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病害防治药剂大汇总

合集下载

植物病毒病用什么药效果好一点

植物病毒病用什么药效果好一点

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选择与效果比较
植物病毒病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防治植物病毒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以及它们的效果比较。

1. 杀病毒剂
优点:直接靶向病毒,快速有效,适用于临床治疗和作物防治。

缺点: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抗药性,不能彻底根除病毒。

常见的杀病毒剂有: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草氨甲酯类等。

这类药剂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但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2. 激素类药剂
优点: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刺激植物形成抗体,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缺点: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植物产生负面影响,非选择性较强。

常见的激素类药剂包括:激素增强素、脱落酸钾等。

激素类药剂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需慎用。

3. 生物防治剂
优点:绿色环保,对植物生长没有负面影响,不易产生抗药性。

缺点:防治效果可能较慢,治疗周期长。

常见的生物防治剂有:枯草芽孢杆菌、有益微生物等。

生物防治剂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较温和,是植物保健的有力助手。

结语
每种药剂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需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植物种类、使用安全性等因素。

在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过程中,建议定期轮换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以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的选择与效果比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广大农作物种植者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剂,提高作物产量,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病毒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一点呢

植物病毒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一点呢

植物病毒病防治效果优良的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植物病毒病是植物生长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控植物病毒病,农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植物病毒病防治中效果较好的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硫酸铜硫酸铜是一种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

在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预防叶部病毒病毒的扩散方面效果较为明显。

农民在使用硫酸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浓度控制:一般来说,硫酸铜的使用浓度为0.2%左右,太浓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喷雾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的时候进行喷雾,避免酷热时段喷药。

辛硫磷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菌剂,对植物病毒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辛硫磷具有较好的吸收、传导性,能快速进入植物内部,对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使用辛硫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控制:根据作物品种和植病情况适当调整剂量,不可过量使用。

•喷雾频次:根据病情轻重,控制好喷药的频次,过于频繁会增加植物对农药的抗药性。

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农药,对植物病毒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氢氧化钙能够提高植物组织的碱性度,从而影响病毒在植物内的传播。

使用氢氧化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PH值调节:根据作物的适应性,调整氢氧化钙的使用浓度和喷施时机。

•喷雾均匀:在喷药时要做到均匀喷施,避免出现斑驳分布的现象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硫酸铜、辛硫磷以及氢氧化钙是在植物病毒病防治中效果较好的药剂。

农民在使用这些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掌握好药剂的使用方法,做好防护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有哪些

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有哪些

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
在农业生产中,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作物生长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择合适的农药配方对于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的推荐:
1. 杀菌剂
杀菌剂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常用的杀菌剂包括氧化锌、草铵膦等。

这些杀菌剂可以在发现病毒病症状后及时喷洒,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2. 杀虫剂
一些病毒通过昆虫传播,因此使用杀虫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杀虫剂包括
氟氨酯、吡虫啉等,可以有效控制传播病毒的昆虫害虫。

3. 营养调理剂
适当的施用营养调理剂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维生素类、
氨基酸类的营养调理剂是常用的选择。

4.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且对人体无害的农药选择。

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
农药可以帮助抵御病毒的侵袭,是绿色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5. 植物抗性诱导剂
植物抗性诱导剂可以刺激植物产生自身的防御反应,增强其对抗病毒的能力。

常用的植物抗性诱导剂包括植物激素类、氨基酸类等。

综合运用上述不同类型的农药配方,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扩散,保
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使用农药时,务必按照产品说明书严格执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作物损害。

常见病虫害防治药剂

常见病虫害防治药剂

常见病虫害防治药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接触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百菌清、硫和铜制剂(如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氧化亚铜等)。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霜灵、三唑酮、烯唑醇、苯咪甲环唑、丙环唑、嘧菌酯、醚菌酯、霜霉威、烯酰吗啉、霜脲氰、嘧霉胺等。

