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梨树断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梨树断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杨晶华,孙 阳,徐 文(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吉林长春 130062) 摘 要:梨树断陷是目前松辽盆地南部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油气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原油物性具有“三低一高”的特征。
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表明四五家子油田与秦家屯原油极具有相同的成因。
八屋油田与七棵树油田成因类型可能相同。
成熟度参数表明,梨树断陷原油均达到成熟,且秦家屯和四五家子油田原油成熟度低于其他油田原油。
关键词:梨树断陷;原油;地球化学 中图分类号:T E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2—0044—04 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面积2346km 2,最大埋深逾万米,是发育在中生代变质基底上,受桑树台、小城子、等断裂及杨大城子古隆起控制的早白垩世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平面上总体上呈三隆二凹的构造格局[1]。
图1 梨树断陷构造分区图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际钻井和生产的情况,原油样品主要采自秦家屯、七棵树、四五家子、皮家、八屋和太平庄等油气田。
1 原油物性特征梨树断陷原油颜色主要有黑色、黄色、黄褐色、棕黑色,原油密度介于0.82~0.9g/cm 3,以中质油为主,重质油仅有零星分布;原油含蜡量普遍较高,在%以上,为高蜡原油;原油粘度在5~之间,原油凝固点普遍小于℃,绝大多数在~40℃之间;原油含硫量较低,多数在0.1%以下,属低硫原油[2-5]。
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2.1 正构烷烃从梨树断陷原油正构烷烃色谱图上可以看出,该区原油正构烷烃大体可分为三种分布模式(图2):第一种为正构烷烃呈正态分布或微弱双峰前峰型,以秦家屯油田SN 107A 井1331.8~1338.2m 段和八屋油田SW1井1689.7~1855.5m 段原油为例,此种模式是十屋断陷绝大多数原油正构烷烃主要的分布模式;第二种分布模式以SW11井2595.2~2613.9m 段原油为代表,正构烷烃呈单前峰型,显示出典型的凝析油正构烷烃分布特征;第三种分布模式以PK2-4井2368.3~2381m 段原油为代表,正构烷烃呈单峰态后峰型。
梨树断陷油气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 东南 隆起 区南部 , 地理 位置 位于吉林省公 主岭 市、 梨树县境 内, 总面 积为 10 k  ̄ 70 m 。
[ 收稿 日期]2 1 一O —1 0】 9 6 [ 作者简介]雷金波( 9 5 , 现为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高级 工程 师, 1 7 一) 男, 主要从 事地球物理 专业的研 究工作 。
制储量 :2 ×1 ; 油预测储 量 :04 4 ×1 , 30 0t石 14. 6 0t天然
气探 明储 量 10 4 ×1 天 然 气 控 制 储 量 :4 2 × 5 . 2 0r d; 6.1
1 3天然气预测储 量 :1. 9 0m3油气分 布具 有 Om ; 8 6 5 ×1。 , 纵向层位多、 越井段 长, 跨 平面上油气集 中分布在 烃源岩
2 构造演化及单元划分
梨树断陷与松南地 区区域构造 演化特 点基本相 同 ,
雷金 波
( 中国石化 江汉油 田分 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湖北 潜江 4 3 2 ) 3 14
[ 摘 要] 在 三维地震的基础上 , 通过精 细的构造解释 , 梨树 断陷的构造格 架进 行重新划分 , 对 对油气成藏 的基 本模 式、 油气成藏 的主控 因素进行 了分析。划分深部 、 中部 、 浅部三套成藏组合 , 存在 近源侧 向运移为主的 自生 自 型成藏 储 模式 、 源垂 向运移为主的下生上储 型成藏模式 ; 远 将梨树 断陷层构造 单元 划分为 : 毛城 子斜坡带、 八屋隆起 带、 小宽 洼 陷、 小城子斜坡 带、 桑树 台洼陷、 双龙 洼陷等 6个构造单元 ; 认为陡坡带存在构造 ( 断鼻 ) 油气藏, 主洼槽 带( 断槽 ) 存在 岩性( 湖底扇) 油气藏 , 中央隆起 带存在构造 、 岩性 、 山、 潜 地层油气藏 ; 次洼槽 带存在岩性 、 构造 一岩性油 气藏 、 斜坡 带 存在 构造一岩性 、 地层油藏 ; 八屋 隆起 带( 中央隆起 带) 有效的储层和保存条件是 油气成藏的主控 因素 ; 小城子 、 毛城 子 斜坡 带( 东部 、 北部斜坡 带) 不整合面和泥岩对油气的封堵是该领域成藏的主控 因素 ; , 桑树 台洼陷陡坡 带, 有效的储层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凹陷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登 娄 库 组 烃 源 岩 地 化 特 征 分 析 表 明 , 树 凹 陷 梨 登娄库组有机 碳含 量更高 , 均 有机碳 含量达 1 平 . 1 , 大 达 3 . 9 , 源 岩 有 机 质 类 型 以 1 型 为 7 最 0 7 烃 1 [ 主 , 为 Ⅱ 次 一 Ⅱ 型 ; 质 体 反 射 率 为 0 0 ~ 2 镜 .6 . O , 于 成 熟 一 高 成 熟 阶 段 。 据 登 娄 库 组 沉 积 体 5 处 根 系 空 间 配 置 、 机 碳 含 量 、 机 质 类 型 及 有 机 质 成 熟 有 有 2 22 储层 岩矿 特征 ..
