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九章测井地质解释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

充分得了解。循环后效、氯根变化等。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 资料质量检查
1. 刻度检查。 2. 仪器刻度如秤的准星、尺的零点一样,是非常
关键的。 3. 深度控制。 4. 测井响应与邻井及录井图是否一致。 5. 标志层。 6. 曲线有无平头及突变。 7. 重复曲线与主曲线之间进行对比,测后校验是
SW =
1
/
(1Vsh Vsh
/
2)
Rt Rsh
m
a • RW
式中:a —— 岩性系数 m —— 胶结指数 Sw —— 含水饱和度,%; Vsh —— 泥质含量,%; Rsh —— 泥岩深探测电阻率,•m; Rt —— 目的层深探测电阻率,•m。 Rw —— 地层水电阻率,•m
Rw的求取
计算解释;
层界划分 以自然GR半幅点为主,参考Rt、CN、DEN等曲线的变化划分界面;
薄层划分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界面。
读值 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值或平均值; 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自然GR法
泥质含量Vsh的确定
GR = GR GR min GR max GR min
Vsh = 2C*GR 1 2C 1
Rt
40% < Sw < 60% 油(气) +水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渗透层的识别及特征
通常钻遇的渗透层是砂岩,其特征:
1. 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 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 化度接近,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2. 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的自然伽玛值越高,则泥质含量越大。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课件

油气勘探与开发
测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情况、储 量估算和开发决策。
资源评价
测井数据可以用于评价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可采 性,对资源评价和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测井的分类与方法
1
电性测井
通过测量地层的电性属性,如电阻率、自然电位等来获取地质信息。
4 油气藏评价
根据测井资料评价,包括 储量估算和开发可行性分析。
测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1
数据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去噪和解释。
2
数据解读
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解读地层的性质、构造背景和岩性等信息。
3
综合研究
将测井数据与其他地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地质模型,得出最终的地质解 释。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测井资料地质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介绍测井资料
测井资料是通过测量井中物理属性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测井,我们可以了解地层的性质和组 成。
测井资料的主要作用
地层概念
通过测井资料,我们可以获得地层的分布、岩 性和地层厚度等重要信息。
地质解释
重要的地质解释参数
地层厚度和沉积特征
测井资料可以帮助确定地层的 厚度,并揭示沉积环境和沉积 物类型。
孔隙度和孔隙类型
根据测井数据,我们可以推断 地层中的孔隙度和孔隙类型, 对油气储层的评价至关重要。
含水饱和度和水文地质特 征
通过测井资料,我们可以估算 油气藏中的含水饱和度,并研 究水文地质特征对勘探和开发 的影响。
油气藏的评价与决策
油气藏的储量估算
根据测井数据和地质模型,对油 气藏的储量进行评估,为开发决 策提供依据。
测井解释

(一)什么是储层?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或储层)储层的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渗透性(二)储层分类1.按岩类: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殊岩类储层(岩浆岩、变质岩、砾岩、泥质岩等)2.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型、裂缝型、孔隙裂缝型、缝洞型、孔洞型、孔洞缝复合型。
3.按渗透性:高渗储层K≥500×10-3μm2;中渗储层500≥K≥50×10-3μm2;低渗储层50≥K≥10×10-3μm2;特低渗储层K<10×10-3μm2(三)什么储层是非常规储层(特殊储层)?不同于常规均质孔隙型砂岩储层1.岩性非常规——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等2.储集空间类型非常规——非纯孔隙——有孔隙、裂缝、溶洞——非均质3.电性特征非常规——特别是低阻油气藏(四)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核心:孔隙空间结构,即孔隙、溶洞、裂缝的发育特征及组合状况(五)非常规(碳酸岩)储层测井评价基本任务:(1)找储层:储层在哪里、什么类型、是否有效(2)找油气层:储层含什么性质的流体(3)评价油气层的好坏:储层的储集物性条件如何(4)储层多井对比与横向预测:什么地方还有好的储层(六)碳酸盐岩由那些矿物、岩石组成?各自的主要物理性质?碳酸盐岩岩石成份:主要成分(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岩盐)构成岩石骨架;粘土成分;其它成分(有机质;黄铁矿;铝土矿;碳酸磷灰石);方解石:白色、灰色;灰岩中的主要矿物;分布广,主要分布在浅海与湖泊;易溶蚀,形成溶洞;变质,大理石白云石:颜色:灰白色;分布:咸度高的海、湖;形成:次生,石灰岩受含镁溶液交代而成;白云岩中的主要矿物。
硬石膏:咸湖、海蒸发形成,42ºC以上接近地表。
减压、水化→石膏岩盐:在石膏、硬石膏之后形成硬石膏、盐岩都不是碳酸盐岩、而是蒸发岩,但经常出现在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
《测井综合解释》课件

从最早的模拟测井到现代的数字测井,测 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
测井解释的目的和任务
01
02
目的
任务
