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历史
咖啡培训知识

云南咖啡知识及咖啡文化培训一、云南咖啡特点及发展史简介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其中中国云南普洱不仅有中国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好的普洱茶,也有普洱咖啡,咖啡已成为云南对外的一张新名片,并且和茶、石斛一起成为普洱的三宝,也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代表行业。
云南咖啡品种以阿拉比卡(小粒咖啡)为主,云南咖啡多数植于海拔1100米左有的干热河谷地区,所以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且醇和,就气候条件而言,云南南部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及光合作用,而且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低,有利于咖啡养分的积累,所以云南小粒咖啡所含的有效营养成分高于国外的其他咖啡品种。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云南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味的独特风味,世界一流咖啡专家评价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其栽培技术,单产也是世界一流的。
近几年,世界上著名的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国际巨头都纷纷到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出产的产品也逐渐享誉海内外。
云南咖啡不仅香遍美丽的彩云之南,同时也是云南对外的一张新名片。
云南咖啡的种植已有百年,1892年,法国传教士在云南的普洱、大理等地带来了咖啡种子,从此这些种子在云南大地上生根发牙。
云南咖啡历史,大规模种植是在50年代中期,商业化种植可以追溯到1985年,但规模十分有限。
1995年,云南省政府把咖啡种植正式放入“18生物工程”,咖啡种植上才得到迅速发展。
199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咖啡产业终于迎来发展契机,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2011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咖啡产业的12五规划,提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云南咖啡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2012年2月世界咖啡巨头星巴克与云南本土咖啡龙头企业爱伲集团在云南普洱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初加工厂,致力于改善云南咖啡品种,提高咖啡种植面积和品质。
中国咖啡的历史与文化2

中国咖啡的历史与文化在欧洲,咖啡文化可以说是已经很成熟了,那么,咖啡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在中国有多久的历史呢?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是在20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
现在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的厦门等地就有一百多年前引进的咖啡树的种植,也就是中国咖啡了。
中国大陆的咖啡文化应该起始于旧上海的英法日租界,上海的咖啡文化的发展应该说是国内最早的,而当时的咖啡馆是洋人和上等华人出没的场合。
咖啡于公元6世纪最早被发现于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卡法地区。
传说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卡法省有一个牧羊人卡迪,每天赶着他的羊群去放羊,有一天他发现羊儿们突然有些反常,平时温顺听话的它们突然一只只精神抖擞,活蹦乱跳起来。
卡迪有点纳闷,他发现羊群是因为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实,于是他也摘下几颗尝了尝,顿觉疲劳大减,精神倍增,心情也振奋起来。
亚洲最早大规模生产咖啡的国家是印尼,1616年被荷兰人运往荷兰本土的咖啡树苗因为无法适应北方严寒的气候,所以无法实现大规模种植,因此荷兰人在1696年将其移植到锡兰,并于1699年将其移植到印尼的雅加达,印尼成为亚洲首个大规模生产咖啡的国家。
1884年英国人首先将咖啡传到台湾,台湾开始种植咖啡。
日据时代,台湾咖啡开始盛行。
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越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关于咖啡种植的记载。
目前我国的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的部分地区。
