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如果不将星点与弥散天体相分离,那么最后画面中的成千上万颗恒星会喧宾夺主淹没深空天体本身的细节表现。
这个技巧在处理大面积的弥散天体(比如弥散星云,以及M31,M33等能够占据画面面积面积特别大的星系甚至于彗星,使用赤道仪进行深度曝光的广角银河照片也可以用到这个技巧)时是必须会用到的。
本期的例图是在QHY CCD摄影比赛中获得第一的《M42猎户座大星云广域》马赛克拼图中的A2幅(星云主体东北方向的一块,图中第三象限)镜筒:Sky-Watcher信达130F5+原厂I代彗差改正镜机身:CANON EOS500D改机赤道仪:Sky-Watcher信达EQ6导星:Sky-Watcher信达70F10折射镜+QHY5 CMOS GUIDER 曝光:5幅马赛克(4+1),单张600S共13小时10分,M42核心另加8X15S和10X30S附器材照片小贴士:此技巧一般用于深度曝光后的照片上,使用的时机是图象刚做完Digital Development(见系列文章的第二期)之后。
一、星点的提取/STARMASK的制作先说星点的提取。
我们提取星点需要使用到两幅作品,一幅是在做Digital Development之前的作品,另一幅是做了DDP之后的作品:前者用于提取占少数的亮星,后者用于提取剩余的暗星。
1/先打开已经做过DDP的文件,然后做“图象-调整-去色”。
2/ 选择“滤镜-其他-自定”,然后会出现一个矩阵,矩阵的外圈我们固定设为-1,向内一圈设为1,中央的值则可以在4-8之间变化。
做完自定滤镜之后,图中已经几乎只剩下星点(当然还包含一部分被强化的噪点)3/ 我们叫出色阶截掉暗部混入了噪声的部分,以免到时将噪声当成星点一并提取。
4/ 拉伸色阶,让图中剩下的亮点都达到最亮。
这可能是最详细的星空摄影入门教程,果断收藏!

这可能是最详细的星空摄影入门教程,果断收藏!引言天体物理学有个浪漫的说法:星空是你身上每个原子的故乡。
如果你曾在远离都市的某个地方看过夜空中流淌的星河,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璀璨的星光将世俗的双眼洗刷得干净透彻,心灵寻得片刻的宁静。
星空季又到了,喜欢摄影的你是不是蠢蠢欲动却被不知从何下手而困扰呢?星空题材看似高深,但其实掌握了相关天文知识和拍摄技巧后,很多新手都可以拍摄成功。
正文之前,先来欣赏几张星空美图吧。
网络上星空摄影教程屡见不鲜,我试图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经验,整理成系列教程,全面地讲解前期拍摄技术和后期思路,并用实例详细介绍后期处理的每一步骤。
星空摄影系列教程拟分为:星空摄影技巧揭秘 (上)星空摄影技巧揭秘 (下)星空全景接片前期后期技术详解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系统讲解:上篇下篇1. 相关天文知识 1. 降噪处理· 南北半球银河特点及差异· 噪点类型及特征· 如何利用月光为照片增色· 五种常见降噪方法适用情况2. 拍摄条件· 堆栈降噪实例3. 拍摄器材 2. 星轨拍摄技法4. 银河拍摄技法· 拍摄时间· 星空拍摄参数· 拍摄方位· 四种利用光源拍摄地景方法· 拍摄器材· 手动对焦技巧· 拍摄方法· 景深合成· 堆栈叠加后期处理星空摄影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深空摄影(天体摄影)以及星野摄影。
深空摄影一般情况下指以拍摄深空天体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门类,包括月亮,太阳,星云和星团等,又可分为纯深空天体和广域深空两大类,需要使用昂贵的特殊专业设备,诸如导星设备、赤道仪、冷冻CCD、天文望远镜等等。
此类题材属于天文摄影,在此不做深入讨论。
而星野摄影主要是以拍摄地景加星空(银河、星轨、流星雨等)的拍摄方式,风光摄影中的星空摄影通常是指这一类。
相比深空摄影,星野摄影的起点并不高,更注重构图和后期调色等技巧。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

