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和三叉苦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N2O和CH4通量的短期效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ch4排放通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甲烷 5 温室气体 3 排放通量 3 小兴安岭 3 n2o 3 ch4 3 稻田 2 火干扰 2 温室气体排放 2 日变化 2 黄河口 1 静态箱 1 陆生植物 1 闽江口 1 通量特征 1 观测时间 1 草丛森林沼泽、灌丛森林沼泽 1 节水 1 膜下滴灌 1 耕作措施 1 耕作制度 1 紫色水稻土 1 空间变化 1 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 1 秸秆还田 1 秋季 1 碳汇功能 1 甲烷通量 1 甲烷浓度 1 玉米田 1 灌溉 1 潮滩湿地 1 温室效应 1 沿海湿地 1 水稻田 1 水稻土 1 水文 1 水-大气界面 1 氧化亚氮 1 毛赤杨沼泽 1 森林沼泽 1 棉田 1 昼夜变化 1 时间变化 1 无膜漫灌 1 施肥 1 撂荒地 1 排放 1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1 影响因素 1 季节性人工湿地 1 土壤有机碳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科研热词 温室气体通量 静态箱法 青藏高原 长期施肥 空间动态 稻田 硝化抑制剂 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 水稻土 氮沉降 植物高度 森林土壤 景观 时间动态 影响 寒地稻田 墒沟埋草 地表水位 双氢胺(dcd) 全球变化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 三江平原 n2o排放量 gwp ch4通量 ch4累积排放量 ch4排放量 ch4排放通量 ch4和n2o ch4与n2o通量
推荐指数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阅读题及答案

《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阅读题及答案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
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它在土壤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
②蚯蚓可被认为是农业系统的一种资源,但是,蚯蚓的这些活动过程也不总是有利的: 比如蚯蚓将地表凋落物移走或埋入土中,蚓粪在地表的覆盖等都可能会增加水土流失;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
事实上,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利用蚯蚓来指示、监测土壤污染;利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甚至还可以利用蚯蚓过滤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蚯蚓富集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③然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给土壤动物区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毁掉这一宝贵的自然财富。
因此,保护蚯蚓,让它继续其在土壤中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活动将有益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1.简要概括,蚯蚓为何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分)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2.(2分)“可能”表明这仅是一种推测,它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的情况尚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蚯蚓是全球水土环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实生物之一,其在碳氮循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蚯蚓影响土壤碳氮循环的机制及关键过程逐渐加以了解。
实践表明,蚯蚓利用土壤中的生物有机物,可以改变土壤有效碳、氮的动态平衡,改善土壤性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蚯蚓的体表的酶释放,可以影响土壤中的肥力,改变土壤中的生物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影响碳和氮的循环。
此外,蚯蚓与土壤病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也被认为是影响土壤碳氮循环的关键过程。
蚯蚓产生的菌毛可以使土壤中的氮素渗入植物细胞,从而改变土壤的碳氮比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最近,一些学者对蚯蚓在改变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做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蚯蚓通过其多样化的新陈代谢和代谢工程,可以改变土壤碳氮循环中的条件。
该机制对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的互换、转换和归趋有重要作用,也是调控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一种重要方式。
总之,随着对环境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逐步深入,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逐渐得到了开发与认识,进而促进了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恢复。
