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其咖啡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可能的今后发展对策:现状:品种丰富:云南种植了多个咖啡品种,包括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等。

不同品种的咖啡赋予了云南咖啡丰富的口味和风味特点。

地理优势:云南的地理条件适宜咖啡种植,包括适宜的海拔高度、气候和土壤条件。

这使得云南成为理想的咖啡生长地区之一。

生产规模扩大:云南咖啡产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

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咖啡作为主要经济作物,投入到咖啡种植和生产中。

品质提升:云南咖啡的品质不断提升,一些优质的云南咖啡已经获得国际认可和赞誉。

有机咖啡和特色咖啡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发展对策:提高咖啡品质:继续加强咖啡种植、采摘和处理的技术和质量控制,以确保生产的咖啡品质稳定和优良。

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和推广云南咖啡的知名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通过品牌建设,增加消费者对云南咖啡的认知和信任。

探索市场多样性:积极寻找国内外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机会,开拓高端市场和出口市场。

参加国内外的咖啡展览和贸易活动,促进云南咖啡的知名度和销售。

提供农民支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提供农业金融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咖啡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合作与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组织成合作社或农民协会,通过集体经济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营销和价值链的增值。

这些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高云南咖啡的品质和市场地位。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云南咖啡产业有望在未来继续取得长足发展,并为当地农民和经济带来更大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云南是中国咖啡产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咖啡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咖啡市场的不断扩大,云南咖啡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入手,探究其发展的策略和前景。

一、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云南是中国咖啡的主要产区之一,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云南省咖啡产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产业之一。

目前,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万亩,年产咖啡豆超过5万吨,产值达到数十亿元。

在中国咖啡市场中,云南咖啡的产量和品质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品牌之一。

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云南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和高海拔山地地形,适宜咖啡生长。

云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也为咖啡的种植提供了优越条件,使得云南的咖啡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云南省政府对咖啡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也成为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扶持种植技术的研发、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从而推动了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

尽管云南咖啡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云南咖啡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产能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云南咖啡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弱,与国际一流品牌的竞争力有所不足。

云南咖啡产业的产业链条相对薄弱,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相对分散,产业的整合和协同效应有待加强。

云南咖啡产业还面临着市场营销手段和渠道的不足,缺乏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的有效途径。

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备受关注,如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也成为云南咖啡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以上这些问题,都成为云南咖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云南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相应的策略和路径。

针对当前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发展策略和可行路径。

云南咖啡豆的独特优势、种植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豆的独特优势、种植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豆的独特优势、种植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云南咖啡豆的独特优势第一,地理环境优势。

云南位于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拥有适宜咖啡生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云南地形复杂且海拔高差大,为不同品种的咖啡豆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二,品种资源优势。

云南拥有丰富的咖啡品种资源,如小粒咖啡、中粒咖啡和大粒咖啡等,其中小粒咖啡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第三,生态环境优势。

云南地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水源纯净,为咖啡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四,成本优势。

云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加上土地和自然资源丰富,使得云南咖啡豆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

二、云南咖啡豆的种植历史云南省咖啡产业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78年,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种植咖啡专供苏联。

云南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1914年景颇族边民引入咖啡种植在瑞丽县弄贤寨,主要是用于栽培观赏。

1952年春,云南农业试验场的科技人员在保山试种咖啡,发现所种植的咖啡品质良好,推动了之后保山大规模种植咖啡的进程,在中苏友好的年代,保山所种植的咖啡基本是专供苏联。

第二阶段1978—1988年,大部分农垦系统开始尝试种植,处于摸索阶段。

“文革”结束后,云南的咖啡种植规模很小,基本分布在滇缅公路旁或农家庭院。

1988年为了降低咖啡价格成本,雀巢公司准备将种植基地由巴西转移到与咖啡之乡古巴处于同一纬度的普洱,云南咖啡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阶段1988—2008年,云南咖啡呈现稳定发展局面。

自1988年有跨国集团雀巢入驻普洱后,云南的咖啡种植稳步发展,同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咖啡的消费也随之增加。

云南咖啡的发展机遇也吸引了星巴克、麦斯威尔等更多的跨国企业入驻云南。

1992年,雀巢专门成立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种植和改良的农业部,并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云南咖啡,保障了云南咖啡的发展。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云南是中国咖啡产业的重要生产区之一,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咖啡生长,使得云南咖啡行业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1. 产业概况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增加,成为中国咖啡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云南咖啡产业也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建设品牌形象,逐渐占据了国内外市场的一席之地。

2. 产业问题虽然云南咖啡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品质不稳定,部分云南咖啡产品的质量与国际市场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是产地落后,一些产区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生产成本偏高。

再者是市场营销短板,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咖啡产业,云南的咖啡市场营销体系还较弱,营销渠道相对来说不够成熟。

