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共37张)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实验复习

1.4温度的测量
(4)体温计
①测量范围:35~42℃,可准确到0.1℃;
②构造:有一段特别细且弯曲的玻璃管。测量时液柱只升不降,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
数,且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
(5)常见温度值:
①人的正常体温约37℃;
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
10
1.5科学观察
②放正确:测量时,手要握住温度计的上端,使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是不能碰容器壁;
③读正确: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稳定,且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④记准确:记录时注意书写单位。
7
1.4温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④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并记得写上单位。
6
1.4温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___________。
(2)温度计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看量程: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min)和秒(大盘:转一圈30s),
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s。
4
1.3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要用________或________ 。
(2)体积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米3(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3)单位换算:1升(L)=_____分米3(dm3);1毫升(mL)= _____厘米3(cm3);
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知识清单科学实验与探究(课件84张)

(2) 上面是通过检测小麦的呼吸作用来了解其目前的生 理状况。如要设置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该将对照组的 小麦种子如何处理? 煮熟 。
(3) 将这些小麦播种后仍能正常萌发,但它们在地下墓
葬内长时间没有萌发或腐烂,其环境原因可能是什么
?(写出一点即可)
环境干燥或隔绝空气 。
5.蒸腾作用实验
1.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表现:一段时间后U形管 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并保持不变。
装置 水浴温度(℃)
凝乳时间(min)
A
B
C
D
E
F
10
20 30 40 50
60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0℃时凝乳酶活性高,
乳汁凝固时间最短
。
(2) 若将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时会发现 乳汁 仍不凝固,理由是 高温使酶永久失活,温度即时降低, 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
变小;②水透镜,向其中注水,水透镜会变凸,焦距 变小;③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变平,焦 距变大;④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变凸, 焦距变小;⑤将凸透镜前的近视镜片拿走,相当于凸透 镜变凸,焦距变小。
3.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蜡烛在一倍焦距内, 凸透镜成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②蜡烛在焦点上, 凸透镜没有成像;③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1倍焦 距,成像很远,光屏无法移动到该位置;④蜡烛、凸透 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不在光屏上。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中 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
(2)图一中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 可起到 对照 作用。
(3)图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 而不是直接加热,原因是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 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产生危险 。
备战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第37课时实验基本技能课件

☞例5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
C.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D.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解析】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会骤然遇冷产生炸 裂;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滴瓶上的滴 管使用后不需要用清水冲洗,以免造成滴瓶中的溶液被稀释或污 染;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 润滑作用,易于插入。
4.以下是用8 mL蒸馏水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 环节是( )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是( )
6.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 的是( )
常见错误操作
过滤及溶液的配制 ☞例7 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__A__; 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其大小关系是甲 _小__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
【解析】(1) 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 仪器是集气瓶;(2) 实验2操作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乙的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甲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烧杯中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解析】A.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因为氢气的密度 比空气小,故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B.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 瓶内;C.稀硫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D.氢氧化钠溶液应放 于细口瓶内,并用橡胶塞塞紧。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共48张PPT)

4
二、量筒的使用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3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
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1cc=1cm3
5
二、量筒的使用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 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难溶固体:用相应的化学试剂洗涤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难溶于水的泥沙。 ①主要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溶解: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玻璃棒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的作用 蒸发: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转移:将氯化钠从蒸发皿中转移到滤纸上
37
洗气瓶(多功能瓶)的应用
如图所示,带有双孔橡胶塞的洗气瓶有以下几种用途:
1.收集气体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电学实验 (共37张PPT)

(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待测电阻表达式Rx=
(Ia是当滑片滑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Ib是当滑片滑到b
端时电流表示数,Rm为滑动变阻器最大值) (简要说明各个字母的含义)。
15
解析
16
针对训练
4.晓亮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 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测出电阻Rx的阻值,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只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请用I1、I2和R0 表示Rx=____。
17
解析
18
针对训练
5.由于铭牌脱落,某同学想知道绕在滑动变阻器绝缘管上电阻丝的电阻(Rx)为多大(已知不超过30 Ω),甲图是他设计的测量电路。RN是变阻箱(电阻可调又能读取其阻值),电源采用了12 V稳压直 流电源。
(1)乙图是用实物来连线的,请完成剩余部分的连线。 (2)该同学用三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确定Rx的大小,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表。 (3)若在第二次测量中,RN调整到R2=60 Ω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其读数是____,则这次测出的 Rx值Rx2=____。
8
五、转换法
1.如图⑴,闭合开关 , 将滑片移动到左端,读出电流表示数I1;再将滑片移动到右端,读出电流表示数I2;则 Rx=________。 2.如图⑵,闭合开关,滑片移动到左端时,读出电压表示数U1;再将滑片移动到右端时,读出电压表示数U2; 则Rx=_________。 3.如图⑶,闭合开关,滑片移动到Rx左端时,读出电压表示数U1;再将滑片移动到Rx右端时,读出电压表示 数U2;则Rx=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实验专题科学实验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在中考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和强化实验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一、物理实验1、力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掌握用天平测量质量,用量筒测量体积,通过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在实验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规范,如调平、读数等,以及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底部相平。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此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每次实验时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以获得相同的初速度。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明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实验中要准确测量拉力和移动的距离,同时注意绳子的绕法和测力计的读数。
2、电学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多次测量数据,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在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二、化学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氧气:掌握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包括实验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氧气的性质:通过铁丝、木炭等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助燃性。
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明确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掌握实验装置的特点和操作要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金属的性质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次数 全程 前半程 后半程
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
1.6
5.0
0.32
0.8
2.8
(4)实验注意事项: 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向下的动力; ②金属片的作用:便于计时;
③斜面角度不能过大,以防小车运动过快不好计时。
(5)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3
5、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重点掌握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像原理的作图。易错点为:物距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 (3)实验注意事项: a.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b实验过程中将蜡烛从耳背焦距的位置逐渐移近凸透镜 (4)实验表格: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பைடு நூலகம்
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 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 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 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 离.
小石块的 小石块放入量筒前 小石块和水的总 小石块的体积V 石块的密度
质量(g) 水的体积 V1(cm3 ) 体积V2 (cm3 ) (cm3 )
ρ(g/cm3 )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9
浙教版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物理实验 专题 (共39张PPT)【完美版】
针对训练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课件专题一 生物实验探究(课件36张)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7.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 还要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水分的散失受多种因素的 影响。小刚同学想: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系 吗?针对这一疑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上选取两段枝叶类似的 枝条,一段保留全部叶片,另一段去掉大部分叶片;
②用量筒量取等量清水,分别注入编号为甲、乙的两 个锥形瓶里;
本课结束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4)用同一台显微镜视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 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 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丙___。
题型二 种子萌发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1)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吸足水分 ,胚中胚芽、胚轴和胚根细胞就开始分裂和生长。第 一,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接着胚轴伸长,胚芽逐 渐长成茎和叶,这样就长成了一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 物体。 (2)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③把两段枝条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里,并用脱脂棉塞 紧瓶口;
④将两个实验装置置于相同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出 锥形瓶中的脱脂棉和枝条;
⑤用量筒分别测量两个锥形瓶中剩余的清水量,计算 实验前后两个装置内的清水量的差值,记录在表中: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或形成对照。) (2)实验步骤③中,用脱脂棉塞紧瓶口的目的是 避免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3)实验步骤④中将两个装置至于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是利用了 光照 对蒸腾作用强弱的影响。 (4)实验步骤⑤中,如果甲乙两个装置内清水量的差值 相同,则说明 叶片面积与散失水分无关 。
考点精讲
对应训练
4.小马同学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发 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