此外,未来还需要对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进行更多的研究,揭示出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情况如下表所示,最有可能构成食物链的是()生物a b c d有毒物质的浓度0.061.23878A.a→b→c→d B.b→a→d→cC.c→a→b→d D.d→b→c→a2.下列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实例是( )A.草盛豆苗稀B.春来江水绿如蓝C.蛇到冬天会冬眠D.雨露滋润禾苗壮3.长白山山脚下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要比山上多,主要受以下那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土壤B.阳光C.空气D.温度4.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故有“活犁耙”的美称。
与此事例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A.骆驼刺根系发达B.秋风扫落叶C.北极熊有厚实保暖的皮毛D.大树底下好乘凉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海带、金鱼、虾、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树、蚯蚓、蝗虫、蝴蝶等生物归为一类。
这样归类的依据是()A.按照结构特点B.按照生物用途C.按照生活环境D.按照生物数量6.在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7.下列俗语或诗句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对应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和繁殖现象D.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北极苔原D.非洲沙漠9.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B.C.D.10.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理科综合题库新题集(十七)

理科综合题库新题集(十七)理科综合题库新题集(十七)一.航天有关地球卫星的问题1.关于人造卫星的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造卫星的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B 在空间中,人造卫星的轨道平面是固定的,不随地球一起转动C 人造卫星的轨道不可能通过地球南极与北极的上空D 人造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和任何一个纬线所决定的平面重合2.关于地球的同步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同步卫星轨道只有一个,它距地面的高度.卫星运行速率和周期是一定的B同步卫星可以作为中继站,传送低频的无线电信号,向地球进行电视转播C 只要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向全世界(包括南.北极)的电视转播D 同步卫星轨道是属于全人类的有限资源,不能变成发达国家垄断的地方3.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正在某轨道上运行,从卫星中向运动方向弹射出一个物体,当卫星重新稳定飞行时(设卫星稳定飞行时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则A卫星仍在原轨道上运动,但速率变小,周期变大B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增大,速率变小,周期变大C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减小,速率变大,周期变小D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减小,速率变小,周期变小1.A.B2.A.D3.C二.电器A.B两地间铺有通讯电缆,它是由两条并在一起彼此绝缘的均匀导线组成,通常称为双线电缆.电缆长为L,每一条电缆的电阻为R.在一次事故中经检查断定是电缆上某处绝缘保护层破损(设只有这一处损坏).为断定破损处是由于绝缘层受损,导致两导线漏电(相当于在该处电缆的两导线之间接一个电阻),还是破损处绝缘层严重损坏,导致两导线短路,做了如下的工作:在A端测出双线间的电阻RA;在B端测出双线间的电阻RB;在A端的双线间加一已知电压U,在B端用电流表接在两线间,测出电缆中的电流IB,改用内阻很大的电压表测出两线间的电压为UB;在B端的双线间加一已知电压U,在A端用电流表接在两线间,测出电缆中的电流比,改用内阻很大的电压表测出两线间的电压为UA.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RA+RB=2R,则可以断定电缆是短路,并且可以确定短路处的位置B 若RA+RB>2R,则可以断定电缆是漏电,并且可以由RA+RB的数值确定漏电处的位置C 若IA=0,则必有IB=0.UA=0.UB=0,可以断定电缆是短路,但不能确定短路的位置D 若IA≠0,则必有IB≠0.UA≠0.UB≠0,可以断定电缆是漏电,并且可以由它们的数值确定漏电的位置A.D三.波1.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合起来,构成了范围非常广阔的电磁波谱.不同的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不同,表现出的特性也不同.在应用电磁波的特性时,下列各项不符合实际的是A 化学反应可以用红外线照射的办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B 用紫外线照射马铃薯,可以防止马铃薯发芽,利于长期保存C 对植物的种子进行一定计量的_射线照射,可引起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D 用γ射线处理医院排放的污水,可杀死各种病原体,保护环境免受污染2.科学家发现太空中的γ射线一般都是从很远的星体放射出来的.当γ射线爆发时,在数秒钟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过去一百亿年所发出的能量总和的一千倍左右,大致相等于将太阳全部质量转变为能量的总和.科学家利用超级计算机对γ射线爆发的状态进行了模拟,经过模拟,发现γ射线爆发是起源于一个垂死的星球的〝坍塌〞过程,只有星球〝坍塌〞时所放出的能量,才可以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已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8分钟时间,由此来估算:宇宙中,一次γ射线爆发所放出的能量.1.B2.1.5_1047J四.化工1.榨糖时,用甜菜的部分,用甘蔗的部分.我国熬糖技术是从学来.2.3.42g蔗糖完全水解,可得g葡萄糖和g果糖.葡萄糖在人体的吸收,经过血管吸收进入肝脏.3.将蔗糖加浓硫酸后搅拌,会使白色固体变黑,形成疏松状多孔物质,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式为这个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性.4.