关于国内的咖啡饮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
随着国门的打开,咖啡开始出现在东部沿海城市。
世界著名的咖啡豆产地有:蓝山咖啡产地牙买加是牙买咖的国宝;哥伦比亚咖啡产地哥伦比亚,烘焙后的咖啡豆;巴西咖啡产地巴西,种类繁多;意大利咖啡产地欧洲,具有浓郁的香味及强烈的苦味;曼特宁咖啡产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群岛,颗粒饱满,带有极重的浓香味,辛辣的苦味,特别喜欢它的人会沉迷于它的苦后回甘;爪哇咖啡产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颗粒饱满;哥斯达黎加咖啡产地哥斯达黎加;肯尼亚咖啡产地非洲肯尼亚;肯尼亚咖啡产地非洲肯尼亚;危地马拉咖啡产地安提瓜地区,是咖啡界相当著名的咖啡品种之一;乞力马扎罗咖啡产地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科纳咖啡产地夏威夷科纳地区;炭烧咖啡产地日本,最早是由日本人用木炭烘培咖啡豆而得名。
中国的咖啡起源

中国的咖啡起源中国种咖啡的省份很多,但是出名的只有云南省,海南省和台湾省。
其余如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和福建,要么是自然环境条件不好,要么是种植规模不大,暂且不论。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说法不一,但是业界普遍认可的是190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带到云南的,所谓的中国第一株咖啡苗种在云南一个叫朱苦拉的地方。
关于传说,网上很多,大家可以找来看。
当年种植在云南的咖啡都是铁皮卡种,小粒种咖啡下面的亚种。
现在去云南旅游,大家都能看到大街小巷都在卖云南小粒咖啡。
现在喝咖啡都比较讲究,顶级咖啡师,专业的咖啡器具,专业的萃取方式,专业的品鉴方法,其实在原产地,也就是种植咖啡的村子,当然不是这么喝的了。
试想1900年的时候,连电都没有,怎么做咖啡?当然是火!一个讲云南咖啡的纪录片,那里喝咖啡很简单,采摘来的咖啡经过去果皮处理、脱壳处理,然后就直接拿铁锅炒了,木有烘焙机,杵碎,木有磨豆机,放在瓦罐里用水煮,木有咖啡机,一群人围坐在火堆旁,看着中间瓦罐里的咖啡煮熟,分享,边聊天边喝咖啡。
这就是生活。
海南咖啡的种植历史很简单,四个字”实业救国“。
海南咖啡不是小粒种咖啡,阿拉比卡种咖啡,而是中粒种咖啡,卡尼弗拉种咖啡,也有人称罗布斯塔种,常喝咖啡的人都知道,罗布斯塔种咖啡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但是东南亚那边的人喜欢喝这个,他们用铁锅炒制咖啡豆,还要再加上牛油、白糖、盐、炼乳、等等等等,估计讲到这儿就有人已经知道了,对,最典型的就是马拉西亚白咖啡,我说的不是速溶咖啡,不懂的不要装懂。
说海南咖啡,海南这个地方,适合种中粒种咖啡,比东南亚适合,于是,当时海南咖啡就大多出口东南亚了。
在海南兴隆、福山这些当年广泛种植咖啡的地方,现在咖啡种植园的面积逐年减少,但是保留下来的也都是按照东南亚方法炒制咖啡豆,速溶咖啡不在我的讨论之列,去海南旅游,很多咖啡馆只卖海南兴隆咖啡,有些人说不好喝,那是因为这种咖啡很独特,内地人很少喝的到,也算是一种咖啡文化了。
咖啡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咖啡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咖啡在我国的发展据史料记录, 1884 年咖啡在台湾初次栽种成功,从而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
我国内陆最早的咖啡栽种则始于云南,是在 20 世纪初,一个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
在此后的近百年里,咖啡栽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也不过“星星点点”。
但是,最近几年来中国咖啡栽种和花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
人们愈来愈爱喝咖啡,跟着咖啡这一有着悠长历史饮品的广为人知,咖啡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辰。
麦斯威尔、雀巢、哥伦比亚等国际咖啡企业纷繁在中国建立分企业或工厂,为中国市场供给品种更多、价钱更优的产品。
作为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咖啡已正式进入中国人的家庭和生活;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咖啡馆陪伴着咖啡文化的成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青年人新的花费时髦,装点着都市风情。
不论在家里、仍是在办公室、或是各样交际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渐渐与时髦、现代生活联系在一同。
遍及各地的咖啡屋成为人们谈话、听音乐、歇息的好地方,咖啡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
不论是新鲜研磨的咖啡豆,仍是刚才冲好的热咖啡,都发散出馥郁的香气,令人陶醉。
