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志设计看传统造型面临的状态

合集下载

运用传统元素的现代标志设计案例

运用传统元素的现代标志设计案例

运用传统元素的
现代标志设计 单位:2010上海世博会 时间:不详 设计者:邵宏庚 设计说明: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 在中文里可懂得成"世界",也有"世博会"的 含义。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如同一个三口之 家相拥而乐,表示了家庭的和气。在广义上 又可代表包括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 达了世博会"懂得、沟通、欢聚、合作"的理 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寻求。会 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本相,并与数 字"2010"奇妙组合,相得益彰,用中国的国 粹书法表达降生博会'懂得、沟通、欢聚、合 作'的理念,转达出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 的和平盛会的信息。
运用传统元素的
现代标志设计
单位: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 时间:不详 设计者:不详 设计说明:会徽以少数民族“绣球”为设 计元素,巧妙的运用七个“相思鸟”的图 形组合而成,代表着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 族运动会。并寓意了郴州地域特色的文化 和少数民族运动的体育精神、团结友爱, “花”的造型赋予了爱的主题。整个会徽 造型简洁、大方,寓意丰富,具有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
运用传统元素的
现代标志设计 公司:隆兴国际大酒店 时间:不详 设计者:不详 设计说明:标志整体采用了中国传统“龙凤纹” 为原型, 傲龙翔凤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 的凝聚力和积淀。傲龙代表了企业的精神与宗旨, 象征着企业内在的力量、财富、繁荣与祥和。同 时腾飞的傲龙冲破圆形轨道,表现了企业的创新 精神,更喻示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对未来的美好 憧憬;而翔凤的风姿卓越则体现了企业外在的高 贵、华丽与吉祥。龙凤相配,不仅喻意着龙凤呈 祥的含义,更与企业名称“隆兴”之寓意不谋而 合; 标志整体又似一块古玉,具有古文化特色; 更是与企业的外在以及内涵合为一体。玉,象征 财富、高贵、吉祥、表里如一。 在标志的整体造型设计中,更蕴涵了道家的 “太极-八卦”,象征着企业的凝聚力,代表了 企业创造力。无论经历何种风雨,企业都将过关 斩将、乘风破浪、生生不息。

传统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

传统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相互碰撞、交融,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

这种融合不仅赋予了设计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从古老的岩画、彩陶纹饰,到民间的剪纸、刺绣,再到传统的书法、绘画,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魅力。

这些传统元素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例如,中国传统的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常常被用于节日庆典和婚庆等场合的设计中;而龙凤图案则象征着权力、尊贵和祥瑞,在古代常用于皇家和贵族的服饰、建筑装饰等方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逐渐崭露头角。

现代设计强调简洁、明快、富有创意和个性化,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代设计手法多样,如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图形处理、采用独特的排版方式和色彩搭配等,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传递有效的信息。

同时,现代设计也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互动性,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受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中来。

传统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和创新。

一方面,现代设计可以从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将其进行重新演绎和创新运用。

比如,将传统的书法字体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基础上更具现代感;或者将传统的民间图案与现代的几何图形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传统设计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或者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传统手工艺品,扩大其影响力。

在实际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作品。

比如,一些品牌的标志设计巧妙地融入了传统的文化元素,既体现了品牌的历史底蕴,又展现了其现代的创新精神。

再如,一些宣传海报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现代的摄影技术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氛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72浅谈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付媛媛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山东 济南 250300)摘要:在我国延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纹样是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性和观赏性,同时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传统纹样是时代的产物,在当今信息化的今天,仍有许多经典标志设计借鉴传统纹样,利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新设计,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设计舞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传统纹样、标志设计、现代设计一、传统纹样的历史内涵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迁,中华文明也逐渐发展地更加完整、系统。

身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也在世界文化进程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传统纹样。

历朝历代的古典纹样也各具特色,庄重威严的饕餮纹,雍容富贵的团窠纹,饱满富丽的缠枝纹,无一不真实反映着时代的审美。

在当代也有许多的设计会借鉴中国传统纹样,利用它来进行一种超过现代图案的表达。

可以说,中国传统纹样是永不过时的文化,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现代图案无法超越的内涵和魅力。

二、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标志设计地融合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图形一直相伴随行,更是成为了特定时期人们用来寄托和传递感情的载体。