将蔗糖加稀硫酸后水浴一段时间,取出少量加到新制Cu(OH)2 .悬浊液中,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1.块状根茎印度2.1.8g1.8g 小肠肝门静脉3.SO2脱水性和强氧化性4.蔗糖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碱性物质中和,不是碱性条件,还原性糖不能跟Cu(OH)2悬浊液反应.五.燃料1.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记载了制成火的方法.北宋时期在上已广泛使用火药.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人传到了欧洲.2.黑火药的成份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若黑火药爆炸时生成了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则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这个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当有 36 g碳元素全部反应时,可生成标况下气体 L,在1.01_105 Pa时,这些气体若被加热到100℃,体积变成L.3.黑火药可制成鞭炮,燃放鞭炮对环境会产生危害,其中比较严重的危害有(写出二条).4.据报道,2000年除夕夜,在北京市丰台区一禁放烟花爆竹地区,发生一起与燃放鞭炮有关的惨剧.事件过程是:几个小孩将点燃的鞭炮塞到化粪池中,引起化粪池内沼气爆炸,并将铁制井盖炸碎炸飞,其中一块正好击中一女孩头部,女孩不幸身亡.沼气的主要成份是 ,它在空气里的爆炸极限是含该气体 5%~15%(体积分数).是该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 55.625 kJ,则该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5.假设上题中化粪池竖井是一个直径0.7m,高3m的圆柱体,含沼气 5%.化粪池井盖质量为 20 kg,平均炸成十块,求一块铁片飞出的速度是多少?(假设化粪池中气体是在标况下)6.某学生在禁放区放鞭炮,受到居委会主任的制止.这位学生认为,节日放鞭炮是为增添节日气氛,这是他个人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请回答: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看,这位学生的理由为什么是错误的?1.唐军事阿拉伯2.2KNO3+S+3C→K2S+N2↑+3CO2 硫和氮89.6 122.43.噪声污染.二氧化硫等对空气的污染4.甲烷;略5.47.8m/s6.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只想享有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或者想少尽义务而多享受权利,都是错误的.六.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质量和内部结构等总体特征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地球,特别是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上协调人地关系,成为现代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最早用科学观察方法证实地球是圆的学者是古希腊人.直到公元1522年,等人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之后,地球是个球体才被人们公认.2.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首先根据几何学原理,对地球周长进行了直接测算(认为地球是个圆球体).他在埃及选择了大致在同一经线上的两个城市:赛恩和亚历山大城.在赛恩夏至那天正午,太阳光线直射深井底,同时,亚历山大城太阳高度角为82.2°,由于已知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D,请你替埃拉托色尼算出地球周长.3.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是我国唐朝天文学家.他在黄河流域沿南北同一条线上选择四个点,分别测量每个点的北极星高度和四个点的地面距离,由此得出两地北极星高度相差l°的南北距离.请你解释这样如何计算出子午线长度?4.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胥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地球的质量.请你在已知地球半径(6371千米).G=6.67_10-8达因·厘米2/克2.g=9.8米/秒2情况下,用这一方法计算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密度.5.同一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纬度,重量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什么?6.人们根据地震波研究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推断地球的外核状态为态,依据是l.亚里士多德麦哲伦2.根据高中地理学过的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异就是纬度差,为7.2度,是地球圆周360度的1/50,所以地球周长为50D.3.僧一行北极星的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北极星高度差1_ordm;表明纬度就差1_ordm;.每条子午线的纬度范围为180_ordm;,北极星高度相差1_ordm;的南北距离的180倍就是子午线长度.4.5.52克/厘米35.两极重力最大,随着纬度降低重力减小,赤道是最小.原因是重力变化与物体与地心距离有关,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地球半径由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因此随着纬度降低重力减小.6.液态地震波横波在外核消失,纵波速度剧减.七.大气太阳是银河系中极为普通的一颗恒星,剧烈的热核反应使之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紫外波段.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它们的能量分别占总辐射能的9%.44%和47%.地球的大气层中,基本不变的成分为氧.氮.氮等,占大气总量的99.96%,可变气体成分主要有CO2.水汽和臭氧等,这些气体的含量极小,但对大气物理状况的影响极大.