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5:物质的分类与分离(II)卷

合集下载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中考二模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B .A.C.D.2 . 一木块放入装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4克,当把该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ρ水=103kg/m3;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A.大于4克B.小于4克C.等于4克D.无法确定3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D.C.4 .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硫酸钠、水C.甲烷、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干冰5 . 为了避免垃圾散发异味,室内垃圾桶的盖子平时是关闭的,使用时用脚踩踏板,开启桶盖。

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为省力杠杆,一个为费力杠杆6 . 放映电影用的银幕表面是粗糙的,这是为了使光()A.不发生反射B.发生漫反射C.容易被银幕吸收D.发生镜面反射7 .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滤过作用8 . 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1:m2=3:7B.m1-△M1<m2-△M2C.m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D.当乙烧杯内加人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9 . 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1.7V 6.8VB.6.8V 1.7VC.1.7V 8.5VD.8.5V 1.7V10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体气味C.熄灭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11 . 下列能量不是电视机工作时所获得的是()A.光能B.热能C.电能D.声能12 . 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B.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的影子C.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好像变浅了D.晴天时看见湖中的“白云”13 . 如图是一张普通的日历,日历上所表示的日子出现的月相是()A.B.C.D.14 . 草履虫属于动物,而玉米属于植物,其主要依据是①草履虫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②草履虫能自由运动③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很灵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15 . 血液从流向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情况以及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情况如图。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同步练习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同步练习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2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预习1【温故知新】1.完成书本P41的活动:按颜色分:有色物质:无色物质按状态分:固体液体2.科学家常常依照组成分: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和,依照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纯洁物分为(金属、非金属)和,依照组成元素的不同将化合物分为化合物和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氧化物是由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自测11.科学上常常依照什么来给物质进行分类()A.物质的颜色B.物质的状态C.物质的组成D.物质的某一性质2.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A.金属,氧化物B.金属氧化物,化合物C.酸,混合物D.化合物,盐3.实验测得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纯洁物B.一定是单质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混合物4.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C.氧气跟某种物质反应的生成物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5.某无色气体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此气体一定属于()A.氧化物B.混合物C.纯洁物D.无法确定6.某化合物经测定不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则它不可能属于()○1酸○2碱○3盐○4氧化物○5有机化合物○6金属○7非金属○8无机化合物A.○1○2○4○5B.○1○2○4○5○8C.○1○2○3○5○6○8D.○1○2○4○5○77.猪吃了“瘦肉精”后,可加快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但残留的“瘦肉精”对人体有害,已知“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Cl3N2O,则关于“瘦肉精”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B.该物质可能是一种有机物C.每个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D.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氯元素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澄清的石灰水C.干冰D.石油9.某同学按某一共性将氯化铵晶体、盐酸、熔化的氯化钠分为一类,则你认为下列哪种物质也具有此共性()A.氯气B.硝酸铵晶体C.氯化钾D.氯酸钾10.下列常见的科学词汇中与物质的颜色没有必定联系的是()A.绿色食品B.白色烟雾C.黑色固体D.蓝色溶液课堂练习1【挑战自我】1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代表化合物B.乙代表含氧化合物C.丙代表单质D.丁代表氧化物2.氢硫酸是H2S气体的水溶液,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液黄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2H2O +2S↓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硫的溶解度很小B.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C.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D.氢硫酸久置于空气中pH会增大3.摄入适当剂量的柠檬酸(C6H8O7)对人体无害,可促进体内的正常代谢。

在食晶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

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柠橡酸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B.一个柠檬酸分子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7个氧元素组成C.柠檬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克D.柠橡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4.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B.乙表示的是锌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5.如图所示为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打火机内的液体丁烷(C4H10)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都是酸与碱的反应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C.因为酸电离时能够产生氢离子,所以电离时能够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都是酸D.因为金属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铜,所以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7.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CuO、KNO3、NaOH、HCl B.Ca(OH)2、CuO、HCl、NaClC.H2SO4、Na2CO3、CuO、Ba(OH)2D.HNO3、KOH、CuSO4、CuO8.反应MnO2+4HCl ΔMnCl2+2H2O+Cl2↑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 浙教版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 浙教版

第九章物质的分类【考纲导读】1.区别典型的混合物、纯净物2.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3.运用化合价书写简单的、常见物质的化学式4.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5.能列举化学式表示的意义6.区别典型的酸、碱、盐、氧化物,说出典型物质的名称7.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8.熟练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备注:不考酸式盐、碱式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分类和命名【知识精讲】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混合物,如空气(由氧元素、氮元素等组成)纯净物单质,如氧气,氮气等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等2.混合物的分离二、化合价与化学式1.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离子形式的反映,也是离子结合的数据依据。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金属为正,非金属为负,莫忘单质价为零。

物质整体不显电性,因此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元素较多时,常通过化合价单一的元素来推断化合价多变的元素。