天文摄影:捕捉星空的技巧天文摄影是一门追求美与技术的艺术,通过摄影记录宇宙中的奇观,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而捕捉星空是天文摄影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拍摄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捕捉星空的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们更好地拍摄星空。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拍摄星空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首先,要选择没有光污染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光线干扰。
可以选择一些偏远的山区或乡村地区,这样可以获得更清晰的星空照片。
其次,要选择没有云层的晴朗夜晚,这样才能拍摄到更多的星星和星系。
最后,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通常在午夜后的凌晨时分,因为此时大气层较为稳定,星空更加清晰。
二、准备合适的设备拍摄星空需要准备一些专业的设备。
首先,要选择一台具有较高像素和较低噪点的相机,这样可以拍摄到更多的细节和更清晰的星空。
其次,要选择一支稳定的三脚架,以防止拍摄过程中的抖动。
此外,还需要一支遥控器,以避免按下快门时的抖动。
最后,要选择一支高质量的广角镜头,以拍摄到更广阔的星空景观。
三、调整相机设置在拍摄星空之前,需要调整相机的设置。
首先,要将相机调整为手动模式,以便自己控制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
其次,要将ISO设置为较高的数值,以增加相机的感光度,捕捉更多的星星。
然后,要将快门速度设置为较长的时间,通常在20秒到30秒之间,以拍摄到更多的星轨。
最后,要将光圈设置为较大的数值,以增加进光量,提高照片的亮度。
四、使用合适的拍摄技巧在拍摄星空时,可以尝试一些特殊的拍摄技巧,以增加照片的艺术感和创意性。
首先,可以尝试使用星轨技术,即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通过较长的曝光时间拍摄到星星在天空中的轨迹。
这样可以创造出一种流动的感觉,增加照片的动感和神秘感。
其次,可以尝试使用层叠技术,即在不同的时间和位置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将它们合成在一起,以增加照片的细节和层次感。
最后,可以尝试使用追踪仪技术,即使用特殊的设备来追踪星星的运动,以拍摄到更多的星系和星云。
天文摄影简介(下)

天文摄影简介(下)上次已经对天文摄影的基本概念、基本器材以及所需的基本天文知识进行了介绍,这一次将继续介绍相关的摄影知识和星野摄影的基本方法。
基本的摄影知识首先需要大体上了解一下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镜头可以等效成一个凸透镜,光线通过镜头的汇聚,射入到底片或者传感器(如CMOS、CCD等)上,如果是数码摄影的话,CMOS等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以图片文件的形式将图像记录下来。
对于一个凸透镜来说,物距、像距和焦距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在传感器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因此在拍摄之前必须先要进行“对焦”才能拍摄到清晰锐利的图像。
对于天文摄影来说,一般对焦都是对星空对焦,由于星星亮度一般都比较低,自动对焦系统难以工作,因此需要手动对焦。
每支镜头都有一个焦距数值(定焦镜头)或者焦距范围(变焦镜头),简单的尝试即可发现,对于同一个照相机(传感器)来说,焦距越长,视角越小,有一种远处的景物被拉近的感觉,产生所谓的“压缩感”。
人们还发现,如果焦距越长,相同的曝光参数(光圈、快门速度、ISO,见下)下拍到的照片就会越暗。
