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五Unit5单词学案

人教版必修五Unit5单词学案

高二英语第五模块Unit5教学案【拓展:】fall asleep 入睡; fall off 掉下;跌落;fall down 摔倒fall behind 落后fall in love with———爱上------—9。

make a difference区别对待;有影响;起(重要)作用【考点】make no / some difference ( to sb/ sth)对-—-不起作用/ 起一些作用eg: A knowledge of first aid can make a real difference。

急救知识的确能发挥重要作用【巩固训练案】1。

When we found him,he was already dead。

He had _______ to death.A. blood B。

blooding C。

bled D。

bleeding2。

He went to the American Embassy many times to apply ____his visa.A. with B。

in C. for D。

at3. —What should I do?-Clean the wound and ________ the medicine to it。

A.apply B.devote C.pour D.squeeze4。

Fruit juice can be ha rmful_______ children’s teeth。

A. forB. towardC. withD. to5。

The most _______ pain in the world was to be parted in life, and separated by death。

A. unbelievable B。

unbearable C。

unable D。

unbroken6. The fellow felt rather as he was the only person that wore sportswear at the party。

《老人与海》学案完美版

《老人与海》学案完美版

《老人与海》学案完美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

2、通过对《老人与海》的阅读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领悟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老人与海》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3、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小说,完成以下任务:a.梳理小说情节,分析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

b.分析老人、小孩、大马林鱼等人物形象,探讨他们各自的象征意义。

c.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共同探讨以下问题:a.老人为什么能够战胜大马林鱼?这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b.在小说结尾,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最终一无所获,这有什么象征意义?对我们有何启示?c.你认为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他的写作风格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哪些体现?5、集体交流: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涵。

6、拓展延伸:阅读海明威的其它作品,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

7、作业布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主题为“我读《老人与海》”。

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阐述小说给你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三、学习评价1、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小组讨论时的贡献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

2、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以及作文写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老人与海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探讨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困难不放弃。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故事背景介绍(5分钟)作者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生平和作品风格《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和经历2、故事梗概与人物形象(15分钟)老人桑提亚哥的形象特征小孩马诺林的成长与关系发展其他辅助人物的角色和作用3、小说情节分析(20分钟)老人的捕鱼经历与挑战老人与大鱼的斗争,象征意义探讨老人失败后的心态变化与人生感悟4、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主题解析小说中其他富含哲理的句子与段落赏析5、课堂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享一段小说中最触动自己的段落或情节,并阐述理由。

8年级上册语文绩优学案人教版

8年级上册语文绩优学案人教版

8年级上册语文绩优学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识记古代文言实词,积累常用词意义。

2、用自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柔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想象力描写唯美的爱情场景。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直面幸福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作“梦中情人”。

《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唯美的崇尚。

那么崇尚的过程就是如何的?崇尚的结果又就是怎样的?使我们一起步入《关雎》,观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1、范读正音。

老师蕴含情感朗读或播出名家录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3、表述重点字词,掌控文意(和佛氏、洲、美艳、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三、共同研讨文意1、唯美的爱情往往有赖于唯美的场景,恳请找到文中写景的句子。

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学生创作并个别模拟后,老师搞总结示范点:展现多媒体画面,并相伴柔和音乐,深情描写:“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存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弯曲脖颈一唱一和地和佛氏叫声。

河的两岸布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左右摇摆。

必须栽种它们须要时左时右地不懈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必须获得你的爱情,不也跟栽种荇菜一样,必须想尽办法回去吻合!”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

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

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浅,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放宽心,可知春草之痛。

勇气阅读答案狄斯尼

勇气阅读答案狄斯尼

勇气阅读答案狄斯尼【篇一:《勇气》教案】/p> 狄斯尼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

2.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阅读要求:1.找同学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用声音刻画人物,让学生感觉到情节的紧张与震撼。

2.结合思考与练习,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字、词的落实。

(四)分析课文层次和题目的含义老师提示: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已给我们划分层次段落的提示,我们给这三个层次概括一下内容。

