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入路

颅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 颞区,并包括其深面的 颅顶诸骨。
(1)额顶枕区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 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
• 皮肤 • 浅筋膜 • 帽状腱膜及颅顶肌(枕额肌) •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将 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 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 易分离。
颞部马蹄形皮瓣及骨窗
颞部入路切口
(六)额、颞、顶、枕切口
1、适应症: 1)额、颞、顶、枕部大脑凸面病变; 2)大脑镰旁、矢状窦旁、脑室内肿瘤。 2、切口类型: 1)马蹄形切口; 2)直切口; 3)S形切口。
顶部过路线马蹄形皮瓣示意图
顶部马蹄形切口
(七)经蝶窦入路
1、适应症: 1)鞍内及部分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 2)颅咽管瘤、Rethke囊肿; 3)其他鞍区肿瘤,如脑膜瘤等。 2、体位:仰卧位,上半身抬高,头稍后仰,偏向术侧。 3、术式:a、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 b、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 c、经筛窦、蝶窦入路; d、直接经鼻-蝶窦入路(内镜辅助下)。
翼点入路经典切口标记
翼点入路切口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左侧)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右侧)
(三)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1、适应症: 1)桥小脑角肿瘤; 2)三叉神经痛; 3)面肌抽搐; 4)前庭神经切断术; 5)舌咽神经和膝状神经节痛; 6)后循环血管性病变。 2、体位:可采用坐位、侧俯卧位、侧卧位。无论选 哪一种体位,都要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侧俯 卧位、侧卧位头顶部稍向下屈曲,同侧肩部下拉,使 肩与头距离加大。 3、切口:皮肤切口呈弧形、“C”形或“S”形。
额结节 眉弓
眉间
鼻额点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为冠状 缝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 与枕处粗隆连线的前、中1/3交 界处,距眉间约13cm,是新生 儿的前囱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矢状缝相 交点,位于枕外粗隆上方约 6cm,是新生儿的后囱所在处。

神经外科手术的体位与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的体位与入路
体位的摆放突出颧部, 而顶部偏低, 可借助脑 部的重力作用,方便 颅底的暴露。
对于前部的病变,旋 转角度可适当加大; 对于后部的病变,旋 转角度可适当减少。
• 1.视交叉池及鞍上池肿瘤 • 2.颈内动脉及分支,基底动
脉分叉及上部分支动脉瘤
• 3.眶上、后部和外侧肿瘤 • 4.蝶骨嵴及前床突周围病
• 小脑半球病变 • 枕大孔后缘病变 • 小脑蚓部病变 • 四脑室病变 • 脑干背侧病变 • 延颈交界病变
• 显露从松果体区到枕骨 大孔并进入到颈椎上段
• 俯卧位,胸部抬高15°, 头固定于可以屈曲位置; 头的转角为0°
• 严格按正中切开 • 枕大孔及寰椎后弓骨
性处理动作要轻柔 •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
• 前颅底中部和鞍 旁区的肿瘤
经蝶入路
• 鞍区及鞍旁肿瘤的切 除;大多数垂体腺瘤 可以采用此入路
•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 放于头垫上,颈部保 持中位
• 利用额颞发际内的 弧形切口,额颞骨瓣,
通过切除蝶骨嵴和 分开侧裂,暴露深部 基底池和鞍区结构。
仰卧头侧位,三点头 架固定,头部向对侧 肩部旋转30°~45°, 颈部轻前屈使颏部接 近对侧锁骨,额骨颧突 位于视野最高点。
头部旋转超过60 °,需垫高同侧肩部防止颈 静脉回流受阻和臂丛静脉受到牵拉
头部角度
◦ 双额和纵裂入路: 0° ◦ 翼点入路
后颅窝: 30° 蝶骨翼、鞍区: 45°
◦ 颞下和岩骨入路: 90°
额底入路
• 仰卧位胸部抬高 15°,伸展颈部 以加术者的视野
• 取正中头位;于 发际内,从一侧 颧弓至对侧颧弓, 冠状切皮。
变(脑膜瘤等); • 5.额颞叶脑内病变; • 6.上斜坡肿瘤和桥中脑腹

