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群众体育基本状况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对广州市荔湾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对广州市荔湾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关键 词 广州市;荔湾区;居民;体育参与;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1 . 8 2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30 (0 9 20 1—3 6 110 20 )0 -0 30
The I v s ia i n o m m u iy Re i e h sc lEn itn t t s n e tg to fCo n t s d ntP y ia ls i g S a u
Ab t a t Th rs a c eu t n iae t a t e p y i l a it s a d x e s rs u c s r m wa dsrc sr c: e ee r h r s l i dc t s h t h h sc fcl i n e p n e eo r e f a ie o Li n i i t t Gu n z o r u iin . u ti si n c sa yt mp o et ep ee t p r t n s se . ep y i l ciii f a g h u a es f ce t b ti s t l e e s r oi r v h rs n e ai y tm Th h s a t t so t o o c a v e t ec mmu i e i e ta ea u d n ,b tt er lv t e t n t l e d t a ee ce tf rh rme s r a e h o n t r s n r b n a t u h e a c i ss i e O tk f in u t e a u e t h v y d en s o ln i s O g ie ud .Th h s a a t i e i a in o h “ t r lp y i l d a c d c mmu i ’ e ie t i s p r rt a h e p y i l c i t st t ft e Na u a h s a v n e o c vi s u o c a n t ’r d n s u e o h n t e y s i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概述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近年来在我国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羽毛球在群众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公园、社区还是学校、企事业单位,羽毛球场地和参与者数量都在不断增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群众性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场地设施不足、教练员和裁判员短缺、赛事组织不规范、参与者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提升。

对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概念与特点群众性羽毛球运动,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自愿参与,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为主要目的,以羽毛球为活动载体的体育健身活动。

这种运动形式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门槛低,场地设施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适合在城乡各类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运动强度适中,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与,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避免运动伤害再次,羽毛球运动具有很好的塑形健身、减肥塑形、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的效果,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羽毛球运动具有独特的魅力,既能竞技比赛,又能作为休闲娱乐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交性和互动性,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沟通。

尽管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具有诸多优点,但在我国,其发展现状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场地设施不足、参与人群结构不合理、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等。

广东省粤西地区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研究

广东省粤西地区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研究

还 是 得 到 了许 多 可喜 之 点 , 这 应 该 都 是 社 会 经济 不 断 发 展 和 全 民 的 地 方 则 根 本 没 有 这 种 器 材 的安 置 , 随着整个社 会经济的发 展 , 素 质、 觉悟不断提高的真实反应 , 所以 , 我们 就广 东省 粤 西 地 区 农 随 着 全 民 健 身 的 提 出 , 相关 和体 育有 关 的 集 团 或 公 司 为 了 自己 企
1 农 民体育公共产 品的供给现状
高 和 社 会 若 干 群 体 对 人们 健康 状 况 的 不 断呼 吁 和 重视 而 产 生 的 ,
农 民 对体 育消 费 产 品的 真 正 需 求还 是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提 久 失 修 的 篮 球 架 和 一 些 不 再 能 进 行 健 身 的 简 单 器 材 。 而 对 于 城
但 是 这 种 产生 也 是 相 对 应 一 定 的地 区 , 一定 人 口才 适应 的 , 我们 都 的 运 动 健 身 器 材 , 以 求达 到 自己更 好 的 商业 利 益 , 当然 , 这 在 一 定
知道 , 发达地区 、 城市 、 城 镇 人 口对 这 种 需 求 随 着 经 济 状 况 的好 转 程 度 上 有 利 于 全 民 健 身 的 开 展 , 有利 于 人 们 对 体 育 公 共 产 品 的 进 而越来越浓 厚 , 而 贫 困地 区 的 人 F I 对这 种需 求 基 本 上 是 零 现 象 或 经 济 状 况相 对较 差 , 所 以 过 去 人们 追 求 的是 解决 温 饱 问题 或者 在
2 0 1 3年 ( 第 3卷 ) 第1 7期
体育人 文社 会学
广 东 省 粤 西地 区农 民体 育 公 共 产 品供 给 的现 状 研 究 ①