品尝这一陶醉的方式好多:意大利特浓咖啡(艾斯布瑞索)、卡布其顿咖啡、拉泰、风味咖啡;它们为北京、上海以及中国其余大城市常常光临咖啡屋的人们供给了各样选择。
也有人也渐渐喜爱自己做咖啡了。
用焙炒过的咖啡豆和渗滤壶、滤纸做一杯新鲜的咖啡,也别有一番味道。
像成龙就在北京开了自己的咖啡馆,宣扬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咖啡。
有数据表示,中国的咖啡花费花费量正逐年上涨,而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花费国。
此刻,出产的中国自己土地上的云南咖啡,以其尊贵的质量,便宜的价钱,将推进这一潮流,指引这一时髦。
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从而拥有中国自己独到的咖啡文化,这些是指日而待的咖啡的流传和发展欧洲历史学家争辩说,早在 800 年的时候,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就已经有了用于贸易的人工栽种的咖啡树,并且也有史实证明,在那个时代,也门和埃塞俄比亚之间也的确有超出红海的来往贸易。
中国咖啡的发展历程

中国咖啡的发展历程
咖啡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饮品,起源于15世纪,最早被传入中国可能是在明朝,但当时还不普及。
下面是中国咖啡的主要发展历程:
1.1980年代:在中国开展了咖啡栽培试验,开始咖啡的引进和育苗工作。
2.1986年:云南省蒙自市成功种植出第一棵咖啡树,这标志着中国咖啡种植业的起步。
3.1994年:北京星巴克首家门店开业,标志着中国的咖啡文化开始兴起,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4.2003年:国际咖啡组织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区域代表处,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咖啡市场逐渐受到国际关注。
5.2006年:在中国成都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成都)国际咖啡博览会。
通过展示、交流等活动,提高了中国咖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水平。
6.至今: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和文化已经逐渐进入世界前列。
在大城市,各类咖啡店层出不穷,中小城市也在逐渐兴起。
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中国本土品牌的咖啡开始崛起,与国际品牌展开激烈竞争,推动了中国咖啡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咖啡的发展历程

国内咖啡的发展历程咖啡是一种源自非洲的饮品,被引进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400年前的清朝时期。
而咖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引进期(清朝时期):咖啡最早是通过中国与阿拉伯等地的贸易往来引进的。
据史书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咖啡由云南经缅甸进入中国,进而传入北京、上海等地。
当时,咖啡在中国主要用于宫廷、官员和外籍人士中,属于高端、稀有的奢侈品。
2.发展期(20世纪中叶):咖啡在二战后的国内经济发展中逐渐受到重视。
19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咖啡苗种,以推动国内的咖啡种植业发展。
1963年,中国的第一片咖啡园在云南昆明种植,并于1965年开始进行试制咖啡加工。
然而,在“文革”时期,咖啡种植与加工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停滞与倒退。
3.复苏期(20世纪末):开放进程中,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快速增长的城市消费需求也带动了国内咖啡市场的复苏。
1984年,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国营咖啡店,标志着国内咖啡业时代的重新开启。
此后,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咖啡连锁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咖啡消费的普及化和市场化进程。
4.繁荣期(21世纪初):21世纪初,咖啡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咖啡市场的繁荣。
国内外咖啡连锁品牌纷纷扩大规模和门店数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咖啡文化和消费理念。
5.创新期(现代咖啡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咖啡市场逐渐成熟,注重创新与提升品质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在这一阶段,国内咖啡品牌纷纷推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如现磨咖啡豆、手冲咖啡等。