对于天文摄影来说,长焦距的增大了放大率,还会导致星星的像在传感器上移动的速度变快,因此在不使用电动跟踪且非拍摄星轨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星星越容易拖线,可允许的拍摄时间就会越短。
如果使用电动跟踪,焦距越长的镜头或望远镜,对电动跟踪的精度要求越高。
大光圈,小景深:可以看到,除了中间的花朵,前景、背景均被虚化。
要衡量一个镜头收集光的能力,显然口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但上面也提到,焦距越长,成像越暗。
因此人们定义了一个叫做光圈的参数(F) ,来衡量镜头收集光线的能力:F=f/d 其中f 代表的是镜头的焦距,d 代表的是有效口径。
由于焦距越小,口径越大,镜头收集光线的能力越强,所以说光圈值越大,代表的是镜头收集光的能力越差。
另外,由于镜头收集光线是依靠一个面积来收集的,因此口径扩大到原来的倍,代表进光量是原来的两倍,此时称为曝光升高一档(即测光表上的EV值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阅读提示:本文使用蓝色文字做为章节标识,红色文字做为重点标识,黑色加粗文字为软件菜单的原文。
行星摄影后期行星叠加:行星摄影后期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叠加处理,叠加软件只能打开没有压缩过的无损视频文件,普通数码相机拍的视频文件都是压缩过的,即使解压后能被叠加,细节也会损失很多!AutoStakkert2是很专业的天文叠加软件,这个软件的界面非常简单。
1)Open打开文件。
选择Surface(面)或Planet(行星)模式。
月面、日面和深空的片子选Surface,木星、土星这类行星的片子选择Planet。
然后根据片子的质量选择Noise Robust(噪声强度),点右侧那两个小箭头(↑/↓)进行设置,2是质量最好,3~5是质量一般,6~8是对焦不好(晕,对焦不好还叠什么啊!)。
2)Analyse分析。
分析完成后进行叠加参数的设置,主要是生成文件类型、叠加比例、保存目录、放置对齐网格这些,下图标有部分操作说明。
Drizzle 这一项是用来放大图片的,这个功能适用于品质较好的片子,1.5X就相当于放大1.5倍,如果片子的品质不好则可能发生画片撕裂的现象,请大家酌情使用。
3)Stack叠加,这一步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个字‘等’!行星后期:因为叠加只是把很多细节堆积在一起,叠加出来的原片会显得很模糊,所以要通过软件将细节提取出来才能得到一张清楚的图片。
Astra Image4.0这个软件在细节提取时,用到了非常经典的反卷积和小波锐化功能,操作简单,效果惊艳!详细的操作说明都在图中做了标注,请大家认真看图。
彩色摄像头因为是RGB一次性成像,而RGB的合焦点往又有所不同,所以对主镜的要求更高,只有APO这种复消色差的镜子才能尽量的让RGB的合焦点在一个位置上。
黑白摄像头则因为使用LRGB滤镜单独拍摄,每个通道都可以单独对焦,所以不存在色差的问题。
在彩色合成前对各通道的单独后期处理也使合成后的彩色更为精准,但看惯了彩色相机RGB一次成像的人可能会感觉这种合成后的图片颜色不那么真实!如果你用的是彩色摄像头,经过上述后期处理就可以直接出图了。
但如果你用的是黑白摄像头,并且用了LRGB滤镜拍摄,就需要进行LRGB彩色合成才能得到彩色的效果。
当然,那些用于深空摄影的Ha等窄带滤镜也需要做这种彩色合成,MDL里有专门的窄带合成选项。
在进行彩色合成之前,要先分别做好各通道文件的叠加和锐化工作,然后才用这些处理好的黑白图片进行彩色合成。
除了使用各种滤镜拍摄彩色信息的办法之外,黑白摄像头还有一种办法得到彩色信息,这就是借色。
可以借自己的色,很多同好采用双炮的方式,彩色相机拍颜色,黑白相机拍细节,这也一种高效率的办法。
也可以借别人的色,只要是同一目标,区域大致相同就行。
行星因为自转等因素,很难保证画面细节完全一样,所以借色只适用于深空摄影。
以上所说的具体操作方法,请看下面的MDL5之LRGB彩色合成及MDL5之借色。
MDL5之LRGB彩色合成彩色照片的合成,重点就在于对齐。
