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商联历史回顾及发展历程
工商联工作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工商联全体成员,向大家汇报一下过去一年我们开展工作的总结,并对新的一年工作进行展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成员,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工商联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过去的一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工商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政治引领,凝聚共识我们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觉悟和法治意识。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升级我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融资担保等服务。
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积极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同时,加强与各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工商联队伍中,为工商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展望未来,再创佳绩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工商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共识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助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融资担保等服务。
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历程

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历程1991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揭阳地级市,1992年4月8日,中共揭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国函[1991]84号《关于广东省调整汕头潮州两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粤发[1991]33号《关于潮汕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联合发出了揭市发[1992]3号《关于揭阳市党政群机关机构设置问题的通知》决定设置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同年8月21日市委统战部经请示市委同意,下发了揭统发[1992]9号《关于成立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组的通知》,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组成立并展开工作。
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从筹备组建至今历经五届,走过了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
二十七年来,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央15号文、16号文、省委15号文和市委24号文为指针,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有机结合,积极参与揭阳政治、经济的各项工作,认真履行职能,锐意开拓创新,在参政议政、联络引进、政治安排、协调关系、光彩事业、非公党建、维权、服务、调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揭阳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为推动揭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历次会员代表大会一、筹备组工作会议1992年8月21日,中共揭阳市委统战部经请示市委领导同意,下发了揭市统发[1992]9号《关于成立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组的通知》,揭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组成立,筹备组由魏夏龙、杨启昭、林振南、谢惠深、陈辉来、陈式盟、曾茂钦、黄利发、郭锐忠、李汉生、陈汉广、洪捷喜12位同志组成,魏夏龙任组长、杨启昭任副组长。
1992年9月,筹备组召开工作会议,参会的有筹备组成员和各县、区委统战部分管工商联工作的领导,会议确定筹备组工作任务:开展宣传发动,发展吸收会员;确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名额分配方案并做好推荐工作;做好会议资料和会务准备工作。
工商联志稿

第二十篇民主党派第三章东港市工商业联合会(东港市总商会)第一节组织机构和会员发展东港市工商业联合会是东港市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简称工商联(总商会)】。
该组织成立于1951年6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解体。
东港市工商联于1989年11月开始筹备恢复工作,1990年3月正式召开工商联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主委郑永贵(外经委主任兼),副主委唐凤信(驻会,主持工作)、赵连安(供销联社副主任)、王儒超(个体工商户)、回凤洲(私企)、吴永喜(个体工商户)、邹德全(私企)。
机关编制1人。
1993年3月换届选举,选举主委唐凤信(驻会),副主委牟喜田(工商局副局长)、王儒超、回凤洲、吴永喜、邹德全,秘书长杜掁国。
机关编制2人。
工商联党组于1993年5月设立,党组书记周学公(统战部部长兼)。
1995年,根据省工商联要求,东港市工商业联合会与东港市总商会两个机构联合办公。
同年7月,栾光峰(统战部副部长)任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1996年6月19日,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1人,选举唐凤信为会长,杜振国(驻会)、牟喜田、李毓洲(乡镇企业管理局副局长)、王儒超、回凤洲、吴永喜、邹德全为副会长。
杜掁国兼任秘书长,大会还聘请市委常务副书记孙忠彦、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孙殿东、市政协主席李有才为名誉会长。
1996年12月27日,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二届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增补执委12名,会长唐凤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掁国。
至1996年底,全市20个乡镇全部建立工商联(商会组织),共发展会员1380名。
1997年12月23日,市工商联(总商会)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二届三次执委会,84人出席会议。
大会增选李海洲、王凤彦、王选祖、陈铁增、姜淑琴、赫英德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选举李海洲为东港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驻会)。
全市有执行委员46人,会员1493人。
机关编制3人。
1998年,东港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长李海洲,副会长兼秘书长杜掁国,不驻会的副会长牟喜田、李毓洲、王儒超、吴永喜、邹德全。
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史

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史【沿革】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工商联)的前身是苏州市工商联筹备委员会,于1949年11月20日成立,由委员121人组成,当时的办公地点在西百花巷24号吴县商会旧址。
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接受了吴县县商会、吴县工厂联合会的全部档案资料,开始进行各旧同业公会的改组工作,将原有的104个同业公会,改组为123个公会筹备委员会,并编成365个小组,选出组长1095人。
1951年由于工作需要,扩充会址,将景德路房屋并入使用(现中医院)。
同年筹备工作委员会按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工作委员会,作为市筹委会的派出机构。
1954年6月,苏州市工商联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工商联章程,选举陶叔南为主任委员,市工商联正式成立,办公地点仍在西百花巷24号。
1957年,按照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指示,中国民主建国会苏州市委员会与苏州市工商联合署办公,简称“两会”,“两会”工作与活动实质上开始一体化,并决定“三统一”,即人事、经济、行政领导统一。
1958年苏州市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后,办公地点迁至长春巷22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党的统战政策被践踏,工商联受到冲击,绝大多数专职人员先后被迫到蔬菜农场、农校和回基层单位劳动。
1968年长春巷会址被占用,留下人员在宜多宾巷组织学习。
1969年,市工商联会务工作全面停止,机构瘫痪,工商联解体。
1980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工商联恢复组织,开展活动。
同年7月,苏州市工商联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恢复工作。
时有会员1573人,其中在职者仅290人,退休人员占总数的81.5%。
1981年9月,确定市工商联机构为一室两处:办公室、组织宣传处、工商业务处,核定行政编制14人。
1984年12月,“两会”联合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号召广大工商业者“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叶元铮当选为主任委员。
1984年,市工商联和民建苏州市委联合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两会领导分别改选;同年办公地址迁至五卅路27号。
工商银行发展史

