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的营养需求doc

合集下载

龟鳖饲料的合理配制与科学投喂(三)

龟鳖饲料的合理配制与科学投喂(三)

(2)亲龟产后方:机制成龟饲料64%、全HRgL粉5%、 吃光或剩余在所难免,特别是剩余饲料 的回收,是投喂
鲜活动物性饲料20%、鲜嫩植物饲料 10%、中药粉 1%。 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因剩余饲料回收后不但能应用
上述 配方 中 的中药 比例 添加 为每 月 1O天 ,不添 加 时 到其他养殖动物,主要还是剩余饲料回收后不再会造成
称重的比例鳖的 甲壳部分不超过体重 的20%,而龟是整 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受干扰少 ,一般投喂点一定
个体重的50%以上,这说明龟在生长过程中钙磷矿物元 要没有敌害出现 ,如蛇、鸟、老 鼠、狗等动物干扰,还
素的需求要比甲鱼多,所 以在拟订配方时应充分考虑到 有不能经常有人 出没和走动及车辆行驶 。二是环境比较
素预 混剂 1%。
喂的基本要求。而要控制散失浪费,必须在投喂设施和
3.龟机 制饲料 的制作 龟机制配合饲料 的制作方 技术上加 以革新和改进
喂,因露天投喂不但会受到不确定变化的环境影响,遇
4.龟 手 工 配 合 饲 料 配 方
亲龟 成熟 亲龟 38 5 5 20 4 1.3 1.7 O.47
鳖养殖规模大 、饲料用量多,所 以投喂方式更应规范标
2.龟机制饲料配方 由于龟的生物学特性与鳖有 准 ,并要做到以下要求 。
较大的区别,如龟的背 甲和底板都较 甲鱼要厚实,活体
1.龟鳖吃食方便 为 了使龟鳖吃食方便 ,投 喂就
可用机制成鳖饲料补足。
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科学投喂一定要考虑能否有效回收
(3)龟苗方 (规格在3~50克):机制龟苗料70%(粗 剩余饲料 ,而一般水下投喂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应杜绝
蛋 白含量在43%)、鲜活动物性饲料20%(其 中鸭蛋5%)、 水下投喂,采用科学的水上投喂。

龟鳖饲料的合理配制(下)

龟鳖饲料的合理配制(下)

( 、蚌 、螺 、 虫 等 ,下 同 ) 5% 、小 鱼 0
麦 粉 2 % 、膨 化 大 豆 粉 1% 、谷 朊 5 、 5 0 % 玉 米 蛋 白 粉 5 、 肉 骨 粉 l 、菜 籽 油 % %
香 味 黏 合 剂 2 、膨 化 大 豆 粉 2 、玉 米 % % 蛋 白 粉 2 、复 合 微 量 元 素 预 混 剂 05 、 % . % 多维 预混 剂 05 . %。 () 鳖 种 配 方 ( 重 5 20 ) 2 鳖 5克 1 配 方 一 : 白 鱼 粉 5 % 、牛 肝 粉 5 、 5 % 啤酒 酵 母 5 、 一 粉 1% 、膨 化 大 豆 % 淀 8 粉 4 、复 合 微 肉 骨 粉 2 、蚌 肉 粉 3 、 % % % 玉 米 蛋 白粉 3 %、蚕 蛹 粉 2 、 复 合 维 生 % 素 预 混 剂 0 % 、香 味 黏 合 剂 2 、复 合 . 5 % 微 量 元 素 预 混 剂 0 %。 . 5 配 方二 : 白 鱼粉 5 % 、牛肝 粉 1% 、 2 0 啤 酒 酵 母 5 、 仅一 粉 1% 、膨 化 大 豆 % 淀 8 5 、玉米 蛋 白粉 2 、酶 解 蛋 白5 % % %、香 味 黏 合 剂 2 、 复 合 微 量 元 素 预 混 剂 %
0 %、多维 预混 剂 05 . 5 . %。 () 成 鳖 配方 ( 重 2 1 以上 ) 3 鳖 5克 配 方 一 : 白 鱼 粉 6 % 、牛 肝 粉 5 、 0 %
2 、混 合 矿 物 添 加 剂 1 、混 合 多 种 维 % %
生素1 %。
② 亲 鳖 产 中 配 方 :新 鲜 动 物 性 饲 料
水 龟 和 甲 鱼 ,不 但 成 本 低 , 养 殖 的 龟
三 、龟 鳖饲 料 的 配镧
( )基 本 原 则 一

