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C F A 1 1T A 和 S C A Y R 2 — 、P C - g的水 平 ,并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结 果 :对 N C C的 诊 断 . Y R 2 一 SL C F A 1 l敏 感 性 最 高
(28 %)T A特 异 性 最 高 (2 9 )S C A 7. 8 ,P 8. % ,C — g检 测 对 鳞 癌 与 腺 癌 的鉴 别 诊 断有 统计 学 意 义 ,三 者 联 合 检 测 0 N C C的 敏 感性 为 9 .7 , 异 性 为 9 . % , 确率 为 9 .7 结 论 : Y R 2 — 、C T A 3种肿 瘤 标 记 物 SL 2 % 特 4 47 8 准 3 %。 5 C F A 1 1S C、P 联 合检 测 N C C的 敏感 性 及 特 异 性 显 著 高 于各 独 立 指 标 的 检测 , 以 提 高 N C C的 早期 检 出率 SL 可 SL
诊 断 常存 在 困难 。 近年来 , 始应用 肺癌 肿瘤标 志 开
物 检测 , 但单 一肿瘤 标 志物 的应用有 其 局限性 。 为
23 鳞 癌 为临 床上 最常 见类 型 。但 在 患者 就诊 时 /, 多 已是 N C C晚期 , 后较 差 。 N C C的早 期 SL 预 故 SL
此 ,我们 进 行 了 血 清 细胞 角 质 蛋 白 (eu e srm cl l
本文通讯作者。
A) g 、组织 多 肽抗 原 ( su o p pieat e , t sep l 对 N C C的检 测 , P 3种 SL 观察
其对 N C C的早期 诊 断价值 。 SL
作 者 简 介 : 永 跃 (9 7 ) 女 , 验 技 师 。 曹 18 一 , 检 收 稿 日期 :0 2 0 — O 修 回 1期 :0 2 0 — 3 2 1- 4 1 3 2 1 — 9 0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therapyforavascular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JBoneJointSurg(Br)(Sup2).2001。
83:251.24ReisND。
SchwartzO,MilitianuD,eta1.Hyperbaricoxygenthem-PY鹅atreatmentforstage—Iavascularnocrosi¥ofthefemoralhead.JBoneJointSurgBr,2003,85(3):371—375.25LevinD,NormanD。
ZinmanC,eta1.Treatmentofexperimentalavase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withhyperbaricoxygeninrats:histologicalevaluationofthefemoralheadsduringtheearlyphaseofthereparativeprocess.ExpMolPathol,1999,67(2):99—108.・867・26gataokaY,m删aY,1wataH,eta1.Effectofhyperbaricoxy-genationonfemoralheadoatecnecresisin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m协.ActaOrthopScand.1992,63(5):527—530.27姜秀芹,王福欣,王培嵩.高压氧治疗股骨头坏死48倒临床现察.高压氧医学杂志,1996,5:90.28吴限.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00.21:148.29吴志强,李秀芬.高压氧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6,3:253.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郭秋生微转移(Micrometastasi)是肺癌手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80%,是胸外科治疗的主要对象,但65%的NSCLC患者得到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常已失去手术机会,即使部分有机会接受手术的I期和Ⅱ期NSCLC患者,也由于术后出现了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导致总体效果不佳。
TPS、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gn , HE B n . D p r n o t rtdTa ioa C i s d W s r dc e te4 h opt L ag e扣 eat tfI e ae rdt nl hn ea et nMe in , h 2 hH si o P A, me n g i e n e i l af
c n e . M e h d T e s r m e es o P C RA2 . n A w r ee mi e y e z me l k d i acr te s h e u lv l fT S、 YF 1 1 a d CE e e d tr n d b n y 。 n e mmu s r e t i mo ob n
G a g h u 1 3 8,C i a u n z o 5 0 1 hn
【 s at Obet e T poete i n sc a eo m ie e c o fi u o p pie pc i at e Abt c 】 r jc v oe l a ot l f o bn ddt tno s e l et eic ni n i x r h d g iv u c ei ts p y d s f g
9 . % . 5 8 a d 9 . % . T e s n i v t fc mb n d d t cin o e t r ema k r s 1 0 . Co cu i n T e e i 33 4 . % n 14 h e s ii o o ie ee t f h e r e swa 0 % t y o t h n l so h r s c r i ig o t a u fT S、 et n d a n s c v l e o P CYF A2 — n E n n n s l c l l n a c r a d c mp e na i fc mb n d a i R 1 1 a d C A i o —mal e l u g c n e . n o lme trt o o i e y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进展研究

I UNX 、 K mRN 等 。C )C A K mRNA 在 上 皮 细 胞 、 皮 类 肿 上 瘤 细胞 及部 分 非 上 皮 类 肿 瘤 细 胞 中 检 出 , 正 常 人 外 周 血 中 而
2 1 组 织特 异 性 蛋 白 如 C 家 族 、 皮 特 异 性 抗 原 、 织 . K 上 组 多 肽 抗 原 等 。C 应 用 最 广 , 体 当 中 的 C 至 少 有 C ~ K 人 K K1
C 0的 2 K2 O种 哑 型 , 叶 组 织 中 缺 乏 表 达 , 上 皮 来 源 的 肿 间 是
・ 36 86 ・
J u n lo qh rU nv r iyo e iie, 0 1, 13 No 2 o r a fQiia iest fM dcn 2 1 Vo. 2, . 2
2 检 测 肺 癌 微 转 移 的标 记 物
大 小 与微 转 移存 在一 定 关 系 。O t l 采 用 C m 管 内 皮 h a等 ・ K、
转 移 ,5例 阴 性 中有 l 发 生 远 处 转 移 。表 明 外 周 血 微 转 移 1 例
与 肺 癌 患 者 的远 处 转 移 有 显 著 相 关 性 。 S e 等 采 用 巢 式 hr R T— P R和 外 周 血 负 载癌 细 胞 的 记 分 法 检 测 外 周 血 的 癌 细 C 胞 数 量 ,2 NS I 7 C C患 者 外 周 血 癌 细 胞 阳 性 , 周 血 负 载 癌 外 细 胞 的记 分 法 值 高 的 患 者 治 疗 后 效 果 不 佳 , 后 差 。该 方 法 预
血清TPS、CEA、Pro-GRP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 E IA检测 8 LS 2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及部分患者化疗后 4种标志物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 T S E roGR P 、C A、P - P阳性率及水
