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镍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纳米多孔结构镍基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法制备及其电容特性

纳米多孔结构镍基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法制备及其电容特性

电极. 应用扫描 电子显微镜( E 、 线衍射( R 、 S M)X射 X D)X射 线光 电子能谱( S 和 电化学技术对所制备 的膜 电 XP )
极 的 物 理 性质 及 赝 电容 特 性 进 行 了表 征 . M、 D和 XP SE XR S的测 试 结 果 表 明, 制 备 的纳 米 多 孔 结 构 镍 基 复 所
Ab ta t A o o s nc e i wa r p r d y t e s lcie an di ds ou i fc p r f m n src : p r u ik Ifm s p e a e b h ee t o c is lt I v on o op e r o a ee to e o i d Ni l yfm. p ru an sr cu e ik . a e o lxfm lcr d sf r e lcr d p st . al l A oo sn o tu t r d nc e1 s dc mpe i ee t ewa ut r e CU o i b I o h
f b ia e y o i ii g t e o t ie o o s n c e ¨ u i g c c i ol mm e r n 1 mo . — KOH s l t . a r t d b x d zn h b a n d p r u i k l m s n y l v t c f c a ty i 1L ou i on Th p y ia p op ri s n p e d c p c t e e or n e f t e s p e a e f m e e to e e h s c l r e t a d s u O a a iv p r ma c o h a - r p r d i e i f I l c r d s we e r

纳米多孔γ-TiAl单晶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多孔γ-TiAl单晶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多孔γ-TiAl单晶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左迪【摘要】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多孔γ-TiAl单晶沿[001]晶向拉伸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温度的增加会降低多孔γ-TiAl单晶的力学性能,屈服应力与杨氏模量均随温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在多孔γ-TiAl单晶发生屈服后,剪切位错环在孔洞表面形核,导致塑性变形的发生.随着应变的增加,形成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双原子层厚的堆垛层错.位错抽取算法计算显示多孔γ-TiAl单晶中的位错均为1/6<112> Shockley不全位错,且随着应变的增加,位错密度呈增加的趋势.【期刊名称】《有色金属加工》【年(卷),期】2017(046)004【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γ-TiAl单晶;屈服应力;位错【作者】左迪【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2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轻质的高温结构材料就受到高度重视,而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原子间金属键与共价键的共存性,使其能够同时兼顾金属的塑性和陶瓷的高温强度[1-3]。

γ-TiAl金属间化合物就是典型代表,其体积质量不到镍基合金的50%,具有轻质、高比强、高比刚、耐蚀、耐磨、耐高温以及优异的抗氧化性等优点,并具有优异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使用温度可达到700 ℃~1000 ℃,成为当代航空航天工业、兵器工业以及民用工业等领域优秀的候选高温结构材料之一,有望用于喷气发动机和涡轮等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的耐高温部件以及超高速飞行器的翼、壳体等,具有重要的工程化应用潜力[4]。

但在现场室温环境时的钛铝合金由于材料自身不均匀、微裂纹或者环境腐蚀等因素影响使得其脆性较大,延展性较小,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延伸率往往不足1%即会断裂,远小于理论值,机械加工非常困难,致使其难以在工厂企业中批量生产[5]。

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多孔材料,指的是孔径分布在纳米级别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均匀的孔道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因此能够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增加反应物质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催化效率。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概述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剂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孔径分布均匀、孔道结构可调、比表面积高等特点,纳米多孔材料能够提供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其次,纳米多孔材料可用于催化反应底物的分离与纯化。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的特点,纳米多孔材料能够通过调控孔径大小和表面性质来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从而能够高效地分离和纯化反应底物,提高催化反应的纯度和产率。

二、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剂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一种名为"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纳米多孔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设计中。

这种材料具有均匀的孔道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可以提供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因此,在这种纳米多孔材料的基础上设计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能够有效降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提高反应的产率和效率。

除了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还有一种名为“纳米多孔碳”材料也被应用于催化剂设计中。

纳米多孔碳材料由纳米级石墨烯或玻璃碳等构成,具有均匀的孔道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并且可以通过调控碳材料的孔径和孔壁宽度来控制其催化性能。

因此,利用纳米多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可以增加活性金属的分散度,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三、纳米多孔材料在反应底物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纳米多孔材料在反应底物分离和纯化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可以通过调控孔径大小和表面性质来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从而能够高效地分离和纯化反应底物。