开头(第1自然段):在一个午餐会上,“我”遇到一个美国伞兵并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中间(第2——18自然段):法国妇女两次救助美国伞兵,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被杀害。

结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军将领评价两种“勇气”。

提问:大家发现没有,这三个部分的人称不一致,谁来回答一下?回答: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变换人称来叙述故事?回答:这种人称的切换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提问:小说的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如果用第一人称不是显得更真实吗?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小结:从全面看来,这篇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的主体看来,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样写的好处是:因为全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因而显得真实感人,同时,第一人称视角利于作者直接感受他对事件的感受,议论抒情更加充实。

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的视角,都不会有这样完整、直接的情节描述。

说到人称,我们还要弄清一个问题。

叙事作品具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故事和叙述者。

故事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说的叙述视角,即叙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叙述者的世界成为与小说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

另一种是人物叙述视角,叙述者由一个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他感受、观察、思考,但不像一个叙述者那样对读者讲话。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勇气》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勇气》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勇气》课题:《勇气》教学对象:大班幼儿(4-5岁)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勇气”是什么,懂得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故事角色的塑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勇气》2. 与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情感3. 情境角色扮演4. 制作“勇气勋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前几堂课讲过的故事,询问幼儿对“勇气”是什么的认识。

2. 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提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勇气的时候。

二、故事《勇气》(10分钟)1. 教师运用图片或手势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

3.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朗读练习。

三、与幼儿讨论(10分钟)1. 教师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情感。

- 为什么小兔子一开始不敢跳跳梁?- 小兔子是怎么勇敢起来的?- 你觉得小兔子勇敢吗?为什么?- 你认为你在哪些时候需要勇气?2.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并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情境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教室划分为“跳跳梁”和“底下的草丛”两个区域。

2. 安排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兔子,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其他动物。

3. 教师指导角色扮演的进行,通过互动体验小兔子勇敢面对困难的过程。

4. 角色扮演结束后,师生一起讨论幼儿在扮演中的感受和体会。

五、制作“勇气勋章”(1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材料:纸板、彩纸、丝带、颜料等。

2.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勇气勋章”。

3.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自由制作“勇气勋章”。

4. 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帮助他们把勋章系在胸前,肯定他们的勇敢行为。

六、总结回顾(5分钟)1. 教师请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他们学到了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勇气”是什么,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勇敢面对困难。

3.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中班社会《勇气》教案

中班社会《勇气》教案

中班社会《勇气》教案教案:中班社会《勇气》主题教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勇气》这个主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活动的参与,培养勇气和自信心。

3.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勇气》的含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2.学生能够运用《勇气》的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勇气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内容(1)教学内容:《勇气》这个主题的教学。

(2)教学材料:绘本《小兔子找勇气》、教具“勇气卡”、游戏道具。

2.方法(1)情景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勇气的含义。

(2)互动探究:通过故事、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勇气和自信心。

(3)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拓展:通过勇气卡的使用和游戏的参与,帮助学生运用勇气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安排1.情景导入(5分钟)观察图片:“小兔子爬山”、“小鸟放飞”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勇气的理解。

2.互动探究(40分钟)(1)教师朗读《小兔子找勇气》,询问学生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和小兔子的选择。

(2)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小兔子遇到困难”和“勇敢的小鸟”,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体验勇气和自信心。

(3)使用教具“勇气卡”,让学生从中选择一张勇气卡,让他们表达这张卡是什么勇气,以及这种勇气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4)游戏“谁敢说敢做”,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为自己选择出一个勇敢的事情来做,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表达自己。

(5)教师提供一个困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去解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5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自己选择的勇气卡的内容,并讲述自己的体验和看法。

(2)分享和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总结今天学到的勇气的含义和运用。

4.巩固拓展(20分钟)(1)游戏“找宝藏”: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找寻班级中隐藏的宝藏,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和尝试。

大班语言教案《勇气》

大班语言教案《勇气》

大班语言教案《勇气》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并掌握词汇:勇气、不屈、执着、韧
劲。