平显著 高于 肺部 良性 疾病组 和健 康对 照组 。广泛 期 S L 患者 T S阳性率 显著 高于 局限 期患者 。患 者化疗 后 T S E CC P P 、C A、PoGR r— P
Co r s o i g a t o  ̄ Zha g Sh c i re p nd n u h r n u a ,E— i : z ng h c i 0 ma l ha s u a63 4@ya o c m.a h o.o c
A s at B c go n n bet eSrm tm r res lyi ot toe igoi rsos n rgoi m ntr gfru g bt c akru da dojci eu o krpa r v u ma mpr n l i dans ,ep neadpo ns o i i o n a r sn s s on l
摘要 背景与 目的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疗效、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P ) T S
在 肺癌患 者 中的 临床 意义 。并 与癌胚抗 原 ( A) 、胃泌素 释放肽 前体 (r— R )、细 胞角 蛋 白 1 CE PoG P 9片段 ( Y R 2 —)作比较 。 C F A 11
a t rc e te a y we e me s r d b LI A r4 t mo r e s Re u t mp r d wi u g b n g ie s s g o p a d h at o t l f h mo h r p r a u e y E S f u rma k r . s l Co a t ln e i n d s a e r u n e / c nr e o s e h h o g o p t ep st e rt sa d l v l o 1S CE r u , o ii ae n e s f P , A, n r — h v e 1 a d P o GRP i ain swi n a c rwe eh g e t tt t a l i n f a t i e n . p t t t l g c n e r ih rwi sai i l s i c n f r c n e h u h sc y g i d e e TP x e sv — CLC wa i n f a t i h r h n t a mi d S S i e tn ie S n ss i c n g e a t n l t — CLC. h o i v tsa d lv l f S. g i h t h i i e T ep st er e n eso i a e TP CEA. d P o GR i a e t n r a ・ P p t n n i s
肺癌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意义

肺癌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意义肺癌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
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1、癌胚抗原(CEA)CEA是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中的一种胎儿性蛋白,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可溶性糖蛋白。
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极低(一般<5mg/L)。
CEA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水平均可出现明显升高。
但是,它的灵敏度低,阳性率不高。
因此,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肺癌的特异指标,但在肺癌的鉴别诊断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用于辅助诊断及监测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时NSE 浓度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复发时NSE升高,用NSE升高来监测复发要比临床确定复发早4-12周。
同时可用于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评价疗效和预报复发。
3、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CyFRA21-1是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标志物,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明显升高,灵敏度为70%特异性达95%。
它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SCC是鳞状上皮癌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鳞癌肿瘤标志物。
肺鳞癌阳性率46-90%,血清中SCC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升高。
但其灵敏度较低,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5、糖抗原125(CA125)CA125抗原在肺癌良性及恶性渗出液中也存在,部分肺癌患者血清CA125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6、组织多肽抗原(TPA)TP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亦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
一般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从CEA、CA125、NSE、SCC、CyFRA21-1等几种肿瘤标志物指标中,选择单项或多项检测,尤其是几项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关阅读:秋冬季节如何预防肺癌1、避免秋冬季节入住新装修的房屋,选用家具及装修材料应以符合环保标准及有害物质含量测试标准为宜。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s l cl l n a c r( CLC) a d me a el u g c n rwee8 . % , 8 4 , 0 0 ,n 2 5 r s e t ey;t e mal el u g cn e S , n g c l ln a e r 1 4 7 . 7 . a d 7 . ep ci l h v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0 0 9年 1月 第 6卷 第 1期
L bMe l ,a u r 0 9 Vo. , . a dCi J n ay2 0 , 16 No 1 n
组 织 多肽 特 异 性 抗 原 检 测 在 肺癌 中 的诊 断价 值
陆光 明 曾 涛 , 彦聪 张振 斌 1 广 东省广 州 医学 院第二 附属 医院病 理科 , 林 , (. 2 中山 大学生命 科 学院 ) .
