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篇一」一、分析目的为了对前段时间初三物理教学的全面评估,同时也为了对下阶段的教学工作明确目标和方向,圆满完成20xx年中考目标,特对本次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如下:二、试卷本身的分析1、题型分析(1)填空题20分;(2)选择题20分;(3)实验题25分;(4)综合应用题15分本次试卷总体上题量与中考相同,阅读量不大,试卷难度不大,考查知识全面,有较好的区分度的题目很少。
试卷在注意科学性、思想性的同时,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的知识,注意面向学生全体。
2、考查的面广而细,有利于全面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便于查漏补缺。
3、重视实验及评估等考查。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1.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
将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
2.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有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漂游、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坐出租车、水质量的测量等内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
在全卷23道小题中,很多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试题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试中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
3.体现对物理方法的考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挖掘。
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第20题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质量实验为依托,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数据的处理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第21题是一道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大要素等内容。
4.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题进一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这些题目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创新能力的舞台。
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12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1“紧张”的期末考试终于结束,成绩也出来了,算是给一年的教学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紧张”之所以加上引号,它其实指的是身为老师的我的紧张,而并非学生的紧张。
紧张些什么呢?从期末复习学生的情况来,任何一个老师都会紧张了。
学生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上课昏昏欲睡,发下的试卷也不愿意写。
甚至是上课评讲练习学生也无意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那种消极和浮燥真是让人受不了。
学生考完了之后是短期的彻底的放松,而作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反思本次期末考试。
本次考试的试题除部分题有点脱节外,其它题无疑是一套引领学生过度到初三学习的好题目。
本套试卷十分贴近中考,体现在重基础、大跨度和发散性,在考查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其中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跨度大、题目具有全局的统领性。
能考查学生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进行再整合的能力、对比学习的能力等等。
这就使得平时扎实学习的学生考出了水平,而靠死记硬背的学生或者临济抱佛脚的学生不能得高分,所以整套试题就有了很好的区分度。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也许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以下是我下学期要注意加强的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方法。
1、语数是垫基石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
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
如: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y=kx及其图像,物理学中经常会要求学生画,如密度知识中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g=mg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九上物理期中考试反思

九上物理期中考试反思九上物理期中考试反思(通用13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九上物理期中考试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上物理期中考试反思篇1能再给学生“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及时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也要对教学做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思路。
认真挖掘教材和研究教法,力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当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必须先要备好每一节课,课前调试好每一个实验,充分挖掘出每一个实验的隐含及外延。
并能从实验中挖掘出精髓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
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
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
精心设计教案。
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
要提前备课。
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
重视集体备课。
我们坚持学科组集体备课,三统一(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初三物理的期中考试分析

初三物理的期中考试分析第1篇:初三物理的期中考试分析一、总体情况本次考试是初三学生第一次大考,又是两考并一考的第一年。
卷面总分为10分,难易都的比为7:2:1,符合今年的中考要求和精神。
试题中知识电的覆盖面广,重点突出,10个重点知识在考题中占60%多一些。
我校学生成绩年级平均分近70分,考出了学生应有的水平。
从各班的情况来看,(1)、(2)、(3)班的平均分没什么差异,从各班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情况来看,低分的同学有偏多的趋势,要加强个别辅导和补差。
二、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失分最多的是题9、17/(2)、(3)、24/(2)。
第9题是一个定*归纳题,有同学对这一知识有遗忘,或是对杠杆的概念的理解不清,产生了混淆,把力的三要素之一写成了力臂。
第二小题失分更多,同学的归纳不到位。
第17题的这两个小题,在评分时老师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学生*与老师*有偏差。
第24/(2)要求较高,加上刚学,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
接下来失分较多的是第18题。
这一题是一道拉差距的题目,综合*很强难度较大,所以失分较多。
要加强专题训练。
相对失分少些的是题2/(2)、6/(2)、8/(2)、17/(1)、21、22、23。
除23题是难题,其他题都是简单题,但学生往往由于复习不到位,所以得分不高,而23题要作专题复习。
三、措施1、后面教学要做好综合*的专题复习,补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中学初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分五大题,分别是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2、按考标所列知识点,试题涉及到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的多个知识点,知识覆盖面为90%以上,知识点的覆盖面尚可。
3、按能考查等级分类,较难水平的没有,中等难度约占20分,基础知识占80分。
没有题目超出了学生所掌握的内容。
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1、填空题整体得分不太高,第2小题,第4小题,第7小题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太好。
第2小题中学生对声音的特点理解稍难些,第4小题对三基*与三原*分辨不清,第7小题学生对力改变物体作用效果的两个方面不清楚,即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认识不太清楚。
中学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中学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中学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试题分析是指根据学生对每一试题的答案,对试卷进行分析研究,并作整体性评价。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中学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一、试卷基本情况1、教学进度没有跟上试卷考试内容,所以有一些题不能考。
2、试题题量较大,但难度不大。
3、基本上扣准教材及课程标准,考基本内容及重点内容。
4、对实验及探究比较重视。
二、考试情况两班参考人数84人,人平分48.2分,最高分86分,最低分0分,80—89分7人,70—79分9人,60—69分11人,50—60分9人,40—49分13人,30—40分12人,30分以下23人。
三、试卷分析1、选择题17*3=51分,人均得分23.4分存在问题:6题:绳子对重物拉力,10N方向向下,人平2.3分。
7题:测圆柱体直径,直尺三角板不会放,得分1.1分。
9题:得分0.6分,A、B、D都是由于惯性作用发生的现象,C是由于重力作用。
11题:得分1.83分,原因是学生随便选,没用G2mg计算。
13题:得分1.67分,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P不变,没考虑温度升高,物体膨胀,密度减小。
14题:得分1.63分,没有考虑汽车关闭发动机还有地面阻力,而选择答案B,关于摩擦力的叙述(没学)。
