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液回输

合集下载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医疗技术,也被称为自体血回输术,它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处理后再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方法。

自体血回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医疗场景,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手术前为患者备血,以便在手术期间或术后可能出血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血液。

自体血回输手术通常在患者接受手术前进行,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使用来自其他人的血液的需求。

手术前的自体血回输通常需要提前数周进行,以确保足够的时间来收集和处理血液。

这一过程包括几个步骤,如收集血液样本、离心、制备成适合输回体内的血液制品等。

自体血回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由于使用的是患者自己的血液,几乎消除了输血相关的风险,如输血不兼容引发的血型反应等。

其次,自体血回输也有助于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因为没有涉及来自其他人的血液。

另外,自体血回输还可以减少对供血者的需求,从而减少了对血液库存的依赖。

除了手术前备血,自体血回输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一些情况。

例如,在某些手术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血液,但又无法提前采集到足够的自体血,此时可以使用血红蛋白回家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收集术中丢失的血液,并经过处理后重新输回患者体内,以减少输血量。

在自体血回输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对血液制品的处理。

通常,收集到的血液会被离心,以分离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然后,离心后得到的血液制品会被冷冻保存,以备在需要时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这个过程确保了血液成分的保存和恢复,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患者。

尽管自体血回输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限制和不适应症。

首先,某些患者可能因为自身健康状况不适合进行自体血回输。

例如,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限制,患者的血液可能无法正常收集或处理。

其次,自体血回输也不适用于紧急情况,因为需要提前进行血液采集和处理。

此外,自体血回输的费用较高,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总的来说,自体血回输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场景的医疗技术。

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并减少对供血者的需求。

术中自体血回输

术中自体血回输
精品课件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ISA对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ISA对免疫功能抑制不明显 ISA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较小 ISA组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更小
孙艳红,王俊科,傅文.全麻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和异体输血病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改变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12):721-723.
抗凝剂
吸嘴
入血口
工作原理图
接负压源
血袋
洗液袋
储血罐 出血口
患者失血
40um
1 抗凝
2 过滤
离心杯 蠕动泵
废液袋
3 离心 4 洗涤 5 保存
精品课件
抗凝剂
吸嘴
入血口
工作原理图
接负压源
洗液袋
储血罐
血袋
出血口
患者失血
离心杯 蠕动泵
废液袋
1 抗凝 2 过滤 3 离心 4 洗涤 5 保存
精品课件
抗凝剂
吸嘴
精品课件
气泡报警
蠕动泵转动但机器探测气泡传感 器处管路中无液体
异常时检查:
1.检查气泡传感器处管路是 否没装到底;
2.液体管路夹是否未打开、 储蓄血罐中负压是否过大、 瓶装清洗液是否没安装排气 针
3.检查气泡传感器处管路中 是否附着小气泡
精品课件
气泡报警解决办法
A.重新安装气泡传感器处管路
B. 按设定键→临时将报警开
Hb和红细胞压积(Hct)虽较术前有 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
ISA
PLT数量及(FIB)明显下降,PT凝显 著延长,24h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 平,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
大量ISA可能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弥散 性 性血管内凝血大量ISA应同时加输新鲜 冰冻血浆甚至需补充PLT和凝血因子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自身的血液重新输入自己的身体,用以治疗疾病的症状。

由于它比较简单、安全,收到医学界的广泛应用。

自体输血最初发源于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叫做自我血液回输法,其目的是把自己的血液回输到身体里,用来治疗疾病。

它的最初是用于治疗空气感染、伤口愈合、瘀血症和外伤性疼痛等病症。

自体输血是一种比较安全、低成本、高效的治疗手段。

它可以从有限的自身血液中提出更多的细胞,促进免疫系统;它赋予人体新陈代谢,使血液有更充足的氧气供应;它还可以帮助减少炎症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它有助于促进药物的代谢,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

自体输血的相关技术有着多年的历史,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如骨髓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等。

有时也用于治疗缺少白细胞的血症(血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自体输血有很多种形式。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自体全血输血、半血输血、血浆输血和血小板输血。

其中,自体全血输血的方法是把血液通过一个穿刺管从人体外被抽取出来,然后直接将其输回;半血输血的方法是将抽出的血液进行分离,只输血浆,而不输血浆回去;血浆输血是把抽出的血液分离出血液中的血浆,然后将其输回病人的身体;而血小板输血是把抽出的血液分离出血小板,然后将其输入病人的体内。

自体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一般来说,自体输血只能在专业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且应严格按照临床指南的要求确定输血的量、方式和频率。

此外,自体输血还会暴露病人于感染的风险,因此输血前必须先详细的检查被输血的新鲜血液样本,以确定其不含有病毒或细菌。

总之,自体输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它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输血前应该慎重考虑,并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操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自体血回输的使用及常见报警信息

自体血回输的使用及常见报警信息

自体血回输的使用及常见报警信息自体血回输是一种手术中将出血的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回输自体血液,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并降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自体血回输的使用方法及常见的报警信息如下:1.术前采集: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自体血采集。

一般情况下,适合进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包括预计术中失血量较大的外科手术患者、拟接受血液净化或重大脱水治疗的患者以及有特殊血型要求的患者。