(重点)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重点)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原则:利于脑保护,便于术者操作。

注意:
1)、避免过度扭曲颈部以避免静脉瘀 血;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以减少脑 的人为牵拉;
3)、考虑所有体位对脑灌注压和脑血 液的影响。研究显示头位抬高20°~30° 时,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而不影响脑灌注 压和脑血流量。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 则:
3、切口:皮肤切口呈直线形。

乙状窦后入 路切口

乙状窦后入路所见到的结构
1. 三叉神经 2. 面听神经 3. 后组颅神经
乙状窦后入 路浅层所见 结构
乙状窦后入 路深层所见 结构
注意:
1)位于三叉神经和小脑幕的病变,开颅 应显露出现横窦与乙状窦的交汇区,不需 要打开枕大池。
6、矢状线 从枕处粗隆至鼻额点引一直线, 称为矢状线,相当于大脑镰和上矢状窦所在 部位。大脑纵裂沿此线
将大脑分为左、右两
半球。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凸 部,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Pterion
8、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 ,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 "H"型,少数呈"N"型。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 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乙状窦后入路
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颅脑重要骨性标志
1、鼻额点 为鼻根中央的凹陷 处,相当于额骨鼻突与鼻骨的 相接处。 2、眉间 位于鼻额点上方约 2cm处,在两眉之间。 3、额结节 位于眉弓上方约5cm 的最突出部,其深面正对额中回。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枕骨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11.上项线 superior nuchal line 是由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 其深面为横窦.
颅缝和脑沟.脑回的定位关系
去掉颅骨的脑侧面沟回的定位关系
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主要标志线:
下横线: 眶下缘---外耳门上缘 上横线: 眶上缘向后---下横线平行 矢状线: 眉间---枕外隆凸 前垂直线: 颧弓中点---垂直线 中垂直线: 下颌骨髁突中点---垂直线 后垂直线: 乳突根部后缘---垂直线
顶枕沟: 人字点上方约1.25cm处. ---向外侧---长1.25至2.25cm的线. 此线:顶枕沟的体表投影.
中央前回: 中央沟投影线的前1.5cm的范围. Broca区:左中央前回-前下方. 运动性语言中枢: 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的交点--稍上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央后回: 中央沟-后1.5cm的范围. 大脑下缘: 鼻根上方约1.25 cm处. 向外--眶上缘向后. 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枕外隆凸 连线. 上矢状窦:矢状线位置。
大脑纵裂: 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中央沟: 前垂直线-上横线的交点. 后垂直线-矢状线的交点.连线. 相当于后垂直线---中垂直线间的一段. 下端:颞下颌关节上方5-5.5cm处.
外侧沟: 中央沟投影线---上横线交角.等分线.
临床手术最为简单实用的方法: 1.眉间---枕外隆凸:矢状线 2.颧弓中点上方4cm(约2横指)---翼点 3.翼点至矢状线中点后2cm处的连线:中央沟投影线 4.翼点至矢状线前面(75%)处的连线:外侧裂投影线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凸部. 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8.星点 asterion: 位于颅后部两侧. 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cm. 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 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星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155页PPT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155页PPT
,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ppt课件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ppt课件