工商银行发展史一、早期阶段1.1 创办背景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古老的银行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国内外经济问题的严重困扰,急需建立一家国家级银行来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1.2 成立过程1894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工商银行正式成立。
创办初期,工商银行主要以国有企业、外商和政府部门为主要客户,提供贷款和储蓄服务。
1.3 发展壮大在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工商银行逐渐扩大业务范围,开设了更多的分行和营业网点。
它不仅提供了传统的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和汇款,还开展了国际贸易和投资业务,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改革开放时期2.1 经济改革的兴起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自身改革。
2.2 业务创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工商银行开始积极创新业务。
它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个人消费贷款、企业融资服务、信用卡等。
这些创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便利。
2.3 国际合作与开放工商银行在改革开放时期还加强了与外国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全球化发展3.1 国际业务扩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银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开设了一系列海外分行和代表处。
同时,它还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3.2 全球化战略合作工商银行与许多国际知名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了双方在金融产品开发、跨境支付和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合作。
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工商银行的国际声誉,也加快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未来展望4.1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未来,工商银行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4.2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工商银行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它将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扶贫和公益事业的支持,积极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工商联联合会工作报告

工商联联合会工作报告工商联联合会工作报告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工商联组织将越来越显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今天在这里我要讲三方面的内容。
一、工商联组织的概况1、工商联的起源工商联起源于行会。
法国于1599年成立了第一个商会。
我国最早的商会组织是于1874年在辽宁工商界成立的公议所。
到了1930年,全国各地商会已建立了2046个。
全国解放后成立了全国工商联。
2、工商联组织及职务的称谓工商联组织的全称胜商业联合会,又称民间商会。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是成立于1953年10月。
1993年10月,在全国工商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工商联同时为民间商会,并提出这是改革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此,工商联开始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历史。
全国工商联的职务称谓主席。
建国以来,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的有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经叔平、黄孟复(第九届,也是现任全联的主席)。
(图片)各省、市、区工商联称谓会长。
3、工商联组织性质中国工商业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帆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帆有制经济的助手。
4、工商联会员和组织:据统计,目前全国工商联共有1万名会员,有县级以上的商会3079个,乡镇、街道商会19851个。
二、我国南方商会的特点与启示我国南方商会的基本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民间性在我国的南方,商会带有突出的民间色彩。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的工商联,即民间商会的会长就是由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徐冠巨担任的。
而且在浙江省担任县级以上商会会长的民营企业家也很多。
由于民营企业家担任商会会长,在客观上就增强了会员的认同感。
具有同行业的分类性以温州商会为例,目前在温州成立了服装、眼镜等30多个行业商会。
行业商会制定的一些行业行规,有力地促进了会员企业的良性发展。
具有分层次的服务性我们以香港中华总商会所设立的机构为例,在香港中华总商会里共设置了12个专门委员会,通过这些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反映出商会的服务是有层次、分范畴的。
全国工商联新旧章程对比 -回复

全国工商联新旧章程对比-回复中国工商联(全国工商联)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工商界人士组成的地方性工商团体联合组织。
它的建立旨在加强工商界与和政府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并发挥工商界人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工商联成立以来,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工商联先后修改了自己的章程,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对比新旧两个章程,在主题为“全国工商联新旧章程对比”的基础上,逐步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步:什么是中国工商联?中国工商联于1979年成立,是由具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相对独立和各自管理经济事务权力的省市工商联合会为成员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它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和管理各级地方性工商联合会,促进工商界和和政府的密切合作。
第二步:为什么修改章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工商界发展迅速,工商联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而复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中国工商联决定修改自己的章程。
第三步:新旧章程的主要内容对比1. 名称与地位变化旧章程中,中国工商联的名称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而新章程中将其名称修改为“中国工商联”。
在地位上,旧章程中,中国工商联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商联合会为成员组成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新章程中,中国工商联成为有自身章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2. 组织架构变化旧章程中,中国工商联由主席团、秘书处、主席团会议、全国工商代表大会等机构组成,新章程中增设了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主任等机构。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工商联的组织实力和决策效率。
3. 定位与职能调整旧章程中,中国工商联的职能主要包括“联系管理全国工商联合会,同和政府联系”等,新章程中,职能内容有所调整,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等。
这些调整使中国工商联更加直接地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发展大局。
工商联工作总结

