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重庆市渝北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

合集下载

重庆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夜幕降临,我驱车带远道而来的朋友欣赏重庆的夜景,只见南滨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灯红酒绿....的景象。

②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③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④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真的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

⑤在比赛的点评环节,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这位新人表现得落落大方,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就可以每天都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A. ②③⑥B. ①⑤⑥C. ①③④D. 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惩罚犯罪是刑法本身固有的属性,运用刑法惩罚犯罪,可以防止已经犯罪的人不再重新犯罪。

B.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顾全大局,努力推进与南海各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路径。

C. 虽然朱彦夫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但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对于许多人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D.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民对国产电影的热情更加高涨,其中《芳华》和《战狼2》都取得了过亿的票房成绩。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B.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 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老朽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感谢诸位的厚爱。

”D. 初中毕业时老师和我们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边界,而女主人公的痛苦却无边无际。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三模)语文试题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三模)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啾.唧jiū谮.言zèn 着.慌zháo 上吐.下泻tǔB.脖颈.gěng 锁钥.yuâ蓓蕾.lãi 岿然不动kuīC.脑干.gàn 淬.火cuì俳.句pái 司乘.人员chãngD.择.菜zhái 骠.勇biāo 体.己tī口碑载.道zài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高考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心态是基础。

越临近高考,心理调节越重要。

同学们要善于撂挑子...,丢掉不必要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B.对于此次和中国汽车集团的谈判,林书豪的经纪人罗杰·蒙哥马利暂时拒绝透露细节。

截止..目前,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并未接听记者的求证电话。

C.笔者自1992年7月起进入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忝列门墙....,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其中于先生之事耳濡目染既多。

D. 王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发展也极为不利。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根据2009年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的工作方案,“受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医药协会具体负责国家级检测系统的日常运行。

”B.吴英在早期高息集资已形成巨额外债的情况下,明知必然无法归还,却还是用诈骗手段继续以高息(多为每万元每天40至50元,最高年利率超过180﹪。

)不断地从林卫平等人处非法集资。

C.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D.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

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1.11.10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tfzyw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溯(shuò)流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 fà)指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4个偏正短语概括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哪些条件。

不超过25字。

(4分)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4.下面的话是围绕高尔基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展开的,但两段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语句,使两段连贯起来。

1.高尔基在童年时期就尝到了生活的艰难。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3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II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1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II卷试题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回。

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Ⅰ卷(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镌.(juān)刻媲.(pì)美荟.(huì)萃滂.(páng)沱B.咋.(zà)舌楔.(xiē)子忤.(wù)逆夯.(hāng)实C.后裔.(yì)蹊跷.(qiào)浸渍.(zì)伛偻.(lǚ)D.发酵.(jiào)招徕.(lái)拮据.(jū)回溯.(sù)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剽悍消赃发贴子世外桃源墨守成规B.宣泄笼络尥蹶子拾人牙慧画地为牢C.蜇伏遴选白内瘴断章取意美轮美奂D.班配旋律煞风景首曲一指唇枪舌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央视虎年春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春晚的讨论却如雷贯耳....,“王菲冷,小虎热,本山闷,刘谦神”是观众对虎年春晚四大亮点节目的评价。

B.深受“赌球假赛黑哨”风波影响的中国足球队日前在东亚四强赛中3比0大胜韩国队,一雪32年“恐韩症”之耻,球场内却没有振聋发聩....的欢呼声,因为当时场内既无中国球迷,也没有中国记者。

C.早已被生活费、按揭费、通讯费、水电气费、孩子奶粉尿布费压得气喘如牛....的“80后”众“奴”缠身。

201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五大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3)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6)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柳仲郢,字谕蒙。

长工文,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为韩愈咨赏。

元和末,及进士第,为校书郎。

牛僧孺辟武昌幕府,有父风矩,僧孺叹曰:“非积习名教,安及此邪?”入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

有禁卒诬里人斫父墓柏,射杀之,吏以专杀论,而中尉护免其死,右补阙蒋系争,不省。

仲郢监罚,执曰:“贼不死,是乱典刑。

”有诏御史萧杰监之,杰复争。

遂独诏京兆杖之,不监。

朝廷嘉其守。

会昌初,累转吏部郎中。

时诏减官冗长者,仲郢条简浃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

迁左谏议大夫。

御史崔元藻以覆按吴湘狱得罪,仲郢切谏,宰相李德裕不为嫌,奏拜京兆尹。

改右散骑常侍,知吏部铨。

德裕颇抑进士科,仲郢无所徇。

是时,以进士选,无受恶官者。

宣宗初,德裕罢政事,坐所厚善,出为郑州刺史。

周墀镇滑,而郑为属郡,高其绩;及入相,荐授河南尹,召拜户部侍郎。

墀罢,它宰相恶仲郢,左迁秘书监。

数月,复出河南尹,以宽惠为政。

或言不类京兆时,答曰:“辇毂之下,先弹压;郡邑之治,本惠养。

乌可类乎?”擢剑南东川节度使。

大吏边章简挟势肆贪,前帅不能制,仲郢因事杀之,官下肃然。

居五年,召为吏部侍郎,俄改兵部,领盐铁转运使。

重庆一中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2011.11

重庆一中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2011.11

重庆一中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2011.11重庆一中高2012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2011.11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2 题非选择题,60分,满分150 分。