龟鳖用什么自配料龟鳖饲料自配料配方表

龟鳖用什么自配料龟鳖饲料自配料配方表

龟鳖用什么自配料?龟鳖饲料自配料配方表龟鳖的营养可根据龟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及生长需要,采用优质的自配料,进行混合后喂养,让龟达到全面的营养吸收,提高各种生体机能,该复合维生素具有诱食性好、水中稳定性佳、营养均衡、消化吸收等特点,适合广大龟鳖养殖户参考。

龟鳖饲料自配料
龟鳖自配料一:
1、鱼粉38%,豆饼13%,花生饼11%,菜籽饼5%,玉米粉10%湎粉20%,骨粉2.7%,维诺龟鳖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β
2、鱼粉26%,蚕蛹粉10%,骨粉2.7%,豆粉16%,花生饼15%,面粉15%,
玉米粉15%,维诺龟鳖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龟鳖自配料二:
1、新鲜动物性饲料50%,米粉10%,小麦粉9%膨化大豆粉15%,谷阮4%,玉米蛋白粉4%,骨粉4.7%,菜籽油3%,维诺龟鳖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2、幼鳖进口白鱼粉45%,脱脂红鱼粉20%,玉米蛋白粉5.7%多筋面粉6%,淀粉15%,酵母粉5%,乌贼粉3%,维诺龟鳖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3、成鳖:进口白鱼粉42.7%,脱脂红鱼粉18%,玉米蛋白粉5%,多筋面粉9%,淀粉15%,酵母粉7%,乌贼粉3%,维诺龟鳖多维0.1%,维诺霉清多矿0.1%,维诺复合益生菌0.1%。

添加龟鳖复合益生菌有效改善肠道疾病的症状,控制肠道微生物的发酵,提高代谢水平,保证龟的正常消化,龟鳖多维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力,促进龟的营养均衡,健康生长发育,提高饲料经济报酬。

龟鳖的药用价值与保健食品应用前景

龟鳖的药用价值与保健食品应用前景

龟鳖的药用价值与保健食品应用前景南方医科大学黄震教授首届中国龟鳖产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从古至今大量医药典籍均有记载:龟鳖类不仅具有丰富营养,而且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特殊功效。

因而成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良药与滋补美食。

这成为悠久中华龟鳖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龟鳖的药用价值必须了解免疫力。

一、免疫力(一)免疫的概念immune(免疫,免疫的)是从拉丁文immunis衍生而来的,其原意是免除服役或免除课税之意。

人们对免疫机能的认识是在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长期斗争中产生和完善起来的。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传染病患者痊愈后,对该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力。

在相当长时期内,免疫在微生物学和病毒学上是指免除瘟疫。

换言之,是指对传染因子的再次感染有抵抗力,这是机体在初次感染后对该传染因子产生了免疫应答的结果。

因此免疫或称免疫性、免疫力(immunity)的经典观念是机体免除疾病的能力。

免疫的现代定义是:机体针对外源物质的一种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这些维持机体稳定性的反应,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是有害的。

所以,免疫的现代概念可以概括地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机体区分自身和异己(self-nonself)的功能。

通过免疫学的研究还了解到:体内一些异常细胞,如损伤细胞、衰老细胞等可以被各种免疫活性细胞清除,及时地消除这些异常细胞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定性。

机体的这种功能称为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

如果识别出现异常,损伤了自身正常组织细胞,这种识别的紊乱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疾病,也属于异常免疫现象。

如自身产生的抗核抗体破坏自身的组织细胞的红斑狼疮就是一例。

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DNA不断复制,细胞不断的分裂和繁殖。

清除也要依靠免疫系统,这种功能称为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erveillance)。

