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腔鼻空肠管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三腔营养管在ICU中的应用体会

三腔营养管在ICU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3-01-31T13:06:0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戴金秀[导读] 目的探讨三腔鼻空肠营养管在ICU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戴金秀(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句容 212400)【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04-02【摘要】目的探讨三腔鼻空肠营养管在ICU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45例ICU收治的重症患者,分别于术中、透视、胃镜下放置三腔鼻空肠营养管,开始以瑞代为主的EN,观察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误吸、堵管发生情况、EN前和EN一周后肝功能变化。
结果本组中17例清醒病人均诉咽喉部有异物感,但可忍受;9例出现阻塞报警,予反复低压冲洗后恢复通畅;腹胀2例,腹泻1例,经营养液减速和加温后缓解;未发生一例呕吐和误吸;喂养后54±22.3h肠蠕动恢复,一周后肝功能明显好转。
结论在ICU中应用三腔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患者依从性好,严重并发症少,肠道功能恢复早,安全性高。
【关键词】三腔营养管 ICU 应用ICU收治的都是重危病人,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大,需要尽早地进行营养支持。
较多病人发病后会出现胃瘫痪,胃排空差,容易胃潴留,常需进行胃肠减压,使得经胃营养不能进行。
上消化道的损伤、手术和胰腺炎症或(和)损伤都是经胃营养的禁忌症。
积极的肠内营养对增强危重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合并症,改善预后,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5月对45例危重患者应用三腔鼻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0±12)岁。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6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胸腹外伤18例,脑溢血4例,肝破裂4例,胃穿孔术后2例,食管癌术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剖腹洗胃1例,重症胰腺炎3例,呼吸道感染伴呼吸衰竭3例,心肺复苏后2例。
谈经鼻肠管置入术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谈经鼻肠管置入术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目的分析探讨在进食困难的危重病人中床旁应用分步循序盲插法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方法80例拟行肠内营养(EN)支持的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Fresenius Kabi AG生产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肠喂养管,经鼻置入胃腔,每隔24小时分步置入,在辅助体位及药物应用下,利用肠道自身蠕动,使之进入空肠,并应用X线摄片及引流液的PH值进行确认。
结果所有病人行空肠管经鼻置入后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及体征。
所有病人均成功置入胃腔内,48小时内进入空肠的有33例,48-72小时之间进入空肠的有27例,72 -148小时之间进入小肠的10例,10例滞留胃内而未进入空肠。
其中失败病例原因:6例胃瘫,2例中止治疗,2例脑死亡病人。
结论分步循序盲插经鼻肠管置入术成功率较高,仅需借助床边X线摄片机,操作方便,对于需要进行空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标签:危重病人肠内营养(EN)鼻肠管现在,经鼻放置鼻空肠管的方法主要包括:在胃镜引导下,X线辅助,或手术中放置。
这几种方法均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有些也不利于危重病人床旁进行。
最近,我们在ICU床边对80例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应用分步循序盲插经鼻胃肠管置入术成功地放置了鼻-空肠喂养管,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研究采集了2010.08-2013.12之间在我院ICU住院的病人共80例,拟行经鼻空肠管营养,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脑外伤20例,AECOPD 30例,脑血管意外18例,心肺复苏后2例,多发伤4例。
1.2研究方法1.2.1材料使用Fresenius Kabi AG生产的“福瑞可”螺旋型小肠喂养管,材料为聚氨酯,管头部有金属重力头及螺旋的异型头,穿入导丝时为直型,管道长度120cm,外直径2.9mm,管腔内径1.9mm。
1.2.2置入方法1)取病人半卧位,若遇清醒病人,应进行心理疏导,嘱鼻空肠管进入咽喉部时做吞咽动作,以利鼻空肠管顺利进入食道,若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适当减少气道气囊的压力,减轻对食管的压迫;2)病人胸前铺无菌铺巾,测量鼻腔至贲门的距离(剑突-耳垂-鼻尖),将金属导丝预先置入管腔内,直至导丝头与管腔头持平,均匀涂抹无菌石蜡油于管表面;3)经鼻置入胃腔,置入至贲门位置后,拔出金属导丝,用注射器注入空气,胃区听诊闻及气过水泡音后确认,再置入约15-20cm,鼻管胶布固定;4)以30-60度抬高床头或半卧位,并鼻饲胃肠动力药物:莫沙比利片5-10mg,3次/日,促进胃肠蠕动,24小时再置入10-15cm,并经注射器注入空气,保证畅通;5)48小时后抽取少量消化液行PH 值测定,PH>7,提示已进入空肠,并再次将鼻肠管置入约10-15cm,并摄片确认,若PH<4,提示仍在胃腔,不宜再次置入鼻肠管,以免空肠管在胃腔内打折甚至打结;6)每隔24小时行PH值测定及X线摄片确认,一般置入90-100cm即可。
经胃镜置三腔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5例 现 多器官 功 能衰竭 , 发症 发生率 为 3 %, 并 6 两 组 比较有 明 差异 ( < . ) P 00 。两 组腹 胀腹 痛缓 解天 5 数、 平均住 院天数 及住 院费用 比较情 况见表 1 。 2 实验 室指 标 营 养 支持 前 后 两 组 的 血 清 白蛋 . 2
白 比较无 明 显差 异 。 表 2 见
3 讨 论
组 的标 准及 C T分 级标 准 ,选择 重症 急 性胰 腺 炎患 者共 10例 , 0 患者 均在 发病 4 8 h内入 院 . 随机 分为
的 临 床 意 义 l 资 料 和 方 法
21 临床 指标 并发 症发 生率 方 面 . . A组仅 出现 发 热 病 例 5例(0 , 出现肺 炎 、 1%1未 多器 官功 能 衰 竭 等 严 重并 发症 , B组 有 3例 出现 肺 炎症状 .0例 发热 , 1
11 研 究对 象 根据 中华 医学 会 外 科 分 会胰 腺 学 .