大气臭氧层一般是指高度在离地面10~15km的大气层,其中臭氧的浓度很低,将它折合成标准状态,其总累积厚度也不过0.3cm,其含量虽小,但对地球上的气候和生物影响很大.1.大气压强P随距地面高度Z的增大而减小,经验公式为PZ=P0·e-Z/8000,其中P0为地表的气压值,e=2.718.若臭氧层集中在24km的高空处,设在该高度处的温度为-50℃.试估算臭氧层的厚度.2.简要说明臭氧层对地球生物圈的意义.3.臭氧的生消可以简化成如下的反应方程:高层大气中的一个重要的光化学反应是氧分子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λ<0.24pm的光子,离解为氧原子,即O2+hv(λ<0.24pm)→O+O由此可形成一系列的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原子和氧分子在第三体(M)的参与下形成臭氧,其反应方程为这里的M主要是氧分子或氮分子,它们是在反应过程中同时满足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所必须的.臭氧在λ<0.18pm的辐射作用下,能离解成氧分子和氧原子,其反应方程为4.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一些气体,能对大气中的臭氧起到破坏的作用.使其含量减少,将造成严重后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近些年来,屡有在南极或北极,甚至在西藏出现臭氧黑洞的报道,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简要说明人类活动产生的哪些气体对大气臭氧层能起破坏作用.5.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增大,这将对人类造成哪些后果?1.D=5cm2.适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益,可促进骨骼的钙化,预防佝偻病,紫外线还能提高肌体的抗菌能力.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造成细胞死亡;会使皮肤产生红斑.色素沉着.皮肤癌发病率增多;可伤害眼睛,引起眼急性角膜炎.白内障和失明.臭氧层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能阻挡高能量的紫外线辐射到地表,对地球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层的存在对地球的生物至关重要.3.O2+O+M→O3+MO3+hv(λ<l.18pm)→O2+O4.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等气体对臭氧层起破坏作用.喷气飞机排放大量的NO,一些农药.杀虫剂等能排放N2O,作为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氟利昂等.5.CO2气体对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若大气中含有较多的CO2,可把大部分地表的红外辐射吸收掉,使大气的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八.化工据最新科技报导,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在使用其它抗癌药无效时,紫杉醇有理想的疗效,并被预测为21世纪最畅销的抗癌药物.在国外,科学家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纯化出的紫杉醇已作为晚期子宫癌治疗药上市供应.我国于1995年开始研究和开发紫杉醇,也取得了可喜进展.紫杉醇在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内含量很低,大约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六.据测定,从3~6棵60~100年生的大树的树皮内才能提取到1g紫杉醇,仅可治疗一位癌症患者.偏偏红豆杉这类树木生长速度很慢,l00年树龄的红豆杉直径才20cm左右.红豆杉资源有限,致使1g紫杉醇售价高达8000美元.选择生长快.紫杉醇含量高的红豆杉树种是解决供求矛盾的途径之一.全世界有13种红豆杉,我国有4种.我国的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可扦插成活,但紫杉醒含量低,有待提高.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是解决供求矛盾的另一条途径.人工培养红豆杉细胞和筛取高产细胞株,在2_104L规模生物反应器内大量生产紫杉醇目前已进入工业放大阶段.在培养液中,用细胞刺激红豆杉组织,诱导其发根,提取紫杉醇,已经取得突破.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产紫杉醇的真菌,像生产啤酒那样,发酵培养这种真菌提炼紫杉醇,短期内能实现大规模生产.1.紫杉醇的分于式为C47H51NO14.,它是由如下的A酸和B醇生成的一种酯.A:(C6H5-是苯基)B:R-OH(R是一个含C.H.O的基团)①A可在无机酸催化下水解,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A水解所得的氨基酸不是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因为氨基不在(填希腊字母) 位,该水解产物可发生缩聚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和.③写出ROH的分子式.2.文中提到的杂交红豆杉可人工扦插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 ,除此之外,红豆杉主要的繁殖方式为A 分裂生殖B 营养生殖C 出芽生殖D 有性生殖3.文中提到的〝细胞培养及用细菌刺激红豆杉组织并使其生根〞的生物学依据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全部发育的潜能,即细胞的.4.〝全世界有13种红豆杉(同属红豆杉属),其中我国有4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结果,并说明这些物种对其生活环境具有.5.利用文中提到的内容,简述你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认识.1.略2.B.D3.全熊性4.自然选择,适应性5.①因为红豆杉生长慢,并且紫杉醇在红豆杉中的含量低,如果仅为利用而任意采伐,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红豆杉资源的耗尽,同时也会影响到相关物种的生存.②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紫杉醇是解决供求矛盾的途径,也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方法之一.③在自然资源中往往存在着克服人类疾病或其他方面疾瘤的有效成分,保护自然资源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九.