到了如今,图形更是标志设计的重要元素,标志设计的目的是进行信息的传播,让人一眼就看明白要表达的信息。

图形作为标志设计中的主要载体,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要具有视觉的审美,要有其独特性和艺术性,通俗易懂又不失美感。

中国传统纹样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性,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仰,如果在现代设计中能够借鉴其精华之处,必然会使设计有更好的依托,也更具内涵。

(一)华夏银行标志与玉龙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的红山地区,故称其为红山文化,在红山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是出土的玉器。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它不仅可以让人们享受到美观和有趣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展示出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也有着许多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文化深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面子工程”,即产品外观美观,但缺乏文化深度。

这些产品只是简单地借用某种文化元素或符号进行包装,而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挖掘。

这种产品设计虽然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却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缺乏创新性一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缺乏创新性,大多数设计师往往只是照搬传统文化的图案或符号进行设计,缺乏新颖的创意和思路。

这样一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领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文化碰撞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往往会面临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问题。

设计师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的元素,这需要设计师对不同文化的深刻了解和灵活运用,但很多设计师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导致产品设计中存在着混乱和模糊的文化边界。

4. 跨界融合难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往往需要跨越多个领域进行融合,例如设计、艺术、科技等,而设计师们在进行跨界融合时常常会遇到许多难题,如信息不对称、合作难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二、发展趋势1. 多元文化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文化元素,而是更多地融合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

设计师需要对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在产品设计中进行巧妙的融合,创造出新颖而富有内涵的作品。

2. 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也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性,选择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并且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

中国传统元素分析

中国传统元素分析

中国元素分析与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王运波)一、中国传统元素分析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把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中将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是现代设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传统中国元素不管从符号上还是精神上都深刻反映和传承中国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国聪慧、朴实、善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

因为其民族性、独特性、地域性等鲜明特征,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粹和博大的人文情怀。

二、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 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

在“现代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院校由于受到包豪斯教育体系的强烈影响, 在指导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时, 往往习惯于让学生去尝试做各种各样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 并且在设计完成时也大多只是强调艺术设计的形式感和现代性, 而忽略甚至无视传统图形艺术的运用, 导致学生在处理图形时也只是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图片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

这样的设计作品虽然现代感、形式感会比较强, 却缺乏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 从而有可能失去一件打动国人和推广中国文化的超级武器。

例如分析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形象设计和 2008 年奥运会的形象设计, 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力量。

由陈绍华主创, 靳埭强、韩美林参与修改的, 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 2008 申奥标志堪称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民俗图案扩充标志设计的符号系统研究

民俗图案扩充标志设计的符号系统研究

2012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1期)Total No .291收稿日期:2012—01—15作者简介:刘凌(1981—),女,吉林德惠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

陈佳(1978—),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文献学。

项目简介: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09YJC760020)“北方民族萨满艺术中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研究成果民俗图案扩充标志设计的符号系统研究刘凌1,陈佳2(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2.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标志设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在新的观念下不断拓展。

在民俗图案中蕴藏的符号构成原理是民族艺术造型法则的灵魂所在。

这其中“形”的提取、衍生和再造的要旨无疑对扩充标志设计的符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图案;标志设计;符号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014—02标志在设计中的被称为“小品”,它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标志设计不仅注重图形本身的视觉美感的表达,更注重视觉之外的寓意功能,这一点与民俗图案契合。

民俗图案能够为标志设计提供焕发生机的符号建构资源,强化标志设计的文以载道功能,增强其视觉震撼力和文化凝聚力。

当前标志设计面临缺乏民族特色、模仿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在标志设计追求原创复兴的发展阶段,提取民俗图案中的艺术元素,扩充标志设计的符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中叶以来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大地,我们经历了西方化设计理念的洗礼,设计中不断吸收融合西方现代审美观,借鉴国际化通用语言。

但在追赶后现代的潮流中,标志设计出现眼光局限于外在形式的弊病,教条地运用解构叠加、“断章取义”等僵化的设计手段,以致标志设计丧失民族个性。

标志设计特点

标志设计特点

标志设计特点艺术性显著性多样性持久性识别性准确性功能性标志设计的三美1.符号美标志图形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文字符号式的简约性、聚集性和抽象性,甚至有时直接利用现成的文字符号,但却完全不同于文字符号。

