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期中复习总结 机械能
中考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及与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物理学中,机械能和内能是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总结。
一、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能量,由动能和势能组成。
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公式为K=½mv²,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和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重力势能: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位移高度决定了其具有的重力势能,计算公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位移高度。
- 弹性势能:只有弹性物体具有的势能,当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弹性势能,其公式为Ep=½kx²,其中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形变的位移。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实际问题中,机械能损失的主要原因有摩擦、空气阻力、能量转化等。
二、内能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包括其热能、化学能和原子结构能。
1.热能:物质因温度而具有的能量形式,温度越高,物质内能越大。
热能的传递形式有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化学能:物质分子之间的化学键能和相互作用能,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原子结构能: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及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能。
内能可以通过物体的温度变化来改变,常见的计算温度变化所需的热量的公式为Q=mcΔT,其中m为物体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机械能和内能的关系:机械能和内能是能量的两个重要形式,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
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如摩擦力产生的热量。
2.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当物体受到热能的作用时,内能会转化为机械能,如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总之,机械能和内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助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过程。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11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1)定义: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J。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2电路知识点(1)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4)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
(6)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
(7)串联: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
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
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8)并联: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3初三物理公式汇总(一)速度(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度 s是路程 t是时间)(二)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G为重力 m物体质量 g重力系数)(三)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ρ为密度 m物体质量 V物体体积)(四)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一、功的概念和表达式1.功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位移,且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物体所发生的力乘以位移的乘积称为功。
2. 功的表达式:功 = 力× 位移× cosθ(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3.功的单位:焦耳(J)二、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1.机械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而具有的能力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的计算:(1)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1/2×m×v²(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单位为焦耳(J)。
(2)重力势能: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时,重力做正功,物体由于位置上升而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m×g×h(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高度),单位为焦耳(J)。
(3)弹性势能:当弹性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物体发生形变,形变恢复时对外界做的功,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1/2×k×x²(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单位为焦耳(J)。
三、功和机械能的转化1.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功和机械能的转化: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会发生转化。
当外力对物体正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当外力对物体反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小。
3.能量转化的例子:(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2)被抛体运动:物体从起始位置被抛起时,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四、功率的概念和计算1.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功率。
2.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单位为瓦特(W)。
3.功率与机械能的关系: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机械能的变化率。
五、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1.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不消耗能量而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装置。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考点总结一、考点1 功1. 功(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如下表1所示,具体包括: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表1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 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其中W表示功,单位是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2)使用功的计算公式开展数学计算时的注意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3)功的计算公式变形式:①计算距离s时,WsF =;②计算力F时,WFs =。
(4)功的估算①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课桌上,人对课本做的功W≈2J;②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做的功W≈1J;③一名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3 000 J。
二、考点2 功率1.功率的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功率的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为WPt=,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而工程技术上常用kW 作为功率的单位。
4. 功率的单位换算:1 kW=1000W。
5. 功率的变形公式(1)求物体所做的功W时,W Pt=;(2)求做功所用的时间t时,WtP =。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功率P Fv=,该公式的解释如下:(1)公式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m/s,力F的单位是N,功率P的单位是W;(2)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时换挡减速)。
初中物理总复习功和机械能

(5)机械效率的测量: 原 理:η=W有/W总=Gh/Fs
精品课件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 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 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 大比例的有用功。
精品课件
个物体具有能
精品课件
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 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 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 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 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 (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②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 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精为品课f件,则:FL=fL+Gh;这样 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精品课件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