陷 区 、 南 隆 起 区 相 邻 接 , 隔 盆 地 边 缘 老 山 与 伊 通 西 东 盆地 相 邻 。
2 2 1 储 层 分 布 特 征 .. 研 究表 明 , 树 起 区 中浅层 储层 为碎 屑岩 储层 , 梨
主 要 发 育 在 登 娄 库 组 和 泉 头 组 。 登 娄 库 组 下 部 发 育
2 1 年第 7 00 期
内 蒙 古石 油4 - L5 -Fra bibliotek11 3
松 辽 盆 地 东 南 隆 起 区梨 树 凹 陷油 气 成 藏规 律 研 究
张树林 , 王艳 红 , 董传 瑞 , 凤 荣 , 马 郭 巍
( 庆 石 油学 院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 龙 江 大 庆 大 黑 131) 6 38
2 油 气 成 藏 条 件
娄 库 与 泉 头 组 沉 积 时 期 形 成 的 砂 体 具 有 纵 向 上 相 互
叠 加 、 面 上 呈 条 带 连 片 分 布 的 特 点 , 些 砂 体 是 中 平 这
浅 部 组 合 油 气 勘 探 的 主 要 目的 层 位 。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储层特征分析对于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梨树断陷概况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位于辽宁省境内,是典型的沉陷盆地,地处华北平原之上。
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石油气资源勘探区,尤其是营城组石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梨树断陷营城组主要包括下白垩统下坂庄组、中坂庄组和上坂庄组,是目前盆地沉积学和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二、储层特征分析1. 储层类型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其中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上坂庄组和中坂庄组。
砂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压实孔为主,具有比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质。
2. 储层分布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分布广泛,储层性质多样。
在断陷盆地中,储层分布受到断裂、褶皱和岩性差异的影响,呈现出多个小规模的储层块状分布。
3. 储层岩性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岩性以细粒砂岩和细砂质泥岩为主,岩性较坚硬,具有较强的储层承压能力。
4. 储层孔隙结构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孔等,其中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孔隙类型,溶蚀孔和微裂缝孔是次要的储集孔隙类型。
5. 储层孔喉特征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储层孔喉特征分布集中,孔喉大小较为均匀,分布形态较规整,孔喉连通性好,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
梨树断陷营城组砂岩储层物性优良,孔隙度普遍在15%以上,渗透率在10×10-3μm2以上。
砂岩岩性坚硬,密度高,导致储层物性较好,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有利。
三、研究结论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具有较好的油气储集条件,砂岩储层孔隙度高,孔隙结构丰富,物性优良,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质。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储层特征,科学合理地进行勘探开发工作,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对于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储层特征,充分认识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探开发工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致密砂岩储层及油气特征研究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致密砂岩储层及油气特征研究梨树断陷营城组是松辽盆地南部的一个重要油气层位,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梨树断陷营城组致密砂岩储层及油气特征的研究,对于油气资源的评价、储层解释和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梨树断陷营城组是一套深层沉积,主要由致密砂岩和泥页岩组成。