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血淋淋(xu)着手成春(zhu)不容置喙以逸代劳B.独角戏(ju)模棱两可(lng)崎路亡羊要言不繁C.落不是(lo)虚与委蛇(wiy)过目成诵跌宕起伏D.戳脊梁(j)酩酊大醉(dng)殒身不恤呀呀学语2.下列词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B.个别已开张或即将开张的音像超市,实际上是过去音像城的延续或变种,经营品种依然以盗版节目为主,只是更换了经营方式,可谓换汤不换药。

C.大学毕业刚刚进入加工厂的那段时光,夏天的闷热、蚊子的叮咬、往返路程的遥远无一不在与人过意不去,而今也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D.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和不重要,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的人物。

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正在一些互不相关的领域(如蚁的社会行为,化学系统中的扩散反应,量子场论中的耗散过程。

)探讨他的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B.最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首都;有的虽然不是首都,但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还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C.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D.女人!……她为什么改了姓呢?……也许这是她丈夫的姓?刘……刘什么?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市场上有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高级中学2012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2012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2012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1、【解析】C。

guī/kuī,pā/ba,juàn/quān。

A项,sù,shè/niè,lù/lòu;B项,pán,hé,sì/cì;D项,shū/shǔ,jī/qí,wěi。

2、【解析】C。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确凿无疑”。

A.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B.斐然可观: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著。

D.奇葩:珍奇的花,也比喻出众的作品。

3、【解析】D。

A项,句式杂糅,“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差距是必须正视的事实”应该为“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差距,这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B项,“他”指代不明;C项,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配,可在“质量品牌”后加上”建设“。

4、【解析】C。

根据先特殊再一般的规律判断,③应在第一个横线处,排除A与B。

⑤是对②的回答,⑤应紧随②后,排除D。

5、【解析】A。

B.妻:嫁;C.冠军:列于众军之首;D.西:向西进发。

6、【解析】C。

两个“乃”都是表连接的副词“就”。

A项,前者为判断词“是”;后者为动词“做”。

B项,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

D项,前者为助词,表判断,无义;后者为表原因的指代词“……的原因”。

7、【解析】B。

①③⑤是英布的经历,此时他还未带兵打仗。

8、【解析】C项。

【解析】C项。

“集中优势兵力”有误,应为“以少胜多”。

9、【答案】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多、漏、错断满2处扣1分。

“//”为可断可不断处)【译文】①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②正当这个时候,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全卷共四大题23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

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节选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

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

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1分)(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3)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1分)(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作者用写出了游鱼的动态。

(2分)(5)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

(4分)2.按课文原句填写。

10分1、感时花溅泪,。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红军不怕远征难,。

6、海内存知己,。

7、落红不是无情物,。

8、会当凌绝顶,。

9、几处早莺争暖树,。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2)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3) 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6)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7)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8)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9)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0)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不宜异同。

(12)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当代毛泽东《沁园春·雪》也有“__________,数风流人物,”的豪迈之句。

1.阅读下文,完成下题让人,乃众妙之门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__________,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

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

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

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

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

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

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不信,你试试!【小题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小题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小题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小题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小题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是可忍,孰不可忍?(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

(共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元方入门不顾()(3)吾今死矣,子可去()(4)不忍委之()【小题2】用“”为下面语句标出三处停顿。

(3分)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小题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事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给你什么启发?(4分)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见曦月( ) (2)夏水襄陵( )(2)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它和本文之间有哪些联系。

(3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拔,清幽壮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本文第二段写水,主要突出“夏水”,写出三峡的奔放美。

C.本文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几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表现出来。

D.本文第一段写山,先写山的遮天蔽日,再写其连绵不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小题2】请仔细品味并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

(2分)2.(8分)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向日葵对那些未见过白莲的人承认他们是最好的朋友白莲出水了向日葵低下头了她亭亭的傲骨分别了自己【小题1】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第一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小题2】“白莲出水了,向日葵低下头了”,出水的白莲是怎样的形象?向日葵为什么“低下了头了”?(5分)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4分)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此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写。

(2分)A.凄清孤寂B.轻【小题1】下面对诗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情概括恰当的一项是()松愉快C.缠绵悱恻 D.惆怅悲愤【小题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2分)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诗人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其诗作多有政治失意之感。

本诗中“独鸟背人飞”也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情。

C.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D.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4.阅读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题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2分)【小题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