119
2019/9/4
120
2019/9/4
121
2019/9/4
122
2019/9/4
123
2019/9/4
124
2019/9/4
125
2019/9/4
126
2019/9/4
127
2019/9/4
128
2019/9/4
129
2019/9/4
130
2019/9/4
131
2019/9/4
37
2019/9/4
38
2019/9/4
39
2019/9/4
40
2019/9/4
41
2019/9/4
42
2019/9/4
43
2019/9/4
44
2019/9/4
45
2019/9/4
46
2019/9/4
47
2019/9/4
48
2019/9/4
49
2019/9/4
50
2019/9/4
145
2019/9/4
146
2019/9/4
147
2019/9/4
148
2019/9/4
149
2019/9/4
150
2019/9/4
151
2019/9/4
152
2019/9/4
153
2019/9/4
154
2019/9/4
155
2019/9/4
156
2019/9/4
157
2019/9/4
79
2019/9/4
80
2019/9/4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方式。
手术步骤
02
在显微镜下,首先分离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的粘连,然后切除肿
瘤。
手术难点
03
在分离肿瘤与脑组织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损伤大脑镰,同时要
保护好脑膜。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3D打印技术在手术入路设计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资料,制作出1:1比例的3D模 型,用于手术入路设计。
手术步骤
经颅入路需要在显微镜下首先分 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然后 切除肿瘤;经蝶入路需要在显微 镜下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然后通过鼻腔和口腔将肿瘤切 除。
手术难点
在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过程中 ,需要避免损伤视神经、垂体等 重要组织,同时要保护好脑膜。
大脑镰旁脑膜瘤
手术入路
01
大脑镰旁脑膜瘤可采用冠状切口和半球间纵切口两种手术入路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头皮颅骨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以及手术入 路设计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加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 人工智能算法,以提高手术入路设计的精准度和效率。
挑战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需要解决许 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推动相关领 域的技术进步,以促进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颅脑损伤诊疗手册》. 王维治,罗毅男,韩旭 ,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颅底显微外科手术学》. 赵继宗.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16.
3
《神经外科学》. 王忠诚,余新光,等译.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头皮颅骨解剖知识xx年xx月xx日•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概述•头皮解剖基础知识•颅骨解剖基础知识•手术入路设计案例分析目•手术入路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录01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概述手术入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神经外科手术的高效、安全和精确,通过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使手术操作更加便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手术入路设计应遵循损伤最小化、视野清晰、操作方便、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等原则,同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等因素。

原则手术入路设计的目的和原则步骤手术入路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病变定位、患者体位选择、消毒和铺巾、头皮切口设计、颅骨钻孔、硬脑膜切开、脑组织分离及病变切除等。

考虑因素在手术入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患者年龄、手术史、术者经验和技术水平等。

手术入路设计的步骤和考虑因素手术入路设计面临的挑战包括:损伤大血管和脑组织、止血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等。

解决方案针对这些挑战,术者需要在设计时尽可能选择最小损伤的入路,优化操作步骤,使用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术者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在术中灵活调整手术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挑战手术入路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VS02头皮解剖基础知识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其中含有丰富的毛囊和汗腺。

头皮解剖结构皮肤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薄膜,与皮肤相连,对头皮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

筋膜外层为坚硬的骨膜,内层为脑膜,对颅内起到保护作用。

颅骨血管头皮血管丰富,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供应头皮的血液循环。

神经头皮神经分布广泛,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对头皮起到感觉和支配作用。

头皮血管和神经分布头皮的生理功能与手术入路设计的关系头皮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在手术入路设计中需要避免损伤脑组织。

保护脑组织头皮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提供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 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上 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 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 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 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 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 5.5 cm处。
No Image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 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 长1.25~2.25 cm的线, 此线即为顶枕沟的体表投 影。
§9、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位 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枕外隆 凸的
§ 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 § 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 § 扩张。颅后窝开颅术若 § 沿枕外隆凸作正中切口 § 时,注意勿伤及枕骨导 § 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10、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是由枕外隆凸
§4、避开主要功能区: §
§ 尽量减少对运动、感觉、语言等重要 功能区的损伤
§5、切口损伤少:
§
§ 尽量减少切口线的长度,减