适 当 的 营 养 支 持 治 疗 ,能 有 效 维 持 和 改 善 S P A
患者 的营养状 况 , 增强 机体 的防御 能力 , 有利 于降 低 各 种 并 发 症 的发 生 率 ,提 高 治 愈 率 。全 肠外 营 养 ( t aetrln t t n T N)存在静 脉 导管 相关 t a p rnea ur i ,P ol io
养不 良 , 损伤机 体免疫 机能 , 增加 脓毒血 症 和多脏 器 功能衰 竭的危 险 ,增 加病死 率 罔 内外 学者 明确 指
,
1 营 养 支持 方 案 A 组 : 胃镜 帮 助下 , 三腔 . 2 在 将 鼻 空肠管 置 入 空肠 内 , 入 院 4 在 8 h后 , 过 空肠 营 通
鼻空肠三腔喂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文章编号 : 1 0 0 2 — 6 9 7 5 ( 2 0 1 3 ) 1 5 . 1 3 8 7 — 0 3
重 症急 性胰 腺炎 ( S A P ) 起 病 凶险 , 发 展迅 速 , 是
No s e i n t e s t i n e Nu r s i n g Ke y wo r d s S e v e r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中圈分类号 : R 4 7 3 . 5 7 , R 4 7 2 . 9
文 献标 识 码 : B
症急性胰腺 炎( S AP ) 患者入院 1 ~3 d后在 x线引导下置入鼻空肠三腔 喂养 管至 Tr e i t z 韧带_ 卜1 5  ̄2 0 c m处 , 给予
肠 内营 养 ( E N) 治疗 , 并 进 行 针对 性 护 理 , 严密观 察病情 变化 、 置管后 并发 症 , 预 防 不 良 反 应 结 果 3 9例 均 1次 插
饮食 、 活动、 随访 、 康 复锻 炼 等要求 , 对 围手术 期 进行 护理满 意 度调查 。
4 讨 论
患者 满意 度 , 降低 了并 发 症 , 加 快 术 后康 复速 度 , 具
有 明显 的推广价 值 。
参 考 文 献
[ 1 ] 张展志 , 于军辉 , 罗成华.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 对 比分析[ J ] . 中! E t 友好医院学报 , 2 0 1 2 , 2 6 ( 1 ) : 3 6 — 3 8 . [ 2 ] 周 中胜.传统开腹术 与腹 腔镜治疗 胆道结石 的临床对 比[ J ] .
鼻肠管在重症患者空肠营养之护理新进展

鼻肠管在重症患者空肠营养之护理新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34例病人给予鼻肠管喂养,注意调节速度、温度和浓度,遵循从少到多,由慢至快,由稀到浓的原则,连续滴注有一定间歇期的喂养方法,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有胃内残留物的可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负压引流。
结果病人能耐受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正确使用,观察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是做好鼻胃肠营养管的关键。
【关键词】鼻肠管重症患者适应症并发症护理重症病人早期启动胃肠道系统可有效地防止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位。
启动肠内营养可以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肠蠕动和黏膜生长,维持肠壁局部免疫系统及细胞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1]。
肠内营养可视为一种处理严重代谢紊乱的手段,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感染及肠衰竭。
胃管虽然是目前危重病人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但实施肠内营养效果较差,最有效的途径是空肠造瘘管和螺旋胃肠管。
肠内营养通常比胃肠外营养更受喜爱基于其较少花费和风险以及对胃肠道功能和完整性的保持作用。
一项最近的分析表明,在许多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肠内营养患者较之肠外营养者可减少44%的感染并发症,而且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有显著效果[2]。
护理人员在实施空肠营养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寻求改进措施,为此将近年来空肠营养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1空肠营养的适应证1.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液的分泌受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分为头相、胃相和肠相。
在SA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胰酶主要受胆囊收缩素等调节。
分泌它们的小肠黏膜I细胞和S细胞主要分布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蛋白质和多肽进入胃十二指肠时可引起胰酶的分泌增加,而进入空肠后则此效应逐渐减弱,至远端空肠和回肠后甚至有抑制作用[3]。
因此,在理论上避开头相、胃相及肠相刺激,直接经空肠输注营养液可达到胰腺休息的目的。
1.2 胃癌根治术术中选择Trait韧带或胃空肠吻合口远侧的空肠段[4]。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我科收治的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EN分成EN组(24例)和常规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血清白蛋白的差异。
结果EN组患者于起病后平均7.5 d开始实施EN,皆能良好耐受,无死亡患者:常规组24例中1例死于MODS。
治疗前后APACHEII 评分变化、CT评分变化、血清清蛋白升高程度EN组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
EN组较常规治疗组能缩短CRP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另外,EN组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EN支持治疗为SAP重要治疗手段,合理应用于患者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少见,约占10%-15%,但由于其并发症多见,病死率可高达20%-30%。
