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整理
信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会考知识点总结一、信息及其特征。
1. 信息的定义。
-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绿、黄)是一种信号,其背后代表的“停止”“通行”“准备停止或通行”的意义就是信息。
2. 信息的特征。
-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如自然界中的鸟语花香包含着生物信息,人类社会中的新闻、广告等都是信息。
-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
例如,文字信息依附于纸张、电子设备等载体;声音信息依附于空气、磁带等载体。
-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主体同时共享。
例如,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可以被无数人同时阅读,而不会因为被多人使用而减少其信息量。
- 价值性: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
比如商业情报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航空航海等有重要价值。
信息的价值还具有相对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价值判断可能不同。
-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
例如,股票行情信息在股票交易时段内是及时有效的,过时就失去了部分价值;新闻如果过了发布的最佳时间,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 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递。
如通过网络、书信、电话等方式传递信息。
- 可处理性:信息可以被加工处理。
例如,对采集到的学生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排序等处理,从而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 真伪性:信息有真有假。
如网络上的一些谣言就是虚假信息,而经过科学验证的研究成果则是真实信息。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1. 信息技术的定义。
- 信息技术(IT)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古代信息技术。
- 主要包括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等。
语言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工具;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被长期保存和远距离传播;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效率。
- 近代信息技术。
-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是近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③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⑤信息具有时效性2.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注:在考试中可使用计算机转换)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如173D=(10101101 )B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中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ASCII码表可参看书P6)。
○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智能、五笔等)、交换码、处理码、字型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常见汉字编码有: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3用UltraEdit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声音、图像数字化(多媒体部分有详细说明)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等。
6.知识产权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
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授权的软件。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为了高中阶段必修的课程之一。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在会考中得到考察。
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硬盘)-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 主板、显卡、声卡等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软件)二、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1. 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的特点(如去中心化、开放性、支持多种服务等)2. IP地址与域名的作用与区别- IP地址的作用与分类- 域名的作用与域名解析的过程3. 常见的网络协议- TCP/IP协议- HTTP协议- FTP协议- SMTP协议三、信息处理与系统开发1.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 二进制表示和转换-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与计算- 存储单位的换算2. 数据库的概念与基本操作- 数据库的定义与分类- 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3.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 算法与流程图-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 软件开发过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与测试等)四、信息安全与媒体素养1. 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与防范- 隐私保护的措施2. 网络安全与常见攻击方式-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黑客攻击与网络防护3. 媒体素养与信息素养- 媒体的种类与特点- 媒体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五、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1. 图像的数字化与处理- 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常见的图像处理操作2. 音频的数字化与处理- 音频的采样与量化- 常见的音频处理操作3. 视频的数字化与处理- 视频的采样与量化- 常见的视频处理操作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挑战。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
一、网络技术
1、TCP/IP协议及应用:是指在Internet中使用的通信协议。
它是
一组标准、以IP协议為核心的分层协议,由功能层次组成,由应用层、
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组成,它能提供数据的可靠、可靠传输,也
可以在多个网络之间实现通信连接,是Internet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
目前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系统的核心协议。