通过对测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了解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地质构造 和含油气情况。
确定地层岩性、评估地层含油气性、计算地层孔隙度等。
测井解释的基本原理
1 2 3
《测井综合解释》ppt课件
目录
• 测井综合解释概述 • 测井数据采集与处理 • 测井解释方法与技术 • 测井解释实例分析 • 测井解释的挑战与展望
01
测井综合解释概述
测井技术简介
03
测井技术定义
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
测井技术的种类
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参数来 评估和解释地下地质特征的方法。
地球物理场的理论基础
地球物理场包括电场、磁场、声波场等,这些场 的变化与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测井解释的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测量的地球物理参数与地 下岩层的物理性质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地下地 质特征的解释。
测井解释的软件工具
现代测井解释通常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 分析,如LogAnalyst、Landmark等。
大挑战。
02
多源数据整合
来自不同设备、不同时间点的 测井数据如何进行整合,以提 供更准确的解释,是一个重要
的问题。
03
解释精度要求高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 ,对测井解释的精度要求也越 来越高,如何提高解释精度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
04
多学科交叉
测井解释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数 学等,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
测井名词解释

测井名词解释●油矿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解决某些地下地质问题和钻井技术问题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也是直接获取地层信息的方法之一。
●泥岩基线:均匀、较厚的泥岩地层对应的变化不大、稳定的自然电位曲线连线,是平行于深度轴的直线。
(但也有倾斜或偏移)。
●自然电场:在钻开岩层时井壁附近产生的电化学活动而造成的电场,它取决于井孔剖面的岩层性质●离子扩散: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接触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溶液的矿化度:溶液含盐的浓度。
溶质重量与溶液重量之比。
●泥浆滤液:在一定压差下,进入到井壁地层孔隙内的泥浆●几何因子:主电流经过的空间部分介质对测量结果的贡献,是指介质的空间位置、体积大小,形状等几何因子有关的各种影响的总和,把主电流经过的整个空间的几何因子看成1。
●增阻泥浆侵入:当地层中原有流体的电阻率比较低,电阻率较高的泥浆滤液侵入后,侵入带电阻率大于原始地层电阻率,常见淡水泥浆钻井的水层。
减阻泥浆侵入:当地层中原有流体的电阻率比较高,泥浆滤液侵入后,侵入带电阻率小于原始地层电阻率,常见淡水泥浆钻井的油气层或盐水泥浆钻井的水层及油气层。
●含氢指数:任何物质单位体积(1cm3)的氢核数与同样体积淡水氢核数的比值。
根据规定,淡水(纯水)含氢指数为1,而任何其它物质的含氢指数将与其单位体积内的氢核数成正比。
它反映了地层的减速能力●传播效应:电磁波在均匀无限均质中传播时,出现幅度衰减和相位移动时的现象,尤其是在高电导地层中,当传播效应的影响越大时,测得的的,井内有钻井液污染,地层厚度有限,上下有围岩,在井中所测量的电阻率不是地层真电阻率,而是井内钻井液.渗透层的侵入.上下围岩的电阻率等各项因素都影响的电阻率.其中:K-电极系系数,是与电阻率测井仪有关的系数。
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因素:电极距,井,围岩和层厚,高阻邻层的屏蔽,地层倾角以及侵入的影响. ●标准测井:在一个地区或一个油田,为了研究岩性的变化、构造的形态和大段油层的划分等工作,常用相同的深度比例(一般为1:500)及相同的横向比例,在全井段进行几种方法测井,如一条电阻率、一条自然电位,有的包括井径或自然伽马等,作为划分标准层及进行地层对比之用。
测井资料地质解释

8224 8290
8220
8221
8217
8289
8213 8288
8299
8277
8268
8259
8295
8298
8296
8297
0m
8209
8205
8210 8287
8206
8203
8202
8207
8204
8200 152
8201
500m
1000m 1500m
2000m
8110
8108
8111
8109
8220
8221
8217
8213
8291
8290
8289
8288
8209 8210 8287
8299
8277
8268
8259
8295
8298
8296
0m
8297
8205 8206 8207
500m
8203
8202
8204
8200 152
1000m
8201
1500m
2000m
8110
8108
8111
8109
由此可见,测井数据集与地质描述集合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 存在着不确定的解。
2) 解的区域性
由于沉积体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质学对沉积体的描 述大多是地区性的。而测井方法是固定的,同样是电阻率曲线, 对不同井、不同层位、不同地区,即使是同一类岩石也不会具有 相同的数量。因此,即使使用同一种测井方法,在研究地质学问 题时,在不同的地区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8106
8104
8113
J56 8107
测井解释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测井解释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测井是石油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使用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在钻井过程中获取井内的各种数据,以评估地下地层的性质和含油气性能。
这些数据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测井可以准确地了解油气藏中地层的性质,包括储集层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同时,测井数据可以获得地层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声波速度、电阻率等,从而可以计算出地层的含油气饱和度和产能。