选择合适的对齐模式非常重要,建议先尝试自动模式,如果自动模式不能成功,再使用手工对齐模式。
手工二星对齐最为强大,可以自动修正旋转角度和图片的大小,用鼠示黄圈寻找对齐点时要用对比最明显的地方做为参照物,还可以放大一些来寻找合适的对齐点。
MDL5之借色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和我们自己拍摄的黑白照片目标一致的彩色照片,这个彩色照片的大小和分辨率可以和我们的黑白照片不一样,角度也可以有所偏差,这些MDL都会自动帮我们对齐。
用MDL软件打开这两个文件,用‘编辑’菜单的旋转功能将M17和M17C图像角度调到大致相同。
再利用MDL‘色彩’菜单的‘Split Tricolor’功能把M17C拆分三个黑白文件如下图。
剩下的工作就很简单了,就和前面说过的LRGB合成一样。
‘色彩’菜单的‘Combine Color’功能把M17当成L和拆分出来的三个R、G、B文件合并成彩色就可以了。
对齐时一定要用手动二星对齐模式,找两颗相隔较远的特征星按提示点击确认,这样MDL就能自动计算旋转角度和图片大小来对齐了。
深空摄影后期深空叠加:在天文摄影基础教程中我曾经说过,天文摄影需要有图像的原始数据才能进行完美的后期处理,统称RAW文件。
不同品牌单反相机的RAW文件后缀名各不相同,具体情况请大家查看相应的使用说明。
MDL软件拍摄的RAW文件后缀名为fit。
所有彩色相机拍摄的RAW文件,在MDL中进行叠加前,都要先人工转一次彩色,让MDL软件记住正确的格式,从而在后继的叠加工作中,才能够为每一个RAW文件,进行自动转彩色操作。
转彩色(Convert Color)在MDL5软件的色彩菜单中选Convert Color或者直接在工具栏上选择相应的图标,如下图红圈所示。
彩色摄像头拍摄的Fit文件,要在Convert Color对话框的Camera下拉菜单中,选择Generic RGB模式,然后根据COMS拜耳滤镜的排列,调整Offsets中,X和Y的数值(下图是T7C对应的参数)。
彩色单反相机拍的RAW文件,则选择相应的相机型号即可。
设置好后点OK退出,关闭FIT文件,选择不保存。
如上图所示,未进行转彩色的RAW文件在MDL软件中打开时是黑白的,而且画面有明显的网格状。
很多单反相机和较新的微单可能在Camera下拉菜单中找不到,这就只能自己反复尝试,找一个相对颜色转换后看起来比较正的来用了。
在正式叠加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文件的分类和筛选。
按照目标名称和拍摄日期建立主目录,还要按照校准文件的类型建议子目录,然后分别放入相对应的文件。
比如:主目录为M42-2015-9-18,子目录为Dark(暗场)、Flat(平场)、Offset(偏置)。
当然,我们要挑出拉线的和有其它问题的片子,校准文件还要根据COMS温度挑出和亮场最匹配的。
FITS Header Window就是MDL5中用来查看FIT文件信息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查看每一张片子的详细拍摄信息。
FIT文件信息窗口(FITS Header Window)我们可以从MDL5软件的View菜单中选FITS Header Window也可以直接用Ctrl+F快捷键调用,如下图所示。
这个工具可以查看FIT文件的CCD温度(CCD-TEMP),挑出与亮场温度相匹配的校准文件。
在正式叠加前把亮场和暗场、偏置文件进行匹配是很重要一件事,这样才能完美的去除杂讯。
设置校准文件(Set Calibration)MDL5叠加前,要先进行校准文件预处理,按下图所示打开校准文件对话框。
打开校准文件设置对话框后,要先设定存储目录,然后增加暗场、平场、偏置组,加入相应的校准文件,最后点击Replace/Masters生成或替换叠加后产生的主校准文件,点击OK退出。
校准文件设置好后就可以打开叠加对话框了。
打开叠加对话框后,首先是添加要叠加的文件。
要注意的是,彩色图片要提前做一次正确的转彩色操作,转完彩色后不需要存盘直接退出即可,这样MDL就会记住正确的转彩色格式,在叠加时才能执行自动转彩色操作。
对齐方式有很多种,深空照片一般选用下图红圈中的自动星点对齐模式就可以了,其它的模式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在最后的Combine项中,要根据参与叠加的文件数量进行相应的设置,都设置完成后点击GO就开始叠加了。