纳米孔材料化学:催化及功能化

纳米孔材料化学:催化及功能化

纳米孔材料化学:催化及功能化引言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孔材料在催化和功能化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纳米孔材料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和表面特性,可用于催化反应、分子吸附和分离等应用。

本文将对纳米孔材料的催化性能以及在功能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

纳米孔材料的催化性能纳米孔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孔径和表面形貌,能够提供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

其中,一些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 OF s)和介孔材料(如硅基孔材料和碳基孔材料)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 O F s)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多孔结构材料。

纳米孔结构赋予了M OF s独特的催化性能。

M OFs具有可调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对于分子的吸附和转化具有很大的潜力。

例如,笔者研究发现,一种基于铜离子和苯酐配体组成的M OF材料在苯酚的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介孔材料介孔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大孔径(2-50n m)和较大比表面积(大于500m2/g)的多孔结构材料。

这些孔道可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提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例如,硅基介孔材料S BA-15和碳基介孔材料C MK-3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催化剂载体、酶固定化、催化剂合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孔材料的功能化应用除了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纳米孔材料还被广泛用于功能化方面,例如分子吸附、分离技术和储氢材料。

分子吸附纳米孔材料由于其可调控的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能够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高效吸附。

例如,一些气体吸附剂基于纳米孔材料的吸附性能,可在石油化工和环境领域中用于气体的分离和净化。

分离技术纳米孔材料可通过调整孔径和控制表面亲疏水性来实现对分子的选择性分离。

例如,在海水淡化领域,利用纳米孔材料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盐分和杂质。

储氢材料纳米孔材料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径结构,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储氢材料的开发。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制备方法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制备方法
4 结语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应用于多领域的新型材料,去
合金化法是目前生产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随 着科技的发展,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更加快捷方 便。
[1] 陆致龙 , 王蓉 , 柯俊 . 原始合金制备方法对 Raney Ni 催 化 剂 结 构 及 加氢活性的影响 [J]. 电子显微学报 ,1997,16(3):302-306.
[8] 徐彩霞 .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设计 , 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D]. 山东大 学 ,2009.
[9] 张文彦 , 奚正平 , 方明 , 等 . 纳米孔结构金属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 稀有 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 37(7):1129-1133.
[10] 陈静 , 胡文成 , 杜凯 , 等 . 纳米多孔金属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J]. 材料 导报 : 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2010,24-27.
[5] 丁轶 . 纳米多孔金属 : 一 ,2011,46(10):121-133.
[6] 谭秀兰 , 唐永建 , 刘颖 , 等 .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进 展 [J] 材料导报 ,2009, 23(3):68-71.
[7] F.U.Renner,A.Stierle,H.Dosch,D.M.Kolb,T.L.Lee,J.Zegenha gen,Initial corrosion observed on the atomic scale,Nature 439(2006)707—710.
通过去合金法制备的纳米多孔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① 孔径小,约 1000 纳米,通过控制合金的比例和合金的反应 时间,可以控制纳米尺寸。②高表面积、脱合金方法是一种 极其复杂的方法。无序的内连通孔结构非常大,在催化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高孔隙率合金中各组分的比例普

纳米多孔Ni、Ni_(3)S_(2)Ni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纳米多孔Ni、Ni_(3)S_(2)Ni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收稿日期:2020⁃07⁃20。

收修改稿日期:2020⁃12⁃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661018)资助。

*通信联系人。

E⁃mail :******************第37卷第3期2021年3月Vol.37No.3412⁃420无机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纳米多孔Ni 、Ni 3S 2/Ni 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周琦*,1,2欧阳德凯2汪帆2何金山2黎新宝2(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2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50)摘要:采用脱合金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 和纳米多孔Ni 3S 2/Ni 复合电极。