3. 发展机遇尽管存在问题,但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依然充满着机遇。

随着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云南咖啡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于有机咖啡、特色咖啡等高端咖啡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而云南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种植高品质的咖啡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对于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提高产品品质云南咖啡产业应该重视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现代化。

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加强栽培技术培训和提高加工工艺水平等方式,改善咖啡豆的品质,提升云南咖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强对有机咖啡、特色咖啡等高端产品的培育,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更高端的市场。

2. 加强基础建设云南咖啡产业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产地交通不便、水电供应不足等问题。

加强对种植区和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产地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云南是中国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咖啡种植。

云南咖啡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主流产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全面的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主要包括咖啡种植规模、品种种植、产业链完善度和市场开拓情况。

目前,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约为15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临沧、普洱、保山等地。

云南主要种植的咖啡品种有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其中以罗布斯塔种植面积较大。

云南咖啡产业的产业链较为完善,包括咖啡种植、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等环节。

云南的咖啡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出口量相对较少。

要进一步推动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通过改良咖啡品种,提高咖啡的品质和产量,提高云南咖啡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对咖啡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咖啡农民的种植水平和收益。

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建立完善的咖啡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等环节的协同发展。

促进咖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加强咖啡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开拓国际市场。

云南咖啡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咖啡展览、加强与国际咖啡企业的合作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申请国际咖啡认证,增加咖啡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四,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

政府可以加大对云南咖啡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贷款、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咖啡产业的标准和规范,保障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咖啡产业在过去几年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际主流产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优化产业链,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等。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云南咖啡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趋势引言:咖啡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咖啡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咖啡产业在云南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云南咖啡产业的背景及现状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富饶的土壤,适合咖啡的种植。

云南的咖啡产业起步较早,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产区之一。

根据经济学家的统计,在2019年,云南咖啡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

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咖啡消费热潮的兴起,云南咖啡产业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二、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对咖啡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云南具有的地理区位优势,便于咖啡的运输和出口,有利于云南咖啡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然而,云南咖啡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和人才的短缺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云南的咖啡生产仍然以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方式为主,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其次,咖啡产业链的不完善也制约了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

在咖啡产业链的上游,种植和采摘环节依然以农民个体为主,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在咖啡产业链的下游,咖啡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推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趋势1. 咖啡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咖啡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咖啡带来的美味和生活品质。

目前,云南已经成为全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

在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云南的咖啡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

2. 咖啡种植技术的改进和推广目前,云南的咖啡种植仍然以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主,缺乏规范和标准。

云南咖啡调研报告

云南咖啡调研报告

云南咖啡调研报告标题:云南咖啡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云南咖啡产业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产业概况、种植条件、产量情况、质量特点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云南咖啡产业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政府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产业概况云南咖啡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云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咖啡的生长。

目前,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达X万亩,年生产量约为X万吨。

二、种植条件云南咖啡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条件。

云南省南部地区海拔在800-1600米之间,年均气温适宜,降水充沛,适合咖啡的生长。

此外,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性好。

三、产量情况云南咖啡产量近年来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统计,近五年的产量增速约为X%。

其中,阿拉比卡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是云南省主要的两个咖啡品种。

四、质量特点云南咖啡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云南咖啡的质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咖啡的香气丰富,口感醇厚;二是酸度适中,不苦不涩;三是产地天然,无污染,品质稳定。

五、市场前景云南咖啡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对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咖啡消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此外,云南咖啡的独特风味和质量特点也为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六、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云南咖啡产业,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科研力量,提高云南咖啡的品种和产量;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云南咖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总结:云南咖啡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提升品牌建设和拓展市场合作,云南咖啡产业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以上为云南咖啡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建议,希望对相关企业和政府制定发展战略有所帮助。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1. 引言1.1 云南咖啡产业的背景云南咖啡产业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法国传教士将咖啡树引入云南地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云南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

云南地处亚热带、热带和亚高山气候交错的地带,土壤肥沃,适宜咖啡生长。

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赋予了云南咖啡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随着国内外咖啡市场的不断扩大,云南咖啡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目前,云南咖啡产业已经形成了以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为主要产区的产业体系。

云南咖啡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中国咖啡产业中的一匹“黑马”。

在全球范围内,云南咖啡也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声誉。

【200字】1.2 研究意义云南咖啡产业作为我国咖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云南咖啡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品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且,随着国内外咖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咖啡消费人群的增加,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可以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国咖啡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意义】的内容不多,就这么多。

2. 正文2.1 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分析云南是我国主要的咖啡生产地之一,其咖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云南的地理环境适宜咖啡生长,气候温和、海拔高低差大等条件为咖啡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云南的咖啡品质优良,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云南政府也大力支持咖啡产业发展,加大对咖啡种植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云南咖啡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云南的咖啡产量和市场份额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规模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确立新航向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3月30日向外界公布:日前,经云南省政府同意,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云南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配合编制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式出台。

该文件已于日前下发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委、办、厅、局,并要求和号召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分别就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产业发展布局、咖啡产业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

