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沾益州历史建置沿革

合集下载

沾益我的家

沾益我的家


历史
• 秦修五尺道即经沾益, 境内有七八十公里。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 定南中,主战场就在 南盘江两岸。沾益城 北九龙山深沟五尺道 外一山石上,仍存诸 葛亮所刻“毒水”二 字。
七 彩 峡 谷
美食
• 龚氏辣子鸡的创始人龚红 云女士,是明末大旅行家 徐霞客先生二探珠江源两 投宿的沾益富豪龚起潜的 后裔。龚氏辣子鸡以其独 特的原料、独特的配方、 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辣而不辛、食和味醇,名 振滇中,享誉海内外。凡 到沾益者,都以一尝为快, 甚有驱车百里而专程品尝 者,名声大噪,由于沾益 辣子鸡的独特,被称为滇 中一绝
沾益地理位置
• 沾益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曲靖市中部,珠江的源头。 东经103°29′-104°14′, 北纬25°31′-26°06′, • 自古就有“入滇锁钥”、 “入滇门户”、“入滇第 一州”、“滇东重镇”的 美称,曾经是滇东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简介
• 沾益县自然景观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民 族风情浓郁。神奇秀丽的滇东高原,以山、 水、洞、谷、花、坑、源,勾勒出沾益 “珠海九龙,七彩天堂”的自然景观。打 造了以珠江源、花山湖为主的东片区生态 光观度假旅游区;以七彩谷、海峰湿地、 天坑群为主的西片区生态科考探险旅游区; 以九龙山、五尺道、松林古城、沾益县城 为主的中南片区文化休闲旅游区。
一水滴三江,一脉隔两盘
Hale Waihona Puke • 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境内乌蒙磅礴,珠源长流;七彩峡 谷,雄奇险峻;马缨花娇艳,花山湖清丽;牛栏江峡谷 荡气回肠,海峰水桂林心旷神怡;天生福地,玉林围屏, 南国小城,如坐春风。 有“青山满目杜鹃香”和“万亩菊花花似海”的奇观; 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珠江源神秘奇观;有山、水、洞、 石、林的完美组合,有风景绮丽,黑颈鹤、斑羚等397 种珍稀动物和50种水禽栖息的海峰湿地;有七彩斑斓、 峡谷峭壁,山光、水色、植物交相辉映的七彩峡谷;有 “云南没有,全国罕见”的大型竖井型、漏斗型天坑群; 有喀斯特地貌,山体气势雄伟、奇石嶙峋怪诞,湖水清 澈荡漾的花山湖仙境;有岩石结成冰,水晶流成瀑,玉 石堆成山,翡翠串成帘的地下冰川彩云洞奇观;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松林古村落保护发展探析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松林古村落保护发展探析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松林古村落保护发展探析摘要:传统村落保护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而我的家乡也于2016年入选全国传统村落。

基于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资料搜集将家乡的历史文化写进了这篇文章,传统村落数量繁多但各有特色,只有立足自身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Explor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nglin AncientVillage in Zanyi District, Qujing City, Yunnan Province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has received great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my hometown was also selected as a national traditional village in 2016. Based on m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data collection, I have written this article on thehistory and culture of my hometow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ut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only based on themselves can they really find their own way.关键词:传统村落、明清古建、村落格局一、当地概况:位于沾益区花山街道的松林古镇是云南省内最大的自然村,村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秦代五尺道的开通途经此地,当地因驿站逐步发展繁荣。

村内现存有魁星阁、文昌阁、观音寺、禄家大院等古建筑,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云南沾益州土官世系沿革

云南沾益州土官世系沿革

云南沾益州(今宣威)土官源流与世系一、源流沾益州土官即土州知州,安姓,彝族。

四库全书《土官底簿〃沾益州知州》载:‚阿哥,前元世袭曲靖宣慰使。

洪武十四年归附,仍充宣慰使兼管沾益州事。

故,男阿索承袭。

故,嫡长男阿周,三十二年(1399年)袭。

故,无儿男,斗男系已故,同籍弟阿卑男阿周亲侄,备马赴京进贡告袭,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奉圣旨:‘著他袭,钦此。