t t lp st e r t fl n a e r u s7 . . ep stv a eo a h o b v r u swa in fc n l i h r o a o i v a eo g c n rg o p wa 5 6 i u Th o iie r t f c fa o e g o p s sg i a ty h g e e i t a h to e l y c n r lg o p ( . ) ( h n t a fh at o to r u h 71 P< O O ) Co cu in Th o i v e e t n r t fTPS i e u i . 1 . n lso e p st e d t c i a e o i o n s r m s h g e n p t n s wih l n a c r a d TPS c n b s d a s f la d s n iie t mo r e n ci ia ig o i ih r i a i t t u g c n e , n e a e u e sa u e u n e st u v rma k r i l c l a n ss n d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检测及意义(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检测及意义(1)】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对肺癌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法(Elecys2010)、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2例肺癌患者、3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及BALF中CEA和CYFRA 211,TPS的含量. 结果:肺癌患者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5),且随着TNM临床分期升高,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也明显升高. 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3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均有所不同. BALF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同期血清中的含量相比,出现更早且浓度更高,尤以TPS升高最为明显. 结论: BALF中3种肺癌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早期诊断、病理类型的推断及预后判断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血清.【关键词】肺肿瘤;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记,生物学0引言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应用已作过大量研究,表明肺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 TPS)均较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有所升高. 但相关的临床意义,各家报道不一[1,2]. 随着经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的广泛应用,纤支镜对肺癌的诊断除了常规活检、刷检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亦可协助临床提高对肺癌的检测率. 我们拟测定血清及BALF中CEA,CYFRA211,TPS,的含量,探讨其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2001/2003住院患者62(男55,女7)例,年龄50~83(60.7±9.4)岁,全部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肺癌患者. 其中鳞癌24例,腺癌20例,小细胞癌18例. 按照1997年UICC和ATCC肺癌TNM分期标准分期:Ⅰ~Ⅱ期21例,Ⅲ期25例,Ⅳ期16例. 肺部良性病变组36(男29,女7)例,年龄47~73(61.0±7.7)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13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8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肺炎6例. 正常对照35(男30,女5)例,年龄50~67(59.3±4.6)岁,为我院门诊体检正常者.3组受检对象的年龄、性别做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因肺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故所选对照男性多与女性.1.2方法1.2.1采集及储存① 血清:所有受检者均采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后的血清于70℃冰箱保存待测. ② BALF: 按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术,将纤维支气管镜远端插入病变所在段支气管,而良性病变均选用镜下所见炎症最重部位的段或亚段做灌洗. 先经活检孔注入20 g/L利多卡因1~2 mL做灌洗的局部麻醉. 然后从分检孔分次注入37℃无菌生理盐水30~50 mL,停留在6~7.3 kPa,吸引回抽适量的BALF,1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检测肿瘤标志物,细胞成分涂片作病理学检查,置-70℃低温冰箱待检.1.2.2检测方法CEA和CYFRA211采用Elecys 2010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购自Boche公司;TPS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瑞典CanAg公司.测定前所有样品恢复至室温,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测定.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 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Nemenyi法手工计算.2结果2.1血清和BALF中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血清中肺癌组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亦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 尤以TPS升高最为显著(Tab 1).表1血清和BALF三种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比较(略)2.2血清和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从Tab 2可看出,临床分期越高,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越高. Ⅰ~Ⅱ期和Ⅲ期比较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无显著性,而Ⅳ期和Ⅰ~Ⅱ期比较,3种肿瘤标志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此外,与肺部良性病变组比较,仅Ⅲ, Ⅳ期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Ⅰ~Ⅱ期与之比较,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肺泡灌洗液中,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3种肿瘤标志物升高更为显著,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3种肿瘤标志物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肺部良性病变组比较,Ⅰ~Ⅱ, Ⅲ, Ⅳ期的3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表2血清和BALF中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略)作者:黄芳,王香玲,荫斌霞,展淑琴【关键词】肺肿瘤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f 3 tumor marker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君娜刘芳金家岩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良性肿瘤患者为常规组,并以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含量及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阳性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PS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及对照组(P