龟鳖类动物的营养需要

龟鳖类动物的营养需要

营养物质所不能替代的。蛋白质对龟的生长发育 最重要。蛋白质的组成原料是氨基酸,所以说,
龟鳖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就是对氨基酸的需求。
当龟鳖体内蛋白质数量不足或品质不良都可造
成蛋白质的缺乏,具体的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 减慢或停止、贫血、低蛋白和水肿等。 2.碳水化合物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5.维生素 维生素是动物体内一咱低分子有机物,是调
节动物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生理活性
物质。它们既不是动物体的组成成分,也不会供
给能量,主要是参与调节机体的各项生理活。例 如中华龟缺乏维生素时,生长发育减慢,代谢失
常,易患各种疾病。关键词:龟鳖类龟中华龟
1cj0f2c7a 易博
质,是鳖体内能量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有关鳖 对脂肪的需求研究较少,但却对饲料中脂肪含量
最适需求量有些报道。
4.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营养物质,其生理功能为:参与龟鳖体的构成,
维持体内酸碱和渗透压的玩意儿,构成体内各种
酶的成分或作为酶的激活剂。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科学家将龟鳖类动物必须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环境中得 到的营养成分划分为五大类,分别为蛋白质、碳
水化全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物
质对龟鳖类动物有维持能量、维持基础代谢、维
持冬眠及饥饿、更新组织和细胞的作用。 1.蛋白质 蛋白质是龟鳖动物固有的营养物质,是其他
的,好学生才不会那么做,木子想做个好孩子。木子没管住自己,所以,高考
碳水化合物俗称糖,是形成体内脂肪的主要 原料。饲料中的碳水化全物主要为淀粉和纤维物

中华鳖的营养研究

中华鳖的营养研究
爆炒:将中华鳖切成块,加入适量油、辣椒、葱、姜等调料,翻炒均匀,炒至食材熟透即可。
Part Four 中华鳖的营养补充与健

营养补充方式
鳖肉汤:将中华鳖炖汤,补充 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同 时具有滋补作用
食用中华鳖:直接食用中华鳖, 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
鳖肉粥:将中华鳖肉与粥同煮, 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
中华鳖的营养研 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中华鳖的营养成 分
Part Two.
中华鳖的营养价 值
Part Three.
中华鳖的食用方 法
Part Four.
中华鳖的营养补 充与健康
Part Five.
中华鳖的营养研 究展望
Part One
中华鳖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同时易于消化吸收
鳖肉丸:将中华鳖肉制成丸子, 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
同时口感鲜美
健康效益
富含蛋白质: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 富含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 富含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和骨骼健康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注意事项
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影响健康 过敏人群:对中华鳖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 烹饪方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不健康方式 搭配其他食物: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脂肪酸组成:中华鳖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包括亚油酸、亚麻酸等
胆固醇含量:中华鳖的胆固醇含量较低,约为0.1%-0.2%
脂肪功能:中华鳖的脂肪具有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等作用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中华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肌肉、肝脏和血液中 中华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有助于维持能量平衡 中华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淀粉和糖类

养殖技术资料_龟鳖养殖技术资料(全套)

养殖技术资料_龟鳖养殖技术资料(全套)