能源材料一本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黑龙江省某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本区位于松嫩平原内,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图如下图所示.材料二从油田里开采出来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石油叫原油,主要由各类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经过脱水和脱盐的石油主要是烃类物质,没有固定的沸点.因此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冷凝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冷凝而分离出来.这样继续加热和冷凝,就可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物.这种方法叫作石油的分馏.为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在石油工业上采用了裂化的方法,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把分子量大的.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的.沸点低的烃的过程.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1.区为大型背斜地质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自 A至B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A 老——新——老B 新——老——新C 相当接近D 新——较新——较老——老2.如图1所示,背斜构造内E.F.G分别代表的是A 气.水.油B 气.油.水C 水.气.油D 油.水.气3.与该背斜在构造上相近的储水构造是A 潜水B 承压水C 断层储水D 溶洞储水4.如图上所示,在井2位置再打一口井的话,其液体水头喷出高度与井1的液体水头喷出高度相比,情况为,为什么?A 高度相等B 根本不能喷出,无法比较C 第一口并高出第二口井D 第H口并高出第一口井5.石油主要组成的元素为A 碳B 氢C 氧D 磷6.画出实验室蒸馏石油的图示.7.写出十六烷热裂化的方程式.8.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未来人类将怎样决定石油的应用方向?替代它的新能源有哪些?9.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能源危机的产生其表象和本质问题是A 产量问题B 加工水平问题C 价格问题D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1.B2.B3.B4.A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连通的多容器中静止的液面总是水平的.5.A.B6.如右图所示.7.C16H34→C8H18+C8H168.今后石油将主要在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替代它的新能源有水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等.9.A.D十.环境未能再循环的工业社会废物严重侵蚀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现在产生的二氧化碳.家庭污水和其它〝无毒〞废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循环能够吸收它们的速度.我们还正在越来越大量地排放着有毒的(经常是不能由生物过程降解的)废物,它们正积聚在土壤.空气和水中.后果是,我们正在破坏着自然环境(例如,森林被酸雨和烟雾毁坏).我们的农业系统(例如,收成被土壤退化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所毁掉)和人类的健康(例如,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人工合成聚合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室外的烟雾.被污染的饮用水以及家庭和学校地下的有毒垃圾堆).在未来一些年里,污染的流行病学很可能会受到更大的重视.因此,学生们应该熟知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造成的后果以及为清除它们有待付出的代价.1.文中关于污染与环境自净能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A 环境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B 环境污染速度低于环境自净能力C 环境污染速度与环境自净能力大体相当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效应,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对气候的主要影响是.3.文中提到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是在.和三方面.4.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图4表达的曲线为(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ABCD5.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连接起来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砍伐森林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农药土地沙漠化6.工业污染外,消费污染越来越严重,请列出四种主要的消费污染 .. . .【参考答案】l.A2.温室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如现在的农耕区将变成草原,亚寒带森林区将变成农耕区).3.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农业系统.影响人类健康.4.D5.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核污染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酸雨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6.排放污水.使用塑料制品.家庭汽车.家庭燃煤.使用含氟冰箱.乱扔废弃物等等(答出其中四种即可).。
蚯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_卢明珠