广谱性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在植物体内转变为多菌灵,对斑点、粉锈、毛霉有效,对霜疫类病害无效)、丙森锌1、霜疫类病害(霜霉病、晚疫病、白锈病、疫霉根腐类病害等)生物预防:寡雄腐霉/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小檗碱+褐藻酸钠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初期配方:甲霜锰锌/双炔酰菌胺/烯酰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中期配方:氟菌霜霉威(银发利)/吡唑嘧菌酯/恶酮霜脲腈(抑快净)/丙酰胺霜霉威(普力克)+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若是疫病发生,等级加一级,防治速度要快。

番茄筋腐病预防:拿敌稳(肟菌戊唑醇)+腐植酸/红糖番茄筋腐病治疗: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抑快净(恶酮霜脲腈)+腐植酸/红糖2、毛霉类病害(灰霉病、叶霉病、菌核病等)生物预防:木霉菌/小檗碱/儿茶素+褐藻酸钠化学预防: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初期配方: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中期配方:烟酰胺/嘧菌环胺+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叶霉病配方:苯咪甲环唑+多抗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煤霉病配方:异菌脲+苯咪甲环唑+乙蒜素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3、点斑类病害(褐斑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早疫病等)预防配方: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褐藻酸钠治疗配方:唑类药+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疤斑病预防配方:代森锰锌/多菌灵/甲托/百菌清+褐藻酸钠疤斑病治疗配方:三唑类(苯咪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咪唑类(咪鲜胺、氟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甲酰亚胺类(异菌脲)+春雷霉素+乙蒜素+腐植酸/红糖适合作物: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注:唑类药在瓜类、豆类苗期用量减半,茄果类开花坐果前慎用。

植物病毒性的病害用什么药治疗

植物病毒性的病害用什么药治疗

植物病毒性的病害用什么药治疗植物病毒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植物疾病,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病毒性病害通常表现为叶片黄化、病斑、畸形、缩小等现象,严重地可能引起植株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植物病毒性病害,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一类针对病毒感染的特殊药物。

在植物病毒性病害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害的发展程度。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2. 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一种利用具有拮抗病原菌能力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在植物病毒性病害的治疗中,生物防治剂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 激素类药物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在植物病毒性病害的治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通过施用适量的激素类药物,可以促进植物抗病性的提高,加速植物康复进程。

注意事项1.在使用药物治疗植物病毒性病害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施用方法,避免药物滥用导致不良后果。

2.在施用药物时,要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避免因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3.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植物病毒性病害,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对植株的危害。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性病害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生物防治剂和激素类药物等,同时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机,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性病害的发展,保障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参考资料1.XXXXX2.XXXXX3.XXXXX。

防治土传病害的药剂配方

防治土传病害的药剂配方

防治土传病害的药剂配方
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传病害,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药剂配方来进行防治。

1. 病毒性土传病害
对于病毒性土传病害,可采用如下药剂配方:
硫酸铜 0.2% + 杀螨威 0.5% + 氢氧化钠 0.5% + 乳化剂 0.3% 以上药剂按比例混合后,可用喷雾器喷施于植株叶面和土壤表面,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3-4次。

2. 真菌性土传病害
对于真菌性土传病害,可采用如下药剂配方:
甲基硫菌灵 0.3% + 多菌灵 0.3% + 氢氧化钠 0.5% + 乳化剂0.3%
以上药剂按比例混合后,可用喷雾器喷施于植株叶面和土壤表面,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3-4次。

3. 细菌性土传病害
对于细菌性土传病害,可采用如下药剂配方:
链霉素 0.1% + 恶霉胺 0.3% + 氢氧化钠 0.5% + 乳化剂 0.3% 以上药剂按比例混合后,可用喷雾器喷施于植株叶面和土壤表面,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3-4次。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剂时应按照药剂说明进行配比和使用,同时在喷雾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植物病毒药有哪些

植物病毒药有哪些

植物病毒药有哪些
植物病毒是引起农作物叶片、果实、茎等部位异常并导致减产或减质的主要因
素之一。

为了控制和治疗植物病毒病,人们研发了各种植物病毒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植物病毒的传播和侵染,从而帮助植物恢复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病毒药物:
1.烟草甲基磷酸二酯:烟草甲基磷酸二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
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毒病,如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等。