工商联工作总结有关工商联工作总结范文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
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工商联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商联工作总结篇1板浦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1994年就率先成立了乡镇级的工商联(商会),经过十年的发展,工商联现有企业会员91家,个人会员690家,分别占到全镇企业数的95%和个体工商户的48%。
今年以来会员企业预计实现产值6.5亿元,利税6000万元,在全镇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xx年,我会在上级工商联的正确指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位会员共同努力,把握工作重点,确保与时俱进,推动工商联(商会)工作沿着时代的发展向前快速推进。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会员思想素质利用各种机会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宣传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方针政策,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使他们了解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从而解放思想,消除疑虑,放手发展。
我们先后同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一起,与镇内9名较有影响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以此作为掌握个私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了解和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验田”,着力培养和增强他们继续发扬老工商业者听党话,跟党走光荣传统的自觉性。
今年二月份,我们召开20xx年总结表彰大会,镇长亲自参加了大会,表彰了6家优秀企业,4家先进行业商会,灌云县水泥厂、板浦果园商会在大会上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在大会闭幕期间与会代表观看了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今年我们还推荐其中一名同志随市工商联到中央党校参加“滤布全国民营经济理论与实务”培训班,回来后立即召开商会骨干会议,传达中央精神,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了解国情、省内外行情和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我们共举办培训班3期和专题讲座2次,参加学习培训的代表人士达500多人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工商联历史回顾及发展历程xx工商业联合会是中共xx委领导的县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主要职责是团结教育广大会员,进行爱国、守法经营,协助政府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劳资关系等方面工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的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参政议政;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要求和建议;为会员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会计、审计、融资、咨询等服务;引导会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
多年来工商联就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职能与任务要求来思考、探讨和实践工商联工作的。
从而形成了府谷工商联丰富的历史。
回顾一下工商联在各个时期的情况。
解放前情况:县商界,清时设“行社”。
公举乡耆主持其事务。
行社权力等同商业行政机关。
民国元年(1912),县商界成立“商会”,在县旧城西关观音殿办公,清时之行社遂,并于xx、xx设分会。
十六年(1927)以前实行会长、会董制后,改名“商民协会”。
十七年(1928),复称“商会”。
并在xx等处设事务所。
至二十年,改行委员制,设执行委13人,监察委员5人,产业常务委员、主席各1人。
三十
二年(1943),商会改组,设理事5人,常务理事1人,监事3人,常务监事1人,候补理事2人,候补监事1人,书记2人。
每年改组1次。
民国元年会长是xx,后相继有xxx 等任此职。
商会除商界事务外,供应军差为其要务。
解放后情况:1950年3月,xx工商业者联合会成立。
xx先后任会长。
1952年10月,召开全县工商业者代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xx工商业者联合会”。
会议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任xx,副主任xx。
工商业联合会设有工业股、商业股、总务股、调节股、组宣股和秘书室等机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商业联合会停止活动,机构瘫痪。
恢复工作后的情况:x年x月x日恢复县工商联组织,并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五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主任委员,xx为副主任委员。
根据省联文件精神,经县委同意,x年xx工商业联合会增挂“xx商会”牌,其领导人称会长、副会长。
x年x月x日至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召开。
六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会长,xx为副会长。
x年x月x至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召开。
七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会长,xx 为副会长。
x年x月xx工商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八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会长,xx为副会长。
x年x 月,县委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并设在工商联,副会
长xx兼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书记。
x年x月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九届一次执委会上选举xx为工商联、商会会长,xx为工商联副会长,xx为商会副会长。
x年x月x日xx工商业联合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会上选举xx为工商联党组书记,xx为工商联主席,xx为工商联副主席。
x年x月xx任工商联党组书记、商会副主席,xx任工商联主席,xx任非公党委书记,商会副主席;xx任副主席。
目前,我会共有x名驻会工作人员,有执委xx人,会员xx户,其中企业会员、团体会员xx户,个体会员xx户,基层乡镇分会x个(xxx),同行业协会x个(xxx);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xxx户,从业人员xx人。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市政协委员xx人,县政协委员xx人,占县政协委员总数的x%,担任省人大代表x人,市人大代表x人,县人大代表xx人,占县人大代表总数的xx%;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xx个,其中党委xx个,总支x个,支部xx个,联合支部xx个,党小组xx个,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xx%,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党员xx名,占企业人数的xx%;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示范点xx个,市级领导联系我县非公有制企x户,县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x户,县、乡商会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x户,执委联系非公有制企业x户。
本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四、十五、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遵循全国、省、市工商联工作指示,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全面开展了会务工作和商务工作。
通过贯彻“教育、团结、帮助、引导、服务”的十字方针,团结了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促进了xx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从xx年起x次被评为全省会务工作先进单位。
x 年被省工商联评为发展会员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