2.血液处理:采集到的自体血液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包括洗涤、过滤、贮存等。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去除病原体、防止凝集和免疫反应等。

3.自体血回输:血液处理完成后,将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

回输方法主要包括手动灌注、自动反流、泵送等。

1.输血速率报警:在自体血回输过程中,如果输血速率超过了设定的范围,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

这可能意味着输血管道出现阻塞或输血速度过快,需要及时处理。

2.输血量报警:自体血回输系统通常设定了一个输血量的上限,一旦输血量超过了这个范围,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

这可能意味着患者失血较多,需要及时控制出血或采取其他措施。

3.输血峰值报警:自体血回输过程中,如果血压峰值超过了设定的阈值,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

这可能意味着患者的血液回输量超过了耐受范围,需要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回输。

4.温度报警:在自体血回输过程中,血液的温度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温度超出了设定的范围,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

这可能意味着血液被过度冷却或过度加热,需要及时调整温度。

以上是自体血回输的使用方法及常见报警信息的简要介绍。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和护士需要熟悉自体血回输系统的操作方法,并密切关注报警信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于不同的报警信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自体血回输技术

自体血回输技术

基础研究与机理探讨
深入了解自体血回输的生理机制
01
通过基础研究,深入了解自体血回输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自体血回输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02
研究自体血回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
供新思路。
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研究
03
分析自体血回输过程中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的变化,为优化治
肿瘤治疗中自体血回输的适用 情况
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肿 瘤患者。
再生医学中的自体血回
自体血回输能够促进组织再 生和修复,加速伤口愈合。
再生医学中自体血回输的优 点
02
01
03
自体血回输能够促进细胞生 长和分化,有助于组织工程
和再生医学的研究。
再生医学中自体血回输的适 用情况
04
05
需要进行组织工程和再生医 学治疗的疾病,如烧伤、创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自体血回输技术
REPORTING
https://
目录
• 自体血回输技术概述 • 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流程 • 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 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 • 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 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加大科研力度
进一步研究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探索更 多创新性的应用场景。
加强培训与普及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他们对自体血回输 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ABCD
完善技术规范
制定更为详细和完善的自体血回输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 标准,提高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保存并重新输回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和治疗领域的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降低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自体输血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自体献血:患者在手术前几周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来储备,手术时再将其输回给患者。

自体捐献血液需要符合一定的健康条件和血液指标,确保捐献的血液质量合格。

2. 自体回输: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和储存,在手术结束后将血液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较少的情况,回输的血液可以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贫血风险。

3. 自体输注:患者在手术前几周接受红细胞的录取和储存,手术时将其输回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大的情况,能够在手术后迅速恢复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

4. 自体血液回收和再利用:手术期间失血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清洗并再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手术中必须大量输入血液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人的血液需求。

自体输血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从而消除了因输血而引起的感染和免疫排斥的风险。

同时,自体输血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输血反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此外,自体输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对血液库存的需求。

然而,自体输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自体输血需要提前进行血液的采集和处理,这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其次,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如有血液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对自体输血有禁忌症的患者是不适合进行自体输血的。

最后,自体输血并不能完全消除输血风险,虽然减少了感染和排斥的风险,但仍存在其他风险如溶血、颤椎的可能。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手术中输血相关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
12.06.2020
6 操作步骤 .3.
• Step 3 固定CBC II
通过固定夹及固定带将 CBCII 固定在病床脚端 的挡板上或者侧护栏上 注意应始终保持CBCII 处于竖直状态
12.06.2020
6 操作步骤 .4.
• Step 4 自体血收集
旋转真空旋钮,进行血液 收集,前10分钟应该选择 最低真空。 注意:如果真空指示帽鼓 起,则说明此CBCII已经 不能使用!
12.06.2020
7 观察和护理 .1.
• 观察回输血液装置是否通畅,是否污染破损。 • 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初学者禁止单独操作。 • 确保所有连接处密不漏气。 • 放松止血带后15min再启动血液回输系统,确保
装置始终处于直立,密闭,无菌,引流通畅。 • 病人在搬运过程中,必须夹闭引流管。
12.06.2020
真空度说明 LOW 0.5 psi ( 25 mm Hg) MEDUIM 1.0 psi ( 50 mm Hg) HIGH <1.9 psi (100 mm Hg)
12.06.2020
6 操作步骤 .5.
• Step 5 血液收集
压下阀门开关,让血液 收集到采血袋中
血液收集到采血袋中,即可遵 照医院要求进行血液回输
• 出血倾向;血红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 因手术创面的感染或手术室内的细菌污染 引起的败血症;微栓塞、血小板减少。 • ☆目前,未发现一例以上并发症!
12.06.2020
10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检查外 包装。
2 打开包装未接引流管之前,旋转 真空旋钮Ⅰ档,测试真空指示器(红
球帽)是否 凹陷。
12.06.2020
8 特点
防止脂肪栓塞: 双重脂肪过滤阀;余 下 70ml不能回输.