2.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上述词汇,表达自己对于勇气的认识,
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能够理解并领会诗歌中传递的鼓励人们勇敢前行、追
求自我价值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五味小故事《勇气的故事》。

3.关于勇气的经典诗歌。

教学过程
1. 词汇认知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单词:勇气、不屈、执着、韧劲,并介绍词汇释义、搭配和用法,进行词汇学习和巩固。

2. 小故事传递
教师讲述五味小故事《勇气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画出故事中的场景和主要人物。

通过故事演绎,教师告诉学生何为勇气、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

3. 诗歌赏析
教师选用颇具影响并受到学生欢迎的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朗读、分析、理解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理念。

同时,让学生将自己对于勇气的认识和体会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4. 总结评估
教师让学生集思广益,总结今天所学知识,了解和回顾学生对勇气的理解和应用,讨论勇气带来的价值,激发学生对于勇气的更深层次思考。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故事展示、诗歌赏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勇气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通过学生自己对勇气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于勇气的深层次思考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勇气的概念与实践,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领会勇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勇气的作文思维导图

勇气的作文思维导图

勇气的作文思维导图勇气的作文思维导图「篇一」此次参加金老师的思维导图班学习,是冲着金浪老师报名的。

金浪老师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自从在瑞安90学时培训时听了她的讲座,我就对她个人和思维导图很神往。

听她的课,很“折磨”,中午12点多时身体的困乏,但听着她在上面富有激情而有节奏的讲座是睡不着,生怕会错过了每一句话及每一个值得回味与学习的经典例子。

第一天培训,第一节课,当我们还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金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列出在教学中碰到了难题,并将它们排序。

说实话,在教学中我们确实有很多难题,但一下子还没缓过神来。

然而,事后想想,这种方法很好,为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明确了“听讲座与听课”的目标,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会更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第二天的培训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精彩。

陈海玲老师的课给触动我最深的,也是我平时教学中最弱的部分----词汇的落实与运用。

在我平时的课当中,我往往只强调了重点词汇,但很难突破怎样将其运用起来。

陈海玲老师在她的这堂课当中,给了我解答----在预学案中利用问题引出这些词汇,在课堂中反复操练即填空造句和在写作中运用这些句型,以及课后操练(用这些词汇造句)。

第二个感受就是,原来初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写作。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并且是在正式单元的前几个单元,让学生进行写作是我不敢尝试的。

陈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给出作文的框架,让学生说,通过“说”来促成“写”。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写,将整篇文章分成begging, body,和ending。

最后一个人来完成写的任务。

这样的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下午杨凡虹老师的讲座同样帮我解决了很多疑惑。

我们这几天的讲座内容基本上是以“读写整合”为主题。

那么读写整合这种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1.一定要读写整合吗?2.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吗?3.如果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与写的话,时间上如何去把握?听了讲座之后,这些问题也释然了:1.读写不一定要整合,要根据文本的材料、框架以及难度值判断是否适合写作;2.要不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要看文本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水平以及时间的多少;3.如果一定要在一堂课中完成读写,可以只写片段、可以说文章、或可以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气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

是的,人人都需要勇气。

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是与非,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一切的事物。

自幼我就知道昭君出塞的故事。

她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了我。

是什么驱使她不顾宫中金银珠宝,锦绣绸缎,舒服奢华的生活,来到环境恶劣,渺无人烟的边塞 ? 这是一个人说做就做的事吗?谁都知道,去了边塞是一去不返的选择,是不可能再回过头来的事了。

昭君想过吗?她想过,是什么让她这样做,是勇气!
当年曹操兵败赤壁,狼狈不堪地逃到华容道,但他还是中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计,而等候与他搏斗的却是与他有过君臣交情的关羽。