2.拜尔徐单:拜尔徐单是一种生物杀菌剂,具有杀灭植物病毒的作用,
尤其适用于一些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病毒防治。

3.百菌清:百菌清是一种天然有机合成植物病毒防治剂,对植物病毒
的抑制效果显著,常用于果树和蔬菜等植物的病毒预防。

4.广谱抗病毒素:广谱抗病毒素是一种新型植物病毒药物,可以抑制
多种植物病毒的侵染,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奥弗巴霉素:奥弗巴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植物病毒抑制剂,可以减缓
病毒病在植物体内的传播速度,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的植物和病毒病情,可以选择适合的植物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和防治。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请根据药物说明书上的建议进行正确施用,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希望通过科学的植物病毒药物应用,可以有效保护植物健康,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毒病用什么药有哪些

植物病毒病用什么药有哪些

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植物病毒病是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
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避免病毒病在农作物中的传播和扩散,农民常常需要采取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1. 病毒灵
主要成分:磷酸二甲酯
使用方法:稀释后喷施在植物叶片表面,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通常在植物受病毒病影响的早期阶段使用效果更好。

2. 硫酸铜
主要成分:硫酸铜
使用方法:用于喷施在植物叶片表面,能有效抑制植物病毒病的传播。

不宜与
碱性药剂混合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氯硫醚
主要成分:氯硫醚
使用方法:溶液稀释后喷施在植物叶片表面,每10-15天喷一次。

注意控制使
用浓度,过高浓度会对植物造成损伤。

4. 甲壳霉素
主要成分:甲壳霉素
使用方法:可用于植物表面喷施或根部浸泡,对多种病毒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据病情情况适当调整浓度和使用频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用于植物病毒病防治的药剂及其使用方法。

在使用这些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对植物造成伤害。

另外,防治植物病毒病还应采取综合措施,如及时清除病源植物、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等,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病害防治药剂大汇总病毒性病害是农作物病害中一类特殊的病害,具有病情复杂、难以防治的特点,号称“植物癌症”,其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等。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小麦花叶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番茄病毒病、烟草病毒病等。

这类病害危害大、分布广、无特效农药,近年来,围绕着香菇多糖、葡聚烯糖、寡聚酸碘、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等成分开发防治病毒性病害的制剂成为开发的热点。

表 1 常见的防治病毒性病害的已登记的农药产品香菇多糖主要是从伞菌科真菌香菇的子实体中提取纯化得到的β-1,3-葡聚糖,为香菇的重要药用成分,于1968年首次提纯获得。

1.1 理化性质棕色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和沉淀;密度(20℃)1.13g/mL;不可燃;对包装材料无腐蚀性;无热爆炸性;闪点>150℃;pH:4.0~6.0,稀释稳定性(稀释20倍)合格,低温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合格,常温2年贮存稳定,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研究表明,香菇多糖的主链和侧链的有序构象是单一螺旋构象,胶体结构的结合区域会形成多螺旋构象,其立体结构为右手心三度螺旋,晶格为六角形。

香菇多糖的一级结构具有β-(1→3)连接的吡喃葡聚糖主链,在主链中葡萄糖的C6位上含有支点(每5个葡萄糖有2个支点),其侧链是由β-(1→6)键和β-(1→3)键相连的葡萄糖聚合体组成,在侧链上也含有少数内部β-(1→6)键的葡聚糖。

1.2 毒性10%香菇多糖母药和1%香菇多糖水剂大鼠经口LD50雌雄性动物均>4 640 mg/kg;大鼠经皮LD50雌雄性动物均>2 000 mg/kg;对家兔皮肤、眼均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未出现红斑、水肿及其他皮肤过敏症状,按照我国农药致敏率强度分级标准评定为弱致敏物。

1%香菇多糖水剂属低毒杀菌剂。

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10%香菇多糖母药对蜜蜂急性触杀毒性LD50>80.00 μg/蜂,为“低毒级”;对蜜蜂经口毒性LC50(4 8h)>2.00×103 mg/L,为“低毒级”;对斑马鱼急性毒性LC50(96 h)>100 mg/L,为“低毒级”;对家蚕急性毒性LC50(96 h)>2.00×103 mg/L,为“低毒级”;对大型溞急性毒性EC50(48 h):2.74 mg/L为“中等毒”;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EC50(9 6h):1.58×102 mg/L,为“低毒级”。