精品课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2)动能和重力势 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 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 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 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 转化为重力势能;精品课件
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P=W/t = Fv 根据功率的导出式:P=Fv可知功率一定时, 要增大F,必须减小v,即汽车上坡时要换低速档。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换算:1kW=103W 某小轿车功率66kW, 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比较功率大小方法
中考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和内能一、机械能1、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计空气阻力或摩擦力,即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二、内能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常见对物体做功的四种方法压缩体积(打气筒打气)、摩擦做功(如钻木取火)、锻打物体,弯折物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规律: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条件:存在温度差。
本质:内能的转移。
三、热量计算1、热量的定义: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
=cm(t-t);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2、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0=cm(t-t)Q放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放=mq效率;η=Q有效/Q完放= Q吸/Q完放(Q吸表示被有效利用的即被水吸收的,Q完放指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t为初温,t为末温,q为热值。
公式:c为比热容,m为质量,3、热量单位:焦耳,符号:J四、热值1、热值的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值的符号:q,单位:/J kg。
2、物理意义:表示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3、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1、热机的定义: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曲轴转两圈,活塞往复运动两次,对外做功1次。
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一、动能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通常用K表示,动能的大小可用以下公式表示:K = 1/2 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动能的性质(1)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从动能的公式可以看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当速度增加时,动能的大小也会增加;当速度减小时,动能的大小也会减小。
(2)动能与质量的倍数成正比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时,动能的大小也会增加。
(3)动能与高度无关动能与物体的高度无关,即动能只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3. 动能的转化在机械运动中,动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转化:(1)机械能的转化:例如自由下落物体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2)摩擦力的作用:在物体运动中,摩擦力的作用会使动能转化为热能、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3)碰撞: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也会发生转化,一部分动能被传递给其他物体。
二、势能1. 势能的定义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Ep表示。
在重力场中,物体的势能与其高度有关,一般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p = 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2. 势能的类型(1)重力势能:当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高度时,它会具有重力势能。
(2)弹簧势能:当物体被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它会具有弹簧势能。
3. 势能的性质(1)势能与高度成正比从势能的公式可知,势能与高度成正比,即当高度增加时,势能的大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2)势能与质量无关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即在相同高度下,质量不同的物体具有相同大小的势能。
4. 势能的转化在机械运动中,势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转化:(1)机械能的转化:例如上升物体的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势能。
(2)弹簧的作用:在弹簧系统中,物体具有弹簧势能,当弹簧释放时,弹簧势能会转化为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初中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1.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形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除以2,即KE = 1/2mv^2,其中K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3. 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即PE = mgh,其中PE表示势能,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4.动能的转化和守恒:在物体运动中,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例如,一个下落的物体失去动能,并转化为势能,当它再次上升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5.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动能正比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当速度增加时,动能增加得更显著;当质量增加时,动能也增加。
6.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势能正比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当高度增加时,势能增加;当质量增加时,势能也增加。
7.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8.功的定义:功等于力乘以位移,即W=Fd,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d表示位移。
9.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10.功率的定义: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即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11.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12. 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除以输入功的比值,即η = Wout/Win,其中η表示机械效率,Wout表示输出功,Win表示输入功。
13.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简单机械是由一个或多个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机械,如斜面、杠杆、轮轴等。
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力的乘积和距离的关系,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应用点,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期中复习总结10.1 机械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能量是描述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能够做功”不一定正在做功,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但只要它能做功,就具有能量。
例:举高的重锤在空中静止不动,它虽然没有正在做功,但当它下落时,可将木桩打入地下而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注:物体做功过程的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B 、物体具有的能越大,它做的功越多C 、 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D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V m E K 221=)※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①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木块被撞 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数据(略)→ 结论: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②将同一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数据(略)→结论: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所以,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比较物体动能大小的依据)①此实验中,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反应小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注: ②在步骤①中,让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小球撞击木块前的速度相同;在步骤②中让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小球撞击木块前的速度不同。