2、OSI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国际开放的系统建构模型,由7层组成,是多种网络之间核心协议通信的实现框架。
OSI参考模型由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每一层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通过各层之间的交换信息来实现网络的互联和通信。
3、HTTP协议:它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传输超文本信息的应用
层协议,是World Wide Web上使用的核心协议之一、HTTP协议按照网络
模型定义的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它有三个主要特点:无连接,无状态,文
本化。
4、LAN协议:LAN协议是局域网的通信标准,它包括以太网协议、Token Ring协议、FDDI协议、WAN协议等等,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为普
遍的一种协议,它是按照IEEE802.3标准定义的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
可提供大批量数据传输。
信息与技术会考高中知识点

信息与技术会考高中知识点一、信息及其特征。
1. 信息的定义。
-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黄、绿)是一种信号,这些信号所传达的“停止”“准备停止或启动”“通行”的意义就是信息。
2. 信息的特征。
-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
如自然界中的四季更替包含着气候信息,人类社会中新闻报道包含着各种社会信息等。
-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例如,文字信息依附于纸张、电子设备等载体;声音信息依附于空气、磁带等载体。
-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者共享。
一部电影可以被众多观众观看,而电影本身的信息并没有因为被多人观看而减少。
- 价值性: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商业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气象信息对于农业生产、航空航海等行业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
例如,股票行情信息在短时间内非常有价值,如果过时就失去了对投资者决策的参考意义;新闻信息也有很强的时效性,过了一定时间就成为旧闻。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 信息技术的定义。
- 信息技术(IT)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古代信息技术: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更加方便。
造纸术为信息提供了轻便、易保存的载体,印刷术提高了信息复制和传播的效率。
- 近代信息技术:电报、电话的发明开启了近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电报实现了远距离的文字信息快速传递,电话则进一步实现了声音信息的即时远距离传输。
-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计算机的发明使得信息处理能力大大增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更加便捷,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全球信息的交流成为现实。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 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不断多样化。
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载体承载的内容才是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飞鸽传书);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③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④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⑤价值相对性(信息价值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红灯停,绿灯行);⑦真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
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新华词典》)。
①微电子技术(基础);②计算机技术(核心);③通信技术(桥梁);④传感技术(感官扩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视电话、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网上会诊、网上购物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重大变革)①语言的产生和应用;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④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⑤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事物本身、他人、媒体)→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分类保存)2、采集信息的方法:检索媒体(阅读书刊、收看电视、搜索网页等);与他人交流(听讲座、请教专家等);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观察、实验、调查等)。
高中计算机会考基本知识点

高中计算机会考基本知识点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信息与载体的关系:(1)载体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包含的意义才是信息。
(2)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3)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不同的载体之上。
2.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2)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加工处理(3)信息可以传递和共享(4)信息具有时效性3.信息的编码(1)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转换(2)ASCII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用一个字节编码,可以表示128个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3)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18030):GB2312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按拼音排列)和二级汉字(以偏旁笔画排列)(4)图形图像的数字表示:黑白图像每个像素只有2种颜色-黑(用0表示)和白(用1表示),即一个像素对应一个位(bit),因此黑白位图的图像大小(字节数)的计算公式为:水平像素点*垂直像素点/8,如分辨率为800*600的一幅黑白图像的存储空间为:800*600/8=60000字节(B)彩色图像所占空间除像素点数外,还与颜色的种类有关,颜色数越多,色彩就越逼真,所需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5)音频的数字表示:音频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数字化。
采样频率、量化等级与音质和文件大小的关系:采样频率越大、量化等级越多,数字化声音的音质越好,所需的空间就越大。