测井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电测井、声测井、密度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测井工具可以通过装备在钻井井筒中的测井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测井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钻井过程中向井内发送的信号与地层反射或吸收的物理现象产生的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
测井解释是对测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得出地层性质和含油气信息,并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测井数据的解释,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储量、底部流压、裂缝分布等重要参数,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勘探和开发方案。
总之,测井是一项通过获取井内数据进行地层评价的重要技术。
它对于优化勘探开发策略,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测井解释作为测井技术的核心环节,为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石油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讨论:(1)引言:首先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概述测井解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正文: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测井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获取测井数据的方法。
其中,关于测井的定义和作用部分,将探讨测井在勘探和开发油气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油气储层评价和井筒工程的意义。
关于测井数据的获取方法部分,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测井工具及其原理,如电测井、声波测井、核子测井等。
(3)结论:在本节中,将强调测井解释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在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研究及工程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
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一篇测井解释基础与测井方法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和油田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利用测井资料,我们不仅可以划分井孔地层剖面,确定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确定储层并识别油气水层,进行区域地层对比,而且还可以探测和研究地层主要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裂缝、断层、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与砂体的分布等,对于评价地层的储集能力、检测油气藏的开采情况,细致地分析研究油层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测井技术及其解释处理方法的飞速发展,测井资料的应用日益深化,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章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一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测井资料解释,就是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和评价目标选择几种测井方法采集所需的测井资料,依据已有的测井解释方法,结合地质、钻井、录井、开发等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工程问题。
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主要有:1.进行产层性质评价。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孔径分布、粒径大小及分选性、裂缝分布、润湿性等的分析。
2.进行产液性质评价。
包括孔隙流体性质和成分(油、气、水)的确定,可动流体(油、气、水)饱和度、不可动流体(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的计算。
3.进行油藏性质评价。
包括研究构造、断层、沉积相,地层对比,分析油藏和油气水分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产能和采收率;指导井位部署、制订开发方案和增产措施。
4.进行钻采工程应用。
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状,估算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梯度,指导钻井液密度的合理配制,确定套管下深和水泥上返高度,计算固井水泥用量和检查固井质量等;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测量,识别水淹层位和水淹级别,确定出水层位和串槽层位,检查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等。
第二节岩性确定方法储层的岩性评价是指确定储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二、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 2.在 层序地 层框架 内确定 出准层 序和准 层序组 的边界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二、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 3.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关键岩 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 • (1)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 • (2)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
地球物理测井课件