’故,本官妾适壁,正统八年(1443年)正月,钦准袭职。

故,保堪适仲,系适壁童养媳妇,应袭姑职。

天顺三年(1459年)十月奉圣旨:‘是,钦此。

’故,男安奢,成化十三年(1477年)七月准就彼冠带袭职。

(故),嫡长男安民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奉圣旨;‘安民准袭土官知州,钦此。

’故,正德七年四月(1512年),男安慰查得祖来不曾开有世袭字样。

奉圣旨:‘是,安慰准他袭,钦此。

’故,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月,亲男安正,奉钦依准令冠带,就彼到任管事。

‛其后,(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下〃曲靖府》载:‚沾益州土官……传至安世鼎1,死,无子,妻安素仪署州事。

万历元年(1573年),奏以乌撒土知府禄墨次子安绍庆为嗣2,绍庆死,孙安远袭。

安1天启《滇志》作安九鼎2乌撒、沾益土官,本是兄弟关系,他们是彼绝此继。

后安绍庆之兄安云龙绝嗣,安绍庆亦以次子安效良归宗,去乌撒袭知府。

远死后,其禄署沾益州知州。

3其禄传重镇。

重镇传安民。

国朝平滇,安民投诚,仍授世职。

传子世基,以横暴为其下所讦,令其子于蕃袭。

雍正四年(1726年),于蕃以不法革职,迁徙江宁。

于其地臵宣威州。

‛从上述对沾益州土官知州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沾益州土官自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随元明帝南征,因功封怀远将军、留守曲靖宣慰使的安举宗,至清雍正四年(公元1276年)革职的末代土州官安于蕃,安氏土官一直是沾益州的世袭统治者,历经22代,共473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官统治体系。

其中元朝土官4代,经历近百年;明朝土官15代,经历340年;清朝土官3代,经历60年左右。

最简曲靖史

最简曲靖史

最简曲靖史曲靖的历史,分四个时期:远古至东汉(古滇)、三国至唐中期(爨氏)、唐中期至元初(南诏大理)、元初至现代。

春秋战国时,滇池周围和南盘江流域居住着原始部族(叟族),“滇、靡莫、劳浸”是其中较大的三个部落联盟,散居南盘江流域曲靖一带的,史称“靡莫之属”。

公元前280年,庄蹻率2万余官兵开赴云南。

秦灭楚后,2万余人90%留居滇地,促成一次空前的经济文化大交汇。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堂琅县(会泽)、存鄢县(宣威)设立,标志着郡县制在曲靖也是在云南的最早确立。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举兵入滇,滇王归顺。

西汉在“南中”设“益州郡”,治所在滇池县(昆明晋宁),在曲靖置“味县”(麒麟区)。

“味县”隶属益州郡。

益州郡是中原王朝对云南实施统治的开端。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兵败归附。

诸葛亮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将治所迁到味县,管辖南中七郡。

至此,曲靖成为云南的统治中心。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灭蜀,南中七郡归属魏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氏建国,至唐初,曲靖为爨氏所据,先后设宁州、南宁州、郎州,治所均在味县。

泰始六年(270年),西晋将隶属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4郡分出设宁州,南中不再隶属益州(四川),成为直隶中央的行政区划,宁州是全国十九个州之一,以味县为州治。

至此,味县(麒麟区)成为云南第一个首府。

东晋咸康五年(339年),宁州大姓孟彦、霍彪火拼后同归于尽,“建宁太守孟彦率州人缚宁州刺史霍彪降晋”(《北魏书·唐雄传》),以爨琛为代表的爨氏乘时而起,独霸南中。

中央政府任命爨氏为宁州刺史,统领“南中”。

曲靖是爨氏发祥地,按境界分东、西二爨,也称乌蛮(东爨)、白蛮(西爨)。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刘宋立国,刘裕称帝,曲靖境内郡县设置基本沿袭晋制。

北朝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宁州改名南宁州。

隋朝初年,曲靖沿袭北朝时的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开皇四年(584年),隋朝在味县设南宁州总管府,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以州代郡。

如何介绍一个城市

如何介绍一个城市

我的家乡曲靖市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概况;历史;现状;特点;经济;文化;人文景观。

南城门1.曲靖概况:曲靖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

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距省会昆明市135公里,地区面积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来这里可领略到彝、壮、苗、瑶等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曲靖还是古代爨(cuan)文化的发祥地,主要风景名胜有珠江源、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鲁布革风景区等。

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

曲靖是中国第三大江、南方第一大江——珠江的发源地,因此也被称为珠江源头第一城。

全市名雕众多,被誉为“雕塑之都”。

2005、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06年荣获中国走向世界——中小城市成就奖,名列第六;连续数年GDP 排名全省第二,并且保持高速增长。