4.信息技术发展历程1)古代的信息技术:结绳记事、语言和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2)近代的信息技术:电话、电报、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3)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5.信息技术展望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使用化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数字化与生活。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已补充完善)

在“文字环绕”菜单中,每种环绕的含义如下所述: (1)四周型环绕:不管图片是否为矩形图片,文字以矩形 方式环绕在图片四周; (2)紧密型环绕:如果图片是矩形,则文字以矩形方式 环绕在图片周围,如果图片是不规则图形,则文字将紧密 环绕在图片四周; (3)穿越型环绕:文字可以穿越不规则图片的空白区域 环绕图片;
图片:图片是版面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重要性仅次于正文。起到美化的
作用,使版面图文并茂,形式丰富,更具层次感。 装饰图案:包括花边、框线、纹样等,是表达版面的视察效果,构成版面形式 的重要手段。
电子表格考点 24、5个函数的使用 25、函数和公式的复制
26、按某个关键字排序
27、图表类型和特点
28、在excel中数值的类型:常规型、数值型、文本型 货币型
29、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30、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31、信息资源管理的作用和例子 32、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软件 33、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 34、信息的交流方式 35、网络公约,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36、常见的杀毒软件 37、病毒的特征 38、防火墙的作用:在网络中,防火墙是一个或者一组 系统,用来在两个或者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限制 入侵者进入,从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名称、刊号、出版单位、出版日期、责任编辑等要素。 报眉:位于版心的最上行,起到装饰版面和作栏目划分的功能 , 一般包括出版日期、版次等等。报眉的作用是便于读者检索 标题:标题是版面的眼睛,也是正文的摘要,标题设计得好,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使文章生色,版面生辉。 正文:正文是版面的主体,其行文可横排,也可竖排,要注意文章的连贯性, 不能有文法、语法错误和错别字;文章不宜太长,文字要清晰易读;同一版 面正文字号、字体变化不要多,以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正文字体以宋体和楷体 为主,字号选用五号或小五号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一信息技术会考考点分析必修第一单元二、知识点:1、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载体依附性)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可加工处理性)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共享性)。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注意:考试的方法是给予一段文字,判断属于哪种特征.侧重与实际应用.2、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说明:信息技术会考是上机操作考试,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自带的计算器来完成计算。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如173D=( 10101101 )B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1)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指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计算机在存放ASCII码时,战用一个字节(byte)(二进制8位)的右面7位,最左位“0”填充。
(每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这里需补充的知识点有:位、字节的概念即1B(字节)=8b(位);nN个位最多可表示的信息量2(2)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l8030)及观察内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①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交换码、处理码、字形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③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英文字符)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①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大。
②图像由像素(pixel)组成,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
图像所占空间大小:= 总像素数量 * 每个像素所占字节数(字节)黑白位图的图像所占空间大小计算。
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每个像素只需要一个位就可以表示,以一幅800 X 600像素的黑白图像为例,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为:800×600位,即800×600/8=60000字节.③彩色图像所占空间除了它的像素点的个数之外,还与它的颜色种类的多少有关。
表示颜色种类越多,色彩越逼真,所需的储存空间也越大。
④视频是由连续的图像帧组成.我国使用PAL制式每秒显示25帧。
补充:欧美使用NTSC制式每秒30帧。
压缩标准5、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本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
例如: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等。
6、知识产权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
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授权的软件。
7、信息的安全和保护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些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尽可能地把自身复制进去,进而传染给其他程序的,能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爆发性.计算机病毒防治从预防、检查和杀毒三方面着手。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并经常升级,同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1. 杀毒软件2. 升级(病毒库、系统)3. 移动的存储、网络黑客8、网络道德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一方面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另一方面要文明上网,做到生活学习两不误。
三、典型试题分析【例l】古代的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博学,那时的书是以笨重的竹简等为载体的.这体现了信息的(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 (C)时效性(D)传递性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信息的特性。
【例2】大写字母C的ASCII码值为67,则大写字母A的ASCII码值为(A)69 (B)68 (C)65 (D)63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ASCII码中字符的排列方式。