1%香菇多糖水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LC50(96h)>10 mg/L,为“低毒级”;对鹌鹑7d急性经口毒性为LD50>115mg/k体重,为“急性毒性风险较小”;对蜜蜂急性毒性LC50(48h)>200mg/L,为“低毒级”;对家蚕急性毒性LC50(96 h)>200 mg/L。

本品远离家蚕养殖区、蜜蜂放飞区使用,禁止在河塘水体清洗施药器具。

1.3 提取香菇多糖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菌类多糖,其单体是由7个葡萄糖组成。

香菇多糖能够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损坏病毒的DNA结构;而且能够阻断病毒细胞间传播通道——胞间连丝,从而防治病毒病在细胞间的传播,起到防病的效果。

香菇多糖一方面能钝化病毒,降低病毒对植物所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对水稻、番茄、辣椒、烟草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健壮植株、保花保果、增强抗逆性、增产增收等功效。

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有热水提取法、酸碱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复合酶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或是多种方法联用。

1.4 登记情况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国共有40个含香菇多糖成分的产品在有效登记状态,其中包括母药2个,原药1个,主要为0.5%香菇多糖水剂、1%香菇多糖水剂、2%香菇多糖水剂、10%香菇多糖原药,涉及植物诱抗剂、杀菌剂、植物抗性诱导剂3个农药类别。

在中国,该产品登记涉及的防治对象为烟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西葫芦病毒病、辣椒病毒病、西瓜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等。

1.5 应用根据郭迟鸣等人的研究,0.5%香菇多糖对茶炭疽病菌和茶轮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好,EC50值分别为9.40μg/mL和2.68μg/mL。

刘东升等人于2018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了大田病毒病农药筛选试验,对比了7种农药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5%香菇多糖水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为51.9%,且符合绿色防控的要求,推荐在生产上使用。

江西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烟草病毒病进行了药剂处理喷施试验,防效结果表明,1%香菇多糖水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8%南宁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55.77%、52.34%、57.60%。

这类物质的生产成本较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都相对较高,具有其它糖类物质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 葡聚烯糖葡聚烯糖是一种在寄主病原互作过程中来自病原菌的可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激发子,俗称“两个糖”,是国际新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诱抗性杀病毒剂,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寡糖产品。

2.1 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78~81℃,水中溶解度>100g/L,4℃时可储存2年以上,不可与强酸强碱混合。

2.2 毒性LD50/LC50急性经口:大鼠>4 640 mg/kg;急性经皮:大鼠>4 640 mg/kg。

2.3 作用机理葡聚烯糖作为生物农药除在防治作物病毒病方面有突出表现外,在防病和抗病方面有着多种机制,它可以释放一种信号,刺激诱导作物体产生抗性;另外,作为作物生长调节剂,还能促进作物细胞活化、刺激生长。

同时,葡聚烯糖对作物病原菌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直接吸附在病菌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物质的阻隔膜,阻止营养物质向细胞内运输;另一方面是直接渗透进入病菌细胞体内,直接扰乱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2.4 登记情况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国共有5个含葡聚烯糖成分的产品在有效登记状态,其中包括原药1个,主要为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95%葡聚烯糖原药。

在中国,该产品登记涉及的防治对象为番茄病毒病。

2.5 应用国内市场上有很多的寡糖类制剂,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与其区别在于聚合度和分子量不同,但葡聚烯糖的活性明显优于其他类似产品,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同时,葡聚烯糖还可用于农作物的贮存,延长蔬果的保鲜期,并能保持果实原有风味。

据北京北农华大高新技术推广中心在河北、辽宁、山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蔬菜、葡萄、草莓和烟草种植基地开展的田间试验,使用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4 000倍液对蔬菜病毒病、辣椒疫病、烟草花叶病毒病等有明显防治效果,平均达83%;同时,具有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使葡萄和草莓色泽更靓丽,口感更甜更爽口。