目录第一章龟鳖的生物学知识 (1)一、龟鳖的分类位置与区域分布 (1)(二)龟鳖的称谓 (2)(二)龟鳖的种类数量与分布区域 (3)(四)龟鳖的营养食用与观赏价值 (4)二、龟类的生物学特征 (9)(一)龟类的形态与结构 (9)(二)龟类分科种类特征分述 (21)三、鳖的生物学特征 (24)(一)鳖科常见种类与区分 (24)(二)鳖(中华鳖)的形态与结构 (28)第二章龟鳖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昀要求 (37)(二)幼体阶段 (38)(三)成体阶段 (39)(四)亲体阶段 (40)二、龟鳖的年龄识别与寿命 (40)(一)年龄的识别 (40)(二)寿命 (41)三、龟鳖的生长速度 (44)(二)鳖的生长速度 (46)四、龟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47)(三)对温度的适应 (48)五、鳖对环境的需求 (49)(一)温度 (49)(二)水质 (54)(三)鳖与基底的关系 (56)(四)鳖与光的关系 (57)(五)声音对鳖生长的影响 (58)(六)种内关系 (58)(七) 鳖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59)六、龟鳖的繁殖生态 (60)(一)龟的繁殖习性 (60)(二)鳖的繁殖习性 (62)七、龟鳖的食性与摄食 (65)(二)鳖的食性与摄食 (66)八、不同地方群体鳖的差异及其他 (66)(一)太湖群体与台湾群体 (67)(二)江苏南京和浙江绍兴群体 (67)(三)华东群体与山东群体的差异 (68)(四)野生鳖与养殖鳖的有关差异 (68)(五)中华鳖与山瑞鳖的生长差异 (69)第三章龟鳖的营养需求与词料 (70)一、龟鳖饲料的种类 (70)(一)动物性活鲜饲料 (70)(二)植物性饲料 (71)(三)人工配合饲料 (72)二、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73)(一)蛋白质 (73)(二)脂肪 (75)(三)碳水化合物 (76)(四)维生素 (77)(五)矿物质 (78)三、龟鳖饲料的配方 (79)(二)稚幼龟鳖鲜活饲料 (80)(三)小龟鳖鲜活饲料 (81)(四)成龟鳖鲜活饲料 (81)(五)亲龟鳖(雌)鲜活饲料 (81)四、有关饲料问题的分析 (82)(一)蛋白质最适需要量的问题 (82)(二)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平衡问题 (83)(三)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问题 (84)(五)龟鳖对植物蛋白可受性问题 (88)五、提高饲料效率的其他问题 (88)(一)饲料的黏结度与饲料效率 (88)(二)饲料形态与饲料效率 (89)(三)水温与饲料效率 (91)(四)投饵时间和次数 (91)六、开辟饲料源的途径 (92)(一)在养殖方式上实行混养 (93)(二)可供开发的活鲜饲料 (94)第四章龟鳖的人工繁殖 (98)一、龟的人工繁殖 (98)(一)亲龟的培育 (99)(二)龟卵的收集 (102)(三)龟卵的孵化 (105)(四)孵化设备 (106)(五)龟的胚胎发育 (109)(六)孵化管理 (111)二、鳖的人工繁殖 (112)(一)亲鳖的选择 (113)(二)亲鳖的培育 (116)(四)提高雌鳖产卵量的措施 (124)(五)鳖卵的人工孵化 (127)(六)孵化管理 (138)第五章龟鳖种苗培育 (144)(一)稚龟的饲养 (145)(二)幼龟的饲养 (149)二、鳖的种苗培育 (150)(一)稚鳖的暂养 (151)(二)稚、幼鳖的饲养方式 (154)(三)稚、幼鳖的饲养管理 (157)第六章养殖龟的设施与建设 (162)一、规模化养龟场地及建设要求 (163)(一)场地选择 (163)(二)建场规划要求 (164)二、龟池结构和建设 (166)(一)常规养殖池的结构和建设 (167)(二)加温池的结构与建设 (170)三、家庭庭院养龟的设施与建设 (176)(一)场地选择及要求 (176)(二)龟池的结构和建造 (177)第七章乌龟和绿毛龟的饲养 (179)(一)主要形态与习性 (179)(二)鱼一龟混养技术 (181)(三)龟的控温养殖 (187)二、绿毛龟的饲养 (193)(一)绿毛龟的品种 (194)(二)绿毛龟的龟种 (195)(三)藻种和材料龟的选择和处理 (196)(四)接种藻类的方法 (199)(五)绿毛龟的饲养管理 (203)第八章黄喉拟水龟等经济龟类饲养 (207)一、黄喉拟水龟 (207)(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07)(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08)(三)繁殖技术 (209)(四)人工饲养 (210)二、四眼斑龟 (211)(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11)(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12)(三)繁殖技术 (213)(四)人工饲养与日常管理 (214)三、三线闭壳龟 (216)(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16)(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17)(三)繁殖技术 (218)(四)人工饲养 (219)四、黄缘盒龟 (222)(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22)(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22)(三)繁殖技术 (223)(四)人工饲养 (224)五、平胸龟 (226)(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26)(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26)(三)繁殖技术 (228)(四)人工饲养 (228)六、地龟 (230)(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30)(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31)(三)人工饲养 (231)七、红耳龟 (232)(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32)(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33)(三)繁殖技术 (234)(四)人工饲养 (235)八、鳄龟 (237)(一)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237)(二)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38)(三)繁殖技术与人工饲养 (239)第九章中华鳖的人工饲养 (242)一、鳖的饲养形式 (243)(一)控温集约化养殖 (243)(二)露天常温养殖 (247)二、鳖的放养技术 (251)(一)放养前的准备 (251)(二)放养密度 (252)(一)饲料 (253)(二)投喂 (254)四、鳖池的水质管理 (256)(一)浮游植物与水质的关系 (256)(二)池水温度调节 (259)(三)水深与水体交换 (260)(四)充气与池水消毒 (261)(五)水生植物与水质改良 (261)五、鳖的越冬管理 (262)(一)越冬前强化培育 (262)(二)选择好越冬池 (263)(三)注重越冬池的保温 (264)(四)调节池水水位 (264)(五)补充养分 (265)第十章龟鳖防病技术 (265)一、龟鳖疾病发生的原因 (266)(一)引起龟鳖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267)(二)影响龟鳖疾病的内在因素 (269)(三)引起龟鳖疾病的生物因素 (271)二、龟鳖疾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特点 (271)三、龟鳖疾病的流行规律 (273)四、龟鳖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274)(一)龟鳖对外用药物反应的特点与治疗原则 (274)(一)龟鳖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279)(三)龟鳖疾病的几种特殊疗法 (285)五、龟鳖疾病的预防 (287)(一)清塘消毒 (288)(二)免疫预防 (290)第十一章龟鳖疾病与防治 (292)一、龟的疾病及防治 (293)(一)病毒与细菌性疾病 (293)(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300)(一)稚、幼鳖阶段疾病的防治 (305)(二)成鳖阶段疾病的防治 (320)第十二章龟鳖的烹调与药用 (337)一、龟鳖的烹调 (337)(一)龟鳖的宰杀方法 (338)(二)龟的烹调 (339)(三)鳖的烹调 (348)二、龟鳖的药用 (356)(一)龟的药用 (359)(二)鳖的药用 (367)第十三章无公害水产养殖与渔药残留控制技术 (371)一、无公害水产养殖 (371)(一)基本概念和客观需要 (371)(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操作 (373)二、渔药残留的控制 (378)(一)基本概念与必要性 (378)(二)渔药残留的控制技术与健康养殖 (382)第一章龟鳖的生物学知识大部分龟鳖、尤其是可供人工养殖的龟鳖与鱼类一起可概称水生动物。

