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习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答案)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0 同一高度照像机凹透镜近视【解析】(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 (3). 照像机 (4). 凹透镜;近视。

2.(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③;放大;幻灯机;(3)右;(4)不能;相等.【解析】试题分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知,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30cm=20cm,即蜡烛在1倍和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之外,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物距大于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平面镜所称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所以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蜡烛大小相等.考点: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解析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解析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解析凸透镜成像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研究,尊敬长辈的XXX 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5、用拍照机拍照时,物体在菲林上形成: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A.仍旧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判断7、下列说法中,毛病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

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

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接纳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接纳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接纳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分歧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模糊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大概是()A.5 cmB.10 cmC.15 cmD.20 cm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当物距为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Ocm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虚像B.倒立、放大、实像C.正立、放大、实像D.倒立、缩小、实像【答案】A【解析】由“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可知, f﹤25cm﹤2f,则12.5 cm﹤f﹤25cm;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0cm时,u﹤f,由“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f”可知,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虚像。

故选A。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 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 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答案】(1)同一高度倒立缩小(2)靠近凹透镜【解析】(1)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题意知,f=10cm,当物距u=30cm时,u>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②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 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 ,再移动光屏, 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1.(12)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

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7.(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习题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2.下面哪一个是实像()A.通过汽车上的观后镜看到的像.B.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C.平静的水面所映出的明月的像.D.照镜子看到的像.3.如图(10)所示,物体AB置于薄凸透镜前,则AB的像的位置在()A.E点附近.B.G点附近。

C.C点附近.4.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大.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5.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要想得到把物体的高放大4倍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的条件是()A.u>4f.B.2f>u>f.C.u<f。

D.u=4f.6.图(11)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可用作()A.放大镜观察物体.B.幻灯机放映画面.C.照相机拍摄照片.D.照相和幻灯放映.7.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8.当u>2f时,凸透镜能够成缩小的实像,利用这种现象制成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9.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2倍焦距处.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10.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正确说法是()A.只能成实像.B.只能成虚像.C.可以成实像或虚像.D.不能成像.11.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调节镜头的位置,使胶片上得到被照景物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发现()A.放大的像都是虚像.B.实像都是缩小的.C.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D.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14.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距离为10厘米,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镜头为4厘米时,屏幕上将()A.得到正立、缩小的像.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D.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15.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D. u=2f,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16.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他不动.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他不动.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和凸透镜间距离.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距离.17.一物体从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4倍焦距处,物和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而后减小.D.先减小而后增大.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耳科医生给病人检查时,额前戴的是凸镜.B.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凸镜对光线的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C.凸透镜也称发散透镜,凹透镜也称会聚透镜.D.物体经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19.(多选)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 )A.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B.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虚像.C.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虚像.D.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虚像.20.(多选)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21.(多选)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D.将快门数字调大22.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参考答案:1.A;2.B;3.A;4.A;5.B;6.C;7.A;8.A;9.A;10.C;11.C;12.D;13.D;14.D;15.C;16.D;17.D;18.D;19.AC20.BC 21.AB 22.D。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 (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习题 (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今年的元月31日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观看到天文奇观“月全食”。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照相机拍摄的月全食照片,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是光源B.若想拍摄到更大的月亮,应增大凸透镜的焦距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D.月食主要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A. 月亮不属于光源,故A选项错误。

B. 若想拍摄更大的月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应选焦距更长的镜头,增加像距,同时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故B选项正确。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选项错误。

D. 月食天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解析】【详解】A.观察图片可知,当物距u=16cm时,像距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8cm,故A错误;B.因为8cm<10cm<16cm,所以这时f<u<2f,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u=22cm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移动过程中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习题和答案
凸透镜成像习题和答案
凸透镜成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光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通过凸透
镜成像习题的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凸透镜成像习题,并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

1. 问题:一架物镜的焦距为20cm,一物体放在离物镜15cm的位置上,求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解析: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f = 1/v - 1/u
其中,f为物镜焦距,v为成像距离,u为物体距离。

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
1/20 = 1/v - 1/15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成像距离v为30cm。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放大率的公式计算放大率:
m = v/u
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
m = 30/15 = 2
所以,成像的位置为30cm,放大率为2。

2. 问题:一架物镜的焦距为10cm,一物体放在离物镜20cm的位置上,求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解析: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薄透镜成像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f = 1/v - 1/u
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
1/10 = 1/v - 1/20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成像距离v为20cm。

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放大率:
m = v/u
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
m = 20/20 = 1
所以,成像的位置为20cm,放大率为1。

3. 问题:一架物镜的焦距为15cm,一物体放在离物镜30cm的位置上,求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解析: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薄透镜成像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f = 1/v - 1/u
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
1/15 = 1/v - 1/30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成像距离v为30cm。

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放大率:
m = v/u
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得到:
m = 30/30 = 1
所以,成像的位置为30cm,放大率为1。

通过以上几个习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位置变化时,成像的位置和放大率也会相应变化。

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除了上述习题,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凸透镜成像习题可以练习。

通过不断地练
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习题是学习光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练习这些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光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