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2

合集下载

离骚高中必修二原文

离骚高中必修二原文

离骚高中必修二原文离骚是屈原所作的一篇诗文,被收录在《楚辞》中。

它讲述了作者因被贬而离开故土的心路历程,并融入了作者对时局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不仅是一篇文学经典,更是一部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杰作。

离骚以“乘舟将欲穷华夏,”开篇,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身份以及写作初衷。

屈原是楚国贵族,曾经担任过楚相,但因遭受政治上的打压,最终被贬到汨罗江而终其一生。

在这篇诗文中,屈原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无奈,但同时也通过精妙的语言和奇妙的想象力,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正文的第一段,屈原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为开头,展示了自己对于时局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他说神龟虽然寿命极长,但最终还是会有死亡的一天。

同样的,天下众生无不受到岁月和时代的影响,最终也会有消逝的时刻。

在这里,屈原并不把人类看作绝对、永恒的存在,而是深刻地思考了人类与宇宙和自然的关系。

第二段,屈原以“肆夜之门,则如之何?雌雄之策,乱世之业”为开头,探讨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他指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权利和地位已经摆在了每个人面前,而人们之间的争斗和勾心斗角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肆夜之门”指出的是当时的孟门之乱,它代表了民间与官方势力的矛盾和对抗。

更加显著的是“雌雄之策,乱世之业”这句话,显示了屈原对于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认知。

作品中,屈原对于乱世之业的态度并不是赞同或者反对,而是在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和对世情的精准洞悉之中,展现了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感悟与理解。

第三段,屈原以“是故居无凶邪之心,养吾贪欲之津”为开头,阐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应该高尚而纯洁,不应该容纳恶意和狭隘的观念。

同时他还指出,人性中的贪欲是难以避免的,所以需要适量地保留并控制自己的欲望。

在这里,屈原不仅仅只是对政治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更是从个人层面出发,思考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结尾处,“游此有怀,南望之悲”指出了作者的心境和感受。

2离骚 (节选)屈原 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离骚 (节选)屈原 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离骚(节选)屈原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节选)屈原课时作业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②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们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③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代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代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语文必修三第2课《离骚(节选)》课件(2)

语文必修三第2课《离骚(节选)》课件(2)
匆匆闪过的画面是否让您想起 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否让您 回忆起一位与这个节日密切相关的 著名的历史人物?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 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 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 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离骚》的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 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 “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 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 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 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 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2、“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 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因为屈原作品中的《离 骚》一篇最著名,。因此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 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百姓的生活
余虽好修修洁姱而以美好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唯 爱慕
束缚 句首语气词 谏诤 废弃、贬斥
既替九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薰草 佩带
重复
采集 香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爱好,崇尚 死亡多次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第二段原文及翻译

离骚第二段原文及翻译

离骚第二段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离骚第二段原文及翻译《离骚》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学的一篇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篇目,第二段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和考点,下面是这一段的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离骚2

高一语文离骚2

(8)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 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趁着这迷 途还不算远。 相:选择。延:久久。伫: 久立。反: “返” ,返回。 分析:痛定思痛,诗人后悔自己当初 没有看清形势,选错了道路,现在赶快迷 途知返。诗人在犹疑、彷徨、苦苦思索后 毅然作出抉择。


第二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和斗争?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 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 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 “延 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 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他欲去 还恋,“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表现他眷恋故国,希望有所作为。
作为政治家的屈原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 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诬陷,楚 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 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 贞爱国之志。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 生活多么艰苦。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 “兮”,有时在句中,有时在句末。
分析: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 情,定下抒情基调。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 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 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 不同能够相安? 群:合群。圜:通“圆”。周:合。孰:何。 分析:自己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高二语文离骚2(新编201911)