龟鳖养殖成功原理

龟鳖养殖成功原理

龟鳖养殖成功原理一、引言龟鳖是一种受欢迎的宠物,也是一种美味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龟鳖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龟鳖养殖成功的原理。

二、适宜环境1.水质水质是影响龟鳖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水质应该是清澈、无异味、无毒素和富含氧气。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需要定期更换水并过滤污染物。

2.温度不同种类的龟鳖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类进行调节,以保证其生长和繁殖。

3.光照合适的光照可以促进龟鳖体内代谢和钙质吸收,同时也影响其行为和生理功能。

三、合理喂养1.食物选择不同种类的龟鳖有不同的食性,需要根据其习性选择合适的食物。

常见的食物包括水生植物、小鱼虾、昆虫等。

2.饲喂量过度饲喂会导致龟鳖肥胖和消化不良,影响其健康。

需要根据龟鳖的大小和种类进行合理的饲喂量控制。

3.营养均衡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龟鳖生长和繁殖。

需要在食物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

四、疾病预防1.环境卫生定期清洗池塘或水族箱以及更换水源可以预防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2.观察健康状况定期观察龟鳖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科学繁殖1.选择优良种源选择具有优良基因和健康状况的种鳖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品质。

2.控制交配次数过度交配会对龟鳖身体造成伤害,需要根据种鳖的繁殖能力和身体状况进行控制。

3.孵化环境孵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需要根据不同种类进行调节,以保证幼龟的健康成长。

六、结论龟鳖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合适的环境、合理的喂养、疾病预防和科学繁殖。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工作,才能够获得高品质的龟鳖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鳖的营养需求
与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龟鳖所需的营养物质,除水以外,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即“五大营养素”。

它们都是龟鳖类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一、龟的营养需求特点
龟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五大营养元素。

1、蛋白质
一般认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就高,养殖对象生长较快。

一般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稚龟50%左右;成年龟43%-45%。

2、脂肪
脂肪是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它主要是作为体脂贮存在体内或用于运动的能源。