通过N 2吸附-脱附测试、XRD 、SEM 、TEM 等方法表征电极的孔径分布、物相和微观结构。

在1mol·L -1的NaOH 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交流阻抗(EIS)谱图、恒电流电解法等测试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0mA·cm -2时,与纳米多孔Ni 相比,Ni 3S 2/Ni 合金具有更低的析氢过电位以及更高的析氢活性,同时纳米多孔Ni 3S 2/Ni 复合电极具有更低表观活化能和电子转移阻抗,进一步明确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脱合金化;水热合成;析氢反应;纳米多孔Ni 3S 2/Ni 复合电极中图分类号:O646.541;O646.22;O643.31;O64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861(2021)03⁃0412⁃09DOI :10.11862/CJIC.2021.045Nano‑Porous Ni and Ni 3S 2/Ni Composite Electrodes:Preparationan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ZHOU Qi *,1,2OUYANG De⁃Kai 2WANG Fan 2HE Jin⁃Shan 2LI Xin⁃Bao 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Processing and Recycling of Nonferrous Metals,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Nano⁃porous Ni and nano⁃porous Ni 3S 2/Ni composite electrodes were prepared by dealloying and hydro⁃thermal synthesis.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has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de were characterized by N 2adsorption⁃desorption test,XRD,SEM,TEM.In 1mol·L -1NaOH solution,the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towar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f the electrode was evaluated using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LSV),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and constant current electrolysis method.As a result,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was 50mA·cm -2,the nano⁃porous Ni 3S 2/Ni composite electrode had a lower overpotential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nd higher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than the nano⁃porous Ni,while nano⁃porous Ni 3S 2/Ni compos⁃ite electrode had lower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resistance,it further clarifies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to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Keywords:de⁃alloying;hydrothermal synthesis;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nano⁃porous Ni 3S 2/Ni composite0引言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一直备受关注[1⁃4]。

不同结构镍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磁性

不同结构镍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磁性
维普资讯




20 年增刊 ( ) 07 3 卷 8
不 同结构镍纳米线 阵列的制备及其磁 性幸
于 美,刘建华 ,李松梅
(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 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 院,北京 10 8 ) 0 0 3

要 : 采用直 流 电沉积在 多孔有序氧化 铝模板 中制
镍 纳米线 不 同结构对 镍 纳米 线阵 列磁 性 性 能的影 响规 律 . 当电沉 积电压为 2 V 时制备 的镍 纳米 线为多晶结 . 5
纳米 线磁性能 的变化 并未见报道 。 以镍纳米线择优取 所
向不 同导致 的磁 性性 能变化 的研 究 具有重 要 的理 论和 现实 意义 。
构;电沉积 电压 4 V时 ,镍 纳米线为沿【2 】 优取 向的 2 O择 单 晶结构 ;电沉 积 电压 >5 时,择优 取向 由[2 ] 为 V 2 0转 [1] 11方向 . 磁滞 回线结果表 明, 晶镍纳 米线阵列与 多 单 晶纳米线阵列相 比具有 更 高的矩形度 , 11择 优取 向 沿[1] 的单 晶纳 米线相 比沿[2 ] 向的单 晶镍 纳米 线具有 更 2 0取 大的矩形度 ,表现 出显著 的磁各 向异性。 关键词 : 磁性 ;镍纳 米线;直流 电沉积 ;氧化铝 模板
氧化 铝模 板 以及镍 纳米 线 阵列 的制 备分 别采用 二 次阳极氧化法 【 和 直流 电沉积 模板法 , l ∞ 其详细制备 过程 见本 课题 组 以前 的研 究[, 。 实验 所用 氧化铝模板 的 1 本 】 制 备 工 艺 条 件 为 室温 下 氧 化 电压 4 V, 电 解 质 为 0 0 mo L草酸 。 二次阳极化 工艺完成 以后 , . U 3 第 进行 降压 。 降压速度 为 1 .V s N1 /,直至 降为 l 5 V,冲洗 ,进行 电沉 积 制备镍纳米线 。以所制 备的氧化 铝模板为阴极 ,纯镍 板 为 阳极 ,室温 下进 行 电沉积 。电沉积 溶液 为硫 酸镍 2 0 / ,氯化镍 5 gL,硼酸 4 gL H 介于 4 ~5 0 gL 0/ 5/ ,p . . 4 2