它是以图形形式体现的(现成的文字符号须经图形化改造),更具鲜明形象性、艺术性和共识性的符号。

2.特征美标志图形所体现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个性),而是同类事物整体的本质特征(共性),或说是类别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艺术强化与夸张,获得共识的艺术效果。

这与其它造型艺术通过有血有肉的个性刻划获得感人艺术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3.凝练美标志不仅单独使用,而且经常用于各种文件、宣传品、广告、映像等视觉传播物之中。

具有凝练美的标志,在任何视觉传播物中(不论放得多大或缩得多小)都能显现出自身独立的完整的符号美。

标志设计准则0.标志设计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

1.标志设计应在详尽明了设计对象的使用目的、适用范畴及有关法规等有关情况和深刻领会其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标志设计须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可行性,针对其应用型式、材料和制作条件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

同时还要顾及应用于其它视觉传播方式(如印刷、广告、映像等)或放大、缩小时的视觉效果。

3.标志设计要符合作用对象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和禁忌。

4.标志设计构思须慎重推调皮,力求深刻、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标志设计构图要凝练、美观、适形(适应其应用物的形态)。

6.标志设计图形、符号既要简练、概括,又要讲究艺术性。

标志设计构思手法1、表象手法:采用与标志设计对象直接关联而具典型特征的形象,直述标识目瞪口呆的。

这种手法直接、明确、一目了然,易于迅速理解和记忆。

如表现出版业以书的形象、表现铁路运输业以火车头的形象、表现银行业以钱币的形象为标识图形等等。

2、象征手法:采用与标志设计内容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的事物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以比喻、形容等方式象征标识对象的抽象内涵。

对太极图式标志设计的尝试与感悟

对太极图式标志设计的尝试与感悟

太极 是中 国传统 图形 的 典型 代表 . 以黑 、 白两个 鱼 形
纹 组成 圆形 图案 , 俗称 阴阳鱼 。太极 图形 象地表 达 了阴 阳 轮转 、 相反 相 成是万 物 生成 变化 根 源 的哲 理 , 展现 了一 种 互 相转 化 、 对统 一的形 式美 。太 极文 化讲“ 相 穷则 变 。 则 变 通 , 则久 ” 事 物发 展 到极 点就 会 引起 变化 , 化 了就 会 通 , 变 畅通, 畅通才 能持 久 , 谓“ 所 时止 则止 , 时行 则行 ” 。而 太极
泉 的造型 ,又将 表现 艺 术家深 邃独 特 的明眸融 合 为一体 。标
厚, 以抽 象 囊括 天地 之 灵气 、 物 之 生机 , 推 为我 国传 志 造型似 行草 之飞 白 ,若 丹青 万 被 统 图形 精粹之 首 。 太 极图形 的 产生 ,奠 定 了中 国传统 造 型艺 术 坚实 的 审美基础 , 而形成 了中 国特有 的造 型 艺术 体系 . 以精 从 它
20 0 8年 西北 师 大 知识 与科 技 创 新 三 期 二 批 项 目 ( WNU K C GC S 0 0 — 7) 果 。 N — J X — K 32 2 成
语 教 育 事 业 在 师 生 的 共 同
肤 浅 。借 鉴传 统 图形 进 行设 计 , 先应 当切合 设 计 主题 , 首 借 用 某 些 具 有象 征 意义 的传 统 图 形 来 表 达某 种 意 趣 、 情
国 盛商贸有 限公 司 ( 1 , 以主要经 营摩 托 车为 主 构 思 , 合点 、 成 。标 志造 型整体 为一个 回旋往 复 、 图 )是 再结 线构 不断从 内向外 扩展 的抽 象 太 阳形象 .线 条 暗含 小写 字母

车运行 的顺畅 流动 , 形式 上也有 意结合 “ 国盛 ” 二字 的首 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DESIGN2005年陆月・总第146期037