广东省体育市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研究

广东省体育市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研究


要 :运 用 问卷调 查法 、文献 资料 法和数理统 计法 ,对 广 东省 2 3个 市县群 众体育消 费和 市场进行 了研 究。结果
显示 :广 东省 群众体 育消 费的 总体 水平不 高;私人 体育 消费 占主流 ;中青年是 体育 消 费的主要 群体 ;农 民体 育消 费专与城镇 居 民差距较 大 ;广 东省群 众体育 消费的投入 占其 国民经济 生产 总值的 比例很 小 ,群 众体 育消 费的持续
Jl .O 2 uy 20
文章编 号 :0 1 4 2 y)30 3-3 10 — 7 7 X( ̄2 o.000
广 东 省 体 育 市 场 可 持 续 协 调 发 展 的 研 究
许 永 刚 ,禹小明 ,张怀 荣 ,陈武 山 ,付贵红
( 州 体 育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7 ) 广 1) X5
维普资讯
第 l 第 3期 9卷
212年 7月 ( 0
西 安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U O RNA N N L OFXIA I 丌E HY I A DUC l OF P SC L E A_ON 1
Vo . 9 No. 11 3
同层 次 和 类 别 ,可 以 反 映 研 究 总 体 和不 同 群 体 的基 本 特 征 。 12 研 究方 法 . 文 献 资 料 法 :调 查 研 究 法 ;问 卷 调 查 问 卷 问题 的 设 计 采 用 封 闭 和 开 放 式 相 结 合 , 以 封 闭 式
为 主 ,并 用 送 发 问 卷 的 方 式 送 给 被 选 定 的 调 查 对 象 5 7 0 0 18
22 广东省群 众体育活动 的 内容 、活 动场所与体 育消费 .
面 对 5 7 018名 群 众 就 “ 每 月 支 付 在 体 育 、服 装 、 刊 您 物 和 锻 炼 等 方 面 的 费 用 支 出” 这 一 问 题 调 查 时 ,选 择 无 支

试述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试述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途径

体育文化导刊!""#$%&!""&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近了,全国上下正在为!""&年奥运会的举办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如何利用!""&年奥运会的契机发展群众体育,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确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对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分析之、探讨之,发现不足之处的症结之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针对这一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一、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全民健身工程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场地设施增长中明显存在“城市优势现象”’%%#年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措施,是!’世纪中国群众体育的宣言书。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行维护和保障了公民参加体育的权利,是切实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表现!。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国民的体育参与意识,扩大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人数;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增强人民体质,改善健康状况;使国民体质及群众体育的各项基本指标在下一世纪中叶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使中国的群众体育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它的号召与带动下,全民健身工程得到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现有("多万个各类体育场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兴建!"""余处“全民健身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和可能,缓解了因生活方式改善中锻炼规模扩大和体育场(馆)数量不足的矛盾。

但是,在场地设施增长中明显存在“城市优势现象”———即“’%%(年我国的各类体育场馆约(’万多个,其中,占国土面积’($#)和占人口!%$%!)的城镇(包括城市郊区),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而占国土面积&+$#)并拥有&")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的体育场(馆)资源”";“!""+年城市体育场馆比重上升为&"$(*),农村体育场馆资源下降为’($#%)”#。

中山市群众体育社会需求新特点的研究

中山市群众体育社会需求新特点的研究

中山市群众体育社会需求新特点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摘要广东中山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其它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而体育的发展,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人的个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就中山市群众体育社会需求新特别做出了部分研究。

关键词群众体育社会需求研究对象方法一、前言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经济的发展,为增加体育事业的物质投入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有利经济环境。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推进,传统的劳动制度和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工作时间的相对缩短和劳动强度的相对提高,既为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又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形成了促使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双重动力,研究群众体育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与方法本课题以中山市城区的: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火炬开发区的干部、职工、居民、农民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总体及分群类的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可示。

所选对象代表不同层次和类别,反映了研究总体的群体的基本特征。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为了把中山市群众体育的发展及体育价值观的嬗变放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进行研究,我们采用追朔法查阅了有关中山市经济、文化等纵横两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分析、论证的背景材料。

2.调查研究法(1)调查研究采用的类型。

①抽样抽查:从中山市的调查对象的总体之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作为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