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镍材料研究进展

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镍材料研究进展

Z A n a ,G u n YA G B o n H NG We y n E Y a , N aj u
( t eK yL b rt yo P ru tl tr l,N r w s Is tt f o — e o s S t e a oao f oo s a r Mea Ma i s ot et n tue o N n F  ̄ u ea h i r Mea R sac , i n7 0 1 C ia t ee rh X ’ 1 0 6, h ) l a n Ab t c :T e Sc e s l e e p n f a o oo snc e a d nc e al aei s h so e e p n w a pi t n s r t h u c sf v l me t n p ru ik 1 n ik l l y m tr l a p n d u e p l ai a ud o on o a c o
李 亚 宁
Re e r h Pr g e s o no r u c e n c l s a c o r s fNa po o s Ni k la d Ni ke
Alo y D e lo i l y b a l y ng
T ANG Hu pn ,W ANG Ja y n ,L a g h n i ig in o g IGu n z o g,KANG Xi t g ni , n
( 西北有 色金属研究 院 金属 多孑 材料 国家重点 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 0 1 ) L 10 6
摘 要 :纳米多孔 金属镍材料 的研制成 功 ,开拓 了多孔金 属新的应用领域 。综述 了脱合金 法从 N— i
A 合 金中制备纳米 多孔镍 材料的必要 条件 ,_ 分 析 了脱 元素 法和脱 相法 各 自的特点 。脱元 素法获 l j 十 得 的纳米 多孔 镍的结构是 三维无 序 内部互连通孔 结构 ,而脱相法会 产生原有的 相或 相与多孔结 构互相交织 的网状结构 ,其 中互 通孔道大多 为几百纳米宽 。脱相法 是个电化学控制 的过 程 ,脱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中活泼组元 Al 的含量相对较大,符合去合金化发 生需较大标准电极电位差及临界阈值的要求。图 1 为真空熔炼制备的 Ni30 Al70 铸态合金及快速凝固制备 的 Ni30 Al70 合金的 X 射线衍射图。由图可见,两者都 由 NiAl3 和 Ni2 Al3 两相组成。
图 2 为其金相显微分析,结合 EDS 可知,图中灰 色区域为 Ni2 Al3 相,白色区域为 NiAl3 相,且 NiAl3 相 包裹 Ni2 Al3 相。孙祥云等[12]认为这种包裹结构中的 NiAl3 相对多孔骨架镍活性的贡献较大,而 Ni2 Al3 相 对其强度的贡献较大,理想的前驱体合金应是心部为 Ni2 Al3 相,外表则为 NiAl3 相包围。
DOI:10.13289/j.issn.1009-6264.2013.08理学报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Vol . 34 No . 8 August 2 0 1 3
纳米多孔镍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这种结构将具有强度和活性的最佳配合,具有该 种相分 布 的 合 金 制 成 的 催 化 剂 有 最 好 的 稳 定 性。 Ni30 Al70 快速凝固合金比铸态合金具有更加均匀、细 小的晶粒和较少的缺陷,可以提供连续的腐蚀通道, 为去合金化 提 供 更 多 的 晶 界,并 增 加 扩 散 通 道 的 密
( a) 20% ; ( b) ,( d) 25% ; ( c) 30% NaOH
构,但骨架尺寸明显不同,溶液浓度越大,其骨架尺寸 越大。相比于另两种溶液,25% 中的合金获得了最均 匀的多孔结构。图 4( d) 为 25% 的放大图,该结构由 尺寸 100 ~ 300 nm 的骨架结构( 大骨架) 和孔径尺寸 10 nm 的蜂窝状多孔结构( 小骨架) 复合而成。这种 新颖结构明显区别于单相固溶体合金去合金化后的 单层次多孔结构,该结构因不同孔径尺寸的分布格局 而预示着其在锂离子电池,微流体传感器,生物等领 域的广阔应用前景[13-14]。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Nanoporous Ni was pre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vacuum melting,rapidly quenching and dealloying. Micro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SEM and EDS. The mechanism of multi-hierarchical nanoporous size distribution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ore structure in dealloy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ter Ni30 Al70 alloy with homogeneous and fine grains can be obtained by rapidly quenching. The novel multi-hierarchical nanoporous Ni is prepared by dealloying of the Ni30 Al70 alloy in NaOH solution.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skeleton of 100-300 nm and honeycomb structure of porous size of 10 nm. Furthermore,the synergetic dealloying of NiAl3 and Ni2 Al3 in the dual-phase Ni-Al alloy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ormation of nanoporous Ni with a homogeneous structure.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dealloying is at 65 ℃ in a 25%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Key words: dealloying; nanoporous Ni; rapidly quenching; Ni-Al alloy; multi-hierarchical structure