赤子爱胜蚓 Eisenia foetida
表栖
贡献率40%
培养实验(50 d, 90 d ) 红正蚓 Lumbricus rubellus
表栖
+
+1317%
长流蚓 Aporrectodea longa
深栖
+308%
培养实验(21 d)
赤子爱胜蚓 Eisenia foetida
表栖
+60%
+106%
野外实验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23] [28]
[29,31] [43,44] [22]
[4] [5]
[91]
[47]
[39] [40]
[45]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森林
人工草场 温带森林 温带森林
2009 2000 2013
德国,吉森 德国,哥廷根 美国,希博伊根
其他
亚热带人工林 垃圾填埋场
红正蚓 Lumbricus rubellus
内栖 深栖 深栖
表栖 内栖 深栖 内栖
表栖
高含水量时(97%WFPS)降低34%, 低含水量时(33%WFPS)增加50%
前期(3~12d)增加30%,后期(44~ 62d)降低50% 施肥后增加50.8%
0
0 有机质含量高时增加780%,含量 低时增加1260% +286%~394%
培养实验(69 d) 培养实验(62 d) 培养实验(72 d)
培养实验(36 d) 野外实验
膨胀流蚓 Aporrectodea turgida 正正蚓 Lumbricus terrestris L. 长流蚓 Aporrectodea longa
广西北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试卷)

广西北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不通过食物链流动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人体蜡像B.熊猫根雕C.恐龙化石D.冠状病毒4.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这说明()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够破坏环境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阳光B.珊瑚C.钟乳石D.新冠病毒6.草长莺飞,蛙鸣鱼跃……多彩的大自然、奇妙的生物世界带给我们难忘的童趣。
下列选项不符合生物特征的是A.生石花开花B.东北虎捕食C.钟乳石长大D.运动后出汗7.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态因素是指( )A.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山上的所有植物和动物C.除野兔外其他的生物与非生物D.其他野兔、生物和非生物8.图示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流向猫头鹰的能量最多B.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C.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中,兔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草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D.保持动物和植物数量相等10.“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11.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种生物的调查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种类甲乙丙丁数量15600064200410000083A.丙→甲→乙→丁B.甲→乙→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12.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熊猫根雕B.蘑菇C.钟乳石D.珊蝴13.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以上都是14.捕蝇草的两片叶子一般情况下是呈蚌形张开,当小虫进入后,两片叶子自动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学上叫做()A.适应B.合作C.竞争D.捕食15.一名学生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后,绘制了如下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存在着捕食关系B.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生物外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C.若农药DDT进入该食物网,则鹰体内DDT含量最多D.若杂食性的鸟全部被猎杀,则昆虫的数量会无限增长16.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金鱼B.一块农田中的麦苗C.森林中的所有树木D.一片草原17.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地球及生物B.湖泊中所有生物C.地球上所有的人类D.森林中的所有的树木18.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甘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实验技术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甘肃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实验技术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2021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向社会发布。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A.131种和15类B.324种和25类C.54种和4类D.401种和36类【答案】:C2.《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在全国发行。
摘编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A.脱离群众B.执政能力不足C.消极腐败D.对权力的监督【答案】:D3.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当晚,北京第()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A.21B.24C.20D.27【答案】:B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全部自然界1/13B.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C.人口D.地理环境【答案】:B5.201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的工作总基调。
