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三、财政赤字的后果与对策
第二节
公债
一、公债的分类
二、公债对经济的影响
三、公债的发行与管理
四、公债规模
第三节
赤字与公债的交互作用
一、赤字与公债形成交互的环境
二、赤字与公债对经济的正交互
三、赤字与公债对经济的负交互
88
第八章
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一节
政府投资的一般分析
一、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二、政府投资方式的选择
二、政党的选择
三、官僚集团的选择
四、特殊利益集团的选择
第三节
公共选择情况下的寻租
一、公共选择情况下的设租
二、公共选择情况下的寻租
三、公共选择情况下的分租
55
第五章
公共支出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形式
一、耗尽性支出(政府消费、政府投资)
二、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支出、补贴、公债利息)
三、公共支出的增加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有好的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它不能只是某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翻版,而在研究方法上应充分体现其综合性、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特征。方法的介绍是一回事,方法论与学科结合的如何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希望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对这一学科有更深入得认识和理解。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和任务
《公共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与政治行为的学科。本门课程将介绍当前最为主流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范畴,并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帮助学习者认识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使学习者既能了解政府运作的过程,又能为参与相关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理论准备。
一、边际成本定价原则
二、对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价格控制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9050210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闭卷或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4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2.5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公共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主体、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分配、公共经济政策、公债、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2、了解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

3、明确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公共分配。

4、掌握公共选择的方原理和方法5、掌握公共经济政策。

6、掌握公共经济管理的方法。

7、掌握社会保障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区别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研究方法第四节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公共需求与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4学时)第一节公共需求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第三节市场效率第四节市场失灵第五节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6学时)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第三节混合产品第四节非国家的公共产品第五节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及其纠正案例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第四章公共经济主体的形式(4学时)第一节公共经济主体的形式第二节政府第三节私人企业第四节社区第五节第三部门第六节国际组织第七节公共经济主体第八节多中心趋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第五章公共支出(4学时)第一节导论第二节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三节购买性支出第三节转移性支出第四节公共投资准则与公共企业定价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六章公共收入(4学时)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的界定第二节税收制度第三节税收负担与转嫁第四节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第五节税收效应第六节最适课税理论实验: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8学时)第七章公债(4学时)第一节导论第二节国内负债与国外负债第三节公债的经济效应第四节公债市场第五节公债政策第八章公共转移支付(4学时)案例(2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验相结合。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

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

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导论4学时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2.1资源配置的内涵2.2市场失灵2.3政府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3.1公共物品的概念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4.1外部效应概论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4.3外部效应的纠正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5.1公共选择方法论5.2几个重要定理5.3寻租理论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6.1公共预算概论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7.1公共收入概论7.2主要税种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8.1公共支出概论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9.1概论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该课程前要提前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政治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入阅读本课程的相关文献,按时完成作业,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各项基本理论,能够以经济学方法讨论涉及公共部门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率效益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各项政策活动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一、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以及政府政策的经济影响。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现代公共部门的组织和运作。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2. 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3. 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4. 了解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和政策制定过程;5. 分析和评估公共政策的经济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公共经济学导论-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公共经济学的方法论2.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特征与供给机制- 外部性的分类与影响- 政府如何解决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3. 纳税与公共支出- 税收原理与税收负担- 政府支出的经济效应- 税收与公共支出的优化分析4. 消费者行为与公共政策- 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公共政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5. 生产者行为与市场失灵- 生产者理论与成本函数-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类型- 政府政策对市场失灵的干预6.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竞争-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模型- 政府如何影响市场行为7. 公共部门组织与治理- 政府组织与治理结构- 公共部门效率与绩效评估-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

2.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公共经济学的案例和现实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4. 小组项目:学生形成小组,研究并呈现有关公共经济学的热点问题或实践案例。

5. 平时作业:布置相关阅读、问题解答和案例分析等任务,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6.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观点,促进互动学习。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项目、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ECTOR ECONOMICS课程号:3150051制定(修订)单位:公共管理学院制定(修订)人或执笔人:赵建国制定(修订)时间:2009年2月课程概述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需要预修《宏观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基础》。

基本内容:本课程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主要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地方公共经济。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或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开展课堂讨论。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3教材使用:张向达、赵建国、吕丹编著:《公共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参考教材:1.樊勇明编著:《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斯蒂格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张向达、赵建国、吕丹,《公共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4.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5.郭庆旺,《公共经济学评论》,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年-2008年出版。