自体血回输

自体血回输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1、术中处理的血液不得转让其他患者。 2、自体血经洗涤后,血小板、凝血因 子、血浆蛋白等基本丢失,故应根据回 收血量或出血量予以补充。 3、术中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若未经洗 涤处理,其中含有抗凝剂,故应根据抗 凝剂使用的剂量给予相应的拮抗剂。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4、术中回收处理的血中若残留血红蛋 白(特别是快速回收处理的血液),应 视血红蛋白残留量给予相应的治疗。 5、术中回收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规范,特别是人工回收操作。 6、回输术中处理的血液时,必须使用 输血器。 7、血液保存:暂不回输可保存在22度 左右,若超过6小时,应置于储血专用 冰箱,但不超过24小时。
脑外科手术血液回收问题
很多脑外科手术可以用血液回收,脑动脉瘤、
脑血管瘤、脑外伤等。对于一些出血多的良 性肿瘤:脑膜瘤、脊膜瘤等可以选择性应用。
很多研究证实,脑外手术用血液回收是安全
的、有益的,不增加术后血肿发生和感染情 况。
并发症
出血倾向(凝血因子、血小板)
血红蛋白血症 细菌感染(伤口、医源性) 微栓塞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8、最好使用20~40微米的血液滤过器。 9、宁可抗凝过度,不能抗凝不足。 10 、 吸 引 器 的 负 压 不 要 超 过 - 200 mmHg ,以减少贮血罐中红细胞的破 坏。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11、手术台上要 配备2-3条吸 引器,并应用 特殊的术野血 回收袋,少用 干纱布,尽可 能回收术野血。
自血回输
潘晓坚 2014-10
概念
术中红细胞回收:是指在患者 手术过程中将术前已出血液或 / 和 手术野出血经抗凝回收,过滤、离 心、清洗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 的一种输血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症
被污染的血液 (1)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 (2) 感染伤口、菌血症、败血症等; (3) 开放性创伤超过4h的积血; (4) 术中其他污染(创面洗涤液如安尔碘、乙 醇、高渗糖、过氧化氢等;创面有外用止血 药物,如胶原、纤维素、凝血酶等)。
禁忌症
• 恶性肿瘤 手术部位失血可能含有肿瘤细胞
未经灭活者,经白细胞滤器可以减少肿瘤细 胞,但不能完全消除;辐照可抑制增殖活性, 但不能将其杀死。(濒临生命危急状态除 外)。 • 大量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无回收价值 • 镰状细胞性贫血 • 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现状
• 在美国,自体输血预定要达到总输血量的
80%—90% • 目前,澳大利亚择期手术的患者约60%输的 是自体血 • 在日本,术前自体备血800-1200ml的病例已 达到86%—90% • 我国仅有1%的人知道自体输血
现状
我国《献血法》要求
• 三甲医院自体输血率要达到年用血量的
20%
优点
• 提高大出血时的紧急抢救成功率,避免手术 • • • • •
自体血液回输 Cell Saver
用血概况
• 全国每年需血约3000吨,且需血量仍在急剧
上增,年增长约20%;
定义
•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自身体内或回收自
体手术、创伤失血再自身回输。
• 它包括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术中回
收式自体输血以及术后引流血自体回 输。
历史
1818年始于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得以广泛应用。 20世纪40和50年代BST几乎不用(异体分型库血的发 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血液回收仪器。 1970年美国生产第一台ATS100自体输血机——血液回 收新纪元 1974年,由美国Haemonetics公司研发的Cell Saver 血液回收机问世 1976年,noon等研制出更为先进的自体血回收机。 从此以后,自体血回收的使用不断增加。
库血 溶血反应 血小板减少 过敏反应 血型输错 免疫抑制
传播疾病(肝炎、AIDS等)
消耗费用(人力、物力、财力)
自体血 ± + -- -- --
+ + + + +

高 + 不能解决 低
--
低 -- 可解决 高
血源短缺 稀有血型 红细胞2,3-DPG含量
自体血回输分类
贮存式
自体输血
稀释式
回收式
回收式自体输血
中病人出血过多、过快,血源供应不及时或 因战时血源缺乏造成病人生命危胁 不需要检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无输血反应,并发症少 无异体输血引起的疾病,如爱滋病、肝炎等 扩容及时有效 节约血源,“废血”利用,节省开支
• 解决特殊血型(如Rh阴性)病例的供血问题 • 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再循环过程简单
库血与自体血的比较
• 按回输时间分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外伤回收式自体输血
• 按处理方式可分为: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
适应症
• 在成人,一般估计术中出血在600ml以上,无细菌污染,出 • •
• • • • • • •
血中无恶性肿瘤细胞者,均可考虑应用血液回输。 小儿因为其全身血容量基数小,即使回收少量的血液 (50~100ml)也是有意义的,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的用量。 创伤外科手术、外伤、战伤出血,如肝脾破裂、大血管损伤、 脊柱外伤、大出血抢救等 心脏、血管外科手术 脑外科手术 骨科全髋置换、翻修术,脊柱手术 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等手术 腹部外科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等 器官移植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并发症
• • • Biblioteka • •空气和脂肪栓塞 肺功能障碍 凝血病 肾功能障碍 脓毒症 恶性肿瘤细胞播散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