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格式
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3篇

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摘要:对称在自然界中处处存在,对称操作不仅在几何和反常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理解原子和分子运动的工具。
本实验重点研究了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研究和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
导言对称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从极微小的分子运动,到我们身边的自然物体,都蕴含着一定的对称性。
对称操作不仅在几何和反常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理解原子和分子运动的工具。
对称操作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探究自然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对称操作对研究和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
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的主要工具和设备有:偏振板、游标卡尺、光吸收液体样品等。
步骤一:光的线偏振和圆偏振用偏振板将自然光转化为线偏振光,再使用一组偏振片,改变偏振方向,控制线偏振光透过偏振片的光强。
步骤二:计算透过偏振片的光强测量偏振片的透光方向,并使用游标卡尺计算入射光线相对于该偏振片的角度,然后依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物体吸收的光线强度。
步骤三:测量圆偏振光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再次使用偏振板,将线偏振光转化为圆偏振光,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透过偏振片的圆偏振光的光强。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偏振片透光方向相同时,偏振片的旋转角度和光强负相关,即角度越大,透光光线的强度越小。
2. 经过一组偏振片的光强,与透过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3. 经过两组偏振片的光强,与透过第二组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4. 圆偏振光的透过率,与透过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论:1. 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控制偏振片的角度和方向,我们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透过率和光线的偏振方向,从而研究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
2.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偏振片的光强和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这一结果说明了对称操作的重要性,并且为研究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模板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
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一) 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在学习物理实验时,写实验报告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好的实验报告能够让老师更加了解实验结果,也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好的实验报告格式则可以让你的实验报告更有条理,更美观,更容易被人理解。
以下是一个标准的物理实验报告格式: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应该明确、简练,一句话就能够表明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本实验旨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理论原理和实验原理。
理论原理是实验的基础,需要简单明了地解释实验中所用到的重要公式和理论。
实验原理则是进行实验必须掌握的知识,详细介绍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和相关技术。
3.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应该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并标注好编号和名称。
同时,需要写出每种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并介绍每种仪器的用途。
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应该详细而简练地阐述整个实验的过程。
具体包括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同时,对于实验中涉及到的重要参数和结果应该标明,并给出结果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5. 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报告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得出实验结果。
这一部分要求数据精确、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尽量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这样更加清晰和直观。
6. 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部分,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误差分析和结果对物理概念的支持程度进行讨论。
特别是需要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指出实验原理是否符合预期,是否符合物理理论,以及何种因素对实验会产生影响等。
7.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应该严密、简练地概述实验结果,深入总结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并与理论上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同时,可以在这里提出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建议、对结果的拓展讨论等方面。
总之,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报告应该包括以上七个方面。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并进行严密的分析,以确保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

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
1.标题:在第一页的中间位置写上实验的标题,使用较大的字体,以便与其他信息区分开来。
2.实验目的: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3.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包括理论推导和公式等。
4.实验仪器和材料:列出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和材料,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和规格,材料的种类和参数等。
5.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所采取的实验方法、测量的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6.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将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的单位转换、计算、图表绘制等,然后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实验误差分析: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等,阐述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8.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严格按照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进行描述。
9.实验心得与建议:对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总结,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或优化建议。
11.附录:包括实验中所用到的数据记录表、图纸、实验装置的照片等。
总的来说,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清晰、简洁、准确,重点突出实验原理和结果分析部分,并包含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计算过程。
此外,实验报告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使用标题、编号等方式使得各部分内容明确可辨认。
【精品】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1)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姓名
班级学号
日期
实验名称
仪器用具: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与步骤:
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
实验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
原始实验数据粘贴处
实验数据:
(2)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桂林理工大学