把脉2010~2020年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走势,为今后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引导和依托,切实开拓了利于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不少业界人士乐观地认为,《规划》的出台体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云南咖啡产业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真实地反应了云南咖啡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的良好势头。

《规划》的出台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拐点,云南咖啡产业必然会随着《规划》的深入推进而更高更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离“井喷”时代已经越来越近。

“这是我们咖啡人翘首以盼的发展盛世”——无疑,《规划》的出台让云南的咖啡从业者们信心倍增,这也将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幸事和喜事。

据悉,之所以出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因为咖啡是云南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

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云南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云南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为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云南咖啡走过百年历程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

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大陆地区于1892在云南省宾川县朱苦拉村开始种植;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开始咖啡规模化种植。

1998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 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临沧种植面积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文山、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

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目前,云南省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多个品牌获得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云南省咖啡具有哥伦比亚“软咖啡”的特质,而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也竟相来云南开辟原料基地。

云南小粒咖啡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全省咖啡农业产值亿元,工业产值2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惠及农户20余万户,咖啡已成为我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咖啡种植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速度急需加快虽然省政府早在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

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

咖啡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水缺肥,亩产生豆60公斤左右的低产咖啡园比例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加工企业小、散、弱,终端产品竞争力弱;虽然加工企业和品牌较多,但普遍小、散、弱,精深加工不足。

初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收购和生产质量标准,咖啡生豆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缺乏可以吞吐咖啡生豆原料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综合龙头企业和品牌。

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理念落后、国产咖啡品牌缺失等原因,我省咖啡企业在市场上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多年来,云南省各级政府、咖啡企业对云南咖啡的内在品质和优越的种植条件强调太多,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咖啡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咖啡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从市场消费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全球咖啡市场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全球有15亿以上人口饮用咖啡,年消耗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以年%的速度增长,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消费结构由过去偏好饮用速溶咖啡逐步转向消费现磨咖啡;由过去偏好饮用含咖啡因较高的口感强烈的Robusta(中粒种)咖啡逐步向消费咖啡因较低、口感柔和的Arabica(小粒种)咖啡转变,给云南小粒种咖啡发展带来机遇!从国内来看,消费群体高速增长。

我国受传统饮食习惯、文化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

2009年国内咖啡的消费量在6万吨左右,为世界消费量的%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近几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传统现磨咖啡增速达30%。

部分地区的咖啡消费增长速度高达1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将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2020年达到50万吨,中国将成为世界咖啡消费大国。

从咖啡生产发展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机遇:从全球咖啡生产情况来看,生产处于基本平稳发展状态。

2008年世界咖啡收获面积为亿亩,总产量为万吨。

其中产量最大的为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等国。

咖啡豆占60%,焙炒咖啡粉、速溶咖啡粉及咖啡制品占40%。

优质Arabica(小粒种)咖啡仍然供不应求,且利润丰厚,价格高于Robusta咖啡(中粒种咖啡)35%左右。

为满足国际市场对Arabica(小粒种)咖啡需求,世界咖啡生产出现以下的趋势:一是扩大Arabica(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

二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咖啡产品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三是咖啡用途逐步拓宽,由饮料型向食品工业原料型方向发展。

基本形成以不发达国家如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国家出售咖啡豆,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购进咖啡豆加工后国内消费且进入国际市场流通的贸易格局。

从国内来看,国内咖啡原产区主要有云南、海南和广东。

海南和广东以种植Robusta(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Arabica(小粒种)咖啡为主。

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Robusta(中粒种)咖啡品质差、销路不畅,致使海南、广东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到2009年末,广东已经没有咖啡种植,海南仅存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440吨;而云南Arabica(小粒种)咖啡产业则一直稳步发展。

由于气候和比较效益等因素,云南咖啡原料生产基地“一枝独秀”的位置短期不会改变。

随着世界著名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大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咖啡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形势。

从价格走势来看,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

虽然国际市场咖啡价格波动频繁,但由于国际咖啡组织调控有力,特别是由于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导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平衡,而消费量逐渐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使近年来咖啡生豆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随着国际咖啡市场价格逐渐回升,我省咖啡豆平均销售价在18元/公斤左右,一级豆销售价在21元/公斤以上,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内市场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

中国咖啡的未来在云南小粒咖啡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园艺性经济作物,其品质与种植条件直接相关,最适宜生长在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在700-1800毫米,土壤的地区,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地区。

我省西南地区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生长,使其具有优于其它品种的“香气浓郁特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使云南成为全国产出高品质咖啡的最适宜区域。

云南热区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咖啡宜植耕地面积500余万亩,加上25度以下山坡地,宜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红河、文山等区域和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等干热河谷。

等高梯地种植居多,主要是轮歇地、坡地、老化橡胶园和茶园,加上“退耕还林”、橡胶、香蕉间作地等,云南省热区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元/公斤,而我省目前平均成本在10元/公斤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具有种植成本低的优势;二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