同时,咖啡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更多的城市和人群中,咖啡文化节、比赛、咖啡学校等活动在中国各地举办,推动了咖啡文化的深化和推广。
总的来说,国内咖啡的发展历程是从引进到发展、复苏、繁荣到创新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咖啡市场潜力巨大。
而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的需求和对咖啡文化的认知的提高,国内咖啡市场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咖啡产区中国云南咖啡种植历史和产区介绍

咖啡产区中国云南咖啡种植历史和产区介绍▲云南咖啡种植历史云南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星巴克,雀巢等大型咖啡企业都嗅到了它巨大的潜力。
史可追溯到1892年,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在大理市宾川县朱苦拉村栽下了第一株咖啡树——这一般被追溯为咖啡传入云南的最早记录。
之后的100 年时间里,咖啡树并没有在这个地区生长开来,直到跨国公司在1980 年代末先后进入云南,这个舶来品才被重新种植和利用了起来,出口世界。
1930年后,著名侨领梁金山先生又将咖啡带到蒲缥、罗明种植,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后在保山热经所马锅晋专家的指导下,潞江等地开始大量种植咖啡,大规模种植历史至今已近60年历史。
1997年末,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800公顷。
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产量占全国的83%,无论是从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来看,云南咖啡已确立了中国国内的主导地位。
附录:云南咖啡结缘大事纪第一阶段: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条约结束了中法战争,并开放蒙自(红河州蒙自县)为通商口岸。
1889年,蒙自海关开关,拉开了西南边陲与外互通的序幕,顿时外商云集,洋行接踵而至。
第二阶段:1902年,一位中文名叫田得能的法国传教士从越南将咖啡带到云南省大理宾川县一个叫作朱苦拉的山村种植。
时至今日,依然有那批咖啡繁衍的后代存活着,古老的咖啡树林在晨露晚霞中诉说着百年的过往。
第三阶段:1952年,云南省农科院专家将80kg咖啡种子分发到保山潞江坝的农民手里,数年后又大规模指导种植,这才有了此后滇缅公路沿线婆娑摇曳的咖啡树。
由于供应苏联的巨大需求,云南的咖啡种植获得了一次迅猛发展。
第四阶段:1988年,雀巢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启动咖啡种植项目等方法开始在云南支持当地咖啡产业发展,云南咖啡再次崛起。
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农业部,专门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改良与种植,并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
云南咖啡的故事

云南咖啡的故事
云南咖啡的故事起源于1892年,当时法国传教士田徳能到宾川朱苦拉,并从越南带入了咖啡苗进行种植。
朱苦拉,彝语意为弯弯曲曲的山路,这里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从最初的一棵咖啡树,慢慢的衍生成一大片咖啡树林,密密匝匝地将整个村子包围起来。
这片古咖啡林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在干热河谷最贫瘠地区咖啡树引种,并在原地传承一百多年至今的农业形态,是世界咖啡业最为鲜活而完整的范例。
1952年,科技人员将鲜果带回保山试种,保山成为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
1978年,农垦系统摸索种植咖啡。
1988年,雀巢公司将目光从巴西转移到普洱,此后二十年云南咖啡稳定发展。
2012年,星巴克在云南普洱建成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
2018年8月,《纽约时报》的美食专栏对云南咖啡进行专栏报道,美食作家盛赞云南咖啡“带有饱满的醇度,和令人愉悦的黑巧克力口味”,云南咖啡再次引起了世界关注。
如今,云南全省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5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咖啡豆及相关制品5.61万吨。
以上只是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查询相关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咖啡历史
一千五百年前,咖啡的香味首先由非洲氤氲而起,一路飘向世界。