6.阿兰.J.奥尔巴克,马丁.菲尔德斯坦,公共经济学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彼得·M ·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旨在研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职责;3. 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4. 研究公共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并能运用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市场失灵与公共物品1.1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1.2 公共物品的特点与供给机制2. 外部性与公共政策2.1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2.2 政府介入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与效果3. 税收与税收改革3.1 税收原理和税负分析3.2 税制改革的目标和策略4. 市场竞争与垄断4.1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4.2 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调控5. 公共选择理论5.1 个人理性行为与集体决策5.2 选民的操纵与选举制度设计6. 教育、医疗与社会福利6.1 公共教育与教育投资6.2 医疗保健与健康资源分配6.3 社会福利与贫困救助7. 环境保护与资源配置7.1 环境污染与生态经济学7.2 自然资源的产权和管理四、教学方法1. 经济学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系统介绍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共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提升学术能力。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积极性。

3. 个人研究报告:对学生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学术质量进行评估。

4. 期末考试:对全年度的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1. "公共经济学导论",李洪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公共经济学:政府、市场与资源配置",程远森,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导论4学时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2.1资源配置的内涵2.2市场失灵2.3政府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3.1公共物品的概念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4.1外部效应概论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4.3外部效应的纠正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5.1公共选择方法论5.2几个重要定理5.3寻租理论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6.1公共预算概论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7.1公共收入概论7.2主要税种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8.1公共支出概论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9.1概论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该课程前要提前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政治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入阅读本课程的相关文献,按时完成作业,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各项基本理论,能够以经济学方法讨论涉及公共部门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率效益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各项政策活动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四、教学安排40学时,讲授60%、案例20%、讨论20%五、教材和参考资料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英文名称:Thepubliceconomics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公共需求与公共选择、资源配置中的公共商品供给、市场与政府等,以及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的有关问题.授课对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教材: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功能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策与实践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将介绍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和评估方式。

二、课程概述1.学科介绍-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与职责2.学习目标-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掌握公共经济学分析方法- 了解公共经济学的相关政策与实践3.教学方法- 讲授课程理论- 案例分析和讨论- 学生小组项目研究三、课程内容1.市场与政府- 市场经济与混合经济- 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方式-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基本原理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2.公共选择理论- 个人理性选择和集体行为- 选民的行为与利益中介- 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平3.市场失灵与政策工具- 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不完全竞争与规制政策- 外部性与环境政策- 公共物品与财产权4.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 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 货币和非货币福利政策- 教育、医疗和退休制度的设计5.税收与财政政策- 税收原理与税收结构- 政府预算与财政赤字- 税收改革与经济增长6.公共经济学实证研究- 市场和政府的效果评估- 政府干预的经济效率与公平性- 公共项目和社会投资评估四、教学方法1.讲授课程理论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和概念,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的理解。

2.案例分析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小组项目研究要求学生自行组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选择一个与公共经济学相关的主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学术评估1.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2.小组项目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项目研究中的表现,包括调查和分析的深度,作品的展示形式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

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应该干什么及其应该如何干。

政府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和公共政策的三大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并且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4学时
1.1与公共经济有关的问题
1.2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1.3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公共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结构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8学时
2.1资源配置的内涵
2.2市场失灵
2.3政府经济职能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4学时
3.1公共物品的概念
3.2纯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3.3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理论4学时
4.1外部效应概论
4.2外部效应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4.3外部效应的纠正
第五章、公共选择理论4学时
5.1公共选择方法论
5.2几个重要定理
5.3寻租理论
第六章、公共预算4学时
6.1公共预算概论
6.2几种主要的预算理论
第七章、公共收入理论4学时
7.1公共收入概论
7.2主要税种
7.3税收效应分析、转嫁与归宿
第八章、公共支出理论4学时
8.1公共支出概论
8.2公共支出分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9.1概论
9.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该课程前要提前学习掌握《西方经济学》、《政治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深入阅读本课程的相关文献,按时完成作业,熟练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各项基本理论,能够以经济学方法讨论涉及公共部门行为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率效益等问题,对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各项政策活动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安排
40学时,讲授(60%)、案例(20%)、讨论(20%)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
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
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英文名称:Thepubliceconomics
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如公共需求与公共选择、资源配置中的公共商品供给、市场与政府等,以及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的有关问题。

授课对象:
公共管理专业研究
教材:
1.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2版
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2版
3.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着.《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