龟配合饲料中的脂肪含量3%-5%较为适宜。

3、碳水化合物
龟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糊精蔗糖、纤维素、淀粉,其中以淀粉为最好,龟饲料中淀粉的适宜量为20%左右。

4、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对龟的躯体有极重要的作用,除参与形成骨骼和血液外,对调节机体生理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特别是对亲龟的产卵繁殖有重要意义。

5、维生素
龟缺乏维生素时,生长发育减慢,代谢失常易患各种疾病。

维生素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靠饲料供给。

二、鳖的营养需求特点
甲鱼属于以肉食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水生动物,对饵料的营养要求与其他水产品种有显著的不同。

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

1.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是甲鱼营养中最重要的成分。

蛋白质是生长和维持生命的必须营养素,不仅是甲鱼体组成和器官发育的主要物质,而且对其正常代谢,作为酶和激素及能源等方面亦起着重要作用。

若蛋白质供应不足,将导致动物体生长速度下降或停滞生长;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是一种浪费,在代谢过程中,会使过量氮废弃物释放到水域环境中,造成水质污染,对甲鱼生长不利。

甲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随着甲鱼的生长阶段、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日投饵量、养殖环境的放养量及环境条件(水温、溶氧、天然饵料)等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林让(1986)的研究认为,稚甲鱼蛋白质需要量为50%,成甲鱼为45%。

川崎义一(1986)认为,稚甲鱼(5-60g)饲料中最适蛋白含量50%。

曾训江等(1990)研究报道,幼甲鱼(50.77-61.90g)在水温21.5-31.5℃条件下,最适饲料蛋白为47.43%-49.16%,成甲鱼(117.66-151.67g)在水温28-34℃日投饵率为体重的4%的条件下,蛋白质需要范围为43.32%-45.05%;吴遵霖、江涛等(1991)用配合饲料正交试验法则得1龄幼甲鱼的最适饲料粗蛋白含量仅36%-42%;林鸿荣(1992)报道,以中华鳖为试验鳖,幼、稚鳖用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在41.51%-49.2%之间,成鳖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6.3%-41.66%之间时,养殖效果较好;包吉墅等(1992)认为,幼鳖的蛋白质需要量为46.6%,最适能蛋比为7.0-7.55;程伶认为,供饲孵化、开食的稚鳖,增重率、饲料效率等以含蛋白50%时最高,不足或超过50%时,饲养效果均不理想;涂涝(1995)等报道,2龄
甲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量为45%-48.3%。

甲鱼饲料不仅需要高含量的蛋白质,而且要求高质量的蛋白质,甲鱼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国内研究很少。

徐旭阳(1991)报道,由甲鱼体氨基酸组成和全卵蛋白的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甲鱼对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的要求量较高。

吴遵霖(1991)报道,在甲鱼用配合饲料正交试验中,养殖效果最好和较好的配方中精氨酸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配方,胱氨酸的比率也比较高。

精氨酸等是否为甲鱼饲料的限制性氨基酸还有待专门试验研究。

甲鱼对动物蛋白的利用能力强,对植物蛋白的利用能力很低。

日本广岛县淡水鱼场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豆饼替代鱼粉作蛋白源:粗蛋白含量相同,豆饼的比率增加,饲料报酬降低。

国内徐旭阳(1991)报道,甲鱼对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有一定忍受范围。

植物性饲料(主要是饼粕类)含量在15%以内,甲鱼都能正常摄食,并获得良好的生长。

若超过15%,生长受阻;30%以上时,表现出严重不适,摄食量减少乃至停止摄食。

郑小非(1996)研究报道,甲鱼饲料中植物性蛋白饲料用量超过8%,甲鱼就表现出生长受阻,摄食减少。

王强(1997,未发表)研究表明,通过添加诱食剂,并平衡必需氨基酸,在一定范围内可用植物性蛋白代替部分动物性蛋白。

在甲鱼饲料中植物性蛋白用量以含10%豆粕的饲养效果最佳,甲鱼的增重率、生长比速、饵料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均极显著优于鱼粉对照组(P<0.01),经济效益显著。

含20%豆粕的饲料,其甲鱼的增重率、生长比速、饵料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与鱼粉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可充分利用植物性蛋白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植物性蛋白饲料生长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植物性饲料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
其二,植物性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较低;
其三,植物性饲料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和营养拮抗因子。