对病人的创伤
§ 避免切口损伤容貌,尽量位于发际内
§6、注意体位:
§ 设计切口前,摆好病人体位,总的 原则:利于脑保护,便于术者操作。
§
§ 注意:
§ 1)、避免过度扭曲颈部以避免静脉瘀 血;
§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 影线的前1.5 cm的范围内 。左中央前回的前下方为 运动性语言中枢,其投影 位于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相 交点的稍上方。
No Image
§中央后回:位于 中央沟投影线的 后1.5 cm的范围 内。
§大脑下缘:自鼻 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 沿眶上缘向后, 经颧弓上缘、外 耳门上缘至枕外 隆凸的连线上。
§6、矢状线 从枕处粗隆至鼻额点引一直线, 称为矢状线,相当于大脑镰和上矢状窦所在 部位。大脑纵裂沿此线
§ 将大脑分为左、右两
§ 半球。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 凸部,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
Pterion
§8、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 ,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 "H"型,少数呈"N"型。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 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 颅缝和脑沟、回的定位关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掉颅骨的脑侧面沟回的定位关系
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主要标志线:
§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 耳门上缘的连线。
§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 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 线。
No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 凸的连线。
Image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 做与上、下横线相垂直 的线。
§ 7)、尽量考虑美容,在发际内固定。
§神经导航的应用
§ 定位精确,皮瓣小,损伤小,但费时 、费力、费钱。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 1、适应症: § 1)桥小脑角肿瘤; § 2)三叉神经痛; § 3)面肌痉挛;
§ 2、体位:可采用坐位、侧俯卧位、侧 卧位。无论选哪一种体位,都要用 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侧俯卧位、侧卧 位头顶部稍向下屈曲,同侧肩部下拉,使 肩与头距离加大。
No Image
切口设计
一、切口设计原则
§1、最佳途径: § 将病变包括在内 § 离病变距离最近 §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 § 尽量减少对神经、血管和 § 脑组织的损伤
2、病变精确定位
§ 1)、颅底病变或靠近颅底病变可利用 CT、MRI显示的解剖标志做到较精确定位 ;
§
§3、注意皮瓣血运:
§ 长度不应超过基底宽度的1.5 § 倍至2倍; § 皮瓣基底部有一定宽度 § 且朝向供血动脉处 § 皮瓣应包括一组动静脉
§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以减少脑 的人为牵拉;
§ 3)、考虑所有体位对脑灌注压和脑血 液的影响。研究显示头位抬高20°~30° 时,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而不影响脑灌注 压和脑血流量。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 则:
No Image
§
Mayfield头架
§ 1)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 薄的骨质,如颞骨鳞部;
§ 2)避免放置在颞肌或枕下区肌群内,因 不能良好受力而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 3)固定脚不应放置于横窦和矢状窦上、 已存在的分流设备或以往的颅骨缺损处;
§ 4)、固定脚应距离头皮切口至少 §2~3cm,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 § 5)、3个固定脚应放置在不同的三维平面
上;
§ 6)、固定脚压力应适中,应避免过紧穿 透内板;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乙状窦后入路
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一、颅脑重要骨性标志
§1、鼻额点 为鼻根中央的凹陷 §处,相当于额骨鼻突与鼻骨的 §相接处。 §2、眉间 位于鼻额点上方约 §2cm处,在两眉之间。 §3、额结节 位于眉弓上方约5cm §的最突出部,其深面正对额中回。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为冠状缝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 §与枕处粗隆连线的前、 §中1/3交界处,距眉间 §约13cm,是新生儿的前 §囱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枕 §外粗隆上方约6cm,是新 §生儿的后囱所在处。
§ 2)位于面神经和前庭神经区域的病变 ,应显露出横窦与乙状窦,根据病变决定 是否打开枕大池。
§
§ 3、切口:皮肤切口呈直线形。
§
§乙状窦后入 路切口
No Image
§
乙状窦后入路所见到的结构
§ 1. 三叉神经 2. 面听神经 3. 后组颅神经
No Image
§ 乙状窦后入 路浅层所见 结构
No Image
§乙状窦后入 路深层所见 结构
§ 注意:
§ 1)位于三叉神经和小脑幕的病变,开 颅应显露出现横窦与乙状窦的交汇区,不 需要打开枕大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