【例3】下列现象中,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可能性最大的是(A)音箱的音量降低 (B)显示器亮度变暗(C)计算机自动重复启动 (D)数分钟内自动启动屏幕保护程序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例4】在相同的时间内,声音的采样频率越低,音频文件的容量(A)越大(B)越小 (C)一样大 (D)与采样频率高低没有任何关系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多媒体信息的采集过程中,采样频率与存储容量的关系。
必修第二单元一、会考要求二、知识点1、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大众媒体和因特网已成为当前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2、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1)网站的访问与浏览通过网址访问相应网站来获取所需信息,通过超链接在不同页面间跳转.(2)保存网页内容网页中使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根据需要可保存于本地计算机中。
(3)收藏夹的使用让浏览器记住多个网站的地址,以便下次浏览,可将网址保存在“收藏夹”中,收藏夹中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注意:以上考核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学生需在熟练操作的前提下才能理解概念。
3、网上资源检索网上资源可以通过主题目录、使用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等方法进行检索。
搜索引擎有、等.4、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①统计评价.从统计角度来评价网站的可信度。
②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
该方法参考价值较高。
③个人推荐.该方法参考价值较低.考点:给予相关的文字素材,判断价值。
属理解应用题5、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与特征(1)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与特征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计算,其基本特征是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存储容量大.(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计算机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分析问题、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以及用计算机处理这三个阶段。
6、字符识别与文字处理(1)语音识别与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的使用。
要对各种出版物中的文字进行编辑,可将其以图片格式保存在计算机中,利用OCR软件进行文字识别,转变为文本格式。
汉字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印刷体识别和手写体识别两种技术。
(2)对录入的文字进行格式设置、版面布局、文稿美化。
(3)文稿编辑的多人合作。
利用编辑软件(如Word)的修订功能,可对一人起草的文稿,进行多人批注和修订。
补充:OCR软件的实践操作。
7、图表处理及应用常用的图表处理软件有Microsoft Excel。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一个Excel工作簿通常由多张独立的工作表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单元格是Excel工作簿的最小组成单位。
(2)工作表的基本操作①工作表的插入、重命名与删除;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与修改;③单元格格式设置.(3)数据计算①直接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如自动求和②在单元格式编辑工作栏中输入公式③在单元格式编辑栏中引用函数。
(4)排序与筛选①数据排序:选定要排序的数据区域,使用“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命令,选择关键字及排序方式进行排序.②数据筛选:选定要筛选的数据区域,单击“数据”菜单,选择“筛选”下的“自动筛选”命令,通过对数据筛选条件的设置,筛选出所需的数据。
(5)图表的建立与美化①选定数据区域,根据向导生成图表②对图表进行适当的编辑与美化(6)图表分析及应用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将分析过程及结果通过字处理软件形成报告,得出相应的结论。
考查方式为操作技能考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8、多媒体信息处理(1)图像处理①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
像素(px)、分辨率、位图、矢量图、颜色、图像文件格式、图形与图像等概念。
②图像处理(ACDSEE).图像大小、亮度、对比度和色数的调整、图像旋转、缩放等操作。
复习的重点是图像的概念,如位图与矢量图的主要区别;图像颜色的多少等,可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声音处理。
利用音频处理软件对音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音频剪辑、音质调整等操作.需掌握的内容是声音文件的扩展名,对于Goldwave,录音机等软件的使用在选修模块中会重点讲解。
(3)视频处理:通过鉴定视频处理软件可以对视频文件进行编辑,用不同的格式输出.常用字的视频处理软件有Adobe Premier、Pinnacle Edition、Ulead MediaStudio Pro等10、算法及其实现(1)算法指的是对解题方法的精确而完整的描述。
常用的算法表示形式有:自然语言、流程图和计算机语言等。
(2)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①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按语句的先后次序依次执行的程序控制结构。
②分支结构.分支结构又称为选择结构。
根据条件判断其是否成立,从而选择程序执行的方向,执行其中的一个分支。
(a)IF 条件THEN语句序列END IF语句序列1ELSE语句序列2END IF③循环结构.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重复执行循环结构中某语句序列功能,直到条件不成立,退出循环结构为止。
出题意向:判断程序的结构(容易题),并能根据流程图或语言计算出结果(较难题)。
11、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和信息人员等各项资源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情报检索系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12、利用数据厍管理信息(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平台及用户.(2)Access数据库基础操作略,学生只要能看懂数据表中的行、列、数据类型就行。
三、例证性试题(一)选择题例1、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时,一般将该网站的URL直接输入到(A)状态栏中 (B)菜单栏中(C)地址栏中 (D)常用工具栏中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
例2、小龙用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苏轼的《水调歌头》,使搜索结果最有效的关键词是(A)苏轼 (B)宋词 (c)苏轼水调歌头(D)水调歌头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搜索引擎中通过选择适当的关键词,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例3、对一幅图片放大若干倍后,还是清晰无失真,则这幅图片属于(A)位图图像 (B)压缩图像(c)视频图像 (D)矢量图形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矢量图形的特点.例4、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