叠加完成后选择另存即可,具体的保存参数设定在天文摄影基础教程中有详细描述。
深空后期:深空叠加完的片子一般都是黑呼呼的!要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把其中的细节还原出来。
在开始真正的后期工作之前,一定要注意原片的存档。
所有的后期工作最好在原片的复制文件上进行,后期处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可能会有多个版本的后期处理效果!后期的操作顺序对结果影响很大,彩色片子的操作流程可以简化为六步:1、剪裁(Crop);2、颜色平衡(Color Balance);3、自动去光害(Auto Remove Gradient);4、自动平场(Auto Flatten);5、数字冲印(DDP);6、降噪(Denoising)。
剪裁剪裁是为了去除叠加原片中的不良区域,一般都是边角的暗角和位移区,这样后面的五步才能更准确。
为了能明显的看出这些不良区域,我们需要把Screen Stretch右边的绿色小三角箭头往左拉,让画面变得更亮一些,方便用Crop来剪裁掉不良区域。
颜色平衡颜色平衡这个操作一定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大多数同好后期颜色做不好就是因为是先进行DDP再做颜色平衡,后期再怎么调颜色也调不好了。
如下图所示调出Color Balance对话框。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用鼠标在背景黑的地方点一下(不要点到噪点或星点),然后在“白色”的地方再点一下,最后点击OK确定。
关于白色这个概念,就需要大家去查一下专业星图数据,找一颗白色光谱的恒星;或者借鉴一下其它同好完成的相同目标效果图中最接近白色的区域。
总之,这一步也是需要大家反复试验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自动去光害和自动平场去光害也可以翻译成去渐晕,在MDL5中可以自动执行,效果非常好,这一步一定要在自动平场之前做,否则会起到不好的效果!自动平场主要用于没有拍过平场的片子,有平场的片子可以不用这步。
这两步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没有明显光害和有平场的片子用了反而效果不好。
数字冲印数字冲印也有翻译成数字拉伸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冲印这个译法,因为这很形像的让我们想到传统胶片的冲印,黑呼呼的底片经过显影冲印,显示出清楚的图像。
我们可以选择MLD5软件的滤镜菜单中的Digital Development,也可以点击相应的工具栏图标来打开数字冲印(DDP)对话框。
按以下三图的提示设定滤波器参数,然后点OK就可以自动执行了。
MDL5的DDP效果中规中矩,最大的好处是省事,可以用做预览,要求不高的也可以用做快速出图。
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效果,建议使用PI这个软件来进行更为细致的DDP操作,效果也同样是立杆见影。
在PI里在打开黑呼呼的叠加原片,首先按下图1所示打开Histograms对话框,在2处点击向下的小箭头选择当前的文件名,勾选3处的R-T(实时显示),将4处的小三角向左拉,最后按住5处向左的小箭头拉到当前图片上完成操作。
操作参数和效果可以参照下图,黑呼呼的原片一下就有了很多内容了!注意下图1的小三角位置,这是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的图片来调整。
2是实时显示的对话框,可以看到小三角向左拉时的画面变化,以画面不过曝为准。
在进行一次Histograms后,往往还要再进行一次Histograms,主要用来对齐RGB的Histograms曲线,也是为了再进一步的进行拉伸。
以本图为例,绿色的曲线明显偏高,可以通过同时调整G通道的左边和中间这二个小三角形来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