艺术设计论坛Forum on Art and Design

内容摘要:从标志设计与传统造型已经形成的关系看,传统造型正面临着三种状态:一是被模仿,二是被借鉴,三是被超越。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造型目前主要面临的状态,即被借鉴状态的成因,并进一步说明对传统造型的超越应是更为理想的状态。关键词:标志设计 传统造型 模仿 借鉴超越从标志设计与传统造型已经形成的关系看,它所涉及到的传统造型是广泛的,有建筑、雕刻、服装,也有书、画、印、工艺品等。可以说,这些传统造型艺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标志设计,这其中,尤以依托传统工艺品和日用品的装饰造型最为突出。中国的装饰造型不仅起源早,而且一直保持着良性的发展状态,在其延伸的过程中虽有起伏变化,但从未间断过,并且还保持着稳定的气质。从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到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从春秋战国时代的梅花篆到汉代漆器上的龙凤图形,从唐代的宝相花图案,再到清代木版年画上的吉祥图形,可谓是脉络清晰而贯通。并且,各个时代的装饰造型虽面孔各异,但其格调却协调统一,即庄重之中有谦和,象征之中存内涵。这种格调的形成是随着历史的推移,通过其自身的沉淀和演进而逐渐形成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它也同时折射出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目前,资源丰厚的传统造型在标志设计的领域里正面临着三种状态:一是被模仿,二是被借鉴,三是被超越。而从标志的成品看,传统造型所处的状态主要还是中间状态,即被借鉴状态。本文认为,传统造型主要处于被借鉴状态还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对传统造型的超越。我们知道,模仿是一种低级的行为,任何事物处于一种“仿”的状态都是没有前途的,标志设计对传统造型的直接模仿无疑也是低层次的。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以当代人的心态去仿效传统造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原形态的一种损害,即便模仿得很逼真,得到的也只是一个无生命力的躯壳,最终所获取的也只能是民众的木然或冷眼。因为在民众的认识里,那不过是一个类似于剽窃的拙劣仿制品,其存在的意义最多是起着一个展示“传统艺术”的作用。从标志的成品看,完全处于这种状况下的作品毕竟还是少数,或者说几乎没有。但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一些家喻户晓、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标志成品,甚至是一些备受关注的标志成品却有着这种状态的“嫌疑”,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而处于第二种状态,即标志设计对传统造型的借鉴,应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状态。标志设计对传统造型的借鉴,其明显的特征是与传统造型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把传统造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其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过程中,不仅对传统造型进行展开和演变,而且还融入当代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重构的结果虽有一定的传统造型元素存在,但已不同于原形态。因为在重构的造型中已纳入和增生了新的成分,使之成为内涵更加深刻的新形象,即具有新概念、新功能和新审美价值的形象。这类标志成品目前在应用中占着主导地位。以我们所熟知的“申奥标志”就是对传统造型借鉴成功的范例。其形象以传统的吉祥造型“盘长”为基础构架,但可贵的是,设计师以当代意识和内容的需求对其进行了更加主观的处理。源于佛教“八吉祥”之一的“盘长”造型,在民间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心心相连,事事如意”之意,设计师保留了这个本意,但对其造型却做了出人意料的夸张:运用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断意连”的写意手段,使其“静”态之形变为动态之象,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结”、“运动员”和“五角星”三种意蕴,其形象可以说是生动自然,寓意深刻。整个标志给民众的感受是亲切、流畅、强力,既洋溢着吉祥之气,又显示了运动意味,还可以说既有民族持点,又有当代特色。在对传统造型的借鉴方法上,“人民银行”的标志也常被推为优秀范例,设计师通过对三枚铲币造型的组构,使之巧成“人”字。“人”与“钱币”的有机联系,使“人民银行”之意必然显露无遗。以上两例的借鉴方式均可以看作是对传统造型的创造性借鉴,其结果显然要比那些纯粹拷贝、直接照搬传统造型的方式高出一筹。对传统造型类似借鉴的成功之例还有很多,有借鉴书法的,如食品类标志“喜之郎”;有借鉴古建筑的,如天坛祈年殿的顶部造型就被北京的多个活动性标志作为造型元素之一选用;还有借鉴绘画的,如“上海美术馆”标志等。在标志设计中,对传统造型的借鉴状态之所以普遍存在,且已形成主导地位,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存在:一是利用现代方式对传统造型进行重新处理,既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民族特色,又可以明晰地显露出当代标志的特征,从而避免了因直接模仿、抄袭传统造型而使标志缺乏时代精神;二是运用借鉴手段去处理传统造型,不仅能使标志显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而且还不至于像探索性或纯抽象性标志那样令人费解,这主要是因为,运用民众对传统造型“约定俗成”的理解基础,可以讲出很多好听的“故事”,使民众易于接受,符合当代多数民众的审美原则。的确,不同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不同的审美观念,就设计而言,民众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趣味在一切时代都是无法抗拒的。基于上述原因,中国的传统造型主要处于被借鉴状态便成了一种自然之事。但比较之下,标志设计对传统造型的超越应该是更高层次的状态。在这个层次的标志设计中,没有对传统造型的借用,更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生吞活咽”,有的只是与传统造型保持“平衡”的、具有“并列”性的、能展现民族气质和时代风貌的、崭新的标志形象,这也是笔者所主张的状态。任何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我们之所以推崇超越传统造型的标志设计为高层次的设计,主要因为它是真正属于当代的设计。这种标志的设计总是致力于当代特征的营造,能体现出当代人的理想和当代社会的印迹,尤其是它所具有的原创性或探索性更凸显了其存在的价值。日本设计家福田繁雄曾在不同场合,包括在中国也说过,他的作品强调的是国际性,如果有太多的日本“传统”,就不容易在国际上流通了。又说,他重视与众不同的自我创作,绝对不模仿别人,更不会去刻意借用日本的传统符号去设计,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只要他的作品是独创的,那就是属于日本的。可见,原创性和探索性对于设计来讲是何等的重要。同样,对传统造型的超越也是为了创造出更有主张性的标志。当然,鼓吹当代的标志设计超越传统造型,并非是主张做设计时与传统艺术断绝关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贯穿性的,经过几千年的磨练与延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磁场”和固有的“本性”。就其本性来说,它在已有的造型艺术中明显地体现出了厚重、完整、均衡、和谐、礼让等富有共性的气质。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生存,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设计师的文化“本性”早已自然形成,并融入其内在的结构之中,其作品的外在形式也将永远与其内在的结构同形。“中国