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简要的实验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数据表实验名称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2、
3、
………………
(3)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二、仪器和用具
1、,
2、,
3、,……
三、实验原理
简要文字叙述,画原理图
图名或图号
五、数据处理1、计算测量物理量的平均值和误差
2、作图法处理数据,如画曲线六、讨论
(4)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时间:月
物理系编制
(5)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教师签名: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秀5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秀5篇】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优秀5篇】如何写出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本文是会员“lusigu”分享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共5篇),以供借鉴。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篇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 大学生会计专业实验报告篇2时间过得总是那么的快,转眼之间毕业实习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现对实习的情况进行报告如下:一、实习目的我学的专业是会计,为了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这段期间我在一家公司进行了专业实习。
实习期间要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等。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也是我大学里生活很充实的日子,每天挤公交车到开发区西口,然后还要走一段路程才可以到单位,工作吃饭休息工作下班,生活很有规律。
它检验了我在三年来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让我接触了社会的各种情况,学会了怎么分析社会的很多情况,让我更快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起了很大的触进作用。
2022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0篇)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 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 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 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 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 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 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 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 1/300。 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 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 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 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 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 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
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
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 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第4页 共39页
旋转速度增大时,可以看到塑料带的自由端延细柱向下运动, 整个塑料带变成旋转的椭圆形状。
实验原理: 离心力是一个惯性力,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绕旋转中心 转动的物体有脱离中心延半径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产生这种 趋势的力即称为离心力。当启动仪器时,塑料带各部分均作水 平方向的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临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 拉力的径向分力提供。每一个塑料小段均收到来自前后两个塑 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带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带的下 半部分,每个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径向分 力和竖直向下的分力。对其上半圆部分也有类似的结果,我个 人认为,塑料带一段固定是这个仪器最重要的条件,这样塑料 带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结果才能确定,进而上半部分每个塑料小 段所受的两个拉力的关系才能确定。在竖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 塑料带被压扁成为旋转的椭圆。 辉光球 实验描述: 辉光球是圆形球体,实验室中还有一个为圆盘形状。工作 时会发出动感绚烂的五彩辉光,有一种魔幻效果。仔细观察辉 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气体,蓝色的一个辉光球尤为明显。当 将手指放上去时,手指接触球体的部分会被辉光点亮,同时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二、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三、实验步骤:调整天平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
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研究报告
数计学院信息专业 0911 班学生姓名王毛林学号2009125110
指导教师杨正波实验地点N1—104 实验时间2010年12 月16 日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实验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现状: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主要因素,通过微观分析,从热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并通过试验进行了论证,得出了水及常用表面活性物质肥皂水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加是递减的,并和温度呈近似线性关系.
表面张力系数是表征液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表面物理、表面化学、医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主要有:(1)与液体的种类有关;(2)与液体的温度有关;(3)与液体的浓度有关;(4)与液体中的杂质含量有关.在化工、医药、食品、石油等工业部门及高校实验
参考文献:
[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年01期
[2]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年02期
二、实验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FD-NST-1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游标卡尺温度计烧杯玻璃棒电磁炉圆形铝环砝码水洗衣粉
三、实验的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并进行研究
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
四、实验的研究内容
一、配置1‰到10‰的十种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
二、连接仪器,开机预热
三、用NAOH溶液清洗玻璃器皿和吊环,并用热风吹干
四、整机预热15分钟以上,对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
五、分别选取浓度为2‰、4 ‰、6 ‰、7 ‰、8‰的洗衣粉溶液,测出其表面张力系数,记录下液注
断前一瞬间与断后一瞬间字表的读数
六、取浓度为6‰的洗衣粉液测出其在14℃ 19℃ 24℃ 29℃ 34℃下的液注断前一瞬间与断后一瞬间字表的读数,每温度下记录五组数值
七、整理器材,处理数据
四、实验的创新之处
本实验通过研究溶液浓度及溶液温度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其创新之处在于溶液浓度与温度的设定,以级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方式。
五、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等)
1.定标数据的处理
m/g 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U/mV 13.4 26.7 40.1 53.8 67.0 80.6 93.9
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得仪器的灵敏度B U=Bf+A
B=26.8Mv/g
2.处理金属环内外径的数据
1 2 3 4 5
D1i(mm) 35.14 35.10 35.12 35.10 35.08 D^1=35.11
Vi=D1- D^1 0.03 -0.01 0.01 -0.01 -0.03
D2i(mm) 33.06 33.10 33.08 33.06 33.10 D^2=33.08
Vi -0.02 0.02 0.00 -0.02 0.02
3.分别处理浓度为2‰、4‰、6‰、7‰、8‰的洗衣粉溶液的数据计算出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
2‰的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 △U/mV
1 -12.8 -21.