在抽样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配额抽样方法中的类型随机抽样。

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②典型调查:从中山市的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通过对典型的调查,加深对所需研究问题的了解,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00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

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我国参加体育活动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00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

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 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65%的人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我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的比例数。

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

性别分布:男性占56.6%,女性占43.4%,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占男性总人口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15.8%。

比1996年分别提高了3%和2.2%。

年龄分布: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年龄段为56-6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2.2%。

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研究

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研究

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研究3沈茂金,廖洁莹(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广东省小康居民的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居民实际体育消费在悄然增长,且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同档次的体育消费群体已初见层次化格局的特点;实物性体育消费仍占主导地位,非实物性体育消费呈上升趋势。

只有针对其体育消费的特点,因势利导,才能推动其体育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 (2009)04-0032-04An I nvestiga t i o n on the S ta tus Quo and Trends of Spor ts C on sum pt ionof W ell -off R esiden ts in Guangdong Pr ov i n ceS HEN Mao -jin,L IAO Jie -ying(College of Physica l Educati on,Shaoguan U niversity,Shaoguan 512005,China )Abstra c t:This a rtic l e studie s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s of s ports consu mp ti on of well -off re sidents in Guangdong p r ovince by investigating .The results can be su mma ri zed a s foll o ws:fir st,de s pite the s po rts consu mpti on level of well -off resi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still in the initia l st age,it is quietl y gro wing and p laying an inc rea singl y i mportant part in their house 2hold consu mp ti on expenditure;Second,hierarchica l pattern ha s begun to appear bet ween sports consu mpti on grou p s in diffe r 2ent grade s ;fina lly,in -kind s ports consu mpti on is in do m inant p lace while non -in -kind sports consu mpti on is on the rise .Only a i m ing at the feature s of re sidents πs ports consu mp ti on and m aking best use of them can we i mp r ove the s ports consu mp tion level of well -off resi dents i 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wor d s :we ll -off re sidents ;s ports consu mp tion;status qu o;trends收稿日期:2009-05-08作者简介:沈茂金(1965-),男,讲师,广东南雄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3基金项目广东省体育局软科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号YT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群众体育基本状况调查研究周卫海1,朱红伟1,许建平2(1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56;21广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广东广州 510000)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广东省21地市16岁以上非学生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获取有效数据23136例,初次建立广东省群众体育基础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基本摸清全省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特征和活动内容特征,并对政府制定有关群众体育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群众体育;体育锻炼;特征中图分类号:G8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 (2009)06-0009-04Research on the Ba si c S itua ti on of M a ss Sports i n Guangdong Prov i n ceZ HOU W ei -hai 1,Z HU Hong -wei 1,XU J ian -p ing2(11Guangdong p r 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 ports science,Guangzhou 510000,China;21Depart m ent of s ports for all of Guangdong s ports bureau,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 :U 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 onnair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unda mental states of s ports partici pati on of 23136peop les who are non -student and over 16years old living in 21p refecture -level cities of Guangdong p r ovince .Funda mental database of s ports for all in Guangdong p r ovince had been established p ri m ary .U sing the mathe matical statistics,the charac 2teristics of exercise ti m e,exercise s pace and exercise content of peop le in Guangdong had been su mmarized,and suggesti ons als o had been sub m itted for the govern ment t o enact the mass s ports policy .Key words :Guangdong p r ovince,mass s ports,Physical exercise,characteristics收稿日期:2009-06-29作者简介:周卫海(1970-),博士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国民体质监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方针,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广东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环节,势必也受到影响。

同时,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特征也会有较大区别。

第二次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广东省除幼儿体质有所增加外,学生、成年人和老年人体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影响一个地区人群体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体育锻炼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采取科学方法对全省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特征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可为全省国民体质动态变化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鉴于此,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科技厅于2008年首次联合在广东省二十一个地市大规模展开有关群众体育锻炼的调查,对2007年广东省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建立了广东省群众体育基础数据库。

调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方法11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9第29卷 第6期2009年11月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Vol 129 No 16Nove 1200911111 抽样总体和调查对象:抽样总体为广东省21个地市的城乡居民,调查对象为16周岁以上非学生的广东省居民,全省抽取了756个居(村)委会的1万余居民户,获取有效样本量23136例。

