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2、技能目标:熟练的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学会打破思维定势和惯常的审美态度,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品。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加具体和综合。
3、情感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培养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同学们通过阅读和网络搜索的方式来搜集旷世名作《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大家都准备了吗?播放图片:当我们面对这幅油画时内心是否会有诸多的疑问?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仅仅靠观察外部和浅层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我们该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来欣赏美术作品呢?板书:我们该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音乐)一组:达芬奇的生平二组: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别三组:《蒙娜丽莎》的艺术成就四组:《蒙娜丽莎》对后世的影响(艺术素质测评成绩的依据是同学们的课堂表现。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小组讨论约5分钟,每组推荐同学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贴在白板的知识树上,并讲解。
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老师点评。
一、达芬奇的生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
他还擅长雕塑、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
二、文艺复兴与中世纪差别: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第3课 我们怎样运用我们的眼睛 课件

怎 样 运
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
用
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
父亲的形象咄咄逼人,发人深省。这同作者曾经与画中所表现的中国
们
普通农民们生活了许多年,对他们有深刻的了解、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有着 密不可分的的关联(作者曾经下放在四川的大巴山,在那里生活了十年)。
的 眼 睛
我 们 怎 样 运 用 我 们 的 眼 睛
思考:视频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一、感悟式鉴赏:
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画面, 我
感悟画外的思想情感内涵的鉴赏方
们 怎
式。
样 运
用
我
们
的
眼
睛
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墨点:蝌蚪 青蛙
蛙声 悠扬
墨团: 山石 峡谷
幽静
我
墨线: 泉水 流动
运
者来说,要求平等形象无可非议,而作为历史画这样安排人物也是无可指责的,法律只能维护订
用
画者利益,而非艺术裁判,伦勃朗败诉了,从此失掉了资产者们的信任,不仅赔偿损失,而且名
我 们
誉扫地。
的
画家采用情节性历史画构思构图,人物活动于一个真实的环境,每个战士都在作符合自己身 眼 份的军事动作,有的击鼓传令、有的装火药等等生动的姿态。表现了英勇战士为国家效劳的场面。 睛
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夜巡》伦勃朗·凡·赖恩( Rembrandt van Rijn ,1606 - 1669 年)
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请伦勃朗为他们团体成员绘制一幅群体肖像,挂在自己的
总部。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需要指出的是,着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四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理念: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入门途径,培养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奠定基础。
要打破美术鉴赏课程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模式,设计一些活动或者通过学生的讨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
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
教学建议:1、着重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针对这些内容和形式而产生的多种欣赏方法,而不是单单了解一两幅作品。
2、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要多结合作品,让学生多体验并留下印象。
教具与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小平台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Q1: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都上过美术欣赏课,对于老师出示的作品,你们是如何评价的?学生:“好看”“wonderful”“beautiful”。
学生的欣赏评价还都比较表面化。
初中时,学生的欣赏是走马观花式的。
高中的美术欣赏应该是高层次的,深入的欣赏,也就是我们说的——美术鉴赏。
所以要求学生不再走马观花,而是下马观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二)讲授新课一、观看方式的改变——美术鉴赏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好看或不好看,喜欢或不喜欢,这样一种粗略、简单的观看方式。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作为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培养美术鉴赏意识。
掌握美术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包括。
感悟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兴趣不大主要在于经典作品呢所产生的时代和它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学生不知如何了解,也就无从谈起如何来鉴赏美术作品,更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及其背景了解甚少。
三、学习目标分析学生通过鉴赏与学习,认识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特点、社会背景及内在所传递的文化内涵进行鉴赏分析。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四、学习内容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感悟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欣赏、品评、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
六、相关教学资源列表媒体类型:A.视频,B.音频,C.图片。
媒体内容要点:如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徐悲鸿《奔马图》蒋兆和《流民图》等。
教学作用:A.举例验证,建立概念;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本课注重贯彻德育为先,学生的主动体验参与为原则,在导入部分运用新媒体设置贴近现实的教学视频导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体验教学,并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赏析,在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当中和学生一起分析画面并且介绍几种不同的鉴赏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直观性强,学生感触深,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明显。
xin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社会学角度
任务装束: 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没有 眉毛,反省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 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盛期,16世纪初。 社会基本价值观: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 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了 人本主义的思想。 画家水平: 达· 芬奇通过各种的方法使模特 摆脱丧子之痛,历时四年完成 。 作品内涵: 达· 芬奇通过对这位现实生活中 普通的妇女的表现,展示了文 艺复兴时期对人自身的尊重。
1955
总结: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
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 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 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 艺术家的情感。
形式鉴赏