2 8.4
2 -12.6 -21.4 8.8
3 -12.2 -21.3 9.1
4 -12.1 -21.3 9.2
根据公式а=(U1-U2)/B∏(D1+D2)
a1=0.00146 a2=0.00153 a3=0.00158
a4=0.00160 a5=0.00153
然后算出其平均值及得a=0.00154
4‰的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 △U/mV
1 -11.1 -20.8 9.7
-10.7 -11.1 -20.9 9.8
3 -12.5 -21.5 9.0
4 -10.4 -20.1 9.7
5 -11.5 -20.7 9.2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0165
6‰的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 △U/mV
1 -12.9 -21.
2 8.3
2 -12.5 -20.8 8.3
3 -12.7 -21.6 8.9
4 -13.
5 -21.5 8.0
5 -12.3 -20.8 8.5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0146
7‰的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 △U/mV
2 -12.8 -21.
3 8.5
3 -12.0 -20.9 8.9
4 -12.2 -20.3 7.9
5 -12.0 -20.5 8.5
同理根据以上办法算出a=0.0147
8‰的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 △U/mV
1 -12.0 -20.4 8.4
2 -11.
3 -19.0 8.7
3 -11.1 -19.9 8.8
4 -11.7 -20.
5 8.8
5 -13.
6 -21.0 7.4
根据上面方法计算出a=0.00147
补测5‰的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 △U/mV
1 -13.1 -21.4 8.3
2 -12.6 -21.5 8.9
3 -13.1 -21.
4 8.3
4 -12.0 -20.2 8.2
5 -12.9 -21.1 8.2
根据上面方法计算出a=0.00146
处理浓度为6‰的洗衣粉溶液分别在14℃、19℃、24℃、29℃、34℃下的数据
温度为14℃下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U/mV
1 -11.4 -19.6 8.2
2 -11.2 -19.6 8.4
3 -11.3 -19.1 8.8
4 -11.3 -19.1 8.8
5 -9.9 -18.5 8.6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0149
温度为19℃下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U/mV
1 -11.
2 -19.1 7.9
2 -10.9 -19.8 8.9
3 -10.6 -19.6 9.0
4 -10.4 -19.4 9.0
5 -11.3 -19.
6 8.3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0150
温度为24℃下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U/mV
1 -11.0 -19.1-7 8.7
2 -11.1 -19.5 9.4
3 -11.8 -20.0 8.2
4 -11.3 -19.7 8.4
5 -11.3 -20.2 8.9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152
温度为29℃下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U/mV
1 -12.4 -20.9 8.5
2 -11.8 -20.
3 8.5
3 -12.2 -20.8 8.6
4 -11.8 -20.4 8.6
5 -12.3 -21.0 8.7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0148
温度为34℃下洗衣粉溶液
测量次数U1/Mv U2/mV△U/mV
1 -11.7 -20.7 9.0
2 -11.6 -19.8 8.2
3 -11.7 -20.0 8.3
4 -11.
5 -20.2 8.7
5 -12.0 -20.1 8.1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出a=0.00147
至此实验数全部处理完毕,但在这个研究性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注意。
问题如下:
刚开始设计配出1%—10%十种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但在配置溶液中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说明:
1、研究现状:综述其他人对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果。
2、参考文献:包括书刊、杂志、网络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