3、重力势能:mgh E P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练习册 P 3 19题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具有机械能的几种情况(略)例2、滚摆下降过程中动能___,重力势能___, 能转化为 能;上升过程中动能___,重力势能___, 能转化为 能。
(1、2、5、6填“增大”或“减小”)例3、单摆:A →B :动能__,重力势能__, 能转化为 能。
B →C :动能__,重力势能__, 能转化为 能。
说明:在滚摆和单摆中,都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所以机械能减小,因而在上升过程中转化成的重力势能减小,故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减小,最后会停止。
但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由于机械能守恒,滚摆和单摆都会永远摆下去。
例4、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铁球,在水平地面上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它们动能的大小关系是 。
例5、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阶段,他的动能___,重力势能___,机械能___。
10.2 内 能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固、液液、气气、固液、 固气、气液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 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注意:①扩散现象是微观分子的运动,肉眼看不到。
如: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② 扩散现象无外力参与。
如:向水中滴一滴墨水,沿途形成一串墨迹,这串墨迹不是由于扩散现象形成的,而是由于重力形成的。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势能①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柱就结合在一起。
②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③ 物体很难被拉伸这三个事例都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④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⑤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⑥ 破镜不能重圆→→断裂处分子间距离很大,产生的作用力很小 ⑦ 气体易压缩也易分割→→气体间作用力非常小,几乎不存在。
2、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例:50℃的水具有内能,降低到0℃仍具有内能,在-10℃结成冰时也具有内能。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分子动能体积和状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 内能 质量→→→分子的个数 物质的种类→分子的质量★ 同一物体且物体状态不发生改变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但物体内能增大,温度 不一定升高,例:晶体在熔化时,物体由固体变为液态,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物体的内能也增大,但此时物体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液体凝固时:内能减少,温度不变★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时,处于气态时的内能大于液态时的内能,液态时的内能 大于固态时的内能。
例1、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 ( )A 、一样大B 、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C 、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D 、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零的物体没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C 、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其他形式的能内能压缩体积,物体内能增加。
如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内气体内能增加 摩擦生热,物体内能增加。
如钻木取火。
打弯物体,物体内能增加。
如弯折细铁丝,细铁丝变热。
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做功人从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摩擦生热 做功 冬天,双手搓一会就暖和了 做功(2)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举例:放在阳光下晒、放在火炉上烧、手冷时对手哈气、冬季用热水袋取暖→热传递例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扫地时尘土飞扬B 、细雨蒙蒙C 、雪花飞扬D 、桂花飘香 分析:分子的运动我们不可能看到,只能通过发生的现象来认识,因此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 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
10.3 物质的比热容1、 热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就有多少内能转移。
物质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2、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的高低等的变化而变化,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例:()C kg JC 03102.4⋅⨯=水,而()C kg JC 03101.2⋅⨯=冰①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②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其状态有关③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大 ④水的比热容最大→应用:利用水取暖、冷却(1)物理意义:1kg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或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C kg JC 03102.4⋅⨯=水表示: 。
(2)公式:吸热公式:()t cm t t cm Q ∆=-=0吸;放热公式:()t cm t t cm Q ∆=-=0放说明:此公式适用于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
① t cm Q ∆=吸 可以看出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或t cm Q ∆=放 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反之。
所以比热容反应物质的吸热本领。
② cmQ t 吸=∆ 可以看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越大,温度升cmQ t 放=∆ 高得越少,表示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难改变,反之。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 、 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 、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例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B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D 、加热相同时间,甲温度升高的比乙多例3、水的比热容为 ,将2kg 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水的比热容是 ,水结成冰后它的比热容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 的水吸收2.1×105J 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
例4、质量为500g 的铝锅中放有2kg 的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95℃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铝的比热容为0.88×103()C kg J⋅】10.4 热 机1、 吸气冲程: 相同: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不同: 汽油机:吸入的物质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柴油机:吸入的物质只有空气2、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
气缸内气体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不同: 汽油机:在此冲程末,火花塞放电,点燃燃料 → 点燃式 柴油机:喷油嘴向气缸内喷进柴油,遇高温空气而自燃 → 压燃式 3、 做功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说明:(1)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且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圈,对外做功一次。
(2)汽油机工作效率较低,约20%~30%,但它轻便,主要用于汽车、飞机、摩托车等;柴油机工作效率较高,约30%~45%,但它机体笨重,主要用于火车、轮船等。
例1、某四冲程内燃机的转速为1800min r ,则此内燃机在1s 内完成 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往复运动 次,曲轴转动 周,对外做功 次。
例2、一台四冲程柴油机,它的转速是800min r ,做功冲程推动活塞一次做功1500J ,求这台柴油机的功率。
10.6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于燃料的种类有关,于其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都没关系。
1、物理意义:1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木炭的热值为kg J 7104.3⨯表示: 。
2、热值的计算公式: (1)固体或液体燃料:mQ q 完全= (此时单位为kg J )(气体也用)(2)气体燃料: VQ q 完全= (此时单位为3m J )3、燃料燃烧时的放热公式:(1)固体或液体燃料:qm Q =完全(2)气体燃料:qV Q =完全 说明: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燃料完全时放出的热量的计算,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不能用上面公式计算;而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用()t cm t t cm Q ∆=-=0放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