关羽满骨子里都是刚强与正义。

这时,关羽面临了两种选择:一是擒曹操回去,获取功名。

二是放掉曹操,回去受罚。

而关羽已在军师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必须擒曹,否则一死。

但是他擒住曹操是违背良心的事,毕竟人心是肉做的,曹操待他不薄,人有情呀!所以,他最终放掉了曹操,回去领死。

当他做出选择的这一刹那间,是什么让他这样做,除了他本身的正义,还有勇气。

这关系到个人甚至国家安危的事,是需要勇气才能做出来的。

同学们,当你面对一个选择时,你有勇气去选择?去面对吗?当你上讲台在老师同学面前读一篇演讲稿。

你有勇气吗?当自愿竞选班干部时你有勇气吗?把你的勇气拿出来吧!每一件事,当你决定要做时,那已是成功了一半,因为你有勇气去做它,你很有胆量。

古往今来,有多少件事不是因为有勇气才去做的?可能寥寥无几。

小鸟飞过大海,它一定能飞过去吗?那必须要尝试。

在尝试之前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每当你做一件事时,把你的勇气,把你的胆量,把你的信心拿出来吧!拥有了这些,你已经站在比起跑线远的地方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勇气。

3.理解文章主题。

知识链接
美国女作家多萝西•卡梅伦•狄斯尼(Dorothy Cameron Disney),(1903-1992年),出生在印第安纳(俄克拉何马州),在纽约的巴纳德学院接受教育。

她嫁给了米尔顿MacKaye。

是一个拥有广泛读者的美国作家。

在成为职业作家前,从事过多种不同职业:速记员、夜总会女招待、电影拷贝作家。

代表作:《死在后座》(1936年)《Strawstack》(1939 )《金色天鹅谋杀》(1939 )《阳台》(1940年)《9月30天上帝》(1942 )《(乔治会佩里)深红星期五》(1943年)《第十七信》(1945年)《爆炸》(1948年)《绞刑的树》(1949年)
写作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勇气》,就是写的在“二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

1939年德、意、日和美、英、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了全球。

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

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

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塞纳湾诺曼底沿海登陆。

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人,6500艘战舰和运输船只,11000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

迄12日已有19个师,32.6万人登陆,将5个登陆场连成一片。

由于盟军登陆前准备充分,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完全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各国官兵与抵抗战士奋勇作战,苏军东线攻势积极配合,而德军对盟军登陆方向判断失误,盟军得以胜利进行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1944年6月6日晨,英、美、法的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

一个美国伞兵降落在敌控制区,于是故事发生。

《勇气》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

一、定向自读
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自学:
1、查工具书,掌握'自读提示'中的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熟读课文,从情节入手,了解文章是如何开头、发展、结束,并从情节中提炼主题。

3、理解文中提出的两种'勇气',为什么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为可贵?
4、按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 段)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

第二部分(第至段)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

第三部分(第至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

[学生按要求自读。

二、达标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绶带( ) 空降( ) 勋章( ) 熹微( ) 寥寥无几( )
2.解释下列词语。

颀长:悉意:
熹微:拘谨:
孔武有力:寥寥可数:
3.填空。

1.《勇气》是写的一篇。

它从的叙事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二战时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2.文章的标题叫“勇气”,它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勇气,即:和。

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更看重。

4.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哪种人物描写,并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里。

1.“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
2.像多数跳伞兵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

( )
3.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 )
三、疑难探究
1.速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

2.读完全文后,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
3.课文写了哪两种勇气?这两种勇气各有哪些表现?你更赞赏哪一种勇气?说说你的理由。

4.重点品析
1)“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她“不是笑容满面”说明了什么?
2)“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写出了“她”当时的什么心情?
3)“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挤”“奔”有什么表达效果?
4)“哦,当然啦。

”刻画出“她”的什么品质?
5)“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那么,“她”信仰的是什么呢?
四、积累拓展
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2.语文活动——模拟接受记者采访
设置情境:假如二战结束了,美国伞兵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法国妇女。

许多记者闻讯赶来,对他们进行采访,我们就一起来模拟一下接受记者采访的场面。

五、检测反馈
A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文中的勇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气。

B美国伞兵的两次求救(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妇女的两次救助。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两种勇气:
美国伞兵表现出的勇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妇女的勇气: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