脂类营养:脂类是甲鱼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可为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提供载体,其中的磷脂在细胞生物膜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胆固醇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是甲壳类脱皮激素的前体。

川崎义一(1986)研究指出,与含有大量20∶5(w3系)的动物性脂质相比,含有18∶2(w6系)的植物性脂质效果最好。

在使用高蛋白(51%以上)饲料的情况下,配合饲料添加3%~5%玉米油可提高饲料效率1.5倍。

亚油酸(18.2w6)是甲鱼的必需脂肪酸。

国内程伶(1993)报道,饲料中单纯添加5%棕榈酸生长成绩最差,如果添加亚油酸1%,棕榈酸4%,则生长明显改善。

曾训江等(1987)认为,甲鱼饵料的脂肪含量为6%左右。

包吉墅等(1992)认为,添加量为3%~5%为宜,涂涝等(1995)报道,脂肪的适宜含为4.2%~6.7%。

碳水化合物: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有:1.能量来源,多余部分被送到肝脏和肌肉内合成糖元贮存起来,如还有多余的可变成脂肪积存于体内。

2.是构成肌体成分之一,如细胞中的单糖、脑及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类等,特别指出的是几个质壳多糖是甲壳类壳的主要成分。

3.节约体内蛋白质。

当动物体内有糖存在时,首先以糖供应热能,因此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

4.碳水化合物(如α-淀粉)还可用作饲料粘合剂,增加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

川崎义一(1986)就甲鱼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种类(α-淀粉、糊精、蔗糖、纤维素)和适宜添加量做了试验,结果表明:甲鱼对α-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增肉率以α-淀粉为20%的添加量最高,饲料效率以α-淀粉30%的添加量最高。

曾训江等(1990)的研究认为,甲鱼对饲料中淀粉最适量为22.73%~2
5.28%,纤维素适宜量为9.73%。

包吉墅等(1992)认为,甲鱼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含糖量为21%~28%,稚甲鱼最佳生长的饲料含糖量为29%~29.5%;涂涝(1995)认为,甲鱼配合饲料中可消化糖类的适宜含量为20%~25%。

维生素维生素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绝大多数维生素是辅酶和辅基的基本成分,参与生物体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生物体若缺乏维生素会使某些酶的活性失
调,导致代谢紊乱,影响机体某些器官的正常机能。

甲鱼和其它动物一样,缺乏维生素时,代谢紊乱,生长缓慢,易患各种疾病。

甲鱼需要多种维生素。

川崎义一(1986)报道,从生长率的角度看,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B12缺乏时,甲鱼的生长明显缓慢,但叶酸、维生素B2缺乏时,对生长似乎影响不大。

印保林(1999)报道,甲鱼对维生素E的需求量:每50 kg体重的用量每天为1.5~4.5g,其中稚甲鱼、幼甲鱼、成甲鱼每天为1.5~2.5g,亲甲鱼每天为3~4.5g。

对于其它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及缺乏症状如何,目前还不清楚。

总之,由于缺乏研究,甲鱼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和缺乏症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但在甲鱼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肯定是必要的,另外维生素需要量不仅受甲鱼大小、年龄、生长率、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营养物质间相互关系(比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对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无机盐无机盐是维持甲鱼机体正常机能必不可少的物质,构成骨骼、细胞组织、参与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度、参与辅酶代谢作用、参与造血和血色素形成,甲鱼对钙、磷、钾、钠、硫、氯、镁等7种主要元素的需要量较大。

此外,甲鱼还需要微量元素铁、铜、碘、锰、钴、锌、钼、硒、铬、锡等。

但由于缺乏研究,甲鱼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目前还未十分清楚。

杨宗坫(1992)的研究报道,在水温20~30℃,平均体重13.13g的稚甲鱼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硫酸镁0.05%、0.25%、0.5%,经28d饲养,0.05%和0.25%两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增重指标,饲料系数无差别,而0.5%增重效果最佳,饲料系数最低,认为,硫酸镁的显效添加量为0.4%~0.5%。

杨宗坫在另一研究报告中指出:当稚甲鱼饲料中钼、钛含量低于15×10-6时,添加铜、钛有促进生长、降低成本的显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