在不同断陷区域,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岩性和物性特征有所不同。
在丰镇隆起和营河坳陷区域,梨树断陷营城组主要以致密砂岩为主,砂岩主要为亲水性,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在大庙子和小庙子地区,梨树断陷营城组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储层主要以页岩气为主。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能够形成较好的储集空间,是主要油气来源地。
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渗流储层,即砂体储层;二是吸附储层,即页岩储层。
渗流储层主要指的是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吸附储层主要指的是页岩储层,具有高含气量和高孔隙度,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在渗流储层中,油气主要以自由气存在,孔隙中包含着一定的水相;在吸附储层中,油气主要以吸附气存在,孔隙中包含着一定的有机质和水相。
通过对储层类型的划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和储集性能。
梨树断陷营城组油气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油气的成因特征。
梨树断陷营城组油气主要来自干酪根类有机质的热演化,有机质主要分布在砂岩和泥页岩中,热演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和富集。
二是油气的分布特征。
梨树断陷营城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和裂缝中,油气具有较好的储集空间和储集能力。
在断裂带和裂缝中,油气以富集流体的形式存在,可以形成较大的储集空间。
三是油气的运移特征。
梨树断陷营城组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裂缝和孔隙的连通性进行运移,油气的运移是多相流体运移过程,受到断裂和裂缝的控制。
四是油气的储集特征。
梨树断陷营城组油气主要以自由气和吸附气的形式存在,其中以吸附气为主。
油气在砂岩和泥页岩中主要以微观孔隙和纳米孔隙的形式存在。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营城组是梨树断陷地层中的重要储层之一。
本文将对营城组储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一、地质背景松辽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油气盆地之一,位于华北地台与华北平原之间,地质构造复杂。
梨树断陷是松辽盆地的一个重要构造区域,地处辽宁省西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营城组是梨树断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沉积组合,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储层。
该地区沉积环境复杂,受岩浆活动、构造变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多类型多相的储层。
二、储层岩性特征营城组地层主要由白云质、中厚层板状石灰岩和灰质粉砂岩组成,岩性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和连续性,这些岩性在储层中形成了充满与孔隙连续的特点。
石灰岩的颗粒间隙可以形成白云质或糙面,这些孔隙构成了更多的孔隙和裂缝,对储层的含油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部分地区,还有夹层和泥板岩等次品油层岩性,这些岩性在勘探开发中需要加以识别和分析。
三、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营城组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溶洞孔隙、裂缝孔隙和颗粒间隙。
石灰岩溶洞孔隙发育,是其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
这些溶洞孔隙具有规模大、分布广、连续性好、孔隙率高的特点,是储层中的主要含油空间。
裂缝孔隙则主要形成于构造变形和岩浆充填等作用下,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含油性有较大影响。
颗粒间隙则是次要孔隙类型,由于灰质粉砂岩的成分和结构,颗粒间隙的发育程度较低。
这三种孔隙类型组合成了多相、多孔、多缝的复杂储层结构。
四、储层渗透特征营城组储层的渗透性主要受孔隙结构、裂缝发育、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由于溶洞孔隙的发育及规模大、连续性好,使得储层的整体渗透性较高,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裂缝孔隙的发育程度高,使得部分地区的储层渗透性得到增强。
而颗粒间隙的渗透性相对较低,但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局部地区的储层渗透性也有所提高。
