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波)专题
中考科学 专题14 光的折射 波课件 浙教版

3.(2011·达州)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 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要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所
以出射点为N点。
答案:B
4.(2011·盐城)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 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 B.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读图可知由2001年和2009年的 调查发现,小学生近视率增大2.9%,中学生近视率增大22.4%,高中生近 视率增大20.4%,所以C符合题意。近视率是近视人数和调查总人数的比率 ,并不是由检查人数的多少决定的;近视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凹透镜片的眼镜,所以A、B、D为错项 。如果学生审题不清的话,易错选B。 答案:C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要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所以 出射点为N点。
答案:B
5.(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 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解析:综合考查了光学知识。A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 相等,与物体距平面镜距离无关;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进 入眼睛的光线应发散些,所配戴的应为凹透镜,看到的水中物体都是变浅 了的虚像,故选D。 答案:D
浙江地区中考科学总复习波考点精讲中考真题PPT课件

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
下眼镜了。
A区
29.(2012 陕西)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
第25页/共52页
分类三 眼睛和视觉
【活学活用】
28.(2012 烟台)善于观察的小明
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
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
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
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镜远片视(分眼填上“下近两视个眼区”,或A“区远厚视薄眼均匀”,)。B区如可图以所矫示正的视是力一。种张新老型师眼戴镜上,这这种种眼眼镜镜就的
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
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D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第23页/共52页
分类三 眼睛和视觉
考点12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考点梳理】
1.近视眼和远 视眼成因对比
第24页/共52页
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甲的和是乙
。
甲和丙
7.(2012 襄阳)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 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
C.响度 D.频率
第6页/共52页
分类一 声波
考点4 声音的利用 【考点梳理】
声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声的 石、次声波预测地震。
11.(2012 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B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中考科学复习:第13课 波 (浙教版)ppt课件

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
热点三
光的折射定律
要点提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其他透明介 质时,在界面上会发生折射,发生折射时光遵
守折射定律。
典例分析
3. 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的一些数据,
见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当入射角i≥ 不发生折射现象。 (2)如图所示的线
练一练
6. 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2010年世界爱眼日主题是“关爱青 少年眼健康”。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 首。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C(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 C.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 )
D.坚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
三、我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照相机、 眼
2.眼球的折光系统 (1)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其 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晶状体 ,视 网膜相当于 光屏 。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所以在视网膜上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实 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其产生兴奋,经视 神经传到 大脑皮层 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B )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自桥的光射到平
静的水面上,发生反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能成正立、等大、对称的虚像。桥孔水上部分和水下 部分(水上部分在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当水
面上升时,桥孔水上部分要小于半圆,桥孔水上部分
和水下部分合在一起不可能是圆形的,但桥孔和其像 是对称的,因此选项B正确。
中考科学复习课件: 第13课 波 (浙教版)
第13课
波
浙江地区中考一轮复习科学课件- 波

凌日等。 特别提醒 “均匀物质”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不均匀物质中,一般 会造成光的传播路径的改变。
二、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 反射 回去的现象叫 做光的反射。
特别提醒 (1)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概括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但是像与物体是左右颠倒的;(2)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等大,“走得越近, 像越大”是一种错觉,是由于我们的“视角”变大,感觉像变大了。
3.平面镜的用途 (1)成像作用。如: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牙科医 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 水面上的情况;教室里使用的投影仪。
五、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透镜 (1)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老花眼镜(远视眼镜)、放大镜、照相机镜头等 都是 凸 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近视眼镜是 凹 透镜,对光线 有 发散 作用。 (2)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 焦点,用字母 F 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用字母 f 表示。
⑧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b〕
中考频次
☆☆☆☆ ☆☆☆☆
☆☆☆ ☆
☆☆ ☆☆☆☆
☆☆☆ ☆☆☆☆
考点分布
知识条目
①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a 〕
②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 b 〕
2.人眼球 ③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的作用 〔 c 〕
④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a 〕
2.凸透镜成像 (1)原理:光的折射。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13讲 波 浙教版

8.(2013·台州)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的手指“变粗” B.金环日食C.石门大桥在嘉陵江面的倒影D.地面上树的影子10.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 D.如果入射角增大5°,那么反射角增大10°11.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A.OA B.OB C.OC D.OD12.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A.便于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擦字迹13.(2013·衢州)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14.有一天冬冬在家做作业,调皮的弟弟在外面用一块小镜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冬冬眼睛上干扰他学习,这一现象说明平面镜不仅能成像还能_ __。
15.(2013·义乌)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币了(如图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1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第18题图1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 __,折射角的大小为_ __。
19.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2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
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实验专题---物态变化

浙教版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实验专题---物态变化1.下面是研究海波熔化时记录的初始温度及每分钟末实验数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36 42 48 48 48 48 48 52 56 60(1)从图像甲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
(2)从计时开始,经过5min,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
(3)此实验是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的,把盛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
2.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3)如图丙中________(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4)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小组成员发现冰从开始加热至开始熔化,酒精灯内共消耗了3.5g酒精,若加热的效率为10%,则酒精的热值是________J/kg(C水=4.2×103J/kg℃)(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
若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 波(

【解析】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 故A错误;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 小实像,故B错误;C.摄像头不是光源,不能 发光照亮二维码,故C错误;D.手机获取二维 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平行光经过摄像头折 射而成像,故D正确。
10.(2016·南平)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把一只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
3.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
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
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
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
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
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D)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
第6题图
7.(2017·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
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
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
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
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
行“补光”;
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D)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
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
第2题图
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
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中考科学 第二讲 波(光)

教师一对一系列 九年级科学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例 2-4】在水深 1m 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 5m 高的树杈上婉转地唱歌;在距岸边 2m 的水 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地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 述情景,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 1m D.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 1m 【例 2-5】 如图所示, 硬纸板上写了三个字母. 如果硬纸板放在平面镜前, 下列哪一项为平面镜所形成的像 ( )
(例 2-6 题 图(1) )
(例 2-6 图(2) )
3、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a)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a) ;使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b) 。 (1)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由空 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 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反之,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着减小。 【例 3-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海市蜃楼 B.影子 C.水中的倒影 D.小孔成像 【例 3-2】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照成的是( )
4、常见的力 力与运动 8、电路 12、电与磁 16、能量守恒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