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爱莲说》课件(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完整版《爱莲说》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ppt

完整版《爱莲说》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ppt
演示课件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 (1)重点句子的翻译。 (2)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
演示课件
正字音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蕃 fán
淤泥 yū
濯 zhuó
清涟 lián
不蔓不枝 màn 亵玩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沾染(污秽)
亲近而不庄重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加
竖立
演示课件
隐居避世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
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演示课件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演示课件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古义:当。和乎连用, 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体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
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庄重 令人敬畏 不敢轻侮
演示课件
3.作者还列举了哪什么几种花,分别 象征什么?
菊花
隐逸者
牡丹
富贵者
演示课件
4.有哪些人喜欢这些话?列举的目的是 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PPT课文电子课件




文 赏


课文赏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之,助词,的;者,的;甚,很;蕃fán, 多(有关资料上通“繁”);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课文赏析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独,唯独;爱,喜爱,喜欢;自,自从; 甚,很。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 牡丹。
• 1、“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 生长环境; •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 体态; • 3、“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 香味; • 4、“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 整个形体姿态;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 清高风度;



后 作


课后作业
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 具体分析。
第三 部分
问题思考
一、熟读课文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生长环境 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形体姿态 正直,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 香味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 气质
清高
二、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问题思考
三、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下 课 啦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目 录
1 新课导入 2 课文学习 3 问题思考 4 课堂总结 5 课后作业
第一 部分
图片欣赏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 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爱莲说》ppt完整版

《爱莲说》ppt完整版

重点词汇与句子解析
重点词汇
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包括“蕃”、“濯”、“蔓”、“植”等,这些词汇的 含义和用法需要仔细辨析。
重点句子
文章中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等,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独特感受和评价,也是理 解全文的关键。
主题思想解析
主题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PART 04
《爱莲说》的影响与评价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经典名篇
自《爱莲说》问世以来,它一直被选 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传颂千古的名 篇。
荷花文化的推广
《爱莲说》中对荷花的赞美和描绘, 激发了人们对荷花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推动了荷花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启发文学创作
《爱莲说》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爱莲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 文学家在创作中借鉴了《爱莲说》的文学手 法和主题,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爱莲说》的影响依然 可见。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爱莲 说》的文学营养,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学作品 中,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主题介绍
主题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一篇散文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 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崇尚。
目的
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 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 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背景信息
时代背景
周敦颐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个人背景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格物致知”,强调 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真知。同时,他也非常注重道德修养,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不断修养来保 持和提升自己的品德。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公元427年(63岁)
贫病交迫中去世
探究一:菊为什么被称为“隐逸者”?
助读材料二
晋代的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辞官归隐田园,诗人种菊,食菊,赏菊, 颂菊。菊,不与桃李争辉,不与群芳斗艳,酷爱霜秋,独居深山野外;陶 渊明,不慕名利,不羡繁华,归隐田园,独守清高操守。
陶渊明超凡脱俗的人格和菊的品性是相似,陶渊明写菊花的诗句“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菊因陶渊明而成为隐 士的象征。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牡丹花开时节,灿烂辉煌。在大唐盛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白居易在 《买花》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一诗中这样写: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富贵者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作者自己愿意像 莲一样,在污浊 的尘世中保持自 己清高的操守。



历史上,周敦颐虽然为官三十余载,但他不慕钱财,淡泊名 利。《爱莲说》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菊像 (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牡丹( 世人那样追逐富贵), 而是要像莲( 在污浊的尘世中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 他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沾染(污秽)

水波
艳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濯清涟 而 不 妖,
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疏通文意
中通外直,不蔓
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周敦颐《爱莲说》(优质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周敦颐《爱莲说》(优质课件)

朗读指导: 下列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注意停顿 拖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读,感知莲之韵
要求: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自 主学习文言词句,疏通文意。
小组内交流疑难词句,共同解决出现 的问题。
甚: 很,非常 予: 我 濯: 洗 妖:过分艳丽 枝: 长枝节 植: 竖立 宜: 应当
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一生酷爱莲, 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 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 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 力,让理学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 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周 敦 颐
说 “

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 见解,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课文标题《爱莲说》,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 是有很多的人了。
品读,探究莲之魂
品析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 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 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END
谢谢观看!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志洁行廉,美名 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仪态庄重,令人 敬重。
面对污浊的官场,周敦颐的选择是在淤泥中生长——保持着 高洁独立品性、如荷花一般的生长 ,为百姓谋利