营城组储层的渗透性表现为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
五、储层物性特征营城组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石灰岩和粉砂岩等岩性的影响,石灰岩的物理性质优于粉砂岩。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特征分析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是盆地中的一个储层,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本文将从储层地质特征、储集层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层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构造特征、层序地层特征和储集层岩性特征。
该区域断陷的构造特征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断块状和拗曲状断陷,断陷重叠叠加,形成了多层次的构造陷落,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有利条件。
层序地层特征主要表现为陆相沉积与湖相沉积的交替,沉积相变化明显,沉积物源丰富,形成了较好的储集层条件。
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也有部分页岩和泥岩等非储集层岩性,具有一定的孔隙和渗透性。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集层特征主要包括储集层孔隙结构、储集层连通性和储层厚度等方面。
储集层孔隙结构以溶蚀孔、溶蚀裂缝和颗粒孔隙为主,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孔隙体积。
储集层连通性较好,因为梨树断陷区域层状储集层的连通性较差,存在大量的连通隔层,从而阻碍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储层系统。
储层厚度相对较薄,但在断块状和拗曲状断陷的部分,储层厚度明显增厚,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梨树断陷营城组的储层物性主要表现为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方面。
储层孔隙度较低,一般在10%以下,但在部分高孔隙性储层中,孔隙度可以达到20%以上。
渗透率较低,一般在10-100mD之间,但在某些好储层中,渗透率可以达到几百mD。
储层饱和度一般较高,约为50%以上。
梨树断陷营城组是松辽盆地的一个潜在油气储层,具有较好的地质特征和储集层特征。
但需要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包括沉积相划分、断陷演化、储层物性测井与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储层的形成机理和油气运聚规律,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油气富集规律

44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断陷群东带南端,是断坳叠置型复合盆地,下部为西断东超的单断箕状盆地,地层由西向东及南部斜坡区逐层超覆,向北部斜坡急剧收叙,减薄,靠近杨大域子凸起部位从上到下逐层被剥蚀。
梨树断陷划分了四个二级构造带:北部斜坡区、西部陡坡区、中央构造带、东部斜坡区。
(如图1)本文在构造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相、烃源岩匹配、物性、及新钻井情况分析,结合已发现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总结出以下三点富集规律。
1 南北两斜坡岩性油气藏发育通过对近期钻探效果以及区带评价优选研究,梨树断陷北部斜坡带和东南斜坡带具备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条件,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是最有利的增储潜力区带,中央构造带深层天然气以及双龙次凹值得继续探索。
1.1东南斜坡带深层发育大中型原生油气藏该区带位于梨树断陷东部,生烃强度最大2000万吨/km 2,排烃强度最大1000万吨/km 2,油气比值2.5~0.2,油气混生,油气资源量9100万吨。
该区发育在基底古斜坡背景上,断陷层逐层超覆尖灭,东部构造高部位发育大型早期褶皱构造,成藏条件较为有利。
近年来该区七棵树向斜在深部沙河子组获重大突破,多口井见获工业油气流获见良好油气显示,特别是2010年钻探的十屋11、河山1、河山2井,在营城组和沙河子组见多套厚度较大的良好油气显示,充分展示了该区带深部领域较大的勘探潜力。
该区总体斜坡背景,靠近主力生烃中心,与东南斜坡主体物源配置,后期构造改造较弱,极易形成保存良好的原生岩性油气藏,是梨树断陷下一步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