3 氨基寡糖素氨基寡糖素氨基寡糖素,又称农业专用壳寡糖,是一种以海洋生物壳聚糖为原料经多元化催化水解、合成的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类型。

它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反应,使其获得系统抗性,诱导植物提高自身对多种不良因子的免疫力,从而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的效果。

氨基寡糖素作为第一代植物诱抗剂问世以来,历经十余年的推广应用,对植物的病毒病、枯萎病、黄萎病、晚疫病等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寡糖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源农药,具有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无害、药效持久、可生物降解等优点。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国共有80个含氨基寡糖素成分的产品在有效登记状态,其中包括单剂57个(包括原药2个,母药1个),混剂23个。

主要为0.5%、1%、2%、3%、5%水剂和85%原药。

复配成分包括噻唑膦、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中生菌素、盐酸吗啉胍、肟菌酯、戊唑醇、稻瘟灵、烯酰吗啉、嘧霉胺、噻霉酮、氟硅唑、硫磺、春雷霉素、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24-表芸苔素内酯,涉及植物诱抗剂、杀菌剂、植物抗性诱导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剂5个农药类别。

在中国,该产品登记涉及的防治对象为稻瘟病、黄瓜根结线虫病、西瓜枯萎病、烟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番茄晚疫病等。

4 寡聚酸碘以氨基寡糖素为代表的寡糖类植物诱抗剂,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基寡糖素分子结构不稳定性、使用要求严格,导致产品防治效果不稳定,市场竞争力有限。

为解决第一代寡糖农药的缺陷,农业部对第一代寡糖分子结构进行了化学修饰和改造,创制第二代寡糖衍生物活性因子———寡聚酸(即含50%以上羧基结构的阴离子寡聚糖分子),并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寡糖衍生物农药———寡聚酸碘。

该产品彻底解决了第一代寡糖素农药的药效迟缓问题,并进一步加强了产品对作物的免疫诱导活性。

本品瞬间灭菌,超强渗透,具有追杀菌的作用,长期使用无抗性,对人畜安全,不燃烧、无污染、无残留,大量田间实验表明,对黄瓜炭疽病、灰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章守富为了筛选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有效药剂,开展了番茄病毒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最后一次施药后7 d,10%寡聚酸碘水剂各剂量处理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效为65.82%~84.21%;药后14 d,各处理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效为63.50%~81.35%,说明10%寡聚酸碘水剂适宜用量是50~75 g/hm2(有效成分)。

5 盐酸吗啉胍盐酸吗啉胍是一种广谱、低毒病毒防治剂,通过抑制或破坏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抑制病毒繁殖,对蔬菜、瓜类、果树、大田作物等病毒病有一定的控制和治疗作用。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国共有103个含盐酸吗啉胍成分的产品在有效登记状态,其中包括单剂19个,混剂84个,主要为20%、80%可湿性粉剂,5%、30%可溶粉剂,20%悬浮剂。

在中国,该产品登记涉及的防治对象为烟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

复配成分包括乙酸铜、氨基寡糖素、辛菌胺醋酸盐、琥胶肥酸铜、羟烯腺嘌呤、毒氟磷、丙硫唑、辛菌胺、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农药类别均为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辣椒病毒病、烟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6 宁南霉素宁南霉素由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玉米淀粉、花生饼、大豆粉、麸皮、葡萄糖经过深层液体发酵而来,是首次发现的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俗称生物农药的“五粮液”,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赤霉素、吲哚乙酸等生长调节剂类物质,具有提高植物叶绿色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抗逆能力、促进植物弱势部位的生长能力等功能,是真正意义的集预防、治疗、保健三位一体的生物农药。

大量田间实践证明,宁南霉素的确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尤其是在抗低温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截至2020年9月21日,我国共有12个含宁南霉素成分的产品在有效登记状态,农药类别均为杀菌剂,其中包括单剂9个(包括母药2个),为2%、4%、8%水剂,29%可湿性粉剂、10%可溶粉剂,25%、30%悬浮剂,40%母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