2009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曲靖市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

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

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云南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曲靖现今面积:面积28904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87.5万(2007年),城区人口85万。

下辖一区一市七县,分别是:麒麟区、沾益县、宣威市、罗平县、我的家乡——曲靖富源县、会泽县、马龙县、师宗县、陆良县。

这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2013年大理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

2013年大理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

2013年大理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必考知识点—建置沿革作者:航帆培训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

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

信息摘自昆明航帆培训中心201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分析!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

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

八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

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

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

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

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

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

宣威城市规划概况

宣威城市规划概况

城市规划概况一、宣威简介宣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 103.35.30~104.40.50 、北纬25.53.30~26.44.50 之间,东西最大跨距 102 公里,南北最大跨距91 公里。

东与贵州省盘县特区以清水河为界,东南与富源县毗邻,南和沾益县接壤,西同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西北与会泽县连接,北与贵州省威宁县以可渡河相分,东北与贵州省水城县隔可渡河而治。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为 131.5 万人,辖 23 个乡镇、 4 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 6075 平方公里。

二、宣威城市的历史沿革宣威之名源于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年)明朝征南将军傅有德于城中大令卡所设宣威关,为宣播朝廷威德,以资震摄之意。

当年在土州腹地(今宣威城)置乌撒卫后三所,关所同治。

时沾益州隶属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沾益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

洪武十六年,设沾益流官知州,州城为后所城,开始土官、流官合治。

清顺治十六年( 1659 )年,沾益州治移于交水(今沾益县),本城改称旧州。

雍正五年( 1727 年),改土归流,设宣威州,治所旧州始称宣威州城,民国二年( 1913 年),宣威州改为宣威县,州城为县城。

1954 年 6 月 30 日,宣威县改为榕峰县,县城沿旧址, 1958 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城内改设榕城公社, 1959 年 11 月 30 日恢复宣威县名。

1994 年 2 月 18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宣威县,设立县级宣威市,市政府驻地榕城镇。

2002 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板桥镇虹桥、马房两个村委会和来宾镇左所村委会划归榕城镇管辖,同时撤消榕城镇,分设宛水、虹桥、西宁、双龙四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关。

三、城市规划的演进宣威从建沾益州城至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民国以前,宣威是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小城,其建设和发展一直围绕着宣威盆地的美焕山南麓进行,面积未超过 1 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宣威县的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随着宣威发电厂、宣威水泥厂、宣威氮肥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在宣威近郊建立,以及贵昆铁路宣威火车站的修建,宣威城市人口大增,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县委政府为正确引导城市建设,于 1959 年组建工作班子,着手编制宣威城市规划。

宣威市简介

宣威市简介

宣威市简介楼主基本概况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

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县相邻,南与曲靖市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

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存阝马阝县(今宣威)。

东汉,并存阝马阝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存阝马阝县,改属建宁郡(今曲靖)。

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含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同时废除州领三县。

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

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官合治。

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

后所军屯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

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

翠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

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亩。

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沾益州(今宣威)历史建置沿革
沾益州(今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本境属古夜郎辖地,秦朝统一后,在开通五尺道的同时,“颇置吏焉”1。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犍为郡。

犍为郡所领12县中,就有存阝马阝县(今宣威)。

东汉时并存阝马阝县入犍为属国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存阝马阝县,改属益州庲降都督建宁郡(今曲靖)辖。

晋属宁州建宁郡存阝马阝县。

南朝宋时属宁州建宁郡辖,南齐属宁州建平郡辖,隋时为东爨所据,为南宁州总管府辖。

唐武德元年(公元681年)开南中置宁州,其中有泉麻县(今宣威)。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析郎州置麻州(今宣威),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府治今四川宜宾)辖,后没于南诏。

唐代,南诏反叛朝廷,麻州(今宣威)没于蛮,属拓东节度石城郡磨弥殿部辖。

大理国时为磨弥部,其地域包括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

设沾益州,隶云曲靖路,辖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今宣威城东的河东营。

明1(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

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官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营,同时废除州领三县。

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指挥司。

洪武十六年(1383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城内,开始土流合治。

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

明天启二年(1622年),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军弃城投交水(今沾益)。

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其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其领地从永安铺以北至可渡河以南地区,新置宣威州,隶曲靖府,奠定了今宣威的基础。

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2年(1913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仍为宣威县,1954年6月30日,改宣威县为榕峰县,1959年11月30日恢复宣威县名,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