1.2北部斜坡带发育深层地层-岩性油气藏北部斜坡带主体位于中央构造带以北,紧邻断陷生烃主凹,营城组砂体展布主要受控于北部物源,部分受东南部物源控制,营城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河道砂,单砂体规模较小,厚度一般3~10m,大多横向不连续,与泥岩间互沉积,呈透镜状分布,砂体之间的连通性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c ne n ehooyO l me eatet SNO E B i g10 2 , hn ; 1S i c d Tcnl  ̄ o n D p r n, I P C, ei 0 7 8 C i e a g e t m j n a 2 D p r n ece ir,Y nt nv ̄t, i zo , ue 44 0 C i ) . ea metfGohmsy agz U i i J ghu H bi 3 12, hn t o t e e y n a
et a r i , il l a di Pj a e , a ua dSw j if ls wt pryrsr dodr f C n ti e ma y o t iag f l B w n iui o e , i at eev re o ” . m u ts n c e n i s i d a l d i h l e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 T l2 1 文献标识码 : A
G e c e i a h r c e itc n r g n o a u a o h m c lc a a t r si s a d o i i f n t r l g s i s u Fa t De e so a n Lih ul pr s i n,So l o Ba i ng i sn a
Ab t a t s r c :Ba e n t e a l s s o au a a e r m hre g sfe d n h e i fed s d o h nay e fn t r g s sfo t e a l sa d t r e oli l s.t e c mp sto n l i h o o iin a d
第3 4卷第 4期 21 02年 7月
文 章 编 号 :0 1 6 1 2 1 )4 0 1 — 5 10 — 12(0 2 0 — 7 0 4
石 油 雾 劈 . 4, o 4
PE TRO L l EUM GEOLOGY & EXPE呦
,
八屋 、 四五家子油气 田, 同位素多发生 了倒转 ; 碳 第二类为高一过成熟阶段形成 的煤成气 , 分布在 中央构造带 南端 的孤家 子气 田 和东南斜坡带 的新立油气 田, 具有负碳 同位素系列 ; 第三类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混合气 , 分布在 中央构造带的后五家户气田
关键词 : 油型气 ; 气 ; 煤成 碳同位素; 天然 气地球 化学: 梨树断 陷: 松辽盆地
J 1 2 1 u.,0 2
松 辽 盆 地 梨 树 断 陷
天 然气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成 因探 讨
张 俊 赵 红 静 张 敏 , ,
(. 1 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 科技开发部 , 北京 10 2 ; . 0 7 8 2 长江大学 地球化学系 。 湖北 荆州 440 ) 3 12
p a e d s b t n o au a a e h i u F u tD p e so f h o g io B s e e d s u s d a d t e g — l n it u i fn t r lg s s i t e L s a l e r s in o eS n l a i w r ic se n e i r o n h t a n h
g n t y e fak n a e e L s u F utDe r si n h rttp a x d b i tp a e t i e - e ei t p so l a e g s i t ih a l c s nh p e s .T e f s y e w smie y ol y e g s swi df r o i — h f
摘 要 : 过系统测试松辽 盆地梨树断 陷 3 通 个气 田和 3 个油气 田天然气 的化 学组成 以及碳 同位素组成 , 析了天然气 的组成特征 分
与平 面分布特征 , 综合判 断了各油气 田天然气 的成 因类型 。梨树断陷的天然气以烃类 为主 ,o c ,含量低 烃类气体和 c ,均 为有 o 机 成 因 , 以分 为 3种 成 因 类 型 。第 一 类 为 不 同 成 熟 度 的 油 型 气 的 混 合 气 , 要 分 布 在 北 部 斜 坡 带 的 皮 家 气 田和 中 央构 造 带 的 可 主
T escn p a o ae t i n vr try lctdi G j z gs e n ilo e , i h odt eW ca g s hhg a doe u t, oa ui i a l adX ni if l w t e y s l s w i h ma i e n a f d i l d i h rvr dodr f C h i p a ie yoly a adca gs 1ctdi o w j h a e . ees re .T et r t ew s xdb it gsn o a . oa H u u a ugsf l e o hd y m —p e l e n i i d
n te tp s o a r d ni e ei y e fg swe e i e t d.Naur a n t e Lih ul De r s in c n an i nfc n l a e g s sa d i f t a g si h s u Fa t p e so o ti ssg i a ta k n a e n l i a ltl o h d o a b n g s s s e i l it n n y r c r o a e ,e p cal CO2 e y .M k e g s s a d CO2we e o g n c g n ss a d t e e we e tr e n a ae n r r a i e e i n h r r 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