11112 抽样原则: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的方法抽样,按城乡、男女分层抽样。

第一阶段为全省21个地级市,每个地市抽样不少于1000例;第二阶段为每个地市随机抽出三个城区作为城镇居民抽样区,抽出三个县作为乡村样本抽样县;第三阶段从抽样区(县)随机抽出2个街道(乡镇);第四阶段从抽样街道(乡镇)随机抽出2个居委会(村委会),其中总户数少于100户的乡村,与相邻的村合并参与抽样;第五阶段从抽样居委(村委)会随机抽出家庭户,对每个抽样家庭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访问。

第二至第五阶段各级抽样单位均等量分配样本量。

112 问卷调查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各抽样县区组织调查队,按全省统一的方法对家庭户进行访问,填写问卷,对广东省居民2007年全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

113 问卷复核和数据统计:课题组每个区(县)抽取10%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确定数据真实性。

所填写的问卷统一由课题组组织专人录入,经过严格的数据检查,形成数据库,运用s p ss1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211 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口及结构根据调查,2007年广东省有43%的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其中4814%的男性,3716%的女性参加过体育锻炼;城镇居民中有5218%的人参加过体育锻炼,乡村居民为3313%。

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图1)。

16~19岁年龄组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6210%,70岁以上人群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为2617%。

图1 不同年龄组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参加过体育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7112%,高中(中专)5811%,初中3916%,小学及以下2112%。

从事不同职业人群参加过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6410%,专业技术人员6616%,办事人员6512%,商业服务人员4813%,农林牧渔水利人员2318%,生产运输操作人员4015%,无职业人员3811%,其他人员4915%。

212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m in 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简称“经常锻炼”)。

按此标准统计,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非学生)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广东省16周岁及以上非学生人口的1012%;男性城乡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是1118%,女性是816%;城镇居民有1511%达到“经常锻炼”的标准,乡村为514%,城乡差异较大。

“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中,30~39岁年龄组人数比例仅为713%,而60~69岁年龄组达到1417%。

在20~69岁年龄段,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步上升的趋势(图2)。

图2 不同年龄组人群众“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经常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1710%,高中(中专)1411%,初中811%,小学及以下614%。

受教育程度与“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成正比。

从事不同职业人群“经常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915%,专业技术人员1514%,办事人员1419%,商业服务人员818%,农林牧渔水利人员216%,生产运输操作人员514%,无职业人员1216%,其他人员1212%。

213 参加体育锻炼情况21311 体育锻炼的频度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不同锻炼频度的人群分布是:“每月不足1次”为1212%,“每月至少1次,1但每周不足1次”为2110%,“每周1~2次”为3118%,“每周3~4次”为1612%,“每周5次及以上”为1818%。

从年龄分布来看,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如20~29岁年龄段,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低于2次(含2次)的人数比例达8113%;而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高,如60岁以上人群每周参加5次及以上频度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0%以上(图3)。

图3 参加不同频度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21312 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调查结果来看,广东省城乡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60m in 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415%,其次为“不足30m in ”,为2612%;有1912%的人体育锻炼时间在60m in 以上。

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60m in 的人数比例均最高,50岁后,各年龄组人群的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延长,每次锻炼时间在60m in 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图4)。

图4 参加不同持续时间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21313 体育锻炼的强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广东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以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311%,其次为较大强度,为2514%;还有2115%的人体育锻炼时强度较小。

从年龄分布来看,随年龄增长在体育锻炼时采用小强度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由16~19岁年龄组的1516%,增加到70岁以上的3717%。

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变化幅度较小。

参加体育锻炼时采用大强度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大逐步下降,由16~19岁年龄组的3718%,下降到70岁以上的915%(图5)。

图5 参加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21314 体育锻炼的项目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走”、“跑步”作为主要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5810%,其他依次为“足、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骑车”、“登山”、“游泳”、“健身操”、“武术”、“跳绳、踢毽”、“健身路径”、“力量训练”、“气功”等。

从年龄分布来看,16~19岁人群主要参加的锻炼项目是:球类(4117%)、跑步(2911%)和健身走(1617%);50岁以后人群主要是“健身走”,“健身走”占各年龄组比例在5719%~7712%范围之间(图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