【关键词】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意义
为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对选取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良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的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5.3岁;其中17例患者年龄≥60岁, 23例患者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三组患者均在晨起时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并对采集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分离后将其置于零下80℃的冰箱中保存。
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中的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
本次研究所用的试剂盒均由瑞典BEKI Diagnostics AB公司生产,严格以试剂盒说明书为依据进行操作。
1. 3 判定标准以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的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平均含量作为标准,若患者体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含量大于标准含量的1.96倍则为阳性,其余则为阴性。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 P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血清中TPS浓度及TPS阳性率对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PS浓度为
(391.55±78.65)U/L,常规组患者血清中TPS浓度为(80.45±22.70)U/L,对照组血清中
TPS浓度为(76.65±18.95)U/L,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PS浓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及对照组
(P0.05)。
观察组40例患者中34例患者TPS为阳性,其阳性率为85.0%,常规组40例患者中3例患者TPS为阳性,其阳性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1例患者TPS为阳性,其阳性率为2.5%,观察组观察组的TPS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及对照组(P0.05)。
2. 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TPS浓度及阳性率对比观察组中17例Ⅰ~Ⅱ期患者的TPS浓度为(225.35±74.35)U/L,其中12例患者TPS呈阳性,其阳性率为70.6%;23例Ⅲ~Ⅳ期患者的TPS浓度为(542.50±112.25)U/L,其中21例患者TPS呈阳性,其阳性率为91.3%;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PS浓度及TPS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
2. 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PS浓度及阳性率对比观察组40例患者中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治疗前TPS浓度为(39
3.25±72.55)U/L,其中17例患者TPS呈阳性,其阳性率为85.0%;治疗后TPS浓度为(155.60±73.40)U/L,其中11例患者TPS呈阳性,其阳性率为55.0%;20例患者行化疗治疗,其治疗前TPS浓度为(389.25±76.40)U/L,其中18例患者TPS呈阳性,其阳性率为90.0%;治疗TPS浓度为(138.60±68.55)U/L,其中14例患者TPS呈阳性,其阳性率为70.0%;治疗后患者的TPS浓度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调查,男性肺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占据了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女性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则占据第2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
而非小细胞肺癌则是常见的一种肺癌,其约占据了全部肺癌患者的80%左右;非小细胞肺癌主要伴有肺鳞癌、腺癌及大细胞未分化癌三种,相对于传统化疗而言其敏感性较差[2]。
因此,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临床上必须要及时找到一个理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团。
组织多肤特异性抗原是常见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其是细胞角蛋白18含有的抗原决定簇
M3的可溶性活性片段,在正常组织中组织多肤特异性抗原的含量较少,然而该物质在上皮来源的肿瘤及转移瘤中的含量则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期,组织多肤特异性抗原呈高表达,且可大量进入患者血液中,因而可有效的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体现,从而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情况进行反映。
且多数研究表明组织多肤特异性抗原在肿瘤早期诊断、预测复发及转移、预后评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卵巢癌等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且相关研究表明组织多肤特异性抗原和肺癌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一项关键指标,因而组织多肤特异性抗原逐渐被外国学者应用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TPS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及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朱有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临床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 2013,29(19):3180.
[2] 马若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测定及意义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24):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