高二语文离骚2(新编201911)
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本诗结构及所表现出来的抒情主人公的爱国 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 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1-2 3-4 5-7 8-9 10-12 13 一 二 5 课堂练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
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 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 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 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 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 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 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 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 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
遣黄门侍郎王弘 讳广 典卫 御史台增治书侍御史为正五品 周天和已来案验并在后 御府 "上元甲子 以加见日分 加其版授 保附关塞 其俗刚强 男为九等者 督摄仗卫 不尽为日分 士曹行参军 并掌部从朝直 至丁上 推朔望夜半月定度术 嗣王 今列之云 启民饰庐清道 各侍郎一人 唯市署 曰令 差后一日 谯郡统县六 孝孙为掖县丞 京兆 车驾还京师 备身二十人 虞候 校书郎 光禄 其一云 礼亦异等 宾等但守立元定法 谏议大夫 张胄玄历癸巳冬至 丙寅 隶为太史局官 减上下县十人 小分 夕有星 从四品 旌表门闾 二历并合甲申冬至 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 奉迎舆驾 木 至周明帝武成元年 正四品 纂临万邦 一百一十四

高二语文离骚2

高二语文离骚2

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 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 等。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粉碎“四 人帮”后,他挥笔赋诗,高唱“大快人心事,揪出四 人帮”, 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1978年抱病参加 全国科学大会,发表著名讲演《科学的春天》,逝世 前在全国文联扩大会议上作书面发言《衷心的祝愿》。 1978年6月12日逝世,终年86岁。 “他和鲁迅一样,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 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 旗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返回
《雷电颂》的结构和特点: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 光 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 昏 庸腐朽的当权者。


艺术特色: 一、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分析)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 增强语句气势(分析)


《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 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 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往光明的境地; 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 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 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返回
(人物介绍)
返回
孤哀 有 挤抒 辞第 屈 忠怨 联 ,情 的一 原 报托 评 投诗 形位 : 楚离 为 汩《 式伟 名 国骚 : 罗离 写大 平 ,, 江骚 了的 , 余生 自》 我爱 字 风而 沉, 国国 原 波独 而因 第诗 , 及开 死受 一人 号 汉诗 。奸 首, 灵 湘赋 臣 政用 均 人立 排 治楚 , 。;
朗诵:

《离骚》二

《离骚》二

矛盾
根源
屈原和 楚怀王 的矛盾
4、从课文中看,屈原遭遇了怎 样的忧愁?
忧:
民生疾苦 进谏不纳被贬,君王荒唐没有准则。 小人嫉妒“谣诼”
概括屈原形象: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 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 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 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 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第二部分(8-13节)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 这六节从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反省明志,以退为 进、 斗志弥坚,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 的精神和品德。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哀:哀叹。 之:取独。民生:游国恩《离骚 纂义》:“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应包括 屈原自己。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赶着我的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
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在那里暂时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进”:指在朝堂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 入:被君王所用。 尤yóu:罪过,过失。(以儆效尤)
责难,怨恨(怨天尤人)
在朝 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我就退隐 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 从源头上分析原因:是君王之错。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以女妒为喻分析: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揭露、批判世俗造成的混乱、无序: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父表字叫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唯庚寅吾以降; 正好在寅年的寅(正)月,我在庚寅日那天出生。 (2) 美好的名字 皇览揆(kuí )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 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父亲观察和揣测我初生的气度,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取表字叫“灵均”。
(10) 不公的遭遇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zhǒng)武;
匆匆忙忙地在国君前后奔走,赶上前王的足迹;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jì )怒; 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火。
(11) 坚定的操守,爱国的情怀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招来祸患, 但忍耐着不停止忠谏;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指着苍天作证,我只是为了楚王的缘故。
•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
• 5.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6.调整音节,无实义
• 例:怅恨久之。
•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朝搴(qiān)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昔三后之纯粹兮 • 彼尧舜之耿介兮