•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 • 主讲人:周俊杰 • 勘查教研室
第九章 测井地质解释
•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 第二节 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三节 测井沉积学研究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一、测井地质解释的内涵与外延 • 测井地质解释已经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 称作测井地质学。确切地说,测井地质 学是以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和测井学的 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信息量庞大 的测井信息,解决储层地层学、构造地 质学、沉积学、地质学以及油田地质学 中各种地质问题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 (二)测井地质解释的数据资料向地质信息的转换 •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实质上是井剖面岩层各种物理性 质(如导电性、放射性、电化学特性等)的二维或 三维分析,是一组数据。这些数据仅仅间接地反映 了岩石地质特性(如,岩石的成分和结构),而岩 石性质的描述信息大量的是不便于数量化的知识信 息。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 (二)测井地质解释的数据资料向地质信息的转换 • 1.测井数据特点 • 测井结果(Y)由地质剖面的影响因素参数(W)、井的影响和测量误差(V)所 确定。其科学关系表示为 • Y=A(W)+V • 式中:A为测量转换系数。上式仍可表示为 • Y A U) Y=A(U) • 式中:U=(W, V),为全影响因素集。这是一种初等函数关系,U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Y是U的复合函数。 •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能直接对地质剖面(岩性与含油性等)进行观测。 测井分析者只能用Y数值估计地质环境性质W。因此,测井分析者在解释过程 中必须进行以下三种转换,才能得到最终地质成果。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地质上的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的概念 •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在某些测井曲线上观测到 前进演化随深度而变化的测井响应。这些反映 前进演化,是具有由下向上显示岩性匀变的测 井曲线形态,称为“测井层序地层(或电层 序)” • “测井层序地层”为:当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 率小于研究目的层段厚度时,显示海侵地层和 连续前进演化的这一段测井曲线形态。它对应 着地质上的某一种沉积的间断。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2.解释方法(或数字处理方法)选择
• 定量解释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类。即体积模型方法、最优化模型方法和概率 统计模型方法。最优化模型方法基础仍然没能脱离体积模型,故上述三种方 法中的前两种可视为一类方法。 • 目前,已经提出和发展了概率统计模型测井解释理论。相应地形成了使成果 误差达到最小的以下数字处理方法。 • 1)进行反褶积运算和方差分析,消除随机影响和最佳划分测井剖面。 • 2)进行相关和判别分析,实现分类的研究(划分油气水层、裂缝类型等)。 • 3)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沉积相和环境。 • 4)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 • 5)利用米兰柯维奇、小波分析等周期性模型,进行测井层序地层分析。 • 6)混沌及随机行走分析方法,进行非线性反演计算。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 测井地质学的研究建立于地质学和岩石物 理学理论基础之上,以地质信息和测井信 息的提取为依据,通过地质信息和测井信 息间的正演和反演过程,建立测井解释地 质模型,以期解决地质问题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 (一)测井地质解释研究的逻辑步骤 • 1.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的观察 • 露头和岩心观察是地质学及测井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露头和 岩心的观察可获取诸如地层、岩性、岩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 沉积组合、生、储、盖条件等大量的地质信息和第一性资料。可 建立起地层层序、沉积相和生、储、盖组合等概念模型。 • 2.地质刻度测井 • 应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实验室分析化验获取的地质信息和参 数,进行各种测井曲线的标定和刻度。通过建立正演和反演模型, 建立正确可靠的岩电关系,为提高测井地质解释的精度奠定坚实 的基础。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地质上的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的概念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地质上的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的概念 • 准层序 的边界 在水深 突然增 加,超 过沉积 速率时 形成, 其过程 见图73。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地质上的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的概念 • 准层序组就是一套有 特色的堆叠形式,以 明显的洪泛面或与其 可对比的界面为界, 彼此有成因联系的准 层序,分为进积、退 积、加积准层序组, 其堆叠模式和测井表 现如图7-4所示。从 超层序组、超层序、 层序、准层序组到准 层序,是不断发展、 分辨率逐渐提高的层 序谱。随着旋回地层 学的发展,天文学、 地质学进一步结合起 来。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 (二)测井地质解释的数据资料向地质信息的转换 • 1)仪器转换和测量干扰: • Y=Ain(Ygf) • 2)测井地球物理场转换为地质环境参数: • Ygf=Agf(Yf) • 3)根据岩性与物性关系进行地质环境参数转换: • Yf=Apf(W) • 综合以上三种地质和测井数据的转换,其测量转换系数有如下形式: • A=Ain·Agf·APf • 式中:APf为岩性转换系数;Agf为物性转换系数;Ain为仪器响应转换系 数。