轻型胰腺炎一般无须行肠内营养支持,然而有些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系统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淀粉酶等恢复正常,但开始进食后,症状有不同程度反复,淀粉酶可再次升高;或症状缓解,但淀粉酶持续不降。
2008年1月至2011年l0月问,我科先后收治了48例此类患者,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5~64岁,平均42.6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22例,暴饮暴食胰腺炎10例,其他l6例。
所有患者按HANSON标准,RANSON>3分,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临床用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措施常规治疗纽按《指南》制订的要求进行,主要包括抑制胰腺外分泌、应用胰酶抑制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中医中药及肠外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
经胃镜置入三腔胃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如下 。 1 资料 和方法
果
2 1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正常时 间比较 .
A组肠功能恢 复时 间( . ± . )hB组 肠 功能恢 复 时 85 2 1 ,
间( . 6 2±1 8 , . )h 两组 比较有差异 , P<0 0 。 . 1
两组资料应用 SS .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PS1 0 0 各计
存在诸多 问题 , 而三腔 胃肠管 的应用克 服 了这些 缺点 。本文 量 资料 以( x±s 表示 , ) 各指 标 比例采用 配对 t 检验 , P<0 0 .5
对 比分析 20 年 6月 ~ 07年 1 月 胃镜 下置 人三 腔 胃肠 为有统计学意义 。 04 20 2
12 治疗方案 .
A组采用常规治疗 : 禁食 、 胃肠减压 、 P 制 酸 、 贝脂及 PI 加
奥曲肽抑酶 、 抗生 素治疗 、 补充胶 体液等 ; 在常规 治疗基 B组
础上 , 院 4 入 8~9 6 h后 胃镜 下置入 三 腔 胃肠 管 实施 肠 内营 养, 同时行 胃肠减压。 13 观 察指标 .
于 S P的诊断标准 , A 并且 C T分级 为 D或 E级拉 。4 5例患者 0 1 )k , .8 g 两组 比较有差异 , P<0 0 。A、 .5 B两组血 清 白蛋 白
随机分为两组 , A组 2 , 4例 B组 2 1例。两组患者人 院时一般 变化趋势对 比 , 见图 1 。 情况、 生化指标 、T分级无统计学差异 。 C
() 1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体温、 脉搏、 腹部症状和体征
作者单位 : 50 扬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2 01 2 陈海燕 : , 女 本科 。 主管护 师
鼻肠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鼻肠管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作者:陈丽张然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7期陈丽张然doi:10. 3969/j. issn.1672- 9676. 2016.07. 010肠内营养因其方便、经济、促进患者预后等优点,成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有多种,其中鼻肠管由于操作侵袭性小、能够减少患者误吸及反流概率,在营养支持中应用日益广泛。
鼻肠管是指放置到十二指肠上部或空肠的肠内营养管,一般长度为108-150 cm。
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对鼻肠管的种类选择及相关护理常存在疑惑。
本文就鼻肠管的适应证、管道种类、置管方式、并发症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护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1适应证鼻肠管可用于胃肠减压、肠内营养、药物输入、鼻一胆汁引流、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美国、加拿大等国组成的多学科组织在2011年制定的肠内营养指南中规定,鼻肠管用于手术改变胃解剖结构的患者、胃瘘患者、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胃食管反流疾病或有误吸风险患者。
我国肠内营养指南推荐鼻肠管用于胃潴留、胃排空延迟、鼻饲不耐受、相关性肺炎风险患者及近端胃肠道吻合术的患者。
1.1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功能麻痹,其胃内容物反流概率高达12.5%。
成人住院患者管饲指南指出,出现胃反流或排空障碍的患者、处于平卧位的意识障碍患者,宜选择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
中国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指出,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患者应选择鼻肠管喂养。
国外研究显示,鼻肠管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吴樱等研究表明,鼻肠管不仅能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充足营养支持,还可降低其反流和误吸的风险。
国内外研究结果说明,鼻肠管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较好营养支持作用。
1.2危重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对于危重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但很多危重患者存在胃动力紊乱情况,影响营养支持的效果。
有研究显示,危重患者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高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