Fabrication of nanoporous Ni with multi-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OU Qi, WU Hai-tao, JIA Jian-gang, ZANG Shu-jun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ansu Advanced Nonferrous Metal Materials,Lanzhou University of
图 5 为 Ni30 Al70 合金在不同温度溶液中去合金化 后的 SEM 图。发现 45 ℃ 的合金表面存在明显的未 腐蚀颗粒及岛状结构( 如图 5a) ,而 65 ℃ 和 90 ℃ 的
合金获得了纳米多孔结构,说明合金在 45℃ 时去合 金化受到抑制。文献[15]也说明了 NiAl3 相在较低 温度( 50 ℃ ) 下可与碱液完全反应,而 Ni2 Al3 相则需 要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完全反应。因此,对具有两相 结构的 Ni30 Al70 合金去合金化过程不能选择在较低温 度下进行。同时发现,90 ℃ 的骨架尺寸大于 65 ℃ , 该结果是由于 Ni 原子在较高温度的碱液中扩散和团 聚速率较快的原因所致。Liu 等[16]研究 Cu-Al 合金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铜时也获得了随温度升高骨 架尺寸增大的规律。由图 5 可见,65 ℃ 的多孔结构 比 90 ℃ 的更为均匀,制备理想纳米多孔镍的最佳溶 液温度为 65 ℃ 。
图 2 合金组织形貌 ( a) 快速凝固合金; ( b) 铸态合金 Fig. 2 Metallograph of Ni30 Al70 alloy ( a) rapidly solidified; ( b) as-cast
度,促进 Ni 原子的扩散,从而能够获得孔径均匀的多 层次纳米多孔镍,是理想的去合金化前驱体合金。 2. 2 去合金化工艺对纳米多孔镍形貌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11-04-02; 修订日期: 2013-01-2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001057 )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 创业训练计划( 201210731012) 作者简介: 周 琦( 1963—) ,女,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微观结构与性 能研究,发 表 论 文 60 余 篇,电 话: 0931-2973745,E-mail: zhouxq301 @ sina. com
Fig. 5
图 5 Ni30 Al70 合金去合金化后的 SEM 图 SEM images of Ni30 Al70 alloy dealloy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of 25%
12
材料热处理学报
氩气将熔体 吹 至 具 有 一 定 转 速 的 铜 辊 上,获 得 厚 度 20 ~ 40 μm,宽度 2 ~ 4 mm,长度 20 ~ 50 mm 的前驱 体合金。最后,在 NaOH 溶液中进行去合金化,溶液 浓度分别( 质量分数,% ) 为 20% 、25% 和 30% ,温度 分别为 45、65 和 90 ℃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原料为 Ni 粉( 质量分数 > 99. 5% ) 和 Al 粉 ( 质量分数 > 99. 0% ) ,按原子比 3: 7 配制混合粉末, 球磨混料后,压制成直径 15 mm 的圆柱形坯体。采 用真空熔炼制备 Ni30 Al70 初始合金,将熔化的合金液 浇注到直径 10 mm 的铜模中,获得 Ni30 Al70 棒状铸锭 ( 铸态合金) 。砂纸打磨合金至镜面。采用真空快淬 炉设备,将铸态合金在石英管中再次熔化,利用高纯
周 琦, 吴海涛, 贾建刚, 臧树俊
(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采用真空熔炼,快速凝固与去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镍,用 XRD、SEM、EDS 分析试样的相组成及形貌,研究
多层次纳米孔的形成机制及不同工艺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快速凝固可制备晶粒均匀、细小的理想前驱体 Ni30 Al70 合金, 经去合金化可获得由 100 ~ 300 nm 大骨架及孔径尺寸 10 nm 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共同构成的纳米多孔镍。NiAl3 和 Ni2 Al3 两相腐
第8 期
周 琦等: 纳米多孔镍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13
Fig. 4
图 4 Ni30 Al70 合金去合金化后的 SEM 图 SEM images of Ni30 Al70 alloy dealloyed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图 3 为 Ni30 Al70 合金在 20% 、25% 、30% 的 NaOH 溶液中去合金化后的 X 射线衍射图,其物相组成都 为面心立方 Ni,已完全去合金化。图 4 为去合金化 后的 SEM 图。可见合金都获得了多层次纳米孔结
图 1 合金 X 射线衍射图 ( a) 快速凝固合金; ( b) 铸态合金 Fig. 1 XRD patterns of Ni30 Al70 alloy ( a) rapidly solidified; ( b) as-cast
图 3 Ni30 Al70 合金去合金化后的 X 射线衍射图 Fig. 3 XRD patterns of Ni30 Al70 alloy dealloyed in sodi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