从标志设计看传统造型面临的状态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Modeling from Logo Design曲 强 Qu QiangART&DESIGN2005年陆月・总第146期038

内容摘要:本文是在对中外哲学一种兼容并蓄的理解下,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上,以关系到艺术设计的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概括论述了哲学思想对设计的重要指导价值。关键词:实事求是 联系 发展 对立统一

一 、哲学思想对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有着指导作用和智慧启迪作用。马克思强调哲学思想来源于生产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实践,成为实践的哲学。恩格斯是这样阐述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价值的:“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到惩罚的”,“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类漫长的文明史和设计史,自始至终都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设计实践中,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儒、道、释三大思想体系的理论精髓,形成了富有浓郁东方特色的设计文化。西方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康德的理性主义,再到近代的科学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都深深地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已证实了世界的物质性和可知性,这一原理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开展的创造性劳动,能为人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找到有效的方法。设计的实用性与目的性特点决定了设计内容的客观性,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提倡实事求是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师必须抛开所有的偏见和主观臆断去客观地看待问题,吸收开发者、消费者、管理者等的反馈意见,倾听不同的观点,以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性为出发点,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适合的表现形式。二、艺术设计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要求坚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的观点和思想方法,从而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必然的联系。老子提出过“万物一体论”,指出宇宙万物为息息相关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认识论上就是为任何认识提供整体框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应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应用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时刻感觉到世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所以,设计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设计的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思想把握。内容和形式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具体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提到“文附质”、“质待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黑格尔也曾说过:“形式就是本质自己的表露,是本质固有的自己的反思。”设计是在使用目的与外观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审美价值的,那种回避本质去追求形式表现的做法,就如同无水之波、无本之花。最高明的设计不是刻意标榜“设计”,而是和功能亲密无间地结合在一起,以至让人们遗忘了“设计”的存在。正如席勒所说:“具有自由的完善的表现将立即转化为美。当事物的自然(本性)与它的技巧表现出一致,即看起来技巧是由事物本身中自发地流露出来时,它就是具有自由的表现。”从艺术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每一件作品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美与有机整体或整体性相关联的认识。亚里士多德写到:“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为一体。”格式塔学派的考夫卡告诉人们:“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的。这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