几个世纪间,它以其独特的气质确立了至高的地位,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在中国的大陆地区,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
朱苦拉、弄贤寨、保山、滇越铁路等地理名词应该是云南咖啡起源的历史节点和关键词。
它们记录了云南咖啡行走的每一个脚印。
1892 大理宾川朱苦拉(朱苦拉种植咖啡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但有人认为是1902年,在关于云南咖啡的可考文献中,比较偏向1902年的说法)
第一粒咖啡种子在云南生根,应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来到大理宾川朱苦拉村进行传教活动,并入乡随俗地修建了一座当地建筑风格的教堂,这座教堂至今仍矗立在村子中心,成为地标性建筑。
为了满足自己对咖啡的需求,田教父在教堂外种下第一粒咖啡豆。
被种下的咖啡种子第一次在中国云南孕育出咖啡的生命。
田教父教会当地村民种咖啡、喝咖啡、出售咖啡。
从此,当地的村民开始有了自种、自磨、自饮咖啡的习惯,并延续到了今天。
田教父也许不会想到,百年后他在传教事业中为了满足喝咖啡的欲望而播下的咖啡种子,它的影响力远胜天主教在的传播,这粒种子成为了云南咖啡历史之芽,开辟了云南咖啡种植的先河。
朱苦拉犹如世外桃源一般,避免了历史上各种纷争波及到这里,使得这些咖啡树得以保留下来。
朱苦拉的村民们对咖啡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即使咖啡豆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那个时期,村民们也没有砍过一棵咖啡树。
令人惋惜的是,田教父种植的这株咖啡树在1997年(一说是1984年)死于一场大雪中,但从这棵咖啡树上掉下来的种子仍生长在教堂外和村子附近,而现在由这株“老祖宗”繁衍的咖啡树已遍布朱苦拉村。
这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德宏弄贤寨
相比朱苦拉的咖啡传奇,关于云南景颇弄贤寨咖啡历史则很少有人提及,引种时间也众说纷纭。
《瑞丽市志》和《云南省志》是关于景颇弄贤寨咖啡引种历史可考的文献,两篇文献都指向弄贤寨最早引种咖啡的时间是1914年。
在云南农业科院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黄俊雄、张星灿的《云南咖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也说明,1914年景颇族边民引入种植在瑞丽县弄贤寨,当时引进的目的是作为庭院栽培以供观赏。
但也有学者认为弄贤寨最早的咖啡引种时间是1893年。
有史料记载,外国传教士欧文·汉森1890年到达中缅边境木巴坝传教,1890~1893年之间汉森在深入瑞丽景颇族地区交流时,把圣经译成克钦文(即景颇语),咖啡便是随基督教文化和教规与景颇文字的创立和传播而引入了瑞丽景颇族地区的。
或以引进观赏的名义、或与朱苦拉的咖啡种子命运类似,咖啡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悄悄生长,虽然关于弄贤寨的咖啡历史经常被隐匿在大流中,但弄贤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云南咖啡
前进的脚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它闯开了后来保山咖啡规模化种植的历史之门。
“云南省最早咖啡产业化种植区”——保山
19世纪中期,在大理的宾川、潞江峡谷、德宏等其适宜地虽然都种植了咖啡,但此时的种植是无规模可言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传教士的需要而种植。
1952年春,云南农业试验场芒市分场,(现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弄贤寨带了70余公斤鲜果带回到保山市潞江坝试种,发现适应性表现良好,结果多,品质优良,并由此不断发展壮大。
中苏友好年代,保山的咖啡迎来了一次大发展的机遇,从以专供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咖啡的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目标出发,潞江的新城、怒江农场成了咖啡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街道、蒲漂、罗明也大规模的普及了咖啡种植,面积曾一时达到3万多亩。
由此,保山便成为了云南省咖啡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
“滇越铁路酒吧间”
中法战争结束后,法国与清政府前签订条约,指定云南蒙自为通商口岸。
1889年蒙自海关正式开放。
1905年法国人在蒙自开设了云南的第一间咖啡吧——“滇越铁路酒吧间”(法国模式的咖啡馆,是咖啡馆和小酒馆的混合产物,也是欧洲咖啡馆的主流模式)。
法国为了更好的掠夺这片红土地上的财富,清政府被迫同意修建一条从当时法属越南海防港口至云南昆明的铁路——“滇越铁路”。
1904年,随着滇越铁路的修建,大批外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来云南淘金的西方人涌入云南,当时在西方盛行的咖啡文化也随性而入。
铁路1910年4月1日竣工,1912年—1915年间铁路沿线开始种植咖啡,至今还留存少量咖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