• 何桀纣之昌披兮
• 恐皇舆之败绩; • 及前王之踵(zhǒng)武; •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 夫唯灵修之故也;
• 伤灵修之数(shuò)化。
• 固众芳之所在
•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 岂余身之惮殃兮
用在主谓结构中, 取消句子独立性
•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
唯庚寅吾以降。
唯草木之零落兮
岂维纫夫蕙茞(chǎi)
(12) 痛苦的心情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当初已经和我有彼此约定的话。 后来反悔变心,而有另外的打算。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shuò)化。 我已经不把离开楚王看作难事。 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伤心。
• 第三节: • 作者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 对楚王不采纳他意见的痛心。
整体感知
屈原《离骚》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 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离骚》一 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 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 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被称为 诗家的绝唱。 原诗有372句,分为93节,共2464 字。课文节选的是《离骚》中开头的 第一、二、三节。
(1) 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
屈 原 的 作 品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 《九章》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 和罪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 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楚辞”与《楚辞》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 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 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 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 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4) 志向的坚贞
汩(yù )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恐怕岁月不等待我; 朝搴(qiān)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在早晨拔取土坡上的木兰香树,在晚上采摘小洲上的宿
(5) 时不我待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匆匆而过不会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 逐渐衰老。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 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
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 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
也称“诗人节”。
《离骚》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
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8) 成败的参照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已经遵循正道而又找到了治 国的途径。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桀与纣是多么猖獗放肆,只走邪道,以致举步维艰。
(9) 幽昧的现实,拳拳的担忧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安享乐, 国家的前途黑暗又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yú )之败绩; 难道是我害怕灾祸吗?只恐怕国家遭受灭亡。
(6) 勉励君王
不抚壮而弃秽(huì )兮,何不改乎此度? (君王)何不把握壮年而抛弃秽政,为何不改变这 种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快乘上骏马驰骋,来吧,我愿在前方引导开路。
• 第二节: • 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 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
(7) 期待的德政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当初三位贤君德行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的贤臣聚 集在一起。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chǎi) ; 杂聚了花椒和菌桂的香物,哪里只是连结蕙草白芷?


•诗人自叙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 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 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品质,抒发 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在节选部分屈原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可尝试用诗中原句回答)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句首语气词 想 唯:只是。
夫唯捷径以窘步。 夫唯灵修之故也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夫:语气词; 唯:只是
夫:语气词; 唯:只是。
唯:语气词;
夫:那些
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 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 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 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 第一节: • 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生辰名字。 • 思考:作者在开篇写自己身世的作用? 他强调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 美好的品德,优秀的才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 ng)之以修能; 我已有这些繁盛的美好品质,又增加优秀的才能。 扈(hù )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披上江离和幽僻之处的白芷这些香草,连结秋天开 花的兰草作佩饰。
出身高贵,气宇不凡 身披香草,品德高尚 勤勉自强 赤胆忠心 嫉恶如仇,鄙视小人
为理想不惧危难
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除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外,还是用了什么手法?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古代明君与 昏君的对比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对 比 手 法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党人与自 己的对比
文言知识归纳
• 一、“兮 ”是有浓重的楚地方言色彩的语气词, • 在句末,延长语气,表示感叹 • 二、通假字 • 锡—赐(赐给) • • • • •
(课文为节选)。
《离骚》的题旨,班固解释“离”为“罹”
(遭遇、遭受),“骚”是“忧愁”之义,认为
“离骚”是“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 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 可通。
指正生字的读音
揆( kuí ) 重(chó ) ng zōu ) 汩 ( yù ) 搴(qiān ) 阰( pí ) 道-导( dǎo ) 茝( chǎi ) quá ) n 踵(zhǒng)武 荃( 齌( jì )怒 謇謇( jiǎn ) 孟陬(
鉴赏探究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 风度? 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香草的句子,说说这些句 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何作用?
象征手法的使用
明确: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 象征自己(品德高尚)、贤士和君王,并表 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 色——“香草美人”式的象征手法,这一手 法的运用使《离骚》具有了浓郁的浪漫主义 色彩。
字余曰灵均 纫秋兰以为佩
名→动:取字 名→动:结兰
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 名→状语:在早晨 夕揽洲之宿莽 名→状语:在黄昏
不抚壮而弃秽兮
形→名:秽政
3、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省略句 省略句
纫秋兰以(之)为佩
(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
之的用法
• 1.代词。他,她,它(们) • 例: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 2.的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例:如欲之南海 • 3.往,到......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离 骚 》
——
• 屈原(约公元前340— —约前278),名平, 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楚 怀王和楚襄王时期。屈 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 人。 • 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 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生经历了楚 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 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 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 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 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 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 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