1,形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笔法、材料、构 图、形体等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 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2,这些内容是否只有艺术家或者掌握一定美术技 能的人才能理解? 艺术家作品就是给观众欣赏的,对于作品形式不会 画画或者没有掌握一定美术技巧的人也可以欣赏。
四种鉴赏方法
感悟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鉴赏
比较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就是把思维和激情深切投入
画面的观赏方式 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 中 国 画 纸 本 ) ( 现 代 ) 齐 白 石
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 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 感受? 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 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 听到蛙声
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
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 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 较。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届全国“教案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教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设计一、个人介绍省份江苏赣榆县第一中学姓名贾莲莲通讯地址: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二、教案背景面对学生:高中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本科有关的图片和音像视频。
三、教学课题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入门途径,培养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奠定基础。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理性思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针对这些内容和形式而产生的多种欣赏方法,而不是单单了解一两幅作品。
教学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要多结合作品,把枯燥的理论加以“软化”,让学生多体验并留下印象。
四、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
五、教学方法:展示法、教学目的、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六、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形式。
2.技能目的: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3.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修养与能力。
也为今后独立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热爱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认识和尊重外国的优秀文化。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更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已的眼睛+课件

请 您 欣 赏
一、 感 悟 式 鉴 赏
黄 公 望 《 富 春 山 居 图 》
二、形式鉴赏
三、社会式鉴赏
四、比较式鉴赏
思考与交流
找一幅你喜欢的美术作品,用多种鉴赏方 式对你所选的作品写一篇鉴赏文章? (字数在二百字左右)
同学们: 再见!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已的眼睛
蒙 娜 丽 莎
《蒙娜丽莎》
作者:达。芬奇(意大利) 画种:油画 底板材料:要板 年代:1503年——1506年 画面大小:77CM*53CM 委托人:佛罗伦萨的乔达康夫妇 现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 学 们 从 这 件 作 品 中 看 到 了 什 么?
看到什么? 联 想
想到什么?
我们由看到什么和想到什 么,这个过程构建了我们美术 鉴赏这们学问。美术作品也就 成了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人们可以从中解读内涵丰富的 文化、社会和个人信息,了解 和认识各国的优秀文化;继承 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鉴赏美术作品的方式
一、感悟式鉴赏
二、形式鉴赏
三、社会式鉴赏 四、比较式鉴赏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美术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笔记本、笔二、教学课题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三、教材分析学习重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四种鉴赏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度视频/dianying/20110304/85d89eaca94de03e.html1.观看视频片段:《英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色彩和整个画面氛围。
一件美术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欣赏(感悟、观察、研究和比较)。
(点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二、自主学习百度图片/detail?q=%E8%92%99%E5%A8%9C%E4%B8%BD%E8%8E%8E& fm=360onebox&pos=2&did=8257382862067054365#did=8257382862067054365&p os=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
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比较他俩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简要介绍这幅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
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三、共同探究1.感悟式鉴赏百度图片/detail?q=%E8%9B%99%E5%A3%B0%E5%8D%81%E9%87 %8C%E5%87%BA%E5%B1%B1%E6%B3%89&fm=QH360&pos=21&did=701066 6820439823881#did=7010666820439823881&pos=21《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内容及过程:
、新课导入
一、初步观察
出示图片《蒙娜丽莎》
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件美术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欣赏(感悟、观察、
研究和比较)。
(点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
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
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二、赏析探究
1. 形式鉴赏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通过具体的作品体现)。
同时对其中的构图和笔触重点讲解。
2. 感悟式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
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
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去欣赏美术作品。
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国画)。
3.社会学式鉴赏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夜巡》伦勃朗荷兰
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
此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
(不同创作目的)
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
(社会背景影响)
美术现象不存在于真空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
社会学式鉴赏在于探究、追问作品主题。
4.比较式鉴赏
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
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比较式鉴赏可以确定作品的好坏,但许多情况下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不同而
已。
比较往往从形式入手。
有比较才有鉴别。
三.总结
n 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
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n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
美术鉴赏既强调从形式出发区欣赏,又要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两三种鉴赏形式综合运用。
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