逸 者
不消极避世
君 子

能洁身自好


托物
言志
陶渊明爱菊 (鲜)

《爱莲说》ppt课件(32张)

《爱莲说》ppt课件(32张)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 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 菊花和牡丹? 自读课文,品析写法,并将 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然后在 小组交流。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 “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 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 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 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 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 托他自己。
解释下列“之”字的含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何陋之有?
助词,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翻译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 来,却不受到污染。
濯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翻译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赞美莲花:莲是君子,高 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 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 德声远播的君子。“出淤 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 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 分难得。
问题: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讨论明确: 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 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作者是想借花喻 人,抒情言志。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言 志,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 己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 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 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 就很多了。
活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问题:莲的高雅风度表现在哪里?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爱莲说》完美版PPT课件

《爱莲说》完美版PPT课件

.
5
菊花 牡丹 莲花
隐士 富贵 君子
.
隐居避世 追逐名利 洁身自好
6
爱莲说
菊花 正衬
反衬
牡丹
莲 花 (突出主旨)君子之德 莲花
菊花具有不合污 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 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 衬托莲的形象。 7
.
10
拓展: 同类手法诗歌欣赏
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 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 (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 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 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 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并用光所内为界,也是你。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送 你的白色沙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礼物,如果能给你爱和感动,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过很多的朋友,没有谁像你一样的温柔,每当你牵起我的手,我就忘掉什么是忧愁。很 多故事不就是因为没有结局才有了继续等下去的理由。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你想忘记,就真的能忘记?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 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 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爱莲说》ppt课件完美版

《爱莲说》ppt课件完美版
跳。闭上眼,我想起了我的收音机。它已经很旧很老,退役多年了。
菊花 牡丹 莲花
隐士 富贵 君子
隐居避世 追逐名利 洁身自好
爱莲说
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衬
反衬
牡丹
莲 花 (突出主旨)君子之德 莲花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
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 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 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我们都在阴沟里,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 独独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 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2、 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 莲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方法导航:请同学们一句话一句话地分 析,如: “中通外直”写了莲花的体 态。
拓展: 同类手法诗歌欣赏
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 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 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本文主旨
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莲 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 品格,从而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 高洁品质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结构梳理
生长环境
莲 体态香气 君子→托物言志

气质风度
不慕名利
莲 说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洁身自好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莲的洁身自好 莲的质朴、自然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 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 表达了文章主旨。

莲花——君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菊花——隐逸者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牡丹
牡丹——富贵者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托物
言志
惋惜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正衬)
花 喻
世人爱牡丹 (众)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 人甚爱牡丹”说明人们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 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 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品重点
1.作者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有何用意?
1.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 2.牡丹的绚丽浓艳反面衬托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叹词,表示感慨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指品德高尚的人

应当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 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更加
竖立
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 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 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柄)内部贯通, 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 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立在水中,(只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并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莲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体会托物言 志、衬托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 的人。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 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 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本文题目“爱 莲说”是指:谈谈我对莲花的喜爱.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韵味 4.读出感情
字音、字形
甚蕃( fán ) 淤泥( yū ) 濯( zhuó )
清涟( lián ) 蔓( màn ) 亵玩( xiè )
噫( yī )
颐( yí )
鲜有闻( xiǎn)
隐逸( yì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解读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 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 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体态香气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气质风度
富贵者
(反衬)
厌恶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赞扬
(突出)
称颂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
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 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区分为正衬、反 衬。正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 面衬托主要形象。反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 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拓展探究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 哪些启示?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 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 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2.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莲感慨。 一叹爱菊“鲜”,“鲜’说不仅有“少”之意,更有 “难得’之意; 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 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 讽,意味深长。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 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 生态度。

1.析文意 2.析内涵 3.析情感
很,非常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洗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贯通
名次用作动词,横生藤 沾染(污秽)
水波
蔓,旁生枝茎
耸立的样子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过分 艳丽
写作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 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 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 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 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 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 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 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 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 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 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 书》等。
周敦颐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 丈宽的池塘种莲。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 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3、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
攀附权贵
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
象征君子高洁独立 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
托物 ——— 言志(象征)

君子之德:

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
不慕富贵,
不趋炎附势。
4.本文主要是写作者爱莲,为什 么要谈到菊花和牡丹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