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期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解析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1)在;(2)想要。

2.伸出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1)“于”翻译为“在”;(2)“欲”翻译为“想要”。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考查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恩施州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每小题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23.(2分)(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24.(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2分)(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26.(2分)【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分)27.(2分)(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1分)【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⑦矣。

”小人..穷斯滥(《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③衡.于虑衡: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则信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答案】8.C (通“讠志”,做标记)9.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20.【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 含解析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 含解析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含解析文言文阅读阅读15.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发起,指任用②人则无法家拂.土拂通“弼”,辅佐③创业与守成孰.难孰谁(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难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国恒亡.今亡.亦死D、征与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起,指任用.②句意: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辅佐③句意:创业与守成哪个难?孰:谁(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故:所以;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故:所以B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之:的;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之:代词C句意: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亡:灭亡;现在逃走也是死.亡:逃走D句意: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安:安定;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千里呢?安:怎么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句意: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②重点词有:然:然而句意: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乙】段中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探讨关于“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答案:(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①起,指任用②通“弼”,辅佐③谁(3)A(4)①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5)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5.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广西省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及参考答案

广西省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柳州市池河市9.(10分)文言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释】①且:将要。

②苏代:人名。

③惠王:赵惠王。

他将要攻打燕国。

④曝:曝晒。

⑤拑:通“钳”,夹住。

⑥喙:鸟兽的嘴。

⑦禽:通“擒”,捉住。

⑧熟:仔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B.吾妻之.美我者……C.故愿王熟计之.也!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B.臣之妻私.臣(私下)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

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答案】6.D7.C8.A9.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D.时人义之(义气)。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飞理解。

柳宗元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2017年中考湖南省长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

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

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

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

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威和乡邻。

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

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咅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 .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 .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D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共6分,每小题3分)(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6分)【答案】(1)A(2)C(3)①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3分,评分说明:采分点为 “辄” “低吟之”“以为戏”。

)②(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

(3分,评分说明:采分点为“跪读” “已” “未尝”(4)“垂涕”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1分),“扑之”表现出母亲对孩子要求的严格。

文段中母亲不畏贫穷、教子读书、劝夫改过、严格要求孩子等行为值得称赞。

(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

A 更加,日益。

B 走动;行为。

C 过错、过失;经过。

D 停止;劝阻。

故选A 。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

(2)试题分析:例句: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把”;A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B表目的,译为“来”;C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把”;D介绍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译为“凭借”。

故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的翻译。

2小题注意“跪读”“已”“未尝”的翻译。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能治翻译全文。

母亲“垂涕扑之”是指流着眼泪打儿子,流泪是因为心痛儿子,而母亲打儿子是因为严格要求儿子,希望儿子成才。

值得称赞的行为有:家中贫困,母亲没有任何忧愁;教儿子学习经典,没有丝毫松懈;教子有方,且方法不单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7年中考湖南省株洲卷】高宗(乾隆皇帝)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

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

农夫奏对,颇惬圣意。

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

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农夫阅竟,奏曰:“满朝皆忠臣。

”上问何以知之。

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

”上大噱①。

(选自《清稗类钞》)注释①噱(jué):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寻:徧:(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答案】(1)寻:不久徧:通“遍”,(全部,遍及等得分)(各1分)(2)群臣因为农民是奉旨来询问,(所以)在皇上面前不敢不用真实姓名回答,其中有很多害怕农夫将舆论上报以致皇上发怒的,都两腿发抖失去常态。

(4分,译错一句扣1分)(3)B【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寻.”等字的释义,出自《桃花源记》“寻病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农夫并没有据实以告,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案】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即可,这里写的是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2017中考山东德州试卷】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