A.加速转型B.稳中求进C.平稳较快发展D.调整结构【答案】:B6.关于童话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格林童话》由格林兄弟创作,包括《丑小鸭》等故事B.《一千零一夜》是北欧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C.《夜莺》是安徒生创作的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D.冰心的《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答案】:C7.有关太阳外部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色球层外包围着一层很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叫耀斑。
B.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叫日珥。
C.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公里的红色火焰,这叫日冕。
D.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很高,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这叫“太阳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i1. 6 /i n10 — 3 52 1 . . 4 o 03 9 .s . 5 3 9 . 00 0 : 9 js 0 0 40
摘 要 : 广 东 鹤 山 大 叶 相 思 (cc ui lf r s人 工 林 内 设 置 外 来 蚯 蚓 西 土 寒 宪蚓 ( c e disoc eti 和 在 A aiar u eomi a ea ) O nr r c i nd ) o l u d s
乡土植 物三又苦(vd 枷野外控制实验 , E oi a 用静态箱一 气相色谱法对土壤 N2 0和 C 4 H 通量进行 1 5d的原位测定 ,
o c eti n l t E o i t o o 2 n f xs T eN2 n f x sweemesrd c i nas dpa (v d a nsiN o adC l e. h o ad C l e r aue d l)a n a ) l u u
u ig t e sai ha be e h iue a ay e i a h o ao r m o a s s h tt c m n c rtc nq nd a lz d w t g s c r m t g a f r 1 d y .Th e u t ho d t a n h 5 e r s l s we h tE s
GAO 3 U h n — i, ZHANG e- i ,H U u pig , ZHOU n— u to ,F S e g l 2 e W ixn , S — n , Cu y
,
O. oe eo ot uueadGadn 舀 Y nteU ie 话 ,ighu4 4 2 , hn; s “hC 虮 oaiaGa e , h ee C lg l fH r l r n re 衲 it c agz nvr y J z o 3 0 5 C ia2 ol h dB t c l r n C i s s n n d n
S o tt r Efe t f Ea t wo m n o i e t n S i h r —e m f c s o r h r a d Ev d a tp a o o l
N2 a d C lx si u to ia lnain O n H4Fu e aS brpc l a tt n P o
高 波 傅 声 雷2, , 张卫 信2, 素 萍2, 存 宇 刘 周
(. 1 长江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湖北 荆州 4 4 2 ; . 3 0 5 2 中国科学 院华南植物 园, 广州 5 05 ; 16 0 3 鹤 山森林生态系统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 广东 鹤山 5 92 ) 2 7 5
同时 , 蚯蚓效应使对 照处理土壤 c 吸收通量增加 了 1- , 03 使假植 物处理土壤 c 吸收通量降低 了 9 .% , % 06 而使
三叉苦处理 土壤 C . H 释放通量增加 了 3 1 % 。可见 , 0. 8 蚯好[ 够促进人工林土壤 ND 释放 ; i - 同时促进人工林土壤从 “ 向“ ” 汇” 源 转变。三叉苦 的物理过程促进 土壤 N0的释放 , 2 而三叉苦 的生物过程抑制 土壤 N 的排放 。如 何 减缓人工林中土壤 N 和 c 4 p H 的排放 , 必须综合考虑植物物理过程 、 生物过程 以及蚯蚓 对土壤 N 和 C l H 排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 1 , () 6 3 1 001 4: 4~ 7 8 3
J unlfTo i l n ut pc B t y o ra o rp aadS b oi c r a o n l a
蚯 蚓 和 三 叉 苦 对 亚 热 带 人 工 林 土 壤 N o 和 C 通 量 的 短 期 效 应 2 H4
A ae y o c n e, un zo 1 60 C i ; . eh tnl idR sac ttno oet c sse H sa 2 75 C i ) cdm fS & c G agh u5 05 , h a 3 H s a Nao aFe ee hSai s n n i l r o fF rs oytm, ehn5 92 , hn E a
A s a t A id epr n s c n u td i A a i ar u eomi pat i tte H sa l L n bt c : f l x ei twa o d c n c c ui lf r s l ao a h ehn r y a d r e me e a ca n tn e It d c l a E p r na t i t i et ae h sotem f cs f atwom ( c e dis ne  ̄ i i r x ei t Sao o n sg t r pn y me l tn v i te h r t ef t —r e o er h r O nr r o l u
研 究蚯 蚓 和 三 叉 苦 对 土壤 N 和 C I 量 的影 响 。结果 表 明 : 叉 苦 并 未 明 显增 加 土 壤 N 和 c 4 |通 4 三 拟三叉苦的物理效应) 则显著促进了土壤 Nj 。的释放通量 。整个实验 阶段 , 蚯蚓效应分别使 无植 物对照和 三叉苦处理土壤 Nj 。通量增加 了 2 .%和 6 .% , 67 63 而在种假植物条件下 , 添加蚯蚓使土壤 N 通量降低 了 3 . ;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