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二、测井地质解释研究的内容 • 第二部分为石油地质问题研究。利用测井 信息解释油、气、水层,确定含油岩系的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是当今各油田采用的 解决石油地质问题的常规手段;除此以外, 利用测井信息研究生油层、盖层及油气的 生、储、盖组合形式。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二、测井地质解释研究的内容 • 第三部分是测井地质学的油田工程地质研究。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生产实践中,综合各种测 井信息,应用于地震解释设计、钻井设计、油 井压裂、试油过程中的钻井液配制、套管的损 伤和变形、油层保护等工程地质的研究,是测 井地质研究的又一新领域。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二、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单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 1.测井资料预处理 •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包括曲线编辑、环境校正、滤波及归一化等。环 境校正是指对井眼条件、钻井液侵入及仪器偏心等非地质因素的校 正。深度校正是为了保证每次下井所得到的资料深度取齐。选择一 条特征明显的曲线,确定其他曲线的深度错动,并用深度校正程序 完成校正,使各曲线反映的地层边界位置一致。 • 滤波是为了尽量消除曲线上的毛刺、噪声干扰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曲 线抖动和跳动,可用小波变换方法来完成。 • 归一化是为了使各测井量的量纲统一起来。有时由于个别资料点的 畸变(过大或过小),标准化后使某些测井曲线的值趋于零。所以 归一化所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平均值加上和减去2~3倍方差。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一、测井地质解释的内涵与外延 • 测井地质学是地质和测井两大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派生和 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石油 勘探事业和石油科技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地球物理学和地质 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 • 通过地质、测井紧密结合,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即测井地质 学来解决这些难题。测井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生产实践活动的 产物,反过来它又能较好地解决石油勘探中的实际问题,从 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层序地层学由地震地层学发展而来,在盆地分析、有利含油气 区带预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的 发展,层序地层学的作用上升到在油气田规模上用准层序、 准层序组研究地层的时空框架,是地震、测井综合研究的最 高水平(Wagoner,1991)。旋回地层学、波动地质学的发展 为测井资料更进一步分析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提供了条件, 将大量的、高精度的、定量的测井资料用于确定层序、体系 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地层划分,研究沿井剖面的沉积 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其中长短周期的特征并与地区 资料结合起来,在多井研究、油藏描述及建立高精度的等时 地质模型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三、测井地质解释的研究方法论 • (一)测井地质解释研究的逻辑步骤 • 3.测井资料的处理 • 根据各种地质基础资料和测井系统,进行资料的可行性评价 及数据处理;并对测井曲线校正和资料处理,是测井地质学 研究的重要环节。 • 4.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 • 在岩石物理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地质资料所建立的地质 模型和测井资料处理结果为依据,完成测井地质解释工作。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地质上的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的概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Defrazier和 C.V.Cambell利用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 分析向上变浅的硅质碎屑岩地层的堆叠形 式,经Wagoner与层序地层学中活跃的碳 酸盐岩的研究相结合,产生了高分辨率的 层序地层学。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一、地质上的层序地层和测井层序的概念 • 准层序(又称作副层序) 是一套以海水洪泛面或与 其可对比的面为界的,相 对整合的,彼此有成因关 系的层或层组 (Wagoner)。准层序以 海水洪泛面为界,是向上 变浅的,大多数硅质碎屑 岩准层序是进积的,是向 上变浅的沉积组合;某些 硅质碎屑岩和大多数碳酸 盐岩准层序是加积的,也 是向上变浅的。
第二节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二、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 2.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确定出准层序和准层序组的边界 • 层序边界在测井曲线上通常有明显的响应,一般表现为 突变性界面,即单井岩相分析中的岩性突变界面的标志。 • 沉积倾向关键井剖面上的多井对比显示的区域性稳定界 面特征也是层序边界的必要条件,该界面应能够在全盆 地内进行对比。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井下电视与微 电阻率扫描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不整合的存在。侵 蚀面在大多数测井曲线上都有较好的响应。图7-5可清 楚地说明测井曲线划分层序确定层序边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