17题:得分2.3分,问题是没考虑B物体受到向上拉和而减小B 对地拉力。
2、本题24分,每空1.5分19题:得分1.01分,问题(1):没考虑到读数;问题(2):计算速度没转化单位。
24题:考平衡力及牛顿第一定律。
25题:得分率31%。
学生对用图象来描述物理规律还不熟练。
第一是横坐标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没认真分析,第二是不会用利图上数据求物理量。
26题:平均得分1.4分。
第一空支持力答得较好,第二空没有学摩擦力,故部分同学不会做,其实只要用平衡力也可求。
3、大题28题:(1)考天平的构造和原理。
学生不会使用平衡螺母,不知道平衡螺母在天平哪边。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小结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小结XXX一、试卷结构及成绩统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在试卷格式、题型、考查重点、难度分布等方面均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力争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与中招看齐。
从考试的情况看,是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认为是一次较高水平的测试。
成绩统计现对我班九年级物理考试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参加考试62人,最高分90分1人,60分以上21人,79分以上8人,及格率为33.87%。
学生得失分情况现就我班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二、整体评价:整张试卷紧扣课本,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计算能力等。
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
试卷的题量适中,梯度分布合理,较全面地考查了基础知识点。
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对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试题新颖灵活。
三、试题特性及考察目的(一)紧扣初中物理核心观念,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考试内容以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系统为依托,覆盖一章到第11-13.2所学单元的内容,考察了所学的重点概念和原理、重点物质、重要的物理用语、探究性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基本的计算技术,并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本领等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当中,注重联系实践,试卷较好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像2,3,8,22题,考核的重点放在分析解决的背景中去评价,试题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通过试题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重视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进一步重视双基,夯实根蒂根基,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牢靠保证。
(二)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物理是以实验为根蒂根基学科。
关系到实验探究本领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试卷的命题中特别重视对实验的考察,实验内容除考察课标规定的重点内容外,加强了实验本领和思维本领的综合考察,如19,20,21题等。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通用10篇)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历过考试吧,考试过后我们需要对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篇1一、试题评价: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物理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
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篇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B、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2、下列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放在炉火边的物体温度升高了B、把一杯热水房子冷水中冷却C、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发热D、拉弯的弓被射出去3、有L1和L2两只灯串联在某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L1很亮,L2较暗,那么()A.L1中的电流较大 B.L2中的电流较大C.L1和L2中的电流是相等的D.由于灯的亮暗不同,故无法比较电流大小4、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 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温度C.两个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D.质量一定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定是相等的5、要提高热机效率必须()A、让更多的燃料燃烧B、提高热机功率C、减少各种热损失D、利用热值大的燃料6、某同学看到一条通电导线某处绝缘皮因损坏而裸露,为防止触电事故,他想临时将损坏处包起来,可是,他手边没有绝缘胶带,他可以选用下列材料中的()A.锡箔纸 B.塑料纸 C.湿布条 D.废铁片7、如图所示电路,A1的电流数是0.4A,A2的示数是0.25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A、0.4AB、0.25AC、0.65AD、0.15A8、某同学用电源、开关、导线将三个灯泡连接起来,组成如下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开关闭合,三个灯都发光,灯L1、L2先并联,再与L3串联B.将开关闭合,三个灯都发光,灯L1、L2、L3是并联C.将开关闭合,灯L1、L2被导线直接接在两端,只有灯L3发光D.将开关闭合,灯L2、L3被导线直接接在两端,只有灯L1发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9、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________;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________ 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________转化为内能10、甲、乙两物体由同种物质组成,体积之比为V甲∶V乙=2∶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Q甲∶Q乙=2∶1,则甲、乙两物体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设甲、乙均匀实心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物理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1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
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25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0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20、21、22、23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2、3、5题,体现了物理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
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物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
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如第25题通过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物理学习过程,悟法开窍。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表现在对物理语言表述不清;对物理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如21题、24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6、25题;不会分析物理图像如6题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
3.能力与方法问题。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物理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
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21、22、23题。
4.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13题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物理现象;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如17、21、22题。
6.计算能力薄弱。
四、我的感受:
1、中考命题科学严谨规范,使得任何猜题押题的行为纯属徒劳。
但我们如果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集中精力研究“考试说明”并梳理其中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是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逐步实现由以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在继续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出现并逐渐增多,考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考试的难度逐步降低(一般控制在0.7左右),考查面越来越广,引导我们教学面向全体。
3、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起点不要过高,不可只注重能力拔高,忽视基础,忽视物理的双基教学;不可只注重资料,忽视教材研究,挖掘教材到位;不可只注重题海战术,着眼点放在做题选题上,忽视原题研究、变式和改变,忽视规律总结和学法总结;不可只注重复习的时间长短,忽视新授课中基础掌握和能力培养;忽视对考试说明、课标学习、研究和落实,平常的教学不可只注重知识的结果,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规范训练。