2.化学式:由实验测得的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

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1)表示某种物质,表示水;(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4)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5)表示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16=18)。

三、化合物的命名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16=18。

2.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如: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氢:氧(或H:O)=2×1:16=1:8。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如: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8×100%=11.1%。

2020浙版中考科学专题16-物质的分类 (练习题)

2020浙版中考科学专题16-物质的分类 (练习题)

专题16-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 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CO2、N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该装置的最大贡献是将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2、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C)Na2CO33、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化合物的是(B)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硏究青嵩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属于( C )A.单质B.无机物C.有机物D.混合物5、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铁;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D)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6. 小明通过如图实验自制了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D)A.蔗糖B.小苏打C.柠檬酸D.果汁7、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D)A.氧化物:SO2、C6H12O6B.复合肥料:KNO3、CO(NH2)2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Se D.有机物:C2H5OH、CH3COOH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B)A.红磷B.干冰C.氯酸钾D.食盐水9、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A)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C.磁铁矿、二氧化锰、二氧化碳是氧化物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10、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 第15专项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 第15专项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点击重难点一、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组成分子构成稳定性纯净物只含有·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多种分子构成各成分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性质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酸性氧化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其他氧化物:CO、NO酸含氧酸一元酸无氧酸二元酸物质无机物三元酸碱可溶性碱不溶性碱化合物正盐盐酸式盐碱式盐纯净物有机物单质金属非金属3酸,碱,盐项目酸碱盐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电离时牛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相同点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不同点酸:H++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OH-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组成特点一定含氧元素定含氢、氧两种元素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本质:分子本身不改变物质的变化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本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内容:(略)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理论依据:质质量守恒原则: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量守恒定律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物质组成的判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氧化反应:(得氧)还原反应:(失氧)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1+化1→单2+化2复分解反应:化1+化2→化3+化42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同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微观原子数目不变质量守恒的微观本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3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得失氧基本类型4 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类型概念特征 举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的分类 (共50张PPT)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的分类 (共50张PPT)
25
解析
溶解 蒸发 漏斗 C 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26
跟踪训练
3 海水晒盐可制得粗盐,粗盐除氯化钠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化 学兴趣小组制定的一套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所示:
27
跟踪训练
【查阅资料】可溶性钡盐有剧毒,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 (1)步骤①中溶解粗盐时所加水的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精盐的产率__________ (选填“偏 高”或“偏低”)。 (2)下列试剂X符合要求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氧化钙 B.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E.氢氧化钾溶液
(3)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CaCl2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若要除去 粗盐中的CaCl2,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
42
解析
过滤 较多固体
Na2CO3
43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铝片
B.钢材
C.白酒
D.蔗糖
44
课堂检测
2.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 性的思维工具。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6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3 比较不同的饮用水(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的净化方法和主要特点(b) 1.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自来水厂对从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引来的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一般经过2个阶段。 ①物理阶段: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法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 ②化学阶段:通入氯气或漂白粉等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最后,经过化学检测,证明水是洁净的之后,这些水才被送到用户家中。

2020年浙江省杭州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2020年浙江省杭州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化学试卷 第 7 页(共 16 页)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23.(4 分)医用消毒酒精为 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8H18 )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第 23 题图)
1 步骤①的转化属于
(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各装置中添加药品;
步骤 2:缓慢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甲酸(一种无色溶液,溶质为HCOOH )与浓硫酸
在 80℃水浴的条件下制备一氧化碳(反应原理HCOOH
浓H2SO4 加热
CO
+H2O
);

化学试卷 第 9 页(共 16 页)
步骤 3:待万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线以下后再点燃酒精灯,当 W 型管右侧 弯管处的氧化铁全部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 2 分钟后熄灭酒精灯; 步骤 4:撤去酒精灯和盛热水的烧杯,用磁铁吸引黑色物质至W 型管左侧弯管处进 行固体产物的检验。
面的独特性,被单独归为真菌界。最近,科学家发现真菌的遗传物质与动物遗传物质
的相似性超过了植物。
(第 21 题图)
1 如图所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为
;从同化作用的角度看,酵母菌的营
养方式是

2 真菌与绿色植物在营养方式上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真菌细胞缺乏
(填
写细胞结构)。 3 根据上述材料可初步推测,真菌与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A
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木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5:物质的分类与分离(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
B . 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 . 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 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3. (2分)下列说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4. (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比较龟和鳖在外型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________法.
(2)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应采用________法.
(3)要了解光照的有无是否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应采用________法.
(4)要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应采用________法.
(5)要测算教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应采用________法.
5. (2分)下列物质中:①盐水,②液氧,③洁净的空气,④铜丝,⑤冰水混合物,⑥二氧化碳,⑦